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求知生活

抒寫真情實感,回首如煙的青春歲月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隻要具有誠意和憑良心作事,便可以獲得救恩 有關 (anonymous Christians)

(2010-06-14 10:02:01) 下一個
讀了五七和龍兄兩位版主回應花姐的“生死之間”的帖,想起了卡爾 拉納提出的“無名基督徒”的慨念。或許能幫助了解當今教會的一些基本立場。最重要的和使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們常青壇裏的那麽許多朋友們也能一起得到永生。隻要具有誠意和憑良心作事,便可以。。。。。。但最好是。。。。。。

(一)我記得以前曾經提過:“無名基督徒”(或:匿名基督徒) (anonymous Christians)是近日神學家卡爾拉納所提出的,意指那些尚未認識或信奉基督的人,隻要具有誠意和憑良心作事,便可以獲得救恩(既可以得到永生);拉內認為對基督的信仰可有明顯和隱含之分,「無名基督徒」便是對基督懷有隱含的信仰。
(卡爾·拉納(Karl·Rahner  1904——1984)是德國天主教神學家。他的神學思想影響了在羅馬天主教會曆史上產生革命性變化的第二次梵蒂岡公會議。正因如此,他被視為當代天主教會係統裏最有影響的神學家,甚至有人斷言他是這個神學係統裏自托馬斯·阿奎那以降最重要的神學家。他對宗教哲學的兩大主要貢獻為:一是用存在主義哲學改造經院哲學,從認識論和形而上學入手將經院哲學重新闡釋為超驗論的哲學,即“超驗論的托馬斯主義”;另一方麵是將傳統的教義神學重新解釋為神學人類學,即神學研究應該始終圍繞信仰主體而不是外在的超越性客體。 )



(二)非基督徒得救的問題:

梵二大公會議(1962-1965)以前教會的傳統立場是「教會以外無救恩」(extra ecclesiam nulla salus)。這名言來自教父奧力振(Origen, 約185-254)和西彼廉(Cyprian, 約200-258),日後佛羅倫斯大公會議(1442)又宣布此原則。

梵二對非基督徒得救的問題采取較開放的態度,《教會》憲章一麵重申教會為救恩的必需性,但同時拓寬了教會的精神領域;領了洗的基督徒固然是教會的成員,但其他未接受福音訊息的非基督徒,也以不同的方式與天主子民有關連:「原來那些非因自己的過失,而不知道基督的福音及其教會的人,卻誠心尋求天主,並按照良心的指示,在天主聖寵的感召下,實行天主的聖意,他們是可以得到永生的」。憲章繼續指稱,連那些尚未認識天主,即沒有信仰的人,隻要是出於誠意和依從良心作事,天主也給他們為得救所需的助佑憲章同時指出教會傳教的職責,但聲明在傳福音時,教會無意廢棄各宗教和文化傳統中的真理與善的成份,卻要保存這些因素,並使它們達於圓滿的境界。同樣,《教會傳教工作》法令一麵強調教會傳教的使命,一麵承認其他宗教也具有積極的因素,可以導人歸向天主,及作為接受福音的準備。另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更指出聖神能以特殊方式使非基督徒參與基督的逾越奧跡。

(三)梵二對非基督徒救恩問題帶來的突破,一般認為拉內的貢獻相當的大:

在討論這問題時,拉內根據兩項基本原則:

1)他首先提出基督的信仰對得救的必需性,這必需性與救恩的本質有關,因為信仰正表示對於天主藉著基督施予的救恩采取開放和接納的態度(參 315)。

2)另一基本原則是天主願意拯救一總人的普遍性救恩意願(弟前二4)。這普遍性救恩意願似乎與對基督信仰的必需性有抵觸,事實上隻有少數人享有這信仰。為解答這難題,拉內認為必須把對基督的信仰分為明顯與隱含兩個層麵;後者已足以使人獲得救恩。

拉內的理論基於他的「先驗人學」(transcendental anthropology)(參 160,161),隱含的信仰與人的「超越經驗」有關;人為萬物之靈,其最大特點便是無止境的超越。人在認知和愛的精神行動中常趨向更大的領域,即趨向更大的真善美和無限的實有(infinite being)。拉內的獨特見解在於指出,這種趨向無限實有的超越經驗已不是純屬本性的經驗,而是一種恩寵的經驗。當人向超越經驗開放,積極地追求更大的真善美時,他便是向那施與聖化恩寵的天主開放,進入恩寵的境界。

