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283)
2010 (239)
2011 (277)
2015 (64)
2016 (320)
2017 (153)
戈壁紅柳:《培養感情》
俺是一名業餘歌唱愛好者,閑暇時間喜歡吼兩嗓子,屈指算來有些年頭了。俺最初唱歌嚴格說不算唱,是吼;尤其酒後放歌,豪氣衝天,江湖人稱牛吼。自己倒是吼過癮了,但不招人喜歡,常被喝倒彩。久而久之積累了一點體會:唱歌不能吼,要用心。不同的歌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喜怒哀樂,感情到位,聲音便有了靈魂,聲情並茂,才能感動聽眾。問題在於,感情不像放在盒子裏的調味品,需要哪種舀一勺就好。感情需要跟著歌曲走,吃透歌曲也是培養感情的過程,是唱好一首歌的關鍵。
有一類歌曲和人生經曆、生活場景息息相關,應景而發,感情自然流淌,很容易引起心靈共鳴。比如朋友、同學聚會,來首《同一首歌》、《相逢是首歌》、《同桌的你》,中秋晚會來首《月之故鄉》、《望月》、《十五的月亮》都很容易動感情。有次遇到偶像劉秉義老師,班門弄斧獻唱一首《我為祖國獻石油》,劉老師說感情很真摯。確實,我從事過四年野外找礦工作,這首歌讓我深深地沉浸在回憶中,長年累月頭頂天山鵝毛雪,麵迎戈壁大風沙,每一句歌詞、每一個旋律都詮釋著地質隊員的熱情、堅韌、豪放與忠誠,歌聲中浸透了一名老地質隊員的情感。
一個人的經曆有限,很多歌曲意境需用心體會,方能準確把握。近來學唱一首德國經典藝術歌曲-舒伯特的《致音樂》,折騰好久找不到感覺。第一段歌詞是“生活給我無情地打擊,你卻把我心中的熱愛喚起,向我展示出光明天地”。既然被打擊了,便試圖用悲切的音色去唱,總感覺差點意思。且不說把好好的心情快速硬弄悲切了真不真?似乎“悲切”這個關鍵詞也沒選準。反複琢磨舒老前輩的旋律,發現它並非身處深淵發出的絕望呻吟,而是曆盡劫難後的回望,是春回大地時的欣然,關鍵詞是“喚起”;從低沉舒緩的傷感述說,到突然跳升7度音表達陰雲中透射出的一絲亮光,再到連續幾個半音層層遞升表達黝黑的夜色逐漸泛白,緩慢卻又堅定地走向光明的過程。再自然而然地過渡到第二段:“一聲歎息,把你的琴弦擊起,美妙的和聲是多麽溫柔甜蜜,把我帶入幸福的極樂世界,美妙的音樂我衷心感謝你。”音樂好似一位知心朋友,一聲歎息被揉入悅耳的和聲裏,感覺是那麽美好,愁悶就此煙消雲散,對音樂的感激溢於言表。經過這麽一番分析,把歌詞、旋律、感情揉和在一起,和舒老前輩對上了暗號,唱起來就順暢多了。
人生百味,歌有千種,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味道,但凡愈熟悉的事物,愈有感情,唱起來就容易上口。還有很多事物於我們是陌生的,需要不斷地去了解,去熟悉,去發現閃光點,由熟生愛,由愛生情,情到濃時便成歌,培養感情的意義正在於此。吼也罷,吟也罷,各有妙韻,適時而唱,便是靠譜;否則,用吳儂軟語唱西北風,用粗喉大嗓唱小橋流水,都不著調。每個人內心總有一塊地方是安靜的,珍藏著所有的渴望和追求,當一首歌和多數人的情感融匯在一起,產生了心靈共鳴,便是經典,便有了持久的生命力。
世上萬物皆有情,歌隨情走方動人。滄桑百年,被歌聲浸泡的時光,就是愜意人生,就有心中最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