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特蘭大筆會

亞特蘭大筆會是由一群居住在亞特蘭大的中文寫作愛好者組成。筆會提倡中英文寫作,互相交流提高。歡迎有興趣的人士加入。
個人資料
亞特蘭大筆會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宵枚: 王書記的大會

(2014-12-07 12:09:22) 下一個

四十多年前, 在東海省瓊山鵝水市城南銅山縣三堡鄉, 幾百名下鄉知識青年都崇拜一個人, 那就是黨委書記王士漢。黨委書記在那時就是一鄉之長。王士漢個子不高,四、五十歲,他看到知青時,臉上總是掛著一絲笑容,一絲親切, 一絲看不大見的威嚴。幾百名年齡十幾、二十幾歲的下鄉知識青年人前人後都喊他“王書記”,農村幹部在他背後都直呼其名, “王士漢”。

王書記每三個月把全鄉知青召到公社開會。開會的那天,生產隊給知青記一天工分, 中午在公社食堂可以吃上一頓大米飯加蘿卜燒肉, 或者白菜燒肉。蘿卜白菜多,肉少。用現在的標準看,都是健康食品啊。那時碎石子兒鋪的公路僅僅通到公社所在地三堡鎮上,通往四鄉八村的都是寬寬的土路。大隊的手扶拖拉機和生產隊的馬車不會為開會這樣的活動出動,知青到公社所在地三堡鎮去開會的常態交通工具就是步行。到了開會這一天,許多知青一大早起來,從自己插隊的村子出發,徒步走上少則三、五裏路,多到二十裏地兒,擠到公社大禮堂裏開會。那天上午, 要聽王書記帶有山東口音的一番諄諄教誨,無非就是說“你們響應毛主席的號召,到農村廣闊天地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等等,等等。他個子不高,穿著件灰藍的棉外套,不幹淨也不髒,不挺括也不邋遢,似乎外套的顏色和他黝黑的臉色溶到一起。他的眼睛裏透一絲真誠的笑容,臉上掛著一絲真誠的親切和一絲看不大見的威嚴。在那會上,他可能也少不了表揚一些人,批評一些現象,懲惡揚善地敲打敲打,然後再說一些“你們的爸爸媽媽把你們送到三堡,我要對你們負責”等等話。 這些話讓我們很感動。我們才十幾、二十歲,很多人對農村一無所知, 對人生也所知有限。這麽年輕,就離開了家,做著粗重的農活,對前途非常迷惘。那時聽了這些話,真是心裏熱乎乎,眼中淚汪汪。中午在公社食堂開飯。幾百個年輕人濟濟一堂,交流著小道消息, 無非是誰誰誰能幹又漂亮,家裏是幹部, 要到公社廣播站做廣播員啦之類的熱門話題。那時最關心的話題就是找個什麽地方不幹農活,比如說公社農機廠,公社磚瓦廠,大隊林業隊,甚至於生產隊棉花隊,都是體力輕鬆一些的熱門地方。在這些地方幹活,既能掙工分,又不要幹普通抬筐挖溝、搶收搶種的沉重農活。往往是討論了半天,也沒什麽頭緒。開會的那天下午,吃完那頓人聲鼎沸,又不要錢的午餐,知青們便三三兩兩地走回村莊。周而複始,三個月一次。王書記的知青大會延續了多久,不記得了。不過,我肯定參加了不止一次。我那時還不到十六歲,可能是我們公社年齡最小的一個知青。為了開王書記的知青大會,我要從公社最東南角,和安徽一條河溝之隔的刁店村,徒步走二十裏路,穿過三、四個村子,到公社所在地三堡鎮。一番教誨、一頓熱飯、一天工分,對我來說,絕對值過了徒步來回四十裏路!

後來聽說農村幹部背後議論王士漢, 說“他就是管小事,不管大事”,因為有一次王書記給他們開會時,告訴他們,用韭菜包餃子的時候, 擠出來的韭菜水,要和到麵裏去。隻有這樣,才不會浪費營養。這番教誨, 使這些聽著"營養"這詞都別扭的農村幹部覺著雲裏霧裏,不著邊際。聽說後來王書記調回銅山縣了。

四十多年過去了,前個月和西北師範大學來美工作的一位教授閑談,講到北京知青在陝北,上海知青在安徽插隊時的種種劣行,我才忽然意識到,四十多年前,三堡鄉的幾百名下鄉知識青年,沒有一個人偷雞摸狗拔蒜苗,沒有人打群架。是不是王書記的大會給了他們一些希望、一些盼望、一些約束和一些驕傲呢?

四十多年前, 公社黨委書記王士漢,在東海省瓊山鵝水市城南銅山縣三堡鄉幾百名下鄉知識青年心目中,那可是一個響當當的名字啊。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記得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亞特蘭大筆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婉妮' 的評論 :
問候婉妮!是啊,我們生活中遇到過一些讓我們記憶深刻的好人,寫出來,挺有意思。或者我們寫出紀實來,讓那些筆鋒細膩高雅的筆友轉換成文學作品,豈不更妙!

宵枚
婉妮 回複 悄悄話 很人性化的一個人。好人。
亞特蘭大筆會 回複 悄悄話 王士漢是個好人。

也問候含嫣!

宵枚
含嫣 回複 悄悄話 王士漢有好書記的風範。

問候肖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