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從支配性男性氣概的改造到促進男性參與

(2010-05-14 11:37:31) 下一個

從支配性男性氣概的改造到促進男性參與

ZT – 方剛

   男性參與近年受到充分重視。男性參與的概念是在1994年的開羅國際人口與發展大會上首次被正式提出的,此次大會通過的《行動綱領》專門有男性的責任和參與一節,其中寫到:應做出特別努力,強調男子應分擔職責,促使他們積極參與負責任的生育、性和生殖行為,包括計劃生育、產前和婦幼保健;防止性傳播疾病包括生殖道感染;防止非意願妊娠和高危妊娠;共同管理和創造家庭收入,共同致力子女的教育、健康和營養;確認和促進男女兒童的平等價值;防止對婦女的暴力。[i]這個概念在1995年的北京世界婦女大會上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北京宣言》第25條明確呼籲:鼓勵男子充分參加所有致力於平等的行動[ii]

    雖然關於男性參與的最初論述集中在生殖健康領域,但是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充分讓男性在生殖健康、撫養子女和家務勞動等方麵與婦女共同承擔責任,更在於要促進在私人生活、家庭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實現男女平等,發揮男性在家庭和社會中的作用,使男性和婦女在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中成為平等的夥伴。

    但是,男性參與給人的感覺仍然是,女性在大力強調,而男性自身的參與意願仍然非常不夠。男性在這個過程中是被動的。如何鼓勵男性積極主動參與,筆者認為,應該從製度和個人兩方麵入手。製度便是相關鼓勵男性參與的相關政策的製定,個人方麵便是從幫助男性認識到父權體製、支配性男性氣概對男人和女人的傷害,從而使男性參與不隻是男性的義務和責任,同時認識到男性通過參與可以獲得的自身成長,使男性參與成為男性的自我要求,而不是女性研究者的要求

 

一、男性研究與男性運動

  男性研究以及男性運動,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受女性主義思潮/女性研究及運動的影響而出現。女性研究在批判父權體製及這一體製下的社會性別角色的過程中,不得不麵臨兩個問題: 1.男性倒底在父權體製中承擔什麽樣的責任;2.男性是否可以成為女性的同盟者反對父權體製。同時,男性麵對女性主義思潮/女性研究及運動對父權文化及男性審視,也不得不做出回應。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男性研究與男性運動開始出現。

男性運動有著不同的派別,美國的男性運動曾被歸為八大派,其中包括支持女性主義與反對女性主義的多種觀點[iii]

    男性研究與男性運動相伴而產生。我們這裏所講的男性研究,其實是針對男性社會性別角色的研究,即男性氣概研究,英文masculinities study。真正具有社會學意義的男性氣概研究,被認為是自從1982支配性男性氣概這個詞在一篇學術論文中被提出來才開始的。在此之前,主宰男性氣概的話語一直是性角色理論[iv]。按著這種理論,男性氣概同女性氣概一樣,是和生理性別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性角色理論強調,作為一個男人或一個女人就意味著扮演人們對某一性別的一整套期望,即性角色。性角色理論區分了男性氣概與女性氣概的不同,理想的男性氣概應該是支配的、強力的、主宰的、以男性為中心的、理性的、輕感情的、不溫柔的,等等[v]

    在性角色理論下,不符合這一男性氣概理想模式的男人,都是不夠男人的,是女性化的,是被貶損的。但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的支配性男性氣概研究則認為,性角色理論所講的這種男性氣概,隻是一種支配性的男性氣概。它是文化塑造的理想類型,但不是唯一的。男人並非隻有一種男性氣概,不同的文化、地域,不同的種族、階級、年齡、受教育程度等等,都使男性氣概呈現多元化。男性氣概是在具體的情境中的一個實踐過程,而不是一種僵死的模式,同一個人生命史不同時期的男性氣概也是不一樣的[vi]

    同時,以支配性的男性氣概作為樣板,不僅是對不符合這一標準的男性的傷害,也是對所有男性的生命多元發展可能性的傷害。支配性男性氣概在各方麵影響並且傷害著男性,以及女性。男性一方麵既是父權文化和體製的既得利益者,同時也是受害者。這一理論對我們的重要啟發是:以支配性為唯一標準是錯誤的,男性氣概是可以改變的,男性是可以改變的。

