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特蘭大筆會

亞特蘭大筆會是由一群居住在亞特蘭大的中文寫作愛好者組成。筆會提倡中英文寫作,互相交流提高。歡迎有興趣的人士加入。
個人資料
亞特蘭大筆會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梅華:家庭環境與個體成長

(2016-12-06 12:47:34) 下一個

                                 家庭環境與個體成長     

                                              梅華

       媽媽天性樂觀,樂於助人幫人,懂知識有文化,和藹可親,通情達理,沒有任何算計的心機和計較心,功利心,一心一意埋頭苦幹她的工作,使得她的一生走到任何一個地方都會得到大家無與倫比地喜愛,而她亦樂享其中。媽媽的樂觀豁達是從血液裏,骨髓裏發散出來的,剛剛開始說話就會"哈哈哈哈"地笑起來。

       同事,學生,朋友,鄰裏,在我們生活的整個電廠廠區都尊稱她為陳老師,後來她當了我們廠區的居委會主任,大家稱她為陳主任,再後來大家就都稱她為陳奶奶了。媽媽以天賦的個性和後天的才華贏得了一生的快樂,他(她)人的尊敬,她是所在民間的精神人物,領袖人物,這一切都是她自身贏得的。

        媽媽一生擁有無數的榮譽和獎狀,她從不為了獎狀而工作,而活著,而是為了幫助他人,為了樂施,為了不計較,不在意。媽媽如今88周歲了,還是那樣,剛剛通上電話,就聽到她"哈哈哈"開朗的笑,"哈哈哈哈"你不想跟著她笑都不可能,問題是笑什麽啊!

        全國解放以後年僅21歲的媽媽是浙南礬山區的副區長,她工作那些年自己的工資基本全部資助給了山裏,海邊困難的四鄰鄉親,難怪政府剛剛開始對曆史上錯劃的人士平反落實政策之初,老家就有友人第一時間帶信給她,請她返回老家落實相關政策。媽媽信奉你對他人付出時無需想著回報,該回報的時候自然會得到的。

         從1982年開始國家對錯化人士落實政策以來,爸爸媽媽享受了國家對離退休老幹部的待遇,生活無憂無慮。這次回國媽媽說:"當年我是自動辭職的,不算是被錯劃的。"我說:"這就是你一貫堅持的啊,對人好的時候不要想著回報,受你恩惠的人幾十年過去了依然想辦法回報你。"當然媽媽的一生也是幸運的,1958年從南方來到大西北工作,已經脫離了政府工作的爸,媽就等於又進入了國家部門的工作係統,電廠的福利好到就是我們一直夢想的共產主義大家庭。

        各家各戶房子,院子都是一模一樣的,如同一個整整齊齊的大軍營。大食堂一日三餐供應著在當時已經算是相當不錯的食品,電廠子弟學校對本廠子弟,從小學到高中基本免費教育,廠醫務室對雙職工家庭免費看病治療,在如此人人無需思慮溫飽,人人無需追求公平的社會主義大家庭,人們的腦子和想法不簡單都不可能。

        爸爸也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人,7個月大母親就死了,5歲大父親就死了,孤兒一個。17歲被國民黨抓壯丁,火車不知道往哪裏開呢?又被共產黨的隊伍給攔截了,轉眼變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很快到了上海。再後來就被派往朝鮮前線,爸爸特別聰明,他的文化是在部隊速成班裏學得的。他的部隊是炮兵部隊,大學生,高中生,懂技術的文化人, 知識分子爸爸可是見得多了。
 
       他這位文化不高的年輕人就成為了炮兵部隊裏的通訊兵。爸爸基本從不談論在戰爭中經曆過的生死。他隻是說有三次他所在的隊伍官兵全部犧牲,他是唯一活下來的人。兩次都是他騎了馬去送信,等他返回的時候我們這邊的人已經全部犧牲在陣地裏了!有一次是晚上夜行軍,他想如果這時美軍飛機過來掃射的話,一隊人馬一個也不能幸免。他想到了,立即往隊伍外錯開了一步,刹那間美軍飛機瘋狂掃射,排在隊列中的官兵全部犧牲。
 
        爸爸一生走的是精,準,不求上進的道路,過得無比簡單和滿足。爸爸從部隊轉業不久在一家酒廠當廠長,跟廠書記誓不兩立,不久就被開除了工作,所以爸爸絕對不肯入黨,跟他說多少好話,作多少工作就是一個堅決不入黨,但是也絕不容許任何人在他麵前說黨的壞話,他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他的今天。他的今天應該就是娶了媽媽為妻,為他付出了一生,共同擁有了4個孩子,因為爸爸的爸爸,也就是我爺爺曾經是我姥爺家幹活的,如今叫雇工或者叫長工。
 
