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比較思維 - 淺談科學思維(1)- ZT

(2011-05-01 15:25:01) 下一個

比較思維 -淺談科學思維(1

ZT: 赫英

摘要 :在淺議人類思維基本形式的基礎上,本文提出和討論了比較思維及有關的比較方法等問題。

科學人才的培養,曆來是黨和國家十分重視的。然而有科學知識並非就是科學人才。對於科學人才來說,也許更重要的是方法——思維方法和工作方法。即要有創新意識,能夠科學地思維和科學地工作,才能為祖國擔起創業的大任,而不致於隻抱著前人偉大的粗腿而不能前進一步。當前有關科學研究的著作很多,但相應的思維與方法學論述卻較少。筆者在教學與科研的實踐中,深感錢學森院士所倡導的思維科學的重要性。

 

 (一)     人類思維的基本形式

 

 1. 形象思維

 

 人類的思維,有時是通過生動形象的描述,通過聯想和想象來進行的。這種思維,翱翔於客觀現象的全部生動和豐富之中,常常帶有感情的色彩並有很大的震撼力量。而對事物的認識,多寓於感性的形象之中,不帶或較少帶有條理性,一般稱之為形象思維。形象思維是豐富的客觀現象直接作用於人腦而激發出的的一種思維活動,其發展是不可逆的。常常聽到這樣一種議論,即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但為什麽像意大利複興時期的繪畫、古希臘的雕塑以及我國敦煌的壁畫、西安的兵馬俑等偉大的藝術在人類社會中不曾再重現過呢?從人類認識的曆史發展來講這是很容易理解的。人類和一個人一樣,其認識也是由感性到理性的。人類早期的認識比較集中於感官對外界刺激的捕捉,這時候的人類似乎還看不清人體的骨骼。而當以後成了一名解剖學教授,當麵對一個血肉之軀,思考的確是索然無味的骨架,又怎能為蒙娜麗莎的微笑所震撼呢?形象思維的基礎是形象,是感官捕捉到的全部生動形象的總和——客觀現象越豐富、越生動、越複雜,對人腦的刺激就越大,形象思維過程就越可能導致重要的成果。強調作家深入生活、強調醫生臨床實踐、強調地質、生物學家注意野外觀察等是因為感多才能震撼見多才能識廣,甚至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也可從中受益(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過程可視為一例)。形象思維全部生命力的源泉就在於豐富的客觀形象之中。

 

 形象思維並非是形象全部總和的縮影。最重要、最感人形象的選擇,應該是形象思維的另一重要特征。然而,這種選擇帶有感性的性質,理性僅占有次要地位。如蒙娜麗莎的微笑,盡管這微笑到底代表什麽人們一直在爭論,但它確是這幅畫中最感人的形象之一,是一個人、一代婦女、一代新生階層特殊性格的反映。

 

 聯想是形象思維的第三個重要特征。中醫給人看病,由摸脈而聯想到氣的運移;星相學家觀天,由星移鬥轉而聯想到社會的變遷;地質學家跑山,由褶皺而聯想到造山運動;等等。聯想是由形象到認識的中間環節。對形象思維來說,在聯想與形象之間的聯係是很薄弱的。同樣的形象,經不同人產生不同的聯想,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結論。

 想象是形象思維的第四個重要特征。簡言之,想象就是形象思維對現象的觀察、形象的選擇和聯想而激發出的對事物的形象認識。想象是一種創造,它所創造出的新形象,是對基礎形象內容和本質的揭露。

 

 任何認識都要回到實踐中去以接受實踐的檢驗和指導實踐。形象思維創造出的新的形象,還需要再回到實踐中去,這個過程是頭腦中的主觀形象向外部的客觀形象轉化的過程。而這個過程的不斷循環,則使形象思維的認識不斷地走向更高的飛躍,從而實現新的創造。

 

