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特蘭大筆會

亞特蘭大筆會是由一群居住在亞特蘭大的中文寫作愛好者組成。筆會提倡中英文寫作,互相交流提高。歡迎有興趣的人士加入。
個人資料
亞特蘭大筆會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謎話普京、普丁、普特勒

(2023-02-16 12:01:28) 下一個

謎話普京、普丁、普特勒

劉二安

 

  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的所謂“特別軍事行動”,已經過去一年了。一年前的今天,2022年2月24日清晨,俄羅斯兵分四路從東、南、北、東北四個方向入侵烏克蘭,俄羅斯總統普京以“非軍事化、去納粹化”為戰爭借口,動員俄軍侵略烏克蘭,衝突正式白熱化為全麵戰爭,且迅速發展為二戰後歐洲最大規模的軍事對抗,被普遍視為侵略。

  侵烏戰爭是與它的發動者普京的名字緊密連在一起的。從“普京”的名字,想到2000年前後,普京剛任俄羅斯總統時,我曾為“普京”謀一謎麵:

  此言離譜心猶驚(外國政要)普京

  謎麵意為此人說話離譜使人驚恐,用離合法創作,“譜”字離開“言”為“普”,“京”上心(忄)來則猶如“驚”,比較淺顯,不難理解。“離譜”意思是形容事物的發展脫離了規律性,不著調,不和諧,比喻一個人在說話、辦事等方麵不遵循慣例、習慣和規則,應該是貶義詞,但在謎中僅是字形的離合,並無褒貶之意,當時也未曾去想普京說話是否離譜。記得當時我將此謎用在一次燈謎競猜中,猜中率還頗高。

  到了普京一手發動俄烏戰爭,這個名字更是成為全球媒體矚目的焦點,看海外報導,會看到普京竟有多種譯名,常見的有普丁、普亭、普廷、普欽等,台灣媒體,大多將其譯為“普丁”。那“普丁”從何而來。有人認為,俄語在翻譯成英語時,因為英語沒有軟硬對立,直接拉丁轉寫就變成了“Putin”。台灣譯者,根據英語發音翻譯,就成了“普丁”。整個過程,相當於先俄譯英,再英譯中,轉了一道手。但無論怎樣變換馬甲,無論如何更換職位,普京卻無限期連任,從沒有離開過權力核心,被外界認為是俄羅斯自2000年以來20多年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侵烏戰爭打響,一個“打”字,竟也將“普丁”的譯音中融入了燈謎之中,我隨之為“普丁”謀一謎麵:

  出言不靠譜,出手便相打(外國政要)普丁

  “出言不靠譜”與“此言離譜”其意一也。靠譜,離譜的反義詞,意為可靠,值得相信和托付的意思。“不靠譜”原意是指演奏樂器者,不依靠樂譜,即興創作發揮而演奏樂曲,後引申為技藝高超。現比喻不切實際的言論、意見、方案、計劃、措施等。“非軍事化、去納粹化”這些戰爭借口無疑是不靠譜的。“譜”字“出言不靠”即為“普”,有趣的是,大打出手的“普丁”,不靠譜的借口與狂言既出,便發動侵略戰爭出手相打,“打”字出手(扌)即為“丁”,拆字先生會說,這活脫脫一個戰爭狂人的名字。

  除了“普京”“普丁”外,此人還有一個負麵稱呼“普特勒”。普京揮軍大舉入侵烏克蘭,此番行徑引爆全球怒火,世界各地爆發反戰抗議活動,示威者痛批普京是希特勒再世——普特勒。“普特勒”一詞由其姓氏普京與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的姓氏合並而成。三個字的“普特勒”比兩個字的“普京”“普丁”,多了“特勒”二字,便能產生更豐富的燈謎趣味。

