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嵐:馬丁•路德•金和他的夢想
(2010-01-14 12:14:59)
下一個
他是一陣呼喚平等、爭取人權的滾滾春雷,喚醒了人們沉睡的思想,睜開迷惘的眼睛,才發現世界的缺陷和不公並不是天經地義的;他是一麵號召掃除種族主義的鮮豔旗幟,飄揚在他祖國的土地上,也飄揚在全世界人民的心中。他是一位夢想家,也是一位實踐家,為他“人人生而平等”的偉大夢想在美國的實現獻出了全部熱情、精力、時間,甚至生命。他就是馬丁•路德•金(Matin Luther King, Jr.)――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著名領袖,畢生致力於以非暴力的形式進行社會改革的活動家。
佐治亞州的首府亞特蘭大市是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著名領袖馬丁•路德•金出生、生活和安葬的地方。位於亞特蘭大市中心的馬丁•路德•金曆史紀念園,是在1980年10月10日建立的,也是佐治亞人的吉米•卡特總統親筆簽署了這一國會法案。紀念園由北向南橫跨三條街道,包括五個街區,然後在以奧伯恩街(Auburn Avenue)為主的三條街自西向東延伸,整個範圍像個大寫的“L”,其中隸屬國家公園管理的建築有國家公園來訪者服務中心,還有座落在奧伯恩街上的幾座老房子:包括馬丁•路德•金的父親工作了一生的教堂“Ebenezer Baptist Church”、馬丁•路德•金的墓地、自由大廳、第六消防站故址、和馬丁•路德•金出生的房子。為了忠實保持馬丁•路德•金出生地的曆史原樣,亞特蘭大市政府甚至買下了奧伯恩街的這一段街區的所有房地產――馬丁•路德•金家原來的左鄰右舍和街對麵的房子――全部按曆史原樣重新內外裝修,然後出租給市民,使之不至於因房產轉手而改變麵貌。
從停車處南行走向橫跨幾條街的馬丁•路德•金曆史紀念園,入口處是一尊印度聖雄甘地持杖行走的雕像。甘地是馬丁•路德•金一生最崇拜的人,並把甘地非暴力抗爭的政治理念一直貫穿在他所領導的美國黑人民權運動之中。
1929年1月15日,馬丁•路德•金出生在亞特蘭大的一個黑人牧師家庭。出身富裕的馬丁•路德•金小時候並不懂得當時的美國,人的高低貴賤居然是以皮膚的顏色來區分的。五歲以前,他每天的玩伴是住在街對麵的鄰居白人小男孩,兩人常常形影不離,相處甚歡。可是到上學時,那白人小男孩的父母卻冷若冰霜地告誡這個有色小男孩遠離他們的兒子,種族歧視生生地隔離了這對原本兩小無猜的好朋友。這件事在年幼的馬丁•路德•金心中留下了永難磨滅的印象,也使他從小就立誌要改變這些不平等的現象。
美國的黑奴雖然早就在1863年由林肯總統簽署《廢奴法案》(Emamcipation Proclamation)後而自由了,但聯邦政府並沒有相應的措施和法案給予這些解放的黑奴們一定的生活保障和引導。有一個形象的比喻:這些被解放的黑奴就好比是一個無辜被關了多年的囚犯,突然某一天法庭對他說“你被錯判了,現在你自由了!”與世隔絕的他走出監獄,茫然不知所措。自由和幸福就在遠方的鎮子裏,可他卻沒有乘車的車票,身無半文的他既買不起票也不知到何處去買票,甚至連自由和幸福鎮在哪個方向也不知道,隻能拖著傷痕累累的身體,忍饑挨餓、舉步維艱地茫然而行。
當時的美國存在著兩個分隔的世界,一個是白人的世界,一個是黑人的世界。白人的世界需要黑人幹活,但白人的世界決不接受黑人,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現象比比皆是:如公共汽車上設有隔離區,黑人隻能坐在後半截車廂,即使前半截車廂空著,而後半截人滿為患,也不準黑人坐在前半截車廂。有許多公共場所都不允許黑人進入,黑人孩子不能與白人孩子同校讀書等等。
馬丁•路德•金的父親,人稱“金爸爸”,一直以自己的牧師身份為黑人們做著許多有益的事情。馬丁•路德•金稍大點即開始到父親工作的教堂幫忙,耳濡目染,深受其父的影響。二十五歲時,馬丁•路德•金自己也成為一位浸禮會牧師,他帶著新婚妻子來到了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安了家。
