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往事如煙《芰荷香明十三陵懷古依韻鷹飛倒仰君》
“望乎哉”——詞人以“望”開篇,又虛、實對應,集萬千歎慨於靈明洞晰,造成開篇突兀奇崛之勢。“望”,仄聲,砰砰然有如破空而來,令人息氣凝思,尋聲而去。
“望”,又貫穿全篇。因望有思,層層遞進;由望寄慨,點點為懷。真可謂望之重景即心景,望之勢路滿榛荊,望之吟懷生極緒,望之醉瀋灑金陵。
——荒苔道破百年興,蒼赤臨淵一夢惺。可憐雲嶂今還在,誰解刀兵白氣廷?
說此,似乎將詞內容都囊括了進去。其實不然,詞、文佳作內容深邃,意蘊綿遠,結構井然。上下片意義聯屬,但又各有側重。
先看上片:寓情於景、情藏景內。有如“以我觀物”,“物皆備我之色彩”(王國維《人間詞話》),精巧至極。讀之不僅讓你由物及人,由景及情,還可從情景交融畫麵走進詞人的內心世界。這時,也隻有這時,你看到的詞人筆下的“鎖鑰”“ 烽台”“雲嶂”“煙霾”“幽穀”,就不再是一個個孤零零的景物,不再是供人欣賞遊玩的自然風光,而是被他精心挑選、打磨,並賦予自己獨特認知、情思的載體。具體一點說,是詞人通過上麵這些意象的動息變幻,形象地把自己對封建王權王氣由它前期的不可一世而日見沒落、衰頹的命運之必然揭示了出來。如是,這些物象就不再是自然界的被人簡單複製的鏡片。——它們也和人一樣,成了曆史滄桑的目擊者和見證人。
有了這一連串意象、情感的墊鋪,詞人再導出對“帝陵神階”之嗟歎,就水到渠成、順理成章了。
請看“嗟歎帝陵神階。輝煌過後,點點荒苔。”這一縱情之筆,豈止片與片之間一般性的過渡!從結構方麵看,它承上啟下,為下片抒懷奠定了“嗟”“歎”的基調;從寄意方麵體味,它又是詞人對以往肆虐無道的強橫行徑的鄙夷情感的宣泄,是久久積於胸,又沒法按捺的激情的爆發。可謂先聲奪人,歇拍未歇。由此,上片詞意醒矣!
下片寄慨抒懷,是上片詞意的延續和深化。“閱遍滄桑總是夢,看青山依舊,風去雲來”,過片筆意未斷——歲月如流,逝者如斯!慨歎如斯!“閱遍”之“遍”,言時間之漫長難耐,又示思慮之良久。夕陽再可愛,終究難以喚回春風,難以鋪就繁花似錦的明媚。試問,這一永恒的普遍的自然規律,誰又能回避和逆轉?
這就可見,詞人滿懷憂慮,再次顧覽明陵並作此依韻,牽動他詞心、觸發他感慨的主要原因並不是明代的盛盛衰衰,而是他琴心所寄,久久縈懷著的“九派”“天街”“月影秦淮”的“周期律論”之現狀。基於這關乎人心向背,逆、順時代潮流而動的大是大非,一直在困擾著識見超拔、思慮洞達的詞人,故這詞結拍之重,之切,之振聾發聵,就不說自明了。
這方麵鷹飛倒仰君評文有相當精辟的解讀和論述,其情質情才我之上,我便獲益非淺了。
敬錄好友往事如煙《芰荷香明十三陵懷古 依韻鷹飛倒仰君》
則居庸鎖鑰,萬裏烽台。
霧開雲嶂,太行忍見煙霾。
昌平幽穀,祈吉壤,別樣安排。
嗟歎帝陵神階。
輝煌過後,點點荒苔。
夕陽幾度,春風可喚花開。
茫茫九派,此心意,情係天街。
當憶月影秦淮。
周期律論,勿忘縈懷。
“周期律論,勿忘縈懷。”振聾發聵!
誠謝好友真誠留評
冰清君遠在大洋彼岸,“琴心一曲”遙寄萬裏。讀之,令我心潮澎湃,情懷潸然。不僅僅是因為對我的小詞寫了如此深刻精辟的評論,更是有一種得遇知音心裏充滿溫馨的感動。冰清君學識淵博,厚積薄發,筆下雷霆,神采飛揚。詞評引經據典,縱橫捭闔,旁征博引,畫龍點睛,補充了我的詞蘊不足。在此。我恭敬的高掛大堂。謝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仁兄過譽了!其實我有自知之明,就我的學識和詩詞修養,是很難說出你詞作的精氣真髓的。但我喜歡讀你詩詞,每讀都有一種難以抑製的感動。這感悟感會我想正如你說的是“一種得遇知音心裏充滿溫馨的感動”吧!
謝謝。由衷地感謝你一直以來對我的鼓勵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