拉內更指出這種超越經驗不但與恩寵有關,也與基督奧跡有關。在反省降生奧跡時,拉內認為聖言與人性結合,是給人性的超越導向帶來圓滿的實現,基督奧跡可視為人自我超越的最高典型;當然,這自我超越是有賴於天主的自我通傳的。因此,當人向超越經驗開放時,其實便是向基督奧跡開放。拉內特別舉出兩種對基督隱含信仰的方式,或「無名基督徒」的具體表現,即接受人的有限存在和對弟兄開放:1)誰麵對生老病死之謎,和人生的各種挑戰,卻能處之泰然,接受自己的局限,並忠於日常生活的職守,誰便是隱含地接受了那位降生成人、分享了人的一切際遇、而常忠於天父的基督。即使這人尚未認識基督的訊息,實際上已接受了祂。2)透過降生奧跡,基督成了人類的近人,祂臨在於弟兄姊妹們身上;誰對弟兄開放,予以真誠的接納和愛心的服務,便是接受了基督。以上兩點格外是拉內所稱「無名基督徒」的具體表現。

拉內的理論也包括對於非基督宗教(參 239)救恩意義的反省;拉內支持傳統道理,承認教會為得救的必需性,但認為這必需性與實際曆史境況有關。在基督來臨以前,和今日福音尚未普及的地方,當地的宗教也有救恩意義。人既是群體性的,必須透過宗教社團表達信仰,非基督宗教可說是尚未認識基督福音的人,藉以獲得救恩的一般途徑;因此,這些宗教在天主的救恩計劃中具有積極的意義。

有些人認為「無名基督徒」的理論阻礙了教會的傳教工作(參 595)。拉內卻堅持教會傳教的使命,他指稱傳福音的目的在於把人心中隱含的信仰帶領至對基督明顯的宣信,使人加入教會,藉著聖事和教會內其他救恩方法,更有效地,和更圓滿地獲得救恩。也有人批評「無名基督徒」這名稱給人自大的印象,但拉內提出這名稱,並非作為與其他宗教人士交談的工具;而是為了提醒基督徒對於其他弟兄的救恩問題,應采取更積極的看法。「無名基督徒」雖是拉內創新的名稱,其實也有傳承的依據,教父戴爾都良(Q.S.F. Tertullian, 約160-230)已稱人為天生的基督徒(anima naturaliter christiana) 。

梵二以後,教會立場基本上采納了拉內「無名基督徒」的理論。拉內對於救恩史(參 456)的反省可以作為這理論的補充。基督事跡是曆史中的個別事件,但卻對全人類有普遍性的救恩意義;為解釋基督事跡的個別性、及其普遍性意義,必須從天主聖三的角度看這事跡。在永恒中聖父對人類懷有一整體性的救恩計劃,這計劃須在曆史中實現和展示出來,這構成了救恩史;基督奧跡便是這救恩計劃在曆史中的圓滿實現,因此保祿稱基督為天主救恩旨意的「奧秘」(mysterion) (弗一9);聖神便是使救恩史向前推進的動力。在基督降來之前,聖神已默啟舊約的先知聖賢,並以真理啟迪舊約以外的古代賢哲,給基督的來臨作準備工夫。在基督複活後,聖神更成了「基督之神」,使基督奧跡「內在化」,植根於人的心靈;也使這奧跡「普遍化」,普及各時代,各地域的人。聖神能啟發人對基督宣示明顯的信仰,也能引領人隱含地接受和生活基督的福音,成為「無名基督徒」,默然地參與基督的逾越奧跡。這聖神已在各民族的宗教和文化傳統中播下聖言的種子,作為基督福音的前導。無疑地在中國深遠的文化傳統中,聖神也播下了聖言的種子。由於這些真理的種子,這文化傳統不但向基督訊息開放,而且也是表達這訊息的有效工具,能在人心中引起更大的共鳴;因此,把基督訊息與中國文化配合是傳播福音的當前急務。同時,教會也視宗教交談為傳播福音的一部份,這交談可以使雙方獲益;因為透過與其他宗教的交談,基督徒也能更深入了解自己的信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費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加州花坊的評論:

