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小分擔責任

(2008-06-12 20:07:21) 下一個
7 從小分擔責任
   孩子兩三歲以後,就可以進行責任感的教育。
   80年代以後生的孩子,可以說父母的資本儲備相對充足些。有很多孩子,到了大學畢業,還心安理得地做啃老族。即便父母養得起,但是心裏肯定也不自在,誰不希望孩子能自食其力。啃老族形成有很多社會因素,比較工作難找等等客觀原因。但是對於心安理得的態度,則是孩子沒有培養責任感的結果。長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習慣了,以為理所當然。沒有責任感的孩子會采用最舒適、最懶惰、最簡單的方式生活,跟父母索取自然是最方便的,所以不會有進取心 。
   即便你多麽疼愛自己的孩子,心裏還是不願意看到這個樣子。可是這個時候醒悟過來,想培養他的責任感,已經很難了。因為,責任感的培養是兩、三歲就可以開始了。現在有寶寶的父母,如果你們想培養出一個男子漢,或者能為父母分憂的女孩,從現在做起。
   LOOK例子。在周末的海灘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家三口這樣的情景。爸爸把車開到離沙灘不遠的路上,媽媽下車,讓爸爸抱著三個人的所有用具,步伐蹣跚地走向沙灘。媽媽則對五六歲的寶寶說,來媽媽背你過去。背著寶寶跟在爸爸後麵。這一幕其樂融融的景象,你看了會有什麽感想?會像自己的家庭度假情景嗎?
   同樣的時間地點,也許還有另一副場景。爸爸把車停下來,從車裏一件一件取出用具,分工說,寶寶,你拿你自己的遊泳圈,還有遊泳衣;媽媽拿爸爸和媽媽的遊泳圈,爸爸拿帳篷。對了,寶寶,你還能拿一下咱們玩的皮球嗎?這樣,三個人密切分工,拿著東西走向沙灘。
   顯然,你看明白了,第二個情景就是一種責任感的培養。這時候,家長把孩子當成一個和自己一樣的人,有能力做他能做的事,分擔他自己的一部分責任。前一種情景呢,你隻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寵物,自己的附屬,沒有當他是個有能力的人,他隻有享受,不需要承擔什麽。孩子是一張白紙,你當他是什麽,他就是什麽。
   我要告訴大家的事,其實後者是西方式的場景,在我們中國不多見。中國的父母多是把包袱背在自己身上,認為孩子還小,不要給他任何負擔。其實,這是對孩子能力的否定,也是對孩子責任感培養的失職。當他五六歲的時候,什麽事情你都替他扛著,長此以往,當他二十歲三十歲時,如果他自己沒有能力承擔生活,他照樣把生活的包袱放在你肩膀上。這時候你後悔就來不及了。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身體在長大,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能力,家長應該時刻讓他的能力發揮起來,承擔自己的那部分責任,哪怕僅僅是象征式的,培養責任感。因為每個家長都不願意把真正的累活給自己幹。沒關係,你要培養的僅僅是責任感,點點滴滴,貫穿在生活習慣中,並非要真正拿重活把孩子累壞。起床的時候,讓孩子自己折被子;旅遊的時候,讓孩子帶自己的東西,去外邊吃飯的時候,讓孩子自己點一樣菜。乃至在孩子自己能夠賺錢的時候,嘿,出去吃飯時讓孩子買一次單。等等,讓孩子明白,生活中的事情,是大家共通承擔的,不是天生就壓在父母頭上的。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他在完成責任時,會形成驕傲感,感覺到自己的價值了。那麽,當他走上任何一個崗位,他都會找到自己的責任所在,都會去實現自己的價值,拿回那份滿足感。俗話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倒過來也一樣,當他責任感很強的時候,他就會去提高自己的能力,叫做責任越強,能力越高。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成為家庭的頂梁柱呢,成為男子漢呢,成為能幹的閨女呢。責任感的形成,是這一切的精神動力。
   那麽具體責任感的培養,是個長期的過程,也許他五六歲七八歲的時候並不感冒這一套,但是沒有關係,家長要堅持貫穿,說這個事情本來是你做的,今天爸爸幫你做了,以後可要自己做的。也就是說,即便他懶,他要你做,你幫他做了,但是你要把觀念給他,滴水穿石,總有一天他會明白,或許他不會成為很有責任感的人,但是會成為比較有責任感的人,比那種完全沒有責任感的孩子要好得多,這也是你教育的成果,值得慶幸。教育我們不求完美,但求有觀念,方向正確和持之以恒,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的力量是無窮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