  普:會意兼形聲。小篆字形,從日,從並。“並”亦可以看作聲。“普”是二人並排站著。本義為日無光。基本釋義有:遍,普遍;全麵;普通等。

  特:從牛,寺聲,本義為雄性的牛馬。基本釋義有: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敵特,特務;獨特,特異,突出,特別等。

  勒:形聲,從革,力聲。從“革”,表示與皮革有關。本義為套在馬頭上帶嚼子的籠頭。基本釋義有:約束,收緊韁繩以止住馬騾等或使馬轉身;強製,逼迫;雕刻,勒石;用繩子等捆住或纏住等。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示威者舉著寫有“普特勒”的標語牌

 

  搜遍網絡,不僅沒有發現為“普丁”作謎的,更沒有為“普特勒”作謎的,不覺技癢,便根據以上釋義,拚湊了幾則:

  遍地公牛帶籠頭(外國政要負麵稱呼)普特勒

  懸崖前俱要收韁(外國政要負麵稱呼)普特勒

  全麵突出須約束(外國政要負麵稱呼)普特勒

  一般間諜被逼迫(外國政要負麵稱呼)普特勒

  一般不一般,都已刻碑上(外國政要負麵稱呼)普特勒

  國人皆曰可縊殺(外國政要負麵稱呼)普特勒

  即分別將“普”“特”“勒”三字的釋義撰句用以扣合,其意對照自明。謎麵裏出現“帶籠頭”“要收韁”“須約束”是湊巧,不知戰爭狂人能否被帶上籠頭、被約束而被迫收韁?有趣的是,“普通”意為一般,“特別”意為不一般,是一組反義詞,“普”也罷,“特”也罷,都會“勒”石於曆史的碑刻上。“國人皆曰可縊殺”,典出《孟子·梁惠王下》:“左右皆曰可殺,勿聽;國人皆曰可殺,然後察之;見可殺焉,然後殺之。”我截取“國人皆曰可殺”,將“殺”具體為“縊殺”,縊殺:謂勒人之頸而使之死,方能準確地扣出“勒”字,各國愛好和平追求民主的人民都會說,可特別將戰爭狂人、專製獨裁者縊殺,就像墨索裏尼被槍決並曝屍米蘭廣場示眾,就像齊奧塞斯庫夫婦就被拉到街頭實行槍決,對他實行槍決的士兵連續對他掃射了一百多槍。

  從“普特勒”,自然還會使人聯想到另外幾則有關“希特勒”的典故謎——

  縛虎不得不急(二戰人物)希特勒/張禮鶴

  縛虎望寬今太懦(二戰人物)希特勒/劉二安

  謎麵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第十九回:“曹操入城,即傳令退了所決之水,出榜安民;一麵與玄德同坐白門樓上。關、張侍立於側,提過擒獲一幹人來。呂布雖然長大,卻被繩索捆作一團,布叫曰:‘縛太急,乞緩之!’操曰:‘縛虎不得不急。’”……“操令將呂布縊死,然後梟首。後人有詩歎曰:‘……縛虎望寬今太懦,養鷹休飽昔無疑。’”“不得不急”“望寬今太懦”,都是希望特別用繩索將其捆勒。

  “我不如白練套頭尋個自盡”(外電影)希特勒之死/葛曉濱

  “六軍不發無奈何”(外電影)希特勒之死/佚名

  “我不如白練套頭兒尋個自盡”出自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謎底別解為希望用白練套頭來勒死自己。“六軍不發無奈何”出自白居易《長恨歌》,指的是安史之亂中,唐玄宗在禁軍的護衛下逃亡四川,走到馬嵬坡時,由於軍隊對楊氏兄妹不滿,強烈要求處死楊貴妃,否則就拒絕出發。為何“六軍不發”?是希望“宛轉蛾眉馬前死”,特別將楊貴妃強逼處死。

  其實,“六軍不發無奈何”,也完全可以去猜“普特勒”,六軍將士普遍拒絕發兵,就是特別希望勒死她(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