1955年12月1日,在蒙哥馬利的一輛公共汽車上發生了一件現在看來是不可思議,但當時卻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一位名叫羅莎•帕克斯(Rosa Parks)的縫紉女工因拒絕為一位白人讓座而遭到逮捕,理由是蔑視蒙哥馬利當地政府關於公共汽車上實行的種族隔離的法令。羅莎的勇敢讓許多黑人敬佩,當時已經受到一定程度人權啟蒙的黑人們對此事已有了抗爭的意識,剛剛做了父親的二十六歲的年輕牧師馬丁•路德•金被推舉為領袖。種族主義組織三K黨馬上向他發出了恐嚇信,一個炸彈緊接著就在他家門前爆炸。馬丁•路德•金克服了最初的膽怯和為妻女的擔心,勇敢地站出來號召黑人兄弟“不要與邪惡的規章製度合作”。幾天後,五萬多名黑人在馬丁•路德•金的組織下團結起來,開始了一場著名的為爭取黑人基本人權的罷乘運動。當黑人們扶老攜幼、拖家帶口、唱著歌、手挽手地走路去上班時,那些千百年來祖先們的血淚和苦難凝成的深沉哀婉的旋律,讓路兩旁觀看的許多人們都流淚了。罷乘運動持續了381天,其間黑人們經曆了無數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但在他們信任的年輕領袖領導下終於堅持到了勝利。聯邦地區法庭最終裁定,阿拉巴馬州與蒙哥馬利關於在公共汽車上實行種族隔離是違憲的。
1957年,馬丁•路德•金發起成立了一個黑人民權組織--南方基督教領導聯合會。作為黑人民權運動的主要領導人,從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他組織領導了一係列的反對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的和平請願與遊行示威。1963年,在首都華盛頓的林肯紀念堂前,他麵對著參加“爭取就業和自由”大遊行的二十五萬聽眾,發表了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這也是美國曆史上最著名的演講之一。在他的領導下,美國黑人民權運動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果:1964年林登•約翰遜總統簽署了《民權法案》(Civilcenters Act),該法案禁止在旅館、餐館等公共設施進行歧視並禁止就業歧視,取締了曆時幾個世紀之久的侮辱性行為。在隨後的一年中,《投票權法》(Votingcenters Act)頒布,使數百萬非洲裔美國人獲得政治權利,有了名副其實的投票權。
1965年,美國國會隻有六名黑人議員,此後擔任公職的黑人人數激增。據美國研究非洲裔美國人問題的主要機構——政治和經濟研究聯合中心統計,目前美國經選舉產生的黑人官員超過九千人,美國國會則有超過四十名黑人議員。例如亞特蘭大這個東南部最大的城市,連續好幾任市長都是由黑人擔任,2002 至2010初在任的更是一位黑人女市長Shirley Franklin。2010年元月4日上任的第59屆市長Kasim Reed也是一位黑人。在布什政府裏,已有兩任國務卿鮑威爾和賴斯這樣傑出的黑人官員。而2008年初開始的美國總統競選中,民主黨候選人也出現了奧巴瑪這樣的黑人代表,並且最終成為了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
人人都有夢想,不管夢想是高尚偉大還是平凡微小,隻有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才能使自己的夢想有實現的可能。而馬丁•路德•金 正是一位甘願為自己的美好夢想拋灑熱血的勇士。他明白,對非暴力抗爭的最大考驗就是,當你麵對暴力時,還能否繼續堅持謙恭而有尊嚴的方式,不畏強暴,也不以暴還暴。他認為隻有這樣才能脫離那“以暴易暴”的無休止的怪圈,以受害者己方的犧牲,逐步使對方冷靜下來,從而雙方能在理性、和平和仁愛的規則中較量、交流,最後達到諒解、理解、和解,實現雙贏。這要多麽偉大的心靈才能如此思考,更要有多麽堅韌的意誌,多麽頑強的毅力才能不僅自己堅持這樣做,還要說服許多人跟著一起這樣做!這是因為他並不把暴力的一方――民間行為的種族主義者和政府行為的種族歧視法令執行者――看做敵人而要消滅他們,他隻是要改變他們;更是因為他愛美國,愛他生於斯長於斯的這片廣袤的大地,他希望自己的祖國變得更美好,所有的人民,不僅是黑人,當然也包括白人和其他膚色的人,都生活得更幸福。
1968年4月4日的傍晚,馬丁•路德•金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市(Memphis, Tennessee)一所汽車旅館的陽台上,遭槍手刺殺。可惡的暴力奪去了非暴力社會改革家的生命,一個使無數黑人昂首挺胸站起來的偉岸身軀就這樣倒下了,一個懷抱美麗夢想的奮鬥者生涯就這樣中斷了,一個年僅三十九歲的年富力強、深受愛戴的民權運動領袖就這樣離去了。