    支配性男性氣概定義的男人的性,通常被歸入這樣的期望中:

    1、 能像女人。男人必須在任何事上遠離女人,不能像女人那樣重情感、被動。對男同性戀的恐懼也使男性需要建構這種男性氣概。

    2、成功。包括事業的成功,也包括性能力上的成功,這二者對男人同樣重要。

    3、自信。在性上,男人應該強硬、自信、自我依賴,不對他們自己的性能力有任何懷疑。

    4、主動的性。在同女人的性關係中占據主動和上峰,具有膽量、強力,有暴力傾向。[vii]

    在男性氣概的多元觀點被提出之前,男性在性上的表現,一直被解讀為應該是充滿權力的、強烈的、受自然本能驅使的、難以控製的、陰莖中心的、隻為了滿足生理機能的,等等。男人與女人不同的性表現,便是強奸、購買性服務、鼓勵性崇拜、性暴力對男性氣概的強調,突出了男人在性上強調陰莖中心的特點。陰莖對男人來講是非常重要的,男人用它來建構男性氣概。[viii]

    從生殖健康的視角看,這樣的男性氣概鼓勵男人在性行為上粗暴、占有,以自我為中心;戴安全套不僅影響了自我中心,也和支配性男性氣概關於男人性的難以控製自然本能等定義相衝突;能夠多生孩子,便是性能力成功的一種表現;輸精管結紮會損害陰莖中心的神話;在生活中照顧孩子、做家務,在性行為中關注女性的健康與需要等,都顯得有損支配性男性氣概關於男人在性上主動、支配的定義。

    但當支配性男性氣概理論提出之後,在性與男性氣概的研究中,性不再被認為是隻由生理性別決定,它不再是單純的生理問題。人類的性與曆史、文化、政治與道德、親密關係、通過隱喻和語言進行的實踐等等聯係在一起,而且一直是開放的,處於變化中的。性同樣與階級、性別、年齡、家庭結構、信仰、受教育程度、經濟狀況、社交群體等等都有關係。對性的理解,隻能在一個人的具體的關係中進行。而不能簡單地說,男人怎麽樣,或女人怎麽樣。

    強調男人的性的這種多元化,並不是否定支配性男性氣概定義的支配性的性的存在。它確實存在,而且非常常見,但是,它不是唯一的。關注支配性的性是對的,但同時不能忽視了:男人對這種支配性的性,同樣可以進行抵製與轉換。男人的性是社會行動的產物,性是和社會實踐結合在一起的,並不隻是內在動力。支配性可提供一種理想模式,但不是自然產生的,也是實踐建構的。性不是男人的簡單的財產,不存在於社會真空中,而是和社會一起流動,在人類的相互影響中相互建構。

    這些給我們的啟示便是:既然男人的支配性的性,是可以被抵製與轉換的,那麽男性在性領域對女性的支配、主宰,如性騷擾、性暴力等等,也是可以改變的。

 

二、從男性氣概角度看男性參與

    在討論男性參與的時候,筆者的觀點是:用反對父權體製的話語教育普通男性,過空過大,難以立竿見影;以具體實踐中的某項責任要求男性改變,隻能做到改變形式卻無法做到男人的根本改變,換個情景男人可能仍然是老樣子;以法律和製度要求男人改變,也僅是一種被動的約束。因此,筆者認為,通過啟發男人從男性氣概的改變做起,是一個可見的、較易被理解和接受的視角。但這隻是一個從個人方麵推進男性參與的策略,並不意味著要放棄對父權體製的批判和改造。

    Messner認為任何對男性氣概的探討都必須同時考慮男人的製度性特權、為男性氣概所付出的代價、以及男性之間的差異和不平等的三個因素。美國的八種男性運動就可以根據他們與此三因子的關係(凸顯、強調、放在背景、漠視)置放在以此三因子為三角形頂點的男性氣概政治領域裏。基本上,三角形下方比較強調男性益,男人希望藉由組織獲取對於生活的控製權。而三角形的上方則強調如何消解男人對於人的製性特權[ix]

    下圖便顯示了男性氣概的政治領域[x]

 

 

    在筆者看來,不平等性別體製的改變需要男性的參與。否則一直是女人在那裏喊解放,而男人在那裏捍衛既得的東西,世界怎麽可能改變?不改變男人,隻能使男女對抗繼續甚至加劇。改變男人才可能改變兩性關係。但怎麽改變男人?如何改變男人?

