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特蘭大筆會

亞特蘭大筆會是由一群居住在亞特蘭大的中文寫作愛好者組成。筆會提倡中英文寫作,互相交流提高。歡迎有興趣的人士加入。
個人資料
亞特蘭大筆會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梅華: 姨媽的葬禮

(2016-12-04 14:19:46) 下一個

                                      姨媽的葬禮

                                           梅華

       二十五年前,七十歲的姨媽去世時的那場葬禮的宏大場麵,至今依然震撼著,滌蕩著我的靈魂。姨媽姓陳,名金英,是我媽媽唯一的親姐姐,姨媽的身世與媽媽十分接近。她青少年時期就讀於平陽師專,受進步教師的影響參加了地下黨,曾經與同學相約去參加新四軍的,走到半道上硬是被小腳姥姥,也就是她們的媽媽給攔住,死活拽回了家。

       姨媽比媽媽年長七歲,如果她當年參加了新四軍,也許早就犧牲了吧?姨媽解放以後做了當地供銷社的經理,一樣被年長她快三十歲的書記看中,欲結婚成家,姨媽不同意便被加以莫需有的罪名處理回家。姨媽後來嫁到一個海邊小漁鎮,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文化,有覺悟的漁鎮家庭主婦,一生養育了六個孩子。姨夫在當地供銷社工作,一生勤勤懇懇,沒有任何差錯。姨媽比姨夫小了十多歲,但是卻早離世很多年。那年是姨媽七十周歲,胃不好,很快發現胃癌晚期,癌細胞擴散全身。

       姨媽走的那一刻,媽媽和我就在她的身邊,這是我迄今為止第一次看到人的生命是如何完結,如何消失的。鮮活的生命如一縷輕煙在你眼前升騰,飄遠,不見了。家裏很快舉行了姨媽的葬禮。姨媽的遺體從海邊的小漁鎮運往縣城,遠親近鄰,無法確定到底有多少四鄰鄉親自覺自願地參加了姨媽的葬禮?沿街而行的隊伍浩浩蕩蕩,整整齊齊,可能是四百人,六百人,八百人,一千人參加,誰見過如此宏大場麵的一位普普通通老太太的葬禮?

       她隻是一個小小漁鎮裏不起眼的小人物,有一些知識和文化,有著最平凡普通的人生,而她的葬禮卻被喜愛她的人們舉辦成一場不遜色於任何顯貴人家的任何浩大場麵。這不是用錢,用官位,用權貴堆砌出來的 這是普通大眾對於一位他們公認的好人,發自內心表達的愛戴和擁護。埋葬姨媽的那座山被鮮花,被花圈滿滿地覆蓋。那時我隻有二十七歲,我看不懂眼前的情景,媽媽告訴我說:"這就是為人的力量。你姨媽一生都在為他人做好事,從不吝惜自己的知識,錢財,力氣,凡是有求於她的,大大小小的求助她都盡力而為,所以她走了大家都來為她送行。"

        姨媽走了,她的那場輝煌浩大的葬禮場麵永遠刻在了我的腦海裏。如今想來,姨媽和媽媽之所以能夠贏得大眾的深深熱愛無不受惠於她們的爺爺,也就是我的太姥爺的遺傳基因。一個人一生做幾次好事很容易,一輩子做好事不容易;一個人心裏裝著親人愛人很容易,把天下人當做親人愛人對待太不容易了。我的姨媽卻做到了,她一輩子都在做好事。為你家讀一份家書,為他家寫一副對聯,給他家孩子補補課,為你家補貼五毛錢,織一件毛衣,送一碗米,抓一把菜,給兩條魚等等等。天天做,月月做,年年做,日積月累,持續一生,想想看,這是會什麽效果?

        姨媽已經走了二十五年了,她的音容笑貌,和藹可親始終在我的眼前出現。家裏兩位哥哥,一位姐姐,我是唯一沒有在姨媽身邊呆過的,但是我是翻山越嶺與家人一起探訪姨媽姨夫次數最多的。因為媽媽總是告訴我:姨媽和姨夫在國家和人民發展最困難的時期,大家都勒緊了褲腰帶最沒有飯吃的時期,把我外婆,大哥,二哥和姐姐先後接到了那個叫赤溪的濱海小鎮。二哥跟姨媽一家住的時間最長,至今依然記得大表哥,二表哥,大表姐,二表姐,以及跟他年齡相仿的三表哥是如何愛護他,關照他,如何把好吃的,好喝的留著讓他享用。

       童年時代最美好的記憶就定格在了那樣一個安靜,和美,快樂的海濱小鎮。沒有吵鬧,沒有爭奪,沒有打鬥,而是互讓,給予,分享。從當年媽媽當區長的礬山鎮出發,太陽出來之前,五,六點之間,步行要翻過幾座大山,沿著石階一階一階地走,走到下午四時,五時左右就看到那條清清的溪流,那就是赤溪。走過溪上的一塊一塊豎立在水裏的長方石塊,姨媽的家就到了。我六歲那年跟爸爸媽媽和二哥一起去的,那是我第一次去姨媽家。姨父和三表哥一起走到半道上接我們,接到我們以後姨夫和三表哥一直輪流背著我,年幼的我體會到了淳樸的真實含義。

       後來,我和媽媽,二哥一起;我與大哥一起;我與我的大學戀愛對象一起多次去看望過姨媽姨父。前些年再去的時候,姨媽姨夫早已仙逝,我跟媽媽特意去了姨媽一家以前住的那間後院帶著水井的老房子。大家教我如何打水井裏的水,最小的表弟睡醒了第一件事哼哼唧唧四處找媽媽的昔日往事,一幕幕如圖如畫,仿佛就在眼前。姨媽以她人格的力量,以她對親友無怨無悔地付出讓我看到了一個永遠不滅的美麗的傳說,一場愛的弘揚。

       今天也許我多少可以體會出媽媽告訴我的,她們的爺爺是一個怎麽的人。姨媽走了,媽媽唯一的姐姐,最親的親人走了。姨媽留給我們家人的不是悲傷,不是眼淚,不是哭哭啼啼,於我而言而是一場靈魂的洗滌和震撼。姨媽的走不是輕於鴻毛,姨媽的死也不是重於泰山。姨媽以她另一場平凡的人生編織了又一場最動人的人生故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