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283)
2010 (239)
2011 (277)
2015 (64)
2016 (320)
2017 (153)
“表”和“演”是兩回事
伍加,2011年7月17日,周日
昨天參加習誌淦先生的《當代戲曲創作與我的戲劇人生》專題講座,獲益匪淺,學到不少戲劇方麵的知識。比如京劇主張唱、念、做、打、舞並重,強調手、眼、身、法、步的基本功,京劇的行當主要有生、旦、淨、末、醜的表演角色等等。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表演”的定義,原來在戲劇裏,“表”和“演”並不是一回事。
我們通常說的“表演”,作為動詞是指某種藝術實踐,它可以是演唱、演奏或人體動作,也可以是某種表情,用來塑造形象、傳達情緒、表現生活。在絕大多數情形下,我們常把“表”和“演”混為一談。作為複合動詞,“表”和“演”合在一起指稱演員的動作,即把故事情節或特定技藝表現出來。
嚴格地說,在京劇裏,“表”是指“表白”;“演”是指演唱,二者是不同的概念。表白又叫念白,京劇中的念白又分為京白和韻白,京白是用北京音念白,韻白則是用湖廣音、中州韻念白。而京劇中的演唱又分為許多種,最常見的演唱有“西皮”和“二黃”兩大類。習誌淦先生還現身說法,以他編寫的劇作實例說明哪些情節適合用“表”的方式,哪些情節則更適合采用“演”的藝術手段,讓聽眾在笑聲和掌聲中學到了不少新的知識。
習先生是著名的京劇編劇,他創作的《徐九經升官記》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風靡全國。這部戲是根據一個單口相聲《姚家井》改編而成的,原來的故事發生在清朝,改編時為了演出的方便(例如節約成本,利用已有的明代戲衣)而把時間背景改到了明代。習先生解釋說好的故事一定有“戲核”或叫“戲膽”,它的情節發展應該是 “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在創作這部戲的一年半時間裏,習先生和他的合作者對劇本進行了三次大改,七次小改,反複錘煉,從而使這部戲成為京劇經典,經久不衰。
除了創作、改編曆史劇外,習先生還對京劇的創新、傳承做出了有益的貢獻。他把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魯迅小說《阿Q正傳》、莎士比亞的劇本《暴風雨》先後改編成京劇,采用當今青年喜聞樂見的藝術語言和藝術形式,為京劇的普及推廣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就拿《阿Q正傳》來說,故事的內容大家都比較熟悉,如何利用京劇的特點,把人們熟知的人物像阿Q、假洋鬼子、吳媽在舞台上塑造出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對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進行再創造要比編寫嶄新故事的難度更高更大。有趣的是,習先生在假洋鬼子的唱段中加上了英文單詞和短語,每句戲用一個英文單詞結尾,並且以英語發音押韻,把假洋鬼子的可笑可惡嘴臉表現得惟妙惟肖,淋漓盡致。
京劇是中國的國粹,是中華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支奇葩。要使京劇更加普及,它的內容和形式都要與時俱進。最近幾十年,計算機網絡和通信技術突飛猛進,由此而引發很多新的生活內容和交流方式。希望看到新的京劇作品能夠采用新時代的語言,比如添加“網絡語言”、加上三維動畫、虛擬現實技術,讓具有 200 多年曆史的京劇煥發青春。
昨天聽講座還有一個感想就是:習誌淦先生的敬業精神令人欽佩。一位 63 歲的老人,一位曾經得過甲狀腺癌症的老人,在兩個半小時的演講中聲音洪亮,情緒高昂,一會兒示範動作,一會兒表演唱腔,他的精神狀態就像三、四十歲的人一樣。麵對這樣精神矍鑠的藝術家,你從他身上看到的是強烈的事業心、責任心、信心和毅力。他的家庭出身、生活磨難、人生經曆足以能讓他在這裏大發一通牢騷,表達對現實的不滿;但是,他在演講中多次提到自己的成就得益於良師益友和國家支持,在講到自己住院做癌症切除手術時,湖北省宣傳部副部長在手術室外連續等待了七個小時,直到得知手術成功後才離去。此刻,我看到習先生眼角泛著淚花。虛懷真誠,性情中人。習先生不僅在藝術上有很高的造詣,他身上洋溢著謙虛、善良、寬容、睿智的人格力量。
怪不得我們亞特蘭大筆會的書旖小姐那麽有才華,原來她有這麽了不起的父親,能用獨特的戲劇語言塑造人物,把不同性格、性別、年齡、身份的人物刻畫為不同的行當,用詩歌的語言和精美的唱腔表達出來。這種天資的遺傳基因,這種家教的潛移默化,可能是書旖小姐作品語言優美、故事感人的部分原因。正是:
家學淵源深似海,
書香門第才女來。
文筆俊美呈異彩,
隻緣戲膽鑄城台。
伍加,2011年7月17日,周日
http://blog.creaders.net/invictus/
順致習誌淦先生一切都好。謝謝筆友詠黎。
謝謝習先生和書旖,也感謝筆會付出辛勤勞動的筆友以及筆會為我們提供這麽好的講座!
謝謝伍加以快捷的文筆、美好的文字描述了昨天習先生的講演和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