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特蘭大筆會

亞特蘭大筆會是由一群居住在亞特蘭大的中文寫作愛好者組成。筆會提倡中英文寫作,互相交流提高。歡迎有興趣的人士加入。
個人資料
亞特蘭大筆會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劉愛德:醉說飲酒

(2011-11-22 11:47:34) 下一個


說酒文化,主要的是飲酒的文化。當然,會飲酒的不一定會做酒,會做酒,飲酒不一定能識酒。做酒有好,差之分,飲酒有醒,醉之態,醒態之人不一定比醉態之人高明,醉態之人也不一定比醒態之人胡塗。胡塗之人也不一定不,不---,高明!高明不敢說!這醉嗎?咳!就有點難說哩!,家鄉人說我有酒蔸子!我高祖爺喝不喝酒我不知道,曾祖爺喝酒我聽爺爺說過,爺爺喝酒我見過,爸爸喝酒我和他比試過。我呢?嗯——,小時候,爺爺用筷子頭蘸酒給我吮,我隻咂咂嘴,從沒皺過眉,。每次家裏蒸酒•熬酒,我先拿隻碗在灶旁站著,等著舀那鍋裏的酒醩吃,一次就可以吃一飯碗。我可以說是很小就和酒結了緣,算起來也有些年頭了。我想,再喝個一、二十年,破個迪尼斯記錄,你看有可能嗎?有一次我去看醫生,醫生說我有酒基因,這是瞎扯談,喝酒和科學有什麽關係!

我來美國時,帶了幾瓶白酒,很快就完了。後來,有位朋友約我喝酒,他拿出一瓶美國名酒,嘟嚕了一個洋文名字我也沒記住。剛抿了一口,嗨,差點沒吐出來!這,整個一瓶潲水,好在我沒吐出來。要真吐了,對朋友太不尊敬了不是。況且,我還能算是喝酒世家麽?

然而,自帶的中國酒喝完了。不得已,美國酒也得喝。喝不慣,強迫自己喝。我有酒基因,怕什麽,果不其然,終於由不慣到習慣,由習慣到喜歡。對於這洋酒,不管什麽牌子,我也可以做到能天天喝。不再饞中國白酒了。

說起喝酒,美國人似乎多願上酒吧、酒館,各買各喝,誰喝酒誰買單,就是我邀你來,也是對不起,酒錢自付,邀者概不負責。中國人要是邀客飲酒,那必是作東了。就得要以主人身份,邀客同飲,舉杯致意,頻頻相勸,主動買單,以顯示自己的慷慨大方、熱情高興之意。就是斟杯酒,都得講點規矩。

“哎,你會斟酒嗎?”聽了這問話,我想你一定會生氣,“什麽?斟酒!我就是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走路吧?”“好!恕我無禮,這不是酒話,那麽請你為我斟一杯。”於是,你刷的站起來,拿起酒並或酒壺就往我酒杯裏一頓猛傾,霎那,酒杯滿了,溢了滿桌,你放下酒瓶,氣得故作自謙:“請,請慢用。”嗯!你這酒斟得有勁、大方,有點中國人的豪邁氣概。不過,我要是再說一句,美國人不喜歡你這樣斟酒,你可能會更來氣了。其實你也不必這麽激動,會斟酒並不就怎麽高尚,不會斟酒也不見得就怎麽渺小,它隻是各地的習慣不同而已。比如你剛才的斟法,中國人看你倒挺豪爽,便連忙高喊:“滿上!滿上!”結果滿得外溢了,大家高興,拍手稱爽快,多麽氣派。美國人不喜歡這樣,一般是:先接過你的酒杯,傾斜三十度,再以酒瓶口挨著酒杯邊沿,徐徐注入,倒至酒杯的約半杯處就可以了。我開頭對這種倒法也不自在,倒得慢且不說,隻這小半杯,不也太小氣了嗎?再看人家端著那小半杯酒,左旋旋右旋旋,象拿了個什麽寶貝,就是不往嘴裏去,卻先送到鼻子底下,挨著那杯邊聞呀!吸呀!吸呀!聞呀!說先要過一過這香氣癮。就這麽地五秒、八秒之後,才微微張張嘴,先吸了吸酒氣之後,才慢慢抿上一小口,讓那酒水和氣融和起來。但是還不忙著把這口酒吞下,得讓它在嘴裏轉幾個來回,直到這滿嘴的味覺神經都觸到了這芳香的酒味後,再慢慢地滋潤到咽喉,然後自自然然滲到五髒六腑。這才算是喝了這小半杯酒的第一口。這樣,口裏才能一直保持餘香不絕。算是好好地品味,慢慢地享受了。