    絕大多數的女性研究者在號召男性參與的時候,更多從男人的責任與義務角度入手,強調男性是性別文化的受益者,既得利益者,所以男性參與應該落足於反對性別文化對女性的壓迫這一點上。這些訴求都沒有錯,我完全同意,但是,男人是否可能隻因為贖罪的心態就真正積極地、普遍地參與了呢?靠道德或政治訴求,是否可以說服絕大多數男人長期參與呢?我看是很難的。

    從社會心理學關於說服及態度改變的觀點來看,人的改變欲求來自需要,相信改變之後會對自身有利才能提高改變的動機。因此,如果能讓男性認識到自己和女性一樣,都在受著現有性別文化和體製的傷害,將更好地鼓勵他們參與進來。

    那麽,性別文化對男性的傷害在哪裏呢?如何使男性認識到這一點呢?前述的支配性男性氣概理論在此正得其用。支配性男性氣概鼓勵男人在兩性關係中居於主導、支配的地位,是造成兩性不平等關係的重要原因,但這種男性氣概也在傷害著男人自己。所以我們需要幫助男性認識到支配性男性氣概對男性、女性共同的傷害,幫助男人行動起來從反思、挑戰支配性男性氣概做起。

    舉例來說,支配性男性氣概對男性的塑造,最核心的便是剛強二字,由剛強演繹出硬漢、強者、粗獷、勇敢、事業成功、健壯,等等諸多概念,一方麵使男人在和女性的權力關係中占據上峰,傷害著女人,但另一方麵也傷害著男人自己。

    作強者,就要求一個男人無止境地追求事業成功,男人為使自己活得像個男人,就要不斷拚爭,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犧牲健康,包括平常生活的快樂,他和家人、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幾乎全部被剝奪。男人便演化成一個工作的機器,而不是一個活生生的個人,作為人的生命價值,受到貶損。一些女性研究者指責男人不做家務,很少時間關愛孩子,如果不認識到男人這樣的表現其實是支配性男性氣概對男性傷害之一種,而單純停留在這種表現對女性之傷害上,便是從表麵現象看問題,無助於喚醒男性的參與意識。

    支配性男性氣概在強調男性強者形象時,還要求男性勇敢,粗獷,淩駕於女人之上。當男人無法通過事業成功及其它方式做到這一點的時候,他實際上被父權文化貶損為不像一個男人了。家庭暴力本質上是為了維持硬漢形象的一種表現,實施家庭暴力的男人潛意識深處埋藏著對不像一個男人的深深恐懼,他以暴力來顯示自己的強者形象,從而使女人蒙受傷害。我們當然要嚴厲懲處這樣的男人,但是,如果我們隻停留在懲處的層次,而不同時去檢省、變革造成這一現象的支配性男性氣概,家庭暴力的徹底根除便顯得遙遙無期。要教育實施家庭暴力的男人,幫助他們發掘潛意識深處的症結所在,意識到支配性男性氣概是如何指使他們實施家庭暴力的,同時也意識到,家庭暴力傷害了他們和家人、女性的關係,他們自己也是受害者。

    支配性男性氣概還要求男人有煩惱有心思都要悶在心裏自己消化,而不能像女性那樣傾訴,這不僅阻礙了男性的情感表達,也影響了和女性的交流,給雙方造成很多誤解;支配性男性氣概誘導男性輕視健康,扮演硬漢,有病也撐著,從而也給家庭生活中的女性帶來苦惱和負擔;……

    我們看到,如果挑戰了支配性男性氣概的霸主地位,男性才能不受傷害,女性也才能從所受傷害中解放。

    當男人從支配性男性氣概的模式中解放出來之後,女性解放所追求的一些目標有望更快地實現。單就家庭關係而言,擺脫支配性男性氣概奴役的男人將有更多的時間和家人在一起,更多的時間做家務,更多的時間分擔女性的勞作,更堅決地拒絕家庭暴力,更注重生殖健康等領域女性的感受,使女性可以從性別體製的壓製下解放自己。

