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煙雲觀感
最近看了趙薇版的電視連續劇《京華煙雲》。
《京華煙雲》是林語堂先生旅居巴黎時於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間用英文寫就的一部長篇小說,並題獻給“英勇的中國士兵”,英文書名為《Moment in Peking》。《京華煙雲》是他轉譯為中文後的書名,也有譯本將這本書譯為《瞬息京華》。林語堂先生原本打算將《紅樓夢》譯作英文介紹給西方讀者,因故未能譯成,此後決定仿照《紅樓夢》的結構寫一部長篇小說,於是寫出了《京華煙雲》。
看著《京華煙雲》,覺得姚家大女兒木蘭的言談舉止的確是很得體的。作者為她取名木蘭,顯然是寄托了姚家老爺子姚思安望女替父分憂排難的願望,就像當年的花木蘭替父從軍一樣。她顯然是來還債的。可是這樣不是很苦了她自己了麽?
姚木蘭是完美的,完美到難以讓蓀亞接受,使他發怵。使看官覺得她怎麽這樣不通世故,不知道保護自己。但是曾家太太卻是真心實意地把姚木蘭當做寶貝,不惜給親家下跪,也要娶回這房媳婦。可見人的認識不同,價值觀念不同,衡量標準也不同。難道木蘭的完美也成了她的過錯?完美本身並沒有錯。人是應該追求完美的,包括自身的完美,精神境界的完美和人生的完美。對自己不理解的東西,比如完美,更不應該持否定的態度。審美不僅是一個欣賞過程,同時也是感應,和同化的過程。寬容是寬宥容忍,是要能包容,理解的或不理解的,都要包容。對於牛素雲,她真正做到了以德報怨。於是委屈的隻有是自己了。姚木蘭知書達理,是中國傳統美德:賢妻良母和孝悌的化身。
閉起眼睛想一想,人生一世無非是活一個人與人之間關係。每一個人呱呱墜地就有一群人圍著,而臨死之時,又有一群人圍著。無論貴賤高下貧富,也無論男女老少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當然也有人與物之間的關係。可是人與物之間的關係大多是為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服務的。除了每個人和自然的關係,是一種特殊的關係,是一種個人宇宙觀的反應。(物我關係不是本篇討論的內容)而人際關係則是占絕對地位的。對每一個雙邊關係,在每一個特定的場合,處理得當與否,怎樣處理,那就是因人而異絢麗多彩了,也就是畢生的學問了。姚木蘭之所以完美就在於她的言談吐語,待人接物,處理人際關係的藝術,也在於她的精神境界的完美。自信,而不矜持;優雅,而不做作;得體,而不造次;穩重,而不木納;端莊,而不拘謹;詼諧,而不狎昵;自尊,而不傲慢;禮人,而不自輕自賤;正義,而不失大局。
趙薇對姚木蘭的演繹也是很精致到位,入木三分的。我沒有讀過林語堂先生的原作,這電視連續劇就拍得很不錯了。林先生是語言大家,我自然覺得能從戲中學到很多說話和做人的道理。也並不覺得林先生是在講民初的故事。。。這些家庭的興衰際遇,人生的悲歡離合,就在我們周圍,就在今天,活生生的中國人生活在中國的土地上一直在上演這出永不落幕的人生之戲。哪怕我們這類移植他鄉的中國人也時不時在扮演自己的角色。
作者筆下傾注了最多心血來謳歌的兩個理想人物是木蘭和立夫。
取名木蘭的寓意自不必說,立夫則是頂天立地的丈夫也!
他們兩個是仁義道德的典範。為了仁和義,寧可犧牲自己的感情甚至愛情。木蘭出嫁曾家三少爺,是為了對父母,對妹妹莫愁的仁義之心。木蘭包容麗華,是對婆婆,蓀亞和麗華的仁義之心。木蘭不同蓀亞離婚,也是出於對婆婆,博文和蓀亞的仁義之心。而立夫與莫愁的婚姻,起初是出於對她的仁義之心。後來也便生出了愛情。他們兩個人是最懂得愛,和最配得到愛的。他們與愛情失之交臂並不是由於他們不懂得愛情和珍惜機會,而是他們的愛是在仁義統領之下大愛,大愛包孕著小愛,卿卿我我的小愛。大愛也是大道的一部分,就像姚思安一樣。他雲遊八年之後感悟到自己苦苦追索一生的大道就在家中,就在這平平安安的家庭生活中,於是急急忙忙地趕回了家。他最後為了大愛,獻身於千古珍希的中華甲骨,就像鳳凰涅盤一樣在烈火中永生。
小說中貫穿始終的是兩個甲骨文字“信”“義”。也是木蘭和立夫這兩位主人公所信奉的為人準則。他們說過,這兩個字“放在一起很好講,可是分開來,一個一個講,就難了”. 難在哪裏呢?難在實踐。真正做一個守信和履義的人。“信”是誠信,信心,信念,信仰。
“義”是正義,道義,意義,氣概。舍情取義,有木蘭和立夫。舍身取義,有姚思安和立夫。
另外,我驚異地發現小說中描寫的幾對婚姻,幾乎每一對婚姻都是錯位的婚姻。現實生活當中,也大抵如此吧:
姚木蘭 錯配 曾蓀亞 (應該是孔立夫)
姚莫愁 錯配 孔立夫 (應該是牛懷玉 或 曾蓀亞)
姚迪菲 配 黛芬 (紅玉?)
紅玉 為得不到迪菲的愛而死
曾平亞 配 曼妮 情投意合
曾襟亞 錯配 牛素雲 (暗香)
曾蓀亞 錯配 姚木蘭 (應該是趙麗華)
牛懷玉 未婚 (應該是姚莫愁)
牛素雲 錯配 曾襟亞
孔立夫 錯配 姚莫愁 (應該是姚木蘭)
- 逸寬於孑孓盧燈下
2009-9-11
我個人覺得這個作品不錯。所有的演員都演的到位。尤其是趙薇,我覺得,她演的這個姚木蘭,知書達理,善解人意,忍辱負重的中國的傳統知識女性,很成功。我覺得很多人仍然沒有跳出使她成名的小燕子的角色,如果大家先看趙薇演的姚木蘭,再看她演的小燕子,大概就不會感覺她演的做作。
還沒有看過,隻要有進步就行!
有友人和我討論“到底該先看書還是先看影視”。這是一個大題目。我隻是匆匆做了一個簡短的回答:
“我是覺得應該先看原作的。改變是一種再創作。一定有編導演的藝術理解和闡述在內。我認為改編得成功與否也是主要看對原著精神的忠實演繹。也就是信達雅吧。像紅樓夢,紅與黑,安娜卡列尼娜,巴黎聖母院,悉達,斯巴達克斯,哈姆雷特,奧賽羅,羅密歐與朱麗葉,德伯維爾家的黛斯,簡愛等等,我都是先看原著,後看改編的。當然啦,大多這些改編也都應該歸在很成功一類的。哪怕是連邱嶽峰的羅切斯特也是令人終身難忘的。
我會去看京華煙雲原作的。中英文都想看。”
我還有一層理解是:藝術作品的最終完成是靠觀賞者的參與和由此引起的藝術共鳴來實現的。從這個意義來講,改編是用了不同的方式,手段,也為觀眾讀者提供了不同的方式手段來最終完成了藝術創作。
-逸寬
趙薇確實用心在演,以前的"還珠格格"對她並沒怎麽看好,但之後的一些作品證明她很能演,演得真實不矯揉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