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特蘭大筆會

亞特蘭大筆會是由一群居住在亞特蘭大的中文寫作愛好者組成。筆會提倡中英文寫作,互相交流提高。歡迎有興趣的人士加入。
個人資料
亞特蘭大筆會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野櫻:粽子

(2016-07-29 12:37:08) 下一個
粽子
野櫻
 
臨近端午,看著朋友圈幾位烹飪高手的各色手工粽子,實在是熬不住了!明天去買粽葉自己包粽子。
記得是七,八歲的時候,隔壁江師母特意過來我們家院子,教會我和母親包枕頭粽,三角粽。泡桐樹底下濃蔭滿地,竹椅吱吱作響,一臉盆醃製好的五花肉,在陽光下散發著誘人的醬香。四十年過去了,江師母早已作古,但這門裹粽子的手藝我卻一直沒忘。
喜歡肉粽,三精三肥五花肉,醬油老酒醃製過夜,糯米泡軟也要拌過醬油,裹得豐腴肥滿不能露肉,每一隻都不鬆不緊,體態端方穩重沉著,下水煮後嚴絲密封不能內容外泄,肉香米香粽葉香,這是江南端午的味道。
我與粽子最深的淵源是在我的大學時代,那時候每逢周末都會和初戀男友一起去看午夜場電影,散場後沿著姑蘇老城的小巷子步行回學校。
石條鋪麵的巷子窄窄的,九步三彎地穿行在粉牆黛瓦的房舍中,有時會突然竄出去,與沿河的小徑混成一路,蜿蜒向前一段,又鑽回老屋重瓦間。
河麵上夜行船搖櫓的聲響在迂回的巷弄間蕩來蕩去,在靜謐的夜色中神出鬼沒地自由穿梭。臨河窗戶裏零星的燈光投射在水麵上,一片碎銀隨微波搖蕩。
一陣評彈委婉的拖腔隨著微風也蕩過來,百轉千回。突然琵琶緊緊地一串叮咚,像一把撒進弄堂的珠子,在石板地上清脆地蹦跳著,一粒一粒地,彈到人的心眼裏。
從觀前街到學校是一段很長的路,走到一多半的時候我總是又累又餓。這時候弄堂的拐角處就會出現一家夜市小攤。
一塊帆布支出廊簷, 柏油桶改裝的爐灶上支著一口碩大的鐵鍋。熏得黝黑的木頭鍋蓋半開著,現磨的豆漿在碩大的鐵鍋裏咕嘟咕嘟快樂地翻滾。
店堂很小,隻放得下一張矮矮的桌子和幾張油漆斑駁的條凳。店裏隻賣兩種食物:肉粽和豆漿。店主操著一口地道的蘇州本地話,笑眯眯地糯篤篤地招呼這客人。
姑蘇人家粽子做得小巧考究,每一隻都體態均勻有致。粽葉一定是當年的,碧綠生青。糯米香鮮微鹹,中間裹一塊三精三肥的醬肉。一口豆漿一口肉粽,讓人欲罷不能。
每到周末我都打聽本周的午夜場電影放什麽,不知是迷電影呢,還是迷那家弄堂小攤的肉粽,抑或是小巷深處的擼槳評彈聲。
許多年過去了,我依然無法克製地迷戀肉粽。是丟不開那鮮香味道,還是丟不開所有的與初戀有關的記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亞特蘭大筆會 回複 悄悄話 喜歡!---宵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