    對支配性男性氣概的挑戰,推動的不僅是男人個體個性的多元發展,而必然也帶動兩性權力結構與主體空間的切實改變。可以說,不挑戰支配性男性氣概,男性參與不可能實現,性別平等也不可能實現。

    正是基於以上的理念,筆者提出男性覺悟男性解放男性覺悟二重性等概念。

    我們提倡男性覺悟,就是要讓男性覺悟到性別文化、支配性男性氣概對他們的性別模式塑造,表麵上使他們成為強者、成功者,實質上使他們也成為受害者。

    在推進性別平等的過程中,男性具有的不僅是責任,而且也是權利。性別平等不僅造福女人,也造福男人。因為放棄支配性男性氣概的男人,在和女性平等友好相處的過程中,也將體驗到生命的種種快樂。

    所謂男性解放,是在男性覺悟的基礎上,男性向這種體製提出挑戰,從我做起,放棄既得權力,為改變不平等的性別文化做出鬥爭,包括改變這種文化加在男性身上的傷害

    在筆者看來,男性覺悟是男性解放的一個步驟,男性解放是男性覺悟的目標。男性覺悟與男性解放,前者更多強調個人的自我覺醒,而覺悟之後就會有行動。從這層意義上講,男性參與是男性覺悟之後,解放的一個步驟。[xi]

    筆者提出男性覺悟的二重性,即認為男性覺悟應該同時覺悟到父權文化和體製對男性和女性共同的傷害。隻強調覺悟到現在性別體製和文化對女人的傷害,便無法從男性的視角提供反對這種體製和文化的動力,無法令男性普遍地、主動地、積極地參與;但是,隻覺悟到性別體製和文化對男性的傷害,就無法真正認識到這種體製和文化的本質,意識到女性是更深的受害者,從而難以建立兩性和諧。[xii]

    在男性覺悟的過程中,提倡從對支配性男性氣概對個人的影響做起,觀察性別文化和體製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影響我們的。但這並不是說,體製和文化的改造就不重要了,相反,我認為對個人生活的反思,不僅不違反改造體製的總體目標,而且是改造體製的一個有效策略。我們應該既努力推動製度的改變,也努力推動個人思想的改變。

    這個過程中的關鍵在於:讓男人覺悟到支配性男性氣概是如何傷害男性的。男性參與,是在覺悟到自己也受害的情況下參與,是在認識到自己和女性有著共同的利益的情況下參與,而不是以贖罪者道義先覺者的姿態參與。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同時也要警惕:過分誇大男性受性別文化傷害的一麵,而無視其更是現有性別文化和體製既得利益者的一麵。男性覺悟的過程中要經曆棄舊權賦新權的過程,首先是棄舊權的過程,即放棄舊的既得不平等權力的過程;同時,又是賦新權的過程,即獲得追求自身充分發展和自由成長的權利的過程。

 

三、男性氣概與生殖健康

    我們提到,男性覺悟/解放最終使男性認識到現有性別文化和體製(父權文化和體製)對男性和女性均有壓迫,並且起來反思和改造這種文化和體製。這自然就會涉及所有與性別不平等相關的方麵,其中也包括計劃生育領域。

    支配性男性氣概要求男人在性上表現強者之風,將男性刻化成性機器,也為他們在性關係中對女性的侵犯與傷害提供文化上的背景;能生、多生是男人性能力強的標誌之一;陰莖在支配性男性氣概的話語中具有重要的符號意義,針對陰莖的手術便受到抵觸;支配性男性氣概鼓勵男人在性行為中以陰莖為中心,以自我感受為中心,這也增加了在推廣安全套等方麵的挑戰。所以隻有顛覆支配性男性氣概,男性在生殖健康領域的參與才有可能。