 2.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是另一種重要的思維形式。所謂邏輯思維,就是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按照嚴格的邏輯規律運用邏輯來思維。從形象到抽象,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在邏輯思維中再現諸多規定的統一,是人類思維活動的進一步發展。通過邏輯思維把現象的本質屬性與非本質的屬性區分開來,抽取出本質的屬性及其有關的諸多規定性,把複雜的、生動地、具體的形象抽象化為若幹簡單的規定,再把這些規定按照一定的條理聯係起來進行推理。從總體上、全麵聯係上去分析、綜合及把握這些規定性,形成對事物及其發展本質的認識。在人類認識的曆史發展中,其孩提時代思維形象的豐富性,隨著人類的成熟、清醒和冷靜,將逐漸為其思維邏輯的嚴密性和抽象性所代替。

 

和形象思維不同,邏輯思維不能感知事物的本質,而是間接地通過邏輯規律認識事物的本質。形象思維是通過聯想和想象認識事物的本質和推測事物的發展趨勢。這種認識直接、豐富、生動,但思維過程各個環節之間的聯係比較薄弱,即一針見血但可靠性差;而邏輯思維是通過抽象化的概念按照邏輯規律通過推理和證明來認識事物的本質和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思維過程各個環節之間的聯係比較嚴密,但卻喪失了事物和現象的全部豐富性,即更可靠、更深刻、但把問題簡單化了。

 

科學研究以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和活動規律為目的,邏輯思維是其最常用的思維形式之一。從大量的實際材料中抽出質的規定,通過概念、判斷、命題等在思維中進行分析、組合和綜合,由邏輯推論而獲得新的認識。

 

 3.綜合思維

 

 形象思維、邏輯思維,都有其各自獨特的不能相互替代的作用,都是科學認識和科學發現的重要武器。而二者的綜合,就是綜合思維。形象思維的認識,常使我們能捕捉到科研中的關鍵問題,但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邏輯思維的認識,使我們能更深刻地認識問題的實質,解決了問題但卻難以從邏輯推理中得出普遍性的結論,即在邏輯思維的中斷過程還需借助形象思維的力量通過思維活動的非邏輯的飛躍而獲得新的認識。從個別陳述和邏輯推理中不能得出普遍性的結論,科學定律或理論是從邏輯思維的中斷、躍遷過程通過非邏輯的想象、直覺得到的。而科學實踐才是檢驗科學定律或理論的最終檢驗標誌。通過形象思維而捕捉科研中的關鍵問題,通過邏輯思維認識科學問題的實質,再通過形象思維進一步實現飛躍而得出一般性的認識。形象——抽象——再形象地前進,每一個循環的過程,都伴隨著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有機融合。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綜合思維,是我們在科研工作中不斷得以前進的有力武器。

 

 4.非線性思維——靈感

 

 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和綜合思維,其思維過程有一定規律性。在這三種思維形式的線性區中,還存在靈感思維的混沌區。其形成及思維過程是非線性的,並不符合線性思維的一般規律,筆者稱之為非線性思維。我國科學研究中有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即亦步亦趨,驗證他人理論而原創性差,這與其思維過程缺少創造性有一定聯係。創造性思維具有全新性(以全新的起點走自己的路)、逆反性(即便是大多數人承認的理論也敢於懷疑)、超越性(不拘一格、超越學科限製、以其它學科領域的理論和方法戳本研究領域的窗戶紙以及敏感性(敏感地抓住科研中的關鍵問題)等特點。創造需要靈感,而靈感思維就是一種突發的創造性思維。靈感的爆發常常導致感人藝術作品或重大科學發現的問世。魏格納觀看地圖偶然發現大西洋兩岸的輪廓相吻合,於是導致了大陸漂移說的產生;蘋果落在地上使牛頓出現靈感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都是大家知道的例子。

 

靈感思維是線性思維漸進過程的中斷,是思維到認識的飛躍,代表了一種更高層次被激發的潛意識的思維形式。它是一種普遍存在的思維現象,其發生有突發性、偶然性、頓悟性,但卻代表了科學研究到科學發現過程的必然性,是量變到質變規律在人類思維活動中的反映。形象思維過程可以產生靈感,邏輯思維過程也可以產生靈感,而靈感更是綜合思維過程中經常見到的現象。靈感普遍存在於人們的思維活動中,是人類思維活動發展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

 