感謝花坊大姐的指點。但是當今教會確實已經持比較開放的立場。
加州花坊 回複 悄悄話 若不是神的恩典無一人可以得救。你對,我對,他對,大家都好不是探索真理的方法。雖然話語可能不太舒服,但是是為了讓好朋友分享最好的禮物,那就是永生,包括今世的豐盛的生命。
謝謝兩位的認真討論。
加州花坊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苗青青的評論:同意青青對真理的認識。“因著信,本乎恩。”
苗青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費嘉的評論:

人可以有各種觀點, 但是他們說的算, 還是神說的算數, 我聽誰的呢。

你若真信“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字,使我們賴以得救”。別的宗教也好, 哲學也好, 或能教人一些對的道理, 但是不能使人得救。

隻有信, 基督所流的血才與我有份,赦免我的過犯, 使我在他眼中成為義人。除了上帝的這個救恩計劃, 世上有什麽人有權力, 有能力能免人一死呢。

當然人可以說, 我不認識這個救恩計劃,從別處學些對的道理也很好。 但是, 作為一個體係, 那道理是否沒有一點兒錯誤就很難說了。

上帝單單禁止亞當夏娃吃那顆分辨善惡樹上的果子,是為了“免得你們死”。善惡觀隻有一個是從現在和將來看來都是正確的,而這個不是人預先都知道的。 這就是為什麽人類經曆戰爭,奴隸製, 等等,因為很多人流血受苦之後, 人才能認識這些都是錯的。 可是至今也未能完全避免。

對於尋求真理的人, 自己知道什麽是最好的, 我不會建議他人去追求次好的, 因為那次好的裏麵也會有彎路,有碰壁的時候。就好像找工作, 如果有最好的Offer, 沒有人會選那次好的一樣。

人生苦短, 我們追求過共產主義, 也信奉過資本主義的哲學, 但是後來發現, 哪個都有有理之處, 哪個都有錯誤之處。 不能完全可靠。還剩不多時日裏, 我們還要走彎路還是直奔目標呢,當然是後者,不然光陰的流逝可能使人得救都來不及。。。

所以我很高興你是明確信基督的。

人就是“具有誠意和憑良心作事”, 做的事情在上帝眼裏是否都對也很難說, 不然蘇格拉底不會不厭其煩告訴盛產哲學家的希臘人, 要認識你的無知, 他也不會因此死於當時最文明的雅典人之手。

我是對這個“卡爾 拉納提”的理論不無懷疑的, 雖然信仰上很多問題,我自己也還在探索當中。

謝謝討論。



費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苗青青的評論:

基督與其他宗教的關係已成為今日神學反省的重要課題,討論的焦點在於基督的普遍性救恩意義,即有關基督為人類救主的問題。近日神學家對這問題的有不同意見:

1,排外基督論(exclusive Christology):這意見堅持教會以外絕無救恩的嚴格詮釋,不但視基督為全人類的救主,而且否認曆史中任何其他救恩媒介的可能性;因此,為了獲得救恩,必須認識和信奉基督,加入祂的教會。基督教神學家巴特(K. Barth,1886-1968)在他早期神學思想中,是這種排外基督論的傑出發言人。至於天主教方麵,這是梵二以前的傳統立場,但梵二已帶來重要的轉變。

2,包容基督論(inclusive Christology):這種基督論維護天主普遍性的救恩意願,同時宣認耶穌基督是天主和人之間的唯一中保(弟前二4~5);也承認除祂以外,「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字,使我們賴以得救的」(宗四12)。這些神學家主張對基督的信仰為得救固然是必需的,但這信德也可以是隱含的;基督的教會是得救的門路,但對於尚未認識和信奉基督的人士,其他宗教也有積極的救恩意義。如前麵所介紹的,拉內「無名基督徒」的理論代表這種基督論。梵二采納了這種理論。梵二以後,最近在基督教神學界中也逐漸向此立場開放甚至已接受。

從我個人來說,我也堅信耶穌說的:“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不通過我, 沒有人可以到父那裏去。”

苗青青 回複 悄悄話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不通過我, 沒有人可以到父那裏去。”

“神愛世人, 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人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認識和相信基督是得救的必要橋梁。 傳福音, 與人交流都不能代替人自己的“信”。無名基督徒真信基督嗎, 人的得救是與信為條件的, 這是我這個基督徒對聖經的理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