        爸爸從部隊回到家,開始給已經回家務農的媽媽寫信,媽媽說爸爸的信字跡十分漂亮,內容又革命又浪漫,整整寫了一年,媽媽答應嫁給了爸爸。結婚之後,爸爸說那一年的信都是他請人代寫的。嗬嗬嗬,爸爸是不是智商太高啦?到寧夏工作的時候領導讓爸爸幹宣傳工作,他說自己:"沒有文化,讓我夫人去幹,她有文化。"領導就分配媽媽當了老師。領導問爸爸:"你要幹什麽工作呢?"爸爸說:"最簡單的工作,最高的工資,我沒有文化,太複雜的工作不適應,一輩子不能出危險,出事故。"
 
        領導便安排父親在燃運車間看守運煤的傳輸係統。紅燈停,綠燈行,黃燈暫停。嗬嗬嗬,爸爸在廠區的最高處,基本幹了一輩子,據說工資高得讓廠長嫉妒。爸爸一生不管錢,錢全部交給媽媽。如今爸爸老了常常跟保姆說:"跟我走吧,我給你買大房子。"保姆就說:"理個頭發的錢都得問你家老太太要,你有紙上的大房子啊。"爸爸真的是我一生中見過的最聰明,最不求進步的人士。
 
        爸爸一生對知識人,讀書人可以說是煩透了,唯有對媽媽例外:崇拜,熱愛,敬佩,誠服。爸爸在燃運車間上班,到上夜班的時候,晚上這一餐我就得給他送到車間裏,估計電廠最高處應該是今天的十多層樓高了,每每從下往上走,不是需要走過吱哩哇啦的高分貝,高噪音的其它車間,就是得從自下而上,一通到底的運輸帶車間一階一階走上去,基本一個人都沒有,要真的有個人冒出來,還真是會把人活活嚇死。
 
       啊吖,那個時候啊,我真得是每走一次被活活折磨死一次,嚇得半死不活。因為那時我自己實在是過於弱小,大概也就是8,9歲吧!給爸爸送飯的經曆,給了我無法克服的恐懼經曆,無論如何今後我不可能成為電廠的工人,拚了命讀書就是為了不當電廠的工人,這就是我當年唯一的遠大理想。唉,多麽渺小的人生理想,而且人生規劃毫無藍圖和遠景,是不是太可悲啦?
 
       我的母親與其他任何人的母親都大不一樣。我應該從來不是一個多話的孩子,而是聽話的孩子,隻有到了大學工作,成為教師的時候,我才知道自已是何其愛說,愛表達,愛多話的一個人。 媽媽對我非常溺愛,應該是我從一點點大,嬰兒時期身體不好,而當時媽媽工作太忙,形勢過於嚴峻。在媽媽的4個孩子中,媽媽總是告訴我,新出生的我,臉上長了如同4個一:眼睛,鼻子,嘴,一張笑佛一般的麵容,讓我一經落地就被媽媽深愛上了,但是7個月大,我外婆已經回到南方老家,等待她最後的日子,而我卻得了一場急性肺結核,差一點點命送黃泉,對於從死神手中搶回來的小女兒,媽媽愛我寵我到了極致。
  
       媽媽把二哥教育成了我的護衛,跟隨我的左右,伴我成長都成為了一種隨意和自然,而如今回顧總結,我的一切一切都是在媽媽看似無心,其實有意的悉心照料下長成的。在我讀陝西師範大學教育係之前,大學老師和大學課本告知我們的許多道理,其實媽媽早就在工作中,在生活中點點滴滴告訴我了。比如對全體學生要一視同仁,不能因為他們相貌美醜,家庭條件好壞,學習成績高低而不同對待。媽媽說到更做到了,這就是為什麽她一生被全體電廠子弟學校的學生和家長摯愛,為什麽所有的家長都原意把自己的孩子放到媽媽所在的班級裏接受教育。
 
         媽媽說:"無論何時,學生最大,既使在課堂上孩子睡著了都不要去叫醒他們,如果他們在課堂上睡覺說明他們有此方麵的生理需要,課是可以補的,而孩子們的生體成長卻是需要倍加珍惜和愛護的。"我小的時候身體不好,常常發燒,哪怕半夜兩,三點鍾,露天再大的風雪,媽媽都會把我背去醫務室看病,並且告訴我說:"什麽事都可以耽誤,唯有給孩子看病不能耽誤。"
       
