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特蘭大筆會

亞特蘭大筆會是由一群居住在亞特蘭大的中文寫作愛好者組成。筆會提倡中英文寫作,互相交流提高。歡迎有興趣的人士加入。
個人資料
亞特蘭大筆會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雜翁:《 汪氏小苑》---揚州記行之三

(2011-05-12 09:21:20) 下一個
[這一篇本是去年暑期回國時所寫. 揚州記行之一和之二去年歸來後就寫完掛上網了, 但這之三卻因各種原因耽擱到現在. 這個周末又要告別亞城回國探親講學了. 所以走前抽空把這篇寫完掛上來, 算是了結了一件事這裏, 向各位筆友告個小別, 預祝各位夏安!]
---------------------------------------------------------
 汪氏小苑》---揚州記行之三
2010714-17日,到南京講課。中間16日無課, 接待的友人開車帶我到揚州一遊, 主要去看我們當代中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澤民的故居. 說到江氏, 和我還或多或少有一點淵源”. 江氏從政是由當時的機械工業部(原一機部)起家. 後來的一些江係人馬都是他當年在機械部的下屬(如黃菊). 我當時就讀的大學-上海機械學院是機械部所屬的院校,研究生畢業後回北京, 先被借調到部裏搞調研半年, 在那裏聽到了許多關於江氏的傳說. 另外, 父親退休後, 一次整理他過去的照片, 找到了他40年代在上海交大畢業時的照片. 照片上很少有女生, 都是清一色的長袍馬褂, 光頭. 大概是當年交大畢業照的標準服. 在一張合影照上, 父親指著一個人說, 那就是當年的江氏. 原來江氏和父親當年在交大是一個係的(機械係), 但高父親一屆. 所以, 我對江氏的故事就更多了一番興趣. 現在坊間關於江氏的身世和政績的書籍和傳說很多, 我無意在這裏一一引述. 也不想書生論政”. 下麵寫的都是當時聽接待的揚州人士所介紹的一些傳說吧.
 

車進揚州, 首先看到的一塊巨大的寫有江氏提詞的宣傳牌. 進了揚州城, 就到處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寫有江氏提詞的彩色宣傳牌據說, 江氏當了領導人以後, 最喜歡的就是到處提詞, 他的故鄉自然難逃其劫了. 就連鎮江到揚州的高速公路, 原應為鎮揚高速公路”, 地方官員為了討好江氏, 也改了名. 在離江氏故居不遠的地方, 車停了. 友人帶我們步行前往. 友人說, 看江氏故居, 必先看由此而出名的另一揚州名勝-“汪氏小苑”. 為何呢? 友人一一道來. 汪氏是揚州鹽商世家. 在當時算是富豪大戶. 據說江氏的母親出身窮苦, 當時在汪家當女傭, 小時候的江氏就給汪家的公子陪讀, 由此能讀書識字. 當時的汪家待江氏母子不錯, 江氏成年後還感恩未忘因所選擇的江氏故居離汪氏小苑的舊址隻有百步之遙, 江氏遂囑地方政府先刻意花重金將汪氏小苑修複一新, 也為未來的江氏故居旺旺人氣. 由此, 有了欲看江氏故居必先看汪氏小苑之說了. 這汪氏小苑坐落在離鬧市不遠的一片縱深的古巷之中. 古巷則是典型的江南特色, 高牆石路, 古色古香. 還有古巷菜館, 飄香待客(見下圖). 到了汪氏小苑後, 門口有牌匾介紹, 苑內則古藤繞牆. (見下圖). 裏麵則是複原後的景觀和說明. (詳情見後記, 這裏略過.)
(揚州古巷)

(古巷菜館)

(汪氏小苑)

(苑內古石)

(苑內青藤古牆)

 

出了汪氏小苑前行百步, 就到了所謂的江氏故居門前了. 隻見這棟民宅的一對黑色大門緊鎖. (見下圖).門口冷冷清清, 並無一人. 友人道, 按當今黨內不成文的一條規則, 在世的領導人一律不準許修故居類紀念場所. 江氏自不例外. 這江氏故居的修複, 源於當年江氏訪問法國時, 其時的法國總統希拉克在家鄉故園設宴接待江氏極其代表團. 宴席上, 江氏一時高興, 回口道, 待希氏翌年訪問中國時, 也要在自己的故居接待法國代表團. 這樣, 江氏回國後, 提及此諾言, 中央隻好同意了. 果然第二年, 江氏在這裏風風光光的接待了法國人. 花了多少錢就沒人知道了. 至今看去, 那高高的黑色門檻是可移動的. 據說是為了希拉克的嶽母的輪椅而特意而為的也就是說, 這個修複後的江氏故居實際是隻開放使用過一次. 之後, 就又大門緊鎖, 閉門謝客了. 據說, 裏麵現駐守著一個排的解放軍, 負責看護. 我們在門口照相時, 不時走過幾個路過的揚州居民. 一個人悄悄的跟我們說, 就盼著這個故居早點開放. 友人聽後大笑, 我一時不解, 隨後才明白了他的意思, 也不由啞然失笑. 離開前, 望著兩旁深深的古巷, 我一時十分感慨. 遂有了下麵這幾句小詩.
(江氏故居大門)

(江氏故居旁的古巷)

 

 

汪門自古故事多,
氏有俊傑世人說。
小院靜述天下事,
苑裏紫氣意騰挪。
澤厚能掩風水利,
民望可靠題詞塑.
故裏迎賓光宗日,
居安待客問彌羅.
 
