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孩子不聽你的怎麽辦

(2008-06-12 20:07:59) 下一個
 8。孩子不聽你的怎麽辦
   現在你心裏也有點底,咱們應該以什麽樣的觀念言傳身教給孩子。但是對很多家長來說,橫亙在麵前的一道難題是,孩子根本不聽你的,甚至無法跟你溝通交流。你跟他說話,他卻當你跟空氣一般。我相信這是很多家長遇到的難題。沒法溝通,縱使你有千般理論,萬種柔情,都成空談。
   怎麽辦?我們得找根源。問題在哪裏?問題就在,你根本沒有進入孩子的世界,他憑什麽跟你對話,跟你交流?我們成人生活在一個現實世界裏,俗務纏身,忙忙碌碌;孩子們在他們一個兒童世界裏,有他們的趣味。這兩個世界沒有交際,你幹你的,我幹我的,誰也不搭理誰。兒童隻關心和接受他們世界裏的信息,世界之外並不搭理,你就是他們世界之外的一個人。他怎麽能接受一個外麵世界的人的教導呢?
   曾經有一個六七歲的小朋友來我家玩,我跟他是沒有辦法溝通的,因為我的話題包括俗套的對話他根本不感興趣。後來我給他看電影《冰河世紀》,起先他還不敢興趣,看了一會兒,看進去了,對裏麵的卡通動物大感興趣。我就陪他看,一起笑,跟他討論裏麵的精彩之處,這樣我們就有共通話題了。看完電影,怎麽說,我們就成了朋友,至少比前麵無話可說的情景要好得多。為什麽呢,因為我們進入了一個共通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他感興趣的,我也進去了,我們就有了交流的基礎,就成了朋友。
   家長,對孩子來說,這個關係除了倫理上的,其他的毫無意義。你作為家長,平時以家長的姿態對他,隻會命令或者什麽的,他對你沒有好感。如果不是血緣關係的話,你跟街上的人沒什麽區別對他來說。他才不搭理你。但是,假如說,你有時間回家,陪孩子一起看看動畫片,討論討論為什麽貓會怕老鼠,進入他興趣的世界,這時候,除了你是他的爸爸媽媽,你還是他的朋友。隻有成為他的世界裏的朋友,他才有跟你溝通的可能性。
   答案非常清楚了,他不搭理你,因為你根本沒有進入他的世界,不是朋友,他寧可跟一隻他感興趣的蟑螂說話,也不願意跟你聊什麽。做家長沒那麽容易,必須有一定的耐心和精力,進入小孩子的心靈世界,在那裏,你才有發言權。
   所以,你得反省自己,從他開始會說話交流的時候起,你有沒有把自己變成一個兒童,進入他所興趣的世界。如果沒有,對不起,你是一個不合格的父母,你休想教育好他。有的孩子對父親並不感興趣,但是隻有父親給他當馬騎的時候他感興趣,這時候,父親變成一匹馬,進入了他的遊戲世界。記住,你隻是馬,不是父親,他隻對馬感興趣。可惜你進入孩子世界後,並不能與孩子達成溝通,由馬變人,你一輩子隻能做他的馬。有些父母不理解,為什麽孩子就不聽我的呢?越大越不聽話,到了青春期,叛逆來了,還把父母當仇人,倒是跟街上的小混混玩得挺好。這時候知道也晚了,因為從小到大,你根本就沒有當過他的朋友,了解過他的興趣,你隻不過有一個父母的頭銜。
   那麽,從現在開始,你必須去發現,他所興趣的世界在哪裏?我從哪裏進去。其實兒童的興趣是很寬泛的,隻要你有心,從任何一個方向都可以進去。比如說,孩子如果喜歡吃雪糕,OK,你可以買兩隻不同的雪糕,一個給孩子吃,一個給自己吃,跟孩子探討兩種雪糕味道的不同,交流更喜歡吃哪一種,還有哪種雪糕味道更好,你們同學都喜歡吃哪種,下次應該買哪種嚐一嚐,等等。這是很小的事,你隻要方法得當,就能去交流他感興趣的問題,這樣你們就會在一個共通的小世界裏相遇。多做這樣的努力,指定跟孩子會有共通語言。當你進入孩子的世界,並成為朋友後,孩子把你當成是一個可信賴可交流的人,他也才會進入你的世界,在意你的看法。直到有一天,你跟孩子說:兒子,你是不是電視看太多了,應該把功課先做完。這是你關心的層麵,那麽他也許就會站在你的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而不是一味抵抗。
   我有一個同學,小時候他看電視裏的科普節目,特感興趣,整天跟他爸爸交流,問東問西的,他爸爸也有心,整天給他回答,爭執不下的還去圖書館查書。他們在交流中形成亦父子亦朋友的關係,他們的關係非常融洽,爸爸有爸爸的威嚴,也有朋友的寬容,我想想,簡直是我見過父子關係裏最好的,非常舒服。
   大多數家長是看見孩子在自個兒玩,就很放心,不管他。等到小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就會糾正他,別這麽幹,甚至會比較粗暴。小孩子即便能聽,也會覺得你是敵人,永遠是敵人,不是朋友。這種方法會在溝通的可能行上越走越遠。等到小孩子有一定叛逆性或者自主性的時候,他會非常討論你。為什麽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很反感父母,很反感父母的那一套,覺得過時,覺得土,不可救藥,把父母當仇人。父母從未進入過他的童年世界,少年世界,青春世界,父母的觀念確實也落後了,隻會壓抑他人性,他能不反感嗎?父母在進入孩子的世界時,不但是一種交流,也是跟小孩子學習的過程,尊重、交流和探討,那麽父母遇見孩子不同階段的問題,便能從自己和孩子兩個角度來考慮,建議孩子用適當的方法來解決。比如說青春期的性衝動問題,父母的觀念從來不允許跟小孩子談這個,現在小孩子又早熟,又新奇,很容易做衝動的事情,被家長一發現,兩者的衝突不可避免。父母首先要改變觀念,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這個是可以交流的,不是衝突的,這個後麵專文提到,不再詳述。總之,父母的功課在前,才能教育的王道,不能一味責怪孩子不聽話。
   因此,理解孩子的世界,進入他的世界,是你先要做的功課,成為他的朋友,他許可交流的人,然後再談如何影響他的觀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