靈感不神秘,也並非憑空產生,它是在線性思維背景下出現的非線性思維過程。其產生有針對性,需要人們在長期的科學實踐中對研究問題有大量的原始思維積累。阿基米德洗澡時出現靈感發現了浮力定律;凱庫勒在火爐邊瞌睡,朦朧的火舌飛舞使他頓悟出苯分子的結構;門捷列夫在夢中編成元素周期表;等等。這些科學家靈感的出現其實都是在艱苦的科學勞動中,百思不得其解而由於偶爾的注意力轉移出現契機才被激發出來的。

 

靈感需要契機催化劑導火索,它們對靈感的觸發作用是不可忽視的。誘發靈感的因素和機製,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以下幾點是應該指出的,即:(1)靈感需要深厚的知識和實踐背景;(2)在靈感出現之前,線性思維活動是在不斷和緊張地進行著;(3)接近靈感出現的時候,線性思維過程表現了一定程度的中斷;(4)中斷期有關思維活動暫時的鬆弛和轉移;(5)誘發因素的突然出現;(6)來得快,走得也快,需要及時捕捉。

 

因此,我們可用一下簡單圖示來說明人類思維的基本形式及其相互關係:

 

線性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綜合思維

 

非線性思維:形象靈感——邏輯靈感——綜合靈感

 

 (二)     比較思維

 

   1.事物存在與發展的相對性

 

   物質及其運動是客觀事物的根本屬性。我們周圍的事物,無不處於不斷的運動和普遍聯係之中。任何一個事物都不能離開其它事物而孤立存在,而以其它事物的存在為前提。一方麵,每一事物以其差異性、個性、特殊性而區別於其它事物;另一方麵,它又以其同一性、共性、普遍性而與其它事物共存而互相依賴;運動著的事物同時是其自己又是別的什麽。一方麵,在事物發展的一定階段,每一事物都有其特殊的規定性;另一方麵,每一階段的事物又包含著否定自己質的規定性的因素,即事物的存在是合理的,而同時它的消失與否定也是合理的。世界上沒有固定不變的事物,其發展也是相對的。

 

   事物存在與發展的相對性必然會反映到人們的認識及其思維方式上,這就是比較思維。

 

   2.比較思維

 

  事物總是相比較而存在,相製約而發展的。物質和運動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相對性是普遍的規律。如果任何事物都和自身同一,沒有了差別,也就沒有了發展。事物存在與發展的相對性決定了人們認識的相對性,比較思維則是這種認識的相對性在人們思維方式上的反映。

 

   比較思維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抑或線性思維,抑或非線性思維,都離不開比較。形象的比較、邏輯的比較、靈感的比較,比較貫穿於人類思維過程的始終。

聯想本身常常就是一個形象比較的過程,將原子和太陽、地球相比而得出原子構型;將樹根、樹幹、樹枝和礦石的生成相比而想象出礦石形成模式;等等。

比較更是邏輯思維中常見的方式。通過比較對生動的複雜的客觀現象進行分類,尋找現象之間的共同性和差異性,區別出個現象中本質的規定性和非本質的規定性;又通過比較尋找各個質的規定性之間的聯係;再通過歸納或演繹對比求得對事物本質和規律性的認識。

實際的思維過程常常是綜合思維,在其過程中形象比較和邏輯比較交叉運用;而在線性思維中斷時非線性思維即靈感思維發生作用的時候,靈感的比較更是爆發出創造的火花。

 

    比較首先是鑒別。即把研究對象與其它事物區別開來,確定研究對象借以區別其它事物的質的規定性;比較其次是對比,"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比較第三是聯係和想象,即求同而存異,找出規律。

 

 三)     比較方法

 

 1 觀察

觀察是比較的前提,任何比較都需要觀察。在形象思維過程中,觀察常常帶有形象的、生動的、模糊的、淩亂的性質;在邏輯思維過程中,觀察具有細微、嚴密、係統、清晰、準確的特征;綜合思維中的觀察常帶有某種反思,具有主、客觀不自覺融合的特點;而靈感思維過程中觀察常是瞬息的、多變的、多帶有想象的痕跡。

觀察應力求客觀如實。不同的思維形式,其觀察接近事實的程度和特點是不同的,然而絕對的如實是不可能的。通過多次實踐、多次相對求實的總和,才使我們比較地接近事物的本來麵目。

