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283)
2010 (239)
2011 (277)
2015 (64)
2016 (320)
2017 (153)
――讀方方小說《萬箭穿心》
方方可以算是我大學的同學。雖然我們不是一個係的,但我們在一起上過不少課。大多是大課,幾乎隻是碰碰麵而已,沒有交流。唯一有一門密切接觸的課是體育課。十幾名女生每周二小時在一起摸爬滾打,內中還真有不少有趣的故事。畢業了,我們再沒有任何聯係。
後來方方成了小說家,我對方方的作品一直很關注,也很愛讀。她的小說《萬箭穿心》一發表,就有老同學告知,立即找了來一睹為快。看完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為方方筆下塑造的這樣一位普通的活生生的武漢女人的形象而感動而思索。同期刊登的小說評論《孤獨的扁擔》也順便拜讀了。據說作者崔道怡為《人民文學》副主編,評論也很精彩,許多地方都說得很好。但有一點我不同意,例如他絕對地說李寶莉“不懂得愛情也不需要愛情”。任何人都需要愛情,也至少懂得一些愛情,隻不過不同的人所需要的愛的方式不一樣。可惜的是李寶莉所需要的愛情不是馬學武能提供的,同樣,她也不能給馬學武想要的愛。可以說他們不是住錯了那風水不好的“萬箭穿心”的樓,而是進錯了門,是錯誤結合的一對,兩人的性格又都比較極端,所以有如此的愛情婚姻悲劇。
倒是馬的父母,作為中小學教師,也算是小知識分子吧,自私,狹隘,封建宗族思想特別嚴重(不把媳婦當人,也不把她當家裏人,即使媳婦一直在含辛茹苦地贍養 他們),讓人感到非常的失望。小寶對他母親的憎恨,至少有一半以上是他們直接或者間接灌輸的。他們沒有教給小寶真正的愛和寬容。相比李寶莉的父母,同樣是普通人,卻更有人情味。如馬這樣的父母還真有,我在海外就見到過好幾次。本來夫妻過得好好的,男方父母來了後,覺得自己在兒子家,要做主,不能伺候媳婦,哪怕媳婦下班回來再晚也不做飯。挑起媳婦的毛病所采用的語言相當傷人,甚至當著孫兒女的麵。最後父母實現了移民的目的,也硬是把兒子一家攪散了。況且,即使他們做了兒子家的主,也不一定就幸福。再娶的媳婦沒準更厲害,使老人的日子更難過。
李寶莉真是一個無情的人嗎?我看不是。除了她的兒子和公婆,其他的人都與她的關係還不錯,厲害是厲害,但為人還是善良、熱心的,願意幫助人關心人(比如她 在醫院裏,與扁擔女們)。何況她那樣拚命地掙錢,沒有知識能力,也沒有關係,隻能去當個'扁擔女',還為兒子籌措學費賣血,這都是愛的驅使,母性的使然。 而且還為兒子放棄了一個她真正可以托付的、知冷知熱的男人。
馬學武是受害者,可他也犯了錯。他也從未珍惜過李寶莉,盡管婚前為了追求她,寫過許多讓李寶莉感覺愛情美好的情書。後來的背叛更是毀滅他們家庭的導火索。 而人們卻因為他最終死了,就不顧這一事實,隻怪責李的告發。李寶莉固然犯了錯,不該一時憤怒采取告發的手段,從而引發了一係列的變故,對馬造成一係列的打擊(如丟人、撤職,下崗等,最終導致他自殺)。但她並不是一個不可救藥的壞人,隻是文化低,性格上有缺陷,種種原因合在一起,才有了這悲劇的一步步推進。李寶莉也是一個受害者。另外評論者還貶低李寶莉的朋友萬小景,建建等人,這也是有些過分的。人都是有缺點的。李寶莉的朋友對她的關心是真誠的,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李寶莉很難挺過那一道道的難關。
好在方方的描寫還是很中性的,她對李的性格的弱點,所犯錯誤,刻畫深刻,也毫不留情。但我可以看出,她對李抱有深深的同情和憐惜,甚至相當多的欣賞,對她的堅強、吃苦、耐勞、不服輸和敢於擔當的性格刻畫得非常鮮明和動人。
讀了這篇小說,我以為有兩個問題特別值得思考:表達感情的方式;語言暴力或語言虐待。
寫於2007年7月14日
方方小說《萬箭穿心》,原載《北京文學》2007年第5期 http://www.wyss.net.cn/Article/zpxs/200801/443.html
崔道怡《孤獨的扁擔》(評論),原載《北京文學》2007年第5期
文學評論-文學園地的三大領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