中國人喝酒的興致又不同。既是請客喝酒,那酒香、酒美自不用說,就看如何使客人領會主人之情意了?所以,客人到齊了,主人請他們“入席”,這“入席”就有首座、上座、主座、陪座之分,按照禮儀坐定後,主人宣布斟酒、上菜,然後起身舉杯,一聲“請!”客人才一齊起身,以唇沾酒,砸摸一抿,嗒嗒嘴,接著夾菜到嘴裏慢慢嚼,這算是吃完了第一口。然後是第二口、第三口,就這樣,主客邊談邊飲,此之謂“慢品”。自然,也有那性急或不耐煩的。呼一聲“換大碗”。於是眾人碗碰碗,齊聲吼:“幹!”一飲而盡,再幹再盡,這樣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三碗下肚痛快淋漓,臉不變色心不跳,此之謂“豪飲!”在中國鄉村,喝酒還有愛劃拳行令的,劃拳劃輸了喝罰酒,罰酒有罰雙杯、三杯之分。全憑行酒令的人決斷,故俗諺有“酒令大如軍令。”以顯其威嚴。秀才文人飲酒,又來個新名堂,要顯出斯文秀氣,故以吟詩作對為趣,吟詩有各人各吟一首,有數人聯吟,一人一句相接,以顯其文雅。皇室貴官的飲宴,則伴有輕歌漫舞、絲竹弦黃,以顯其高貴、豪華,那是咱老百姓看都看不到的。至於民間百姓,就隻有“瓦罐煨濁酒,灶前嚼黃豆,喝完昏昏睡,明朝更趁早。”辛苦痛楚都在這酒裏了。不過是借酒驅勞,以求能踏上更艱苦的明天罷了。

自然,美國人也有並不為酒而喝酒的時候,那就是他們上酒吧,倒不一定是為喝,也許實實在在是為聊。你看他們一杯在手,或隨意,或無意地找上一個人或幾個人慢慢喝,慢慢聊,上至國家大事,社會軼聞,下至民間趣話,鄰裏笑語;可高談闊論,喜嘲怒斥;亦可輕言細語、感時興歎,一切悉聽尊便。至於那杯中物是紅是綠,是濃是淡,倒不一定在關心之列。酒吧裏即使賓客滿座,喧鬧充耳,似乎也擋不住他們的興致。後來者就是站在過道上,或倚著櫃台,也可以旁若無人地慢慢喝,慢慢聊。就在這漫不經心的喝、聊中消散著疲勞,調適著心情,交流著信息,融洽著感情,將一周來的緊張、煩悶盡抖落在這酒吧裏,各色液體中。故名之曰:“泡酒吧。”等到聊夠了,那也就是喝足了的時候。於是一個個心滿意足的離開酒吧。至於那酒吧老板、夥計們,一般是不等到最後一名酒客離席,他們是決不敢隨意打烊關門的。

中國的飲酒文化,可謂豐富多彩。說大可大,醉裏乾坤大,壺中日月長。酒,可以經國濟世,興亡天下。鴻門宴,當然少不了酒,劉邦、項羽喝的是爭天下的謀略酒;桃園結拜,沒有酒行麽?喝的是令天下三分的結義酒;曹孟德、劉玄德借煮酒而論英雄……,真是酒係天下興亡啊!一部《水滸》,寫盡了酒的文章:宋江因酒怒殺閻婆惜、因醉潯陽樓題反詩,吳用借酒七星聚義,魯智深憑酒勁倒拔垂楊柳、大鬧五台山,武鬆因醉臥景陽崗而打虎、怒殺西門慶,林衝的酒葫蘆,李逵的三板斧,……哪一個不是因酒而起事,因酒而鬧事,因酒而成事。真是酒係個人安危。難怪古人說:“無酒不成《水滸》,不喝酒上不得梁山。”就是那幾個女人,母大蟲,也都是敢扳倒酒缸的。.自然,酒也隻是種可喝可樂的液體,說小可小,不過是尋歡鬥趣,消愁解悶的玩意兒。你看,《紅樓夢》裏那些軟綿綿的公子、小姐,不也以飲酒撒嬌作樂麽?,要不,怎麽把個劉姥姥醉翻在怡紅院呢!

