建“非戰爭軍事行動教研室”在中國軍校引發爭論
(2008-10-30 23:38:51)
下一個
建“非戰爭軍事行動教研室”在中國軍校引發爭論
不久前,一份關於成立非戰爭軍事行動教研室的報告呈報到了解放軍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黨委。
按理說,在自然災害、恐怖行動等非傳統安全威脅不斷上升、非戰爭軍事行動日益成為國家軍事力量運用的重要方式和常態化課題的背景下,成立非戰爭軍事行動教研室可以說是正逢其時,應該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可誰知這一報告卻在該院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緣起
在采訪中,筆者了解到,自胡錦濤主席提出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曆史使命後,這個學院有關教研人員便開始追蹤前沿,進行非戰爭軍事行動理論研究。學院對此也非常支持,不僅給予經費資助,還想方設法為他們創造條件。近年來,他們積極選派人員以聯合國觀察員身份參與國際維和事務,主動派出有關人員參加中俄聯合反恐演習、抗擊非典等非戰爭軍事活動。
與此同時,機會也接踵而至。
2007年,為增進東盟與中日韓武裝部隊在區域合作框架下的交流,推動在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合作,根據溫家寶總理提議,國防部外事辦決定舉辦“東盟與中日韓武裝部隊國際救災研討會”,考慮到該院在理論研究方麵的優勢,研討會交由他們承辦。
在為期5天的研討中,來自東盟國家、中國、日本、韓國以及東盟秘書處的代表圍繞武裝部隊參與國際救災合作的地位作用、經驗做法、軍地協調機製、組織指揮基本原則及有關法律製度建設等問題展開廣泛交流。
接著,該院又乘勢而上,於今年年初舉辦了第二屆東盟與中日韓武裝部隊國際救災研討會。
經過幾年的積累,加之兩次成功舉辦東盟與中日韓武裝部隊國際救災研討會,該院在非戰爭軍事行動研究方麵逐漸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理論體係。
在新一輪教學改革展開前,幾名最早擔負非戰爭軍事行動研究任務的教員向學院遞交了一份要求成立非戰爭軍事行動教研室的報告。可沒想到,這份報告卻引起了大家的爭論。
焦點
有人認為,當前我軍不僅要提高核心軍事能力,還同時要具備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成立非戰爭軍事行動教研室,提高中級指揮員組織指揮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是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學院人才培養的重大舉措,建議盡快批複成立,並大力扶持。
也有人認為,“軍人生來為打仗”,軍事院校成立教研室以及在此基礎上進行的學科專業建設和教學活動,必須依據這一需要而定。成立非戰爭軍事行動教研室,深入開展非戰爭軍事行動研究和教學,會弱化學員的帶兵打仗意識,不利於提高我軍的核心軍事能力。建議學術研究可以,但真正成立教研室進入教學層麵,還須慎重。
一時,焦點擺在了決策者麵前。
案例
院黨委沒有急於表態,而是把兩個案例擺在了大家麵前。
案例一:某部接到參加汶川抗震救災任務後,立即千裏馳援趕到災區,可麵對繁重複雜的救援任務,不少指揮員一時不知如何下手,有的手忙腳亂,顧此失彼,有的孤軍奮戰,疏以協調……雖然最後該部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卻暴露出一些“缺陷”和“短板”。這一案例提出的問題發人深思:高標準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曆史使命,指揮員組織指揮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要不要提高?
案例二:某部針對近年來參與非戰爭軍事行動明顯增多的實際,統籌抓好核心軍事能力訓練與非戰爭軍事行動訓練,以提高核心軍事能力促進多樣化軍事任務完成。今年以來,該部不僅出色完成野外駐訓、海訓和新裝備訓練任務,還在抗擊冰雪災害、抗洪搶險等急難險重任務中發揮了突擊隊作用……這一案例的啟示同樣深刻:核心軍事能力與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不是一對矛盾,統籌好能互相促進、相得益彰。
共識
一有了案例,理論就變得清晰起來:打贏未來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必須大力提高我軍的核心軍事能力;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必須有效提高我軍的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因此,作為軍事院校,要把提高中級指揮學員組織指揮作戰訓練能力與組織指揮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統籌兼顧起來,著力培養上戰場善指揮打仗,上災區能指揮救災的複合型指揮員。
共識很快達成。10月8日,全軍院校第一個非戰爭軍事行動教研室在該院成立。目前,教研室有該領域專家教授6名,其他教員正在選調。筆者還了解到,明年春節後,該教研室將在中級指揮員培訓班中全麵展開“非傳統安全問題研究”、“非戰爭軍事行動指揮問題研究”等課程教學。
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