 
2010717日於揚州
 
 
 
[後記] 關於汪氏小苑 (下麵的描述, 很多是借用景點裏提供的介紹材料中的語句.特此說明.)
落地揚州,正是煙雨繚繞,弱香難尋的時候,讓人一時竟然無法想起這就是曾經溫柔天下,寸斷無數英雄的千古城垣。在古運河與邵伯湖的邊上,弱弱的太陽照到這個灰瓦複蓋小巷裏,天居然是藍得象是個坐在水邊廊橋上的大姑娘,顯得那麽細嫩。人生如燭,燃之燦爛,爍爍漸短,遂化為時間的灰燼。曆史上繁華的廣陵,巍峨的江都,細膩的揚州,都還留下過什麽一絲一痕的印跡?推開一扇窗,那裏曾經喧擾驚雲,轉瞬即逝;那裏曾經嘈雜聲音,也消逝了,這也許就是曆史和被人在暇餘中,值得回憶和找尋的;而揚州所具有的回憶與找尋,是再細微的事情了。走過涼涼的小巷,一下就把現代與嘈雜遠遠的甩開,巷內門牆構築古典渾樸,女兒牆高聳,豁然的,一麵青牆上出現一個再普通不過的門洞,若不是有牌子指明這就是當年揚州大鹽商、清朝末期徽商汪竹銘的家宅。
門洞深深的,又如一個時光隧道。隧道的盡頭影牆上有青磚精細雕花的裝飾,與很多中國人的財不外露習慣相同,揚州不少鹽商或絲綢商都把自己住宅大門搞得十分普通,而豪華奢侈都在院子的深處。這麽做不僅是為了減少自己財富過多顯露而招來飛來災禍,也同樣是為了將自己的積累能關在家門中守住之意。汪家作為一代大鹽商,其自己的汪氏小苑則是位於揚州東圈門曆史街區地官第街14號,小苑擴建後為四角有園,三進三縱,另有花廳、書齋、轎房、浴房、花房等老房舊屋近百間,建築麵積約1580平方米,小苑占地麵積約3000平方米,是現存揚州的清末民初保存最完好的鹽商住宅。汪家住宅十分的精細,混在巷中一片民宅中,但是自成一家,雖然麵積不大,卻把每一個建築做得美巧,故又稱汪氏小苑

汪家小苑為四角花園布局,通過深幽火巷,在圓門上嵌小苑春深四字刻石,極為雅致,透過秀麗的花牆,總觀全園景物在平淡無奇之中,給人以嫵媚爽快之感。隻能用巧與隱來形容汪家的小苑,其建築分組成群、布局規整,住宅橫為三路並列,縱為主房三進延伸,前後中軸貫穿,左右兩廂對稱,體現儒家中庸之道思想;正廳旁廂邊廊,堂後寢室耳旁,體現尊卑有序,男女有別的封建倫理觀念。構居取奇數組合,體現奇數為陽,偶數為陰的神秘風水意識。另外為了安全起見,主人還建有暗房、暗閣、暗門、暗壁、暗洞等。不過走過園子的時候,冬天的枯枝在烽火牆上拂搖,而房簷下的燈籠流蘇則在庭間遊動。因此隻有走入汪家小苑大門後,才能在其精致和講究中,在巧妙和美雕中方知道原來生活也可以過得如此之考究。在汪家可看到許多的名人筆墨與丹青,這也是揚州鹽商精細過人之處,將那些明清八怪、藏書、古玩等等網羅到自己廳堂,也讓明清文化與藝術都集中在古運河的水灣、清長中。如在汪家的小苑裏存有清嘉慶十年,清代書法家、印石家、篆刻家鄧石如摘唐代詩人白居易撰《草堂記》篆文,還有近代揚州名儒書法家、篆刻家陳延燁撰並篆寫的楹聯。而苑內的門楣、石額、匾額、楹聯、題字,包含中國書法藝術楷、隸、行、草、篆,筆力功底深厚,題意卻讓人尋味耐嚼。
汪家的小苑內部設計極盡考究之能事,在房屋裏裏居然有兩個世紀前的吊燈、浴缸、瓷磚,特別是那盞德國產的吊燈,竟然全世界僅存兩盞之一。鹽商將自己的生活在富貴時候,做到享盡一切浮華,特別是到清朝康熙、乾隆年間,揚州每年上交的稅收占全國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揚州居全世界十大城市的前列。也正是有錢的揚州人講究物質生活,造就了著名的淮揚菜係,而那時候的上海,不過是個產棉花的鄉下村莊。真是十年一覺揚州夢,無數畫梁雕柱經曆消蝕磨損,空剩下清風幾縷,雪痕潺潺,那二十四橋猶在,吹簫玉人又在何方。在揚州大街小巷中富敵天下的鹽商們,是國內最強有力的商業資本,卻無一例外,一個又一個敗家而去,那數百家的繁華沒有給後人剩下一家。衰落如寒風對落葉一樣劫掠富貴的夢,令那時的世界和精彩漸漸失去原來顏色,鹽商們的天地因此變得荒涼,再也沒有那些溫婉和長短麵容,所有都被饑餓的時間吞噬,被殘暴的距離毀滅,被殘忍的失望扼殺。

於是在汪家的牆頭,就留下這麽縷縷記憶,提醒所有來客,世上沒有任何比富貴更不值錢的東西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雜翁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若敏思文的評論:
謝謝若敏的鼓勵. 這是去年寫的了. 你要以前沒去過揚州, 還是值得一去的. 去時, 別忘了品嚐那著名的"揚州湯包",
若敏思文 回複 悄悄話 謝謝雜翁好文分享!非常想去揚州看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