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283)
2010 (239)
2011 (277)
2015 (64)
2016 (320)
2017 (153)
2025 (2)
【前序:記得是在給筆友紅柳的藏頭詩中的一句:“柳依灞橋誰人說”之後, 在一次筆會的聚會中, 和林黛筆友閑談時, 她提到當年在西安求學時, 曾多次在灞橋上遊走。 當時曾應諾於她, 下次去西安時, 一定代她去拜望那曾在古籍經典中如此著名的“灞橋之柳”。 此番訪西安, 和接待的友人提出要去看灞橋柳時, 她們都十分驚異。都勸我,那昔日的灞橋早已不複存在。新修的灞橋也不再是一個景點。但我為這千金一諾, 堅持要去看一看。5月20日,下午,司機和友人帶我驅車前往。半小時後, 到達那著名的曾經產生過千百動人傳說,多少生離死別,悲壯出征的故事的地方。果不其然,新的灞橋是一座及其普通的現代公路橋。橋上隻有隆隆駛過的車輛,連一絲古時當年的痕跡都沒有。橋下的新柳,不及橋高。普普通通,全無特色。正生養新枝,飛吐柳絮。一點想象中的浪漫情懷都沒有。 我隻能長歎一聲,“林黛筆友啊,莫怨老翁。 隻能得此拙句了”。也希望,看過此詩的朋友們,再沒有人會像我一樣,專為看灞橋柳而到西安來了。】
假裏偷閑古都走,
秦川百裏不回首。
皇城難尋舊時貌,
灞橋隻見今日柳。
風雨吹盡佳人怨,
日月蕩走壯士愁。
幾番無語空懷古,
借得幾句報筆友。
------------------------------------------------
附:因那灞橋的今日柳實在沒有什麽可照的,也就沒有照片可附在這裏了。
婀娜依稀心中有
美景更勝夢裏遊
湖畔雜翁賽灞柳
捉筆賦詩謝筆友,
諾言一鼎義名留。
旅途不忘筆友托,
代為拜謁故都柳。
此柳或已非彼柳,
往事如煙不回首。
即使已非當年貌,
美景更勝夢裏遊。
歡迎收獲頗豐地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