其實,酒之用多矣!對文人來說,酒以寄情,《詩經•卷耳》有“我姑酌彼金壘,維以不永懷”,是女子借酒懷念夫君。酒以結友,酒逢知己飲,;酒逢知己千杯少。有了酒就可以為朋友兩肋插刀,結生死兄弟;,酒以消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曹操:《短歌行》以酒抒發求賢濟世之憂。酒以解愁,“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將進酒》)“{山為樽,水為沼,酒徒曆曆坐洲島。。,,,我持長瓢坐巴丘,酌飲四座以散愁”《元結:“石魚湖上醉歌”>借酒澆懷才不遇之愁。古人雲:“一醉解千愁。”其實,酒何能解愁,“酒不解真愁”“舉杯消愁愁更愁。”酒以抒懷,陶淵明閑居田園,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醉後即題詩抒懷“先後得二十首,均以《飲酒》題名”。借以抒發個人的悠閑自在的隱居感慨,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李白,那“興酣落筆搖五嶽”(《江上吟》)的氣勢,“會須一飲三百杯”鍾鼓饌玉何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將進酒》)的氣魄,何等慷慨豪放。他一生留下的詩九百餘首,就有一百多首寫到酒。不知到底是酒興激發了詩興,還是詩興助發了酒興。,唐詩三百首。;就有50首寫到了酒,占六分之一。,杜甫一生愛酒,到了晚年猶與酒作伴,“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前賢》)即使典當春衣,借債沽酒,也還是天天少不了,不忘抒發暮年達觀之懷。酒以致趣。“三杯通大道,一鬥合自然。但得醉中趣,勿為醒者傳。”隻有詩仙李白,才以為隻有自己能悟得這酒趣的真諦。酒以閑適,中唐詩人白居易做人常以學陶淵明的恬淡閑適自居,後來飲酒也以陶公為師了,“更擬共君何處去?且來同作醉先生。”(《題酒甕呈夢得》)然而,北宋以醉翁自命的歐陽修卻以酒為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記》)可是蘇東坡卻又迷茫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水調歌頭》)敞開自己胸懷發問了。酒以明誌,南宋詞人辛棄疾飲酒又是另一種境界:“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破陣子》)至於唐代王翰的《涼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這種壯懷激烈,視死如歸的氣概可算是以酒明誌的最高寫照。看來這酒,在中國曆史上,上演了多少慷慨、豪放、抒情、歡娛的生動故事啊!

今天,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的酒文化似乎也呈現出新的異彩。在那些新興的城市裏,高樓聳立的建築群中,自然少不了那霓虹燈交映中的酒樓、酒館、酒家、酒店。每到假日、周末,這些地方總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在彌溫著酒香、菜香的餐廳裏、雅座間,人們在流光溢彩裏,高舉著玻璃杯,到處是“請!請!”“幹!幹!”的呼叫,歡笑,人們盡情地展現著這座城市的繁華,這個酒館的豪華,表演著這裏主人的好客,這裏客人的歡快,力求反映出這個時代的美好,國家的興盛。然而,在這種歡樂之餘,總有幾位大款、貴官來到這裏,要搞出點新創造,翻出點新花樣。喝酒麽!誰怕誰!來!舉杯:“感情深,一口燜。”把喝酒和私情掛勾。“感情如鐵,不怕胃出血;感情海深,不怕打吊針。”把喝酒和忠誠聯係起來。提出口號;上酒桌等於上戰場,端上杯就是拚刺刀了。要奮力拚搏,百戰不殆,“會須一飲三百杯,沒有醉倒莫停杯。”“有公款有股票,統統拿去換美酒,喝完還有“三陪”把舞跳。”喝贏了的誇海口,“再來一壇也不倒”。醉倒了的總結失敗原因,訂出再戰方針:高價征聘有海量,善飲者,名之曰“陪酒員”。公開宣布:“凡能為我一雪酒恥者,立大功,授特獎,連升三級。”這就把中國特色的酒文化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鮑鳴 回複 悄悄話 酒文化中西皆有,但也和其它各種文化一樣,各有不同。
戈壁紅柳 回複 悄悄話 劉先生對酒文化了解很多,也勾起了我對酒的諸多回想。
dailin 回複 悄悄話 同意婉妮,劉先生的文章很生活。期待更多的文章。
婉妮 回複 悄悄話 看來這喝酒也有文化。劉先生的每篇文章都很留意觀察,將生活中中西文化的差異進行比較,也使我們有所受益。謝謝劉先生好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