    隻是挑戰了陰莖中心還是不夠的。我們反思、質疑支配性男性氣概的過程,也是挑戰男人唯我獨尊、唯我獨大的過程,讓男人認識到隻有當他們放下支配性男性氣概的束縛,和女人享有平等的關係,才更可能充分享受生命的賜允。因此,這就鼓勵他們在家庭中多承擔責任。也可以說,當男人放棄支配性男性氣概的束縛之後,他們才有可能自如地表現柔性的一麵、關愛女性和家庭的一麵,才會更多地做家務,更多地照顧孩子,在計劃生育方麵也一樣才能不能回避責任,在安全套的使用與結紮等問題上更有自覺性。畢竟,當男人拒絕使用安全套與結紮的時候,是隻基於對自己快樂的考慮,而沒有考慮可能帶給女性的麻煩和痛苦。

    對支配性男性氣概的挑戰,還直接挑戰了男尊女卑的性別文化。支配性男性氣概要求男人作強者、硬漢、成功者、主宰者、支配者,同時將女人作為對立的參照物,要求女人是弱者、服從者、被支配與主宰的對象。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是影響男女平等的一種表現,而主外正是支配性男性氣概對男人的要求,即使哪個男人渴望家居的生活、渴望帶孩子做家務的生活,也是被支配性男性氣概及文化所排斥的。

    支配性男性氣概同男尊女卑的思想是一致的。對生男孩子的重視與執著,如果不考慮製度的缺陷,正是因為支配性男性氣概下將所具有的男尊女卑的觀念使然。再加上父權體製,男性在家庭事務中具有的決定權,以及女性對支配性男性氣概及其文化的認同,成為造成出生性別比失調的一個原因。當我們認清支配性男性氣概對男人和女人共同的毒害之後,我們顛覆這種男性氣概的過程也就是建立性別平等與公正的過程。

    也就是說,顛覆支配性男性氣概,將有助於顛覆男尊女卑的思想。在生殖健康領域,也有助於改變對生男孩子的執著,有助於改變女童的弱勢處境,這和關愛女童的目標是一致的。

    這裏要特別強調的是:我在這裏所講的,均是從改造個人的角度入手的,但這絕不是說,隻改造個人就足夠了。我們現在已經有的國家政策、法律法規是對製度的改造。當個人的改造和製度的改造聯合起來時,才可能徹底地改變文化。也就是說,我們的性別平等運動可以在兩個層麵上同時進行,一個是個人的層麵,一個是製度的層麵。你農村的土地權等問題,如果不從製度上改變,單純談個人層麵的支配性男性氣概的改變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既使是我這裏對個人層麵的這些討論,仍然有紙上談兵之嫌,需要更多的研究,拿出具體的可操作性的方案,才能落實到實處。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男性氣概的學術研究在歐美一些國家漸成氣候,但在中國仍然可以說是空白。與之相關的男性運動,更是缺失。現在許多女性研究所關注的話題,以男性氣概研究的視角,同樣可以從男性的角度進行反思與觀察,這樣就可以避免女性研究內部自說自話的局麵,而形成男性和女性的互動。比如,當女性研究關注下崗女工在家庭中的處境與再就業問題時,男性研究同樣可以關注支配性男性氣概對下崗男工的多重歧視;當女性研究關注孩子缺少與父親共處的時間對孩子成長的心靈影響時,男性研究同樣可以關注男人被職場壓力奪去與孩子相處的時光對男人親情的傷害;當女性研究關注職業女性仍然無法擺脫家務勞動的束縛時,男性研究也可以關注支配性男性氣概是如何通過將居家男人定義為小男人而使男性對居家生活、家務勞動望而怯步的;……

男性研究與男性覺悟/解放的主張麵對的壓力也非常大,雖然在我看來男性研究和女性研究的目標是一致的,但一直伴隨著來自女性研究者內部的批評和質疑。我個人分析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許多女性研究者對男性也受性別文化和體製傷害的說法無法接受,二是擔心男性研究會和女性研究搶奪社會資源,進一步鞏固男性的既得利益。在我看來,這都是基於對男性研究推進性別平等的宗旨缺少真正透徹的了解和理解所致,這樣的分歧使得本應該團結與合作的男性研究和女性研究無法合力,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原文:http://www.xbwhyj.cn/html/xueshushiye/fanggang/200810/04-59.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