        媽媽每天早上5,6點鍾,天依然漆黑一片就到了學校,晚上7,8點鍾才離開,因為她知道她的學生比我和哥哥更需要她的關懷和愛護。因為很多家長早上沒有時間給孩子做早餐,晚上沒有時間來帶孩子,媽媽總是把所有的學生吃早飯,晚回家的事情都安頓好了,才回到我們的家。
 
      我自小就是踮著小腳,抱著媽媽給我買的芭比娃娃,眼巴巴地等著媽媽回家,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直到我考上大學離開家,對媽媽的渴望,盼媽媽回家是我自幼兒到完成高中階段的學習期間最需要的感情寄托。媽媽把太多的關注,太多的愛分享給了她的學生。
 
         媽媽從來不用刻薄的,惡毒的語言批評調皮搗蛋的學生,從來不諷刺挖苦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媽媽總是說:"每一個孩子都有優點也都有缺點,考試成績不能代表學生的今後發展,如果學生們都知識完備,都完美無缺了,學校教育就不需要了,老師也不需要了",所以電廠子弟的全體學生能以是媽媽的學生為榮。
 
        很多學生其實在媽媽的班級裏隻呆過很短的時間,對媽媽的教誨卻終生銘記,成才之後非要找到媽媽。這也是媽媽為什麽從不寂寞,從不缺乏熱鬧,人來人往,因為她在那裏 ,那一帶的大人孩子不是把她當成自己的老師,就是把她當成孩子們的老師,門庭若市,熱鬧滾滾。媽媽確實是以自己的知識,自己的品性,自己獨有的樂於奉獻和分享的人格魅力贏得了一生的被愛戴,被擁護。 媽媽實在是平民百姓中的領袖人物。這種個性也是我一生中見過的唯一。
 
        鼓勵而不壓製,開明而不保守,愛護而不嚴厲,媽媽對自己的學生和自己的孩子的教育理念基本如此。媽媽對我嚴格與嚴厲是我已經在大學工作,結婚生子以後的事情。工作不久我結婚了,很快就懷上了女兒,懷孕7個多月回到電廠媽媽家裏,媽媽天天陪著我走路,直到我生產的前一天,正如媽媽說的:"越不嬌氣,走地越多,生地越快。"
 
 
        女兒很快就5個月大了,當年大學可以給我兩年半的假,因為當時大學規模很小,師資並不缺乏,領導讓我把孩子帶到可以去幼兒園了再回去工作。媽媽卻無論如何不容許,說:"領導照顧你,你自己不可以放鬆要求。哪有剛工作,一點貢獻都沒有,就又結婚又生孩子,工作也不幹了,算什麽樣表現的年輕人?"女兒5個月的時候,我帶著女兒被迫從寧夏返回溫州大學,當時孩子的父親在浙大讀研。
 
       女兒8個月的時候,我實在是受不了,請母親一定回來幫我。媽媽隻呆了40天,一天吃過晚飯,她非常嚴厲地對我說:她要回北方了,在幫我的40天裏,她對我非常失望,說:"黨和國家培養了你20餘年,是為了讓你做貢獻的,不是還沒有任何貢獻呐又結婚又生孩子。"媽媽說:"婚是你要結的,孩子是你要生的,憑什麽讓別人幫你帶孩子?我們當年4個5個,有人10個孩子一樣帶過來了,工作照樣沒有耽誤,你一個孩子帶不過來,工作幹不下去?"
 
        媽媽是輕易不發火不嚴厲的人,她要是發火又嚴厲了,那就是決心和決定了,哭,鬧,眼淚對付媽媽一概都不管用,而且她說:"如果我幫你帶了孩子,你怎麽懂得媽媽當年是如何帶你,帶你是何等不易?你要是不體會帶孩子的不易,會懂得孝順父母嗎?"很快媽媽毅然絕然離開了我和女兒,所有的艱難困苦讓我自己去應付,自己去體會。
 
         媽媽離開的那兩年多時間,是我一生裏最受教育,最懂擔當,最辛苦,最吃苦耐勞,跟女兒最親最愛的兩年。 原來嚴格與嚴厲並不會把誰壓垮,原來每個人的身體內部都蘊含著無限的潛在能力和爆發力,既然如此為什麽非要等到成年以後再去嚴格嚴厲,為什麽不讓嚴格嚴厲盡早開始,也許從幼兒,童年,青春期就開始呢?
 
        這以後我在教育女兒的過程當中思考了很多,應該也從媽媽教育我的過程當中借鑒了很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