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舟:詩人之死
(2010-03-24 15:27:04)
下一個
昨晚讀了遊子所寫懷念張棗的文章,以及一些轉帖(今天讀)。又在網上讀了一些張棗的詩作,對於他的《鏡中》一首深感無盡綿密悠長之美。而我們若讀張棗,首讀即心儀恐怕是難的,他的詩需要進入,雖然有時是隔山隔水,有時是急流輕舟觀岸上人家,有時又是晦澀得似乎不屑於人來讀懂的,他的讀者各自感覺。即使進入了他的詩,那些觸動我們內心的詞句也不盡同然。如果畢加索不缺少欣賞者,當代的詩作亦然。雖我仍向往讀之淺淡,思之無涯的勻稱與清澈,但一個落寞著,寂寥著,孤獨著,吝惜筆墨不肯描摹著離開這世界的有著一顆不寧的詩心的人,是值得我們追念的。
一個人靜靜離開
他的眼開了 心也是
霞雲再次鋪染天邊的時候
他不再回頭眷戀著
那些色彩 那些曾經攪動過他
糾擾過他的 夢想
他看到了生命的核
有誰還會為果實墜地而哭
鏡中的梅花落盡時
他的世界變得分外沉寂
沉寂得聽不到
詩人遠去的一聲歎息
詩人遠去的一聲歎息”。
結尾有點出人意料。
在華訊論壇看到你的《臨江仙-春遲》,雋美、合律,望有空時貼過來讓筆友共賞。
張棗的詩像有點像達利的超級現實主義繪畫,將日常普通物象非邏輯地打散、並置或變形,以潛意識的意象組織成幻像境界。
玉舟的詩則更像印象主義的繪畫,施以飽滿的色彩和靈動的筆觸,在似與不似之間表達了優美的詩境。
真美啊!
他看到了生命的核
有誰還會為果實墜地而哭
玉舟的詩真美,為你的情誼感動,也為你的哲理沉思。
詩人為什麽要“歎息”呢?他去了一個無可歎息的世界。是活著的人在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