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郵電部外史

(2005-03-07 20:13:25) 下一個
郵電部外史
中國古代,郵驛隻為官家服務,與平民百姓無緣,送信之外,還兼帶著給貴妃娘
娘送點荔枝之類的。明朝以後,專營民間通信的民信局才漸成氣候,到清同光年
間進入全盛時期。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列強 “反客為主”,擅自在中國開辦郵政
機構,被稱為“客郵”。麵對這種混亂局麵,不少有識之士紛紛要求開辦國家郵
政。1878年3月9日,經清政府總理衙門同意,赫德派德璀琳以天津為中心
,在天津、北京、牛莊(營口)、煙台、上海五處海關試辦郵政,成立海關郵務
辦事處。1878年發行的大龍郵票,是清海關試辦郵政期間發行的中國第一套郵票
。3月23日,天津海關宣布收寄華洋公眾信件。1896年3月20日,光緒皇帝正
式批準開辦大清郵政官局。總理衙門委任總稅務司英國人赫德負責大清郵政官局
事務。1897年各郵局正式對外辦理業務。1906年11月6日,清政府設
立郵傳部,總理船、路、電、郵四政,委任張百熙為郵傳部尚書,驛站由陸軍部
劃歸郵傳部。張百熙(1847—1907),長沙人,同治進士,曆任山東、廣東學政、
四川主考。曾向朝廷薦舉康有為,戊戌政變因此獲罪,被革職留任,此處分尚屬
最輕。1901年張百熙任管學大臣,負責京師大學堂,即北京大學前身,這是“百
日維新”中惟一沒有被慈禧取消的新政。張百熙廣搜人才,如嚴複,蔡元培均在
內,並爭取到較為充裕的經費,並選派留學生出國深造,各省派官費生留學至此
始。張百熙又創辦醫學堂;譯學館、實業館。 1911年5月28日,清政府郵傳部從海
關中正式接管郵政,海關與郵政正式分立。清政府郵傳部正式接管郵務,下設郵
政總局,由李鴻章子侄、郵傳部侍郎李經芳任我國首任郵政總局局長。李經芳是
著名的馬關條約的談判人之一。馬關條約的簽字部分是:大清帝國欽差頭等全權
大臣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 總督一等肅毅伯爵 李鴻章(押印
) 大清帝國欽差全權大臣二品頂戴前出使大臣 李經芳(押印)此後不久,清政
府就倒台了。其後的民國政府於1913年1月正式宣布裁驛歸郵,使政府部門公文傳
遞全部歸到郵政手中。1921年11 月美國發起召開的太平洋會議上,中國政府第三
次提出撤銷“客郵”議案,終於在1922年2月1日通過並決定1923年1月1日為最後
期限。 1934年,國民政府以信函是國家專營業務為根據,勒令各地民信局一律停
業,至此中國近代郵政在國內歸為統一,郵政通信市場為國家郵政所有,郵政的
信函專營權得到進一步確認。電信的始作俑者也是洋商們。1871年4月,英國、俄
羅斯、丹麥大北公司敷設的香港至上海、長崎至上海的水線違反清政府不得登陸
的規定,由大北電報公司秘密從海上將海纜引出,沿揚子江、黃浦江敷設到上海
市內登陸,並在南京路12號設立報房,6月3日開始通報。這是帝國主義入侵中國
的第一條電報水線和在上海租界設立的電報局。中國人自己修建、自己掌管的第
一條電報線是在1877年,福建巡撫丁日昌利用去台灣視事的機會提出設立台灣電
報局,自旗後(即今高雄)造至府城(即今台南)。於1877年8月開工,同年10月
11日完工,全線長95華裏。1880年4月,李鴻章在天津設立電報總局,派盛宣懷為
總辦。1882年4月,津滬電報總局改為官督商辦。1903年3月29日,又改歸官辦。
1881年4月,我國自主建設的第一條長途公眾電報線從上海、天津兩端同時開工,
至12月24日,全長3075華裏的津滬電報線路全線竣工。1881年12月28日正式開放
營業,收發公私電報。電話在西方國家的使用要晚於電報近30年,而在中國隻有
10年,當然的設備全部是引進的。1882年2月21日,丹麥大北電報公司在上海開通
了第一個人工電話交換所,類似的技術躍進一百年以後又在中國重演了。丹麥大
北電報公司的人工電話交換所當時有用戶二十多家,每個話機的年租金是銀元150元
。1900年,南京首先自行開辦了磁石式電話局。 我國第一條長途電話線出現在1901年
,丹麥人濮爾生擅自把電話線從天津展設至北京,並在北京城內私設電話,開通
了北京和天津之間的長途電話。1905年5月4日以五萬元代價將這條電話線由清政
府出錢贖回。紅色郵政於1932年5月1日出現在江西。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郵
政總局在江西瑞金成立。而在以後很長一段時期,紅色電信並沒有大規模地提供
民用服務。 1949年1月1日 東北郵電管理總局提出,1949年的主要任務是支援全國
解放戰爭,配合東北經濟建設,繼續實行郵電統一領導。1949年2月19日 華北郵
電總局由石家莊遷至北平。國民政府並未設立內閣級別的郵電管理部門,郵政總
局和電信總局都由交通部負責。此時正在準備建國的中共中央尚未決定郵電是否
統一,同年6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華東解放區郵電分開,各自按係統實行領導
。華東郵政管理總局在上海成立,轄區為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安徽5省及上
海市。局長趙誌剛,副局長榮健生、陳藝先。趙誌剛還曾經擔任過郵政總局負責
人,後來升任副部長,主管郵電教育工作。南京郵電學院成立於1958年,連同前
身,校史曆經近60年。其前身最早是1942年創辦於山東濱海抗日民主根據地的“
戰時郵務總局幹部訓練班”,1945年7月訓練班擴建為“戰郵”學校,嗣後,一度
稱為山東大學郵電專科部及山東郵政專科學校。校址先後輾轉在魯南、臨沂、五
連等地。在1942年至1947年間,訓練班主任及嗣後學校校長均由當時戰郵總局局
長趙誌剛兼任。 1946年2月7日,山東戰時郵政總局改稱“山東郵政管理局”,局
址設在臨沂,轄濱海、魯中、魯南、膠東四個郵政局,局長為趙誌剛。 9月1日 東
北人民政府交通部撤銷,東北郵電管理總局改由東北人民政府直接領導。東北人
民政府任命陳先舟為局長。 9月19日 新華社報道,全國郵電兩總工會籌委會召開
首次會議。朱學範當選為中華全國郵政總工會籌委會主任,李景韓為副主任。郵
電合一的郵電部已經是呼之欲出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