在觀察過程中要注意觀察的代表性、全麵-精細性和反複性。第一次觀察到的現象,往往我們不能立刻理解,而經過比較、聯係有了認識以後,我們才能更深刻、更細致地觀察它。觀察、比較、再觀察、再比較……這樣循環往複進行下去。而對於每一循環,人們對客觀現象的觀察,都達到了更全麵、更細致、更深刻的程度。

2. 分析

分析就是解剖,是比較過程的第一階段。將統一的觀察對象解析為各個細節,把各個細節區別開來,是一件很細微、很係統、很形而上學的工作。隻有把研究對象分析到家了,才能進一步進行比較、聯係和綜合認識工作。

形象分析的特點是注重形象特征的結構分解,再就是注重重點形象的分析。在形象分析的過程中,常對分析對象的重點部分有所強調,即帶有某種主觀的選擇性。

邏輯分析則不同。它所注重的是矛盾分解,即對事物的一般和個別、質和量、形式和內容等等關係和質的規定性進行分解。在豐富而又零碎的觀察材料麵前,邏輯分析將其分解為不同層次、不同方麵或不同部分,抽象出相對獨立、相對隔離的種種規定而區別開來,從不同的側麵、角度和層次把握其本質屬性和特征。

綜合分析把形象分析和邏輯分析結合起來,是形象分析的邏輯理解和邏輯分析的形象反思。

靈感分析常是在靈感出現之前的一種潛意識活動。靈感來源於長期的實踐經驗和知識積累,其出現常常同研究者對研究問題的潛心思考有關。靈感的出現常有一個孕育過程,這個過程就是靈感分析。在出現靈感之前,線性思維已經對觀察對象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解剖,但在比較、聯係得出規律上碰到困難,於是轉入潛意識並繼續進行下去。在這一過程中,一些原來不曾分析過的觀察信息可能被調動出來,並在潛意識活動中進行比較分析,形成靈感出現之前的靈感分析準備。一旦有契機把靈感分析的有機部分巧妙地結合起來,就導致了靈感的發生。

3.比較域

比較的前提是觀察對象的可比性,因而比較時必須注意的問題。所謂就是範圍,即比較要在一定的物質成分、時間、空間範圍內進行。研究對象本身具有各種規定,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和尺度進行比較,但必須在研究對象同在某種規定上有共同點時才能進行比較。一般說來,隻有同質的東西才能進行比較。如要比較研究對象的物質成分,則研究對象在時間或空間上至少有一種尺度上應有可比性。

4.注意四個比較關係

1       形象比較、邏輯比較和靈感比較

2       個別比較、歸納比較和演繹比較

3       係統比較、典型比較和重點比較

4       橫向比較、縱向比較和縱橫比較

5, 聯係和聯想

聯係和聯想是比較的進一步發展,它是在分析和比較的基礎上把已被分解的成分或因素連接起來綜合成規律性的認識,從研究對象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中去把握同一性,從不同規定中找出統一的本質,從而達到科學研究上的飛躍。

6. 比較過程的偶然性

在觀察比較過程中,常常會發現一些特殊的偶然的現象,我們不要輕易以其不代表過程一般趨勢而將其忽略。任何特殊的偶然的現象都有其特定的代表性,都是本質的反映而有其出現的必然性。它常是科學發現的前奏,是我們進一步認識客觀過程、探索規律的推動力。

 

總之,比較思維是重要的科學思維之一,它貫穿於科學研究過程的始終。在詳細的觀察解剖和分析基礎上,在線性思維和非線性思維過程中從總體上、群體上、縱橫、動靜以及必然與偶然關係上去把握客觀事實,在時間、空間及物質成分上加以比較,找出異同,通過聯係、聯想、綜合得出規律。觀察、比較、再觀察、再比較……,而每一次比較實踐的過程,都使我們更接近於對科學過程本質的認識。

注:本文大眾科技報2010824日起連載。

原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018&do=blog&id=35460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sunzi888 回複 悄悄話 周末在思考一個問題:我認為,人類的思維變化是一個螺旋式的,波浪式的,上升的,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那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否也是一個螺旋式的,波浪式的,上升的,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呢?

於是搜索了一下關於螺旋式思維。其收獲就是這三篇很不錯的文章。覺得對思考與寫作都很有裨益,遂搬過來與同好分享。

-逸寬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