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家長自己首先有人性的光芒,你才能激發你孩子的人性光芒

(2008-06-12 20:00:15) 下一個
2.觀念培養最重要
   小孩子兩三歲,其實就可以進行精神方麵的培養。說是培養,其實不要太刻意,就是在玩樂溝通中完成,而不是去灌輸。
   兩三歲的孩子就有意識了。你給他東西吃,他高興,你不給,他不高興,就是他有意識了。也就是說,這時候,你可以跟他進行很原始的溝通。他想吃一個東西,你說,這東西很髒,不能吃。聰明的孩子能接受你的觀念。他記住了,這個東西髒,不能吃,吃了對身體不好,能夠很原始或者自發地開始理解。這就有意識,可以形成觀念。在觀念形成的階段,就可以培養是非觀。賠償是非觀念可能貫穿孩子的整個教育階段,這個需要家長自己有很正確的是非觀。
   我舉個例子,你就明白觀念培養的重要性。一個20歲孩子陳某,因為賭博,欠了人家一些錢,又怕人家到家裏索債而被母親罵,晚上就拿了一把斧頭去一戶人家偷錢,斧頭是用來防身的。他潛入戶主的兒子家,也是個十幾歲的孩子。這個孩子被驚醒,翻了個身,陳某非常驚慌,以為被發現了,衝上去用斧頭把孩子砍死,然後從抽屜裏投了一千塊錢逃出來。隻不過兩三天就被逮捕歸案。陳某的母親痛哭流涕,說家裏就這孩子最聰明,還等著他有出息,哪想到就犯了殺人盜竊罪了呢!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專家認為,這個案件雖然罪在孩子,但責任還是在家長,家長在孩子18歲之前沒有給他培養正確的觀念,導致他在關鍵時刻沒有是非對錯判斷,棋錯一著滿盤皆輸,整個人生都毀了。
   我們分析一下陳某的錯誤觀念。首先是賭博,賭博是非法行為,他沒有非法不為的觀念。當然這個不算是很嚴重的錯誤觀念,但確實相當普遍的觀念,因為現在的孩子玩的很多網絡遊戲,都是變相賭博或者過度消費行為(家長們要小心,這往往是走向錯誤的第一步)。輸了錢以後,決定偷。家長沒有給他確立偷是犯法行為的觀念,更別提說人窮誌不窮等傳統觀念了(許多小孩子偷家裏的錢,家長知道後不以為意,實際上家賊是外賊的必經之路)。這時已經比較墮落得比較深了,對犯罪後果無知。genben更要命的是,在形勢危機之極,偷竊行為瞬間轉化為殺人行為。第一,陳某根本沒有基本的人性觀念,比如對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珍視;第二,法律無知,不知道殺人是要償命的,殺別人及殺自己。這樣看來,陳某連最基本的是非觀念都沒有,是一個無知透頂的青少年,你說責任不在家長還在哪裏?
   所以說,觀念的培養貫穿孩子的整個教育階段。沒有強烈的是非觀念,那麽他在關鍵時刻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通常我們會說這個孩子真“二”,什麽擰巴的事都敢幹。
   觀念的培養其實是貫穿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父母什麽樣的觀念,孩子必然也是什麽樣的觀念。父母不孝順老人,將來孩子也未必孝順你。那麽觀念的培養,應該如春雨潤物細無聲。比如說,你五六歲的孩子,跟你一起去海灘上玩。突然,他在海灘上撿了一個別人的玩具,他很喜歡,馬上占為己有,自己玩了起來。這時候你怎麽辦?你必須要給他一個撿來的東西還給他人的觀念,你要是縱容他撿來的東西據為己有,那麽以後他就會發展為偷來的東西據為己有。總之,你必須給他一個普世的價值觀,要不然養成貪小便宜的習慣,以後吃虧的還是他自己。你應該怎麽做呢?你很嚴肅地對他說,這是那個小朋友的東西,我們應該歸還別人。你把他搶過來,還給別人。這會有什麽後果呢。小孩子還沒有是非觀,他因為喜歡這個玩具,所以他淡化物歸原主的意識,他在喜歡的欲望驅使下,便很想變成是自己的。你在他愛不釋手的情況下,搶了過來,雖然給他說明了正確的價值觀,但是方法並不對頭。他對你的做法是反感的,可能認為你侵犯了他的權利,他或許會哭起來,心裏並不服氣,也許心裏會想,以後撿到東西,都不讓爸爸媽媽知道了。這樣不但沒有灌輸物歸原主的價值觀,而且與父母產生矛盾,沒有起到教育的後果。也許你這時候應該換成一種商量式的做法,比如你可以跟他一起欣賞這個玩具,說真漂亮,不過哪個小朋友丟了心裏一定很著急的,我們是不是還給他。假如我們東西丟了心裏也一定很著急,希望別人也會還給我們的,等等,先需要在情理上把這一觀念說清楚,讓孩子自覺地接受這一觀念。然後一起去還給他人,在還給他人的過程中體會到實施這一觀念的快樂,甚至給小孩子一定嘉獎。我敢保證,如果能夠做到這麽完美,那麽撿到東西要還給他人這一觀念絕對徹底地灌輸了過去。
   實際上,許多家長在撿到東西時會順手給了孩子,以為占了一便宜,或者根本沒意識到這是對孩子灌輸的一種錯誤的觀念。因為對家長來說也許是一種很小的事情。但長此以往,小孩子的觀念已經被你的粗枝大葉糟蹋得不成樣子,以後這一觀念你想改過來都來不及了。
   還有一些孩子,眼饞,比如看見小朋友玩好玩的東西,吃好吃的東西,自己也一定要,一定哭。這時候家長為了製止他哭,就會跟別人家要過來,給他玩,給他吃。這種做法也無形中縱容孩子的占有欲,這種占有欲在無限製的情況下很可怕的。那麽你寧可讓孩子哭一回,跟他說這是別人的東西,不可能無理占有。你讓他哭完這一回,以後就會少哭,因為他以後已經有了觀念,知道這是別人的,我不能強行占有的,我哭也沒用,他會由你引導下想正當的轍。
   生活中的觀念很多,我們很難說清楚哪些必須培養。這需要家長們自覺意識,善意引導。很多觀念是從認識人性開始,從人性開始引導孩子對生命、對他人的尊重珍惜,這就是很普世很正確的是非觀。他形成一定的是非觀之後,就會有意識的發展自己的是非觀,你會發現你的孩子很“乖”,很聰明懂事,很有自己的看法。他有觀念,他就有會有自己的意見,有自己的判斷,甚至會糾正你大人的錯誤,你就會發覺別人誇你的孩子聰慧,而絕不止是小賣乖、小討巧的那種小聰明。你就是覺得,你已經有成為社會人的雛形。比如,一隻掙紮的小鳥落在地上,小孩子往往會去折磨它,這是小孩子好奇的天性導致。那麽你告訴它,小鳥跟人一樣,它受傷了,它孩子正在等它回家呢。可以跟孩子一起做救治的工作。如果救治有效,看到小鳥能飛起來,小孩子得到的快樂一定大過很多遊戲。而他對生命的尊重珍惜的教育也是課本上根本學不到的,已經滲透到他的心靈了。這樣教育的孩子,長大了會成為殺人犯嗎?不可能的。他在道德感已經建立起很強的堡壘,不用擔心,他永遠在一個道德和法律的及格線以後活動,已經保證了不會墮落了。
   很顯然,這需要家長自己首先有人性的光芒,你才能激發你孩子的人性光芒。觀念決定了孩子一生的大方麵,但卻是從小事裏做起。在有孩子以後,家長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不良舉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