但是,馬丁•路德•金的思想、理念、主張和他對美國及世界民主、人權事業的貢獻,越來越為更廣大的人們及其後來者認識和接受。在他的生前,1964年,時年三十五歲的他已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是諾貝爾和平獎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獲獎者。1986年,美國又以馬丁•路德•金的生日為基準,將每年一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一定為聯邦節日,人稱馬丁•路德•金日。在美國曆史上,隻有華盛頓和林肯這兩位最著名的美國總統才享有此項殊榮。同年,聯合國也宣布將馬丁•路德•金的生日1月15日定為聯合國紀念日。每年,全美國甚至全世界的許多地方都會以各種方式紀念馬丁•路德•金。中國民眾對他也是尊敬有加,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曾舉行過集會遊行支持他和他領導的美國黑人民權運動。中國還出版了不少有關他的生平和演講的書籍。前一二年,美國斯坦福大學馬丁•路德•金研究教育學院在美國駐華大使館的支持下啟動了“馬丁•路德•金紀念中國行”教育文化交流活動項目,與中國國家話劇院聯合製作的、根據馬丁•路德•金傳記改編的話劇《我有一個夢想》在北京上演。華盛頓的馬丁•路德•金廣場將矗立一尊由中國雕塑家雷宜鋅設計製作的十米高的花崗岩馬丁•路德•金雕像。雷宜鋅是經美國馬丁•路德•金紀念碑委員會確立為雕塑家候選人的,盡管曾經因此而出現一些爭論,其設計方案最終得到美國國家最高藝術委員會的評審全票通過。
馬丁•路德•金的家鄉亞特蘭大,紀念活動更是隆重而豐富多彩,而最重要的那天則是馬丁•路德•金的真正生日1月15日那一天,他的家人和朋友,還有許多景仰他的人都紛紛來到他的墓園憑吊、瞻仰,敬獻鮮花。
馬丁•路德•金的墓(他的妻子Coretta Scott King 2006年逝世後與之合葬)在一個長方形水池中央的圓形島上,東邊,上遊噴泉的水柱和嘩嘩流水似在提醒人們歲月的流逝;池中,四周平靜綠水波光鱗鱗,灰白色大理石墓呈石棺狀平靜地安放在紅磚地上。
如今的美國比起當年的美國要好多了,如今的世界也有了很大的進步,要是馬丁•路德•金知道他生前夢想的相當部份在美國已經實現,他的主張也得到社會的大多數人和世界的大多數國家的普遍認可和讚同,他一定會很高興。但他的夢想畢竟還沒有完全實現,種族歧視和種族衝突、仇殺仍然在世界各地不時發生著。什麽時候,在美國,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評價一個人的為人和能力,不再以他的膚色、民族、信仰、出身為標準,人人都享受到了那生來俱有的平等,不再受到戰爭、貧窮、暴力的威脅,在民主、自由的社會裏過著幸福和睦的生活,那馬丁•路德•金的夢想――也是全人類共同的夢想才算真正實現,他才會真正地微笑著安息。
專業讀者:你的看法和提供的信息對我很有幫助。
老雙:我現在的心情與你那時一樣。嗬嗬。
謝謝岑嵐好文.種族歧視是夕陽文化.任何形式的歧視都屬於夕陽文化.
美國紀念馬丁路德金, 但人們照樣批評他的缺點,這也許就是美國文化的偉大之處吧.什麽時候中國文化不再造神, 而是公平地評價人的貢獻,中國文化才可以與世界最偉大的種種現代文化並駕齊驅.
馬丁路德金留下了許多警世名言, King said, "I just want to do God's will. And He's allowed me to go up to the mountain. And I've looked over. And I've seen the promised land. I may not get there with you. But I want you to know tonight, that we, as a people, will get to the promised land."他當天就被害身亡.
第一次讀到這話, 是在亞特蘭大馬丁路德金紀念館. 感動得熱淚盈眶. 今天再讀, 還是同樣感動.馬丁路德金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祭奠理想和正義,是很偉大.
他的後人顯然沒有他那麽偉大,所以鬧出很多新聞. 但做名人的後裔, 怕是也有很多壓力吧.
馬丁.路德金紀念館在亞特蘭大市中心,紀念館免費,停車也免費.
關於“種族歧視”,我同意你指出的那些方麵,包括“反向歧視”。這是個很大的討論話題,包含了許多的內容。我在文中談的是金的那個年代的黑人爭取平等的事情。其實在很長的時間裏,華人與其他有色人種也一樣受到歧視。細說一點,有色人種中也同樣存在著相互的歧視,隻要觀察一下自己的周圍,就不難發現這些問題。謝謝你擴展了討論的內容。以後有機會。我們可以多討論一下。
美國沒有把他造成"神", 也沒有"高大全"的要求. 對他作為一個"人",有過的過失,也沒有刻意"隱匿". 如他一生中也有過多次"婚外情"(AFFAIRS). 他當年的博士論文有抄襲的嫌疑. 但這些過失並不影響他最終的一世英名.
雜翁說的好。看來你對金的其它“事跡”也了解很清楚嘛。我在前麵的回帖中也說到“人無完人”。我的短文不是給他立傳,隻是就他的理想和與之相關的生平發表我的感想,所以沒有涉及另外的方麵。不過你說的美國沒有造“神”也沒有“高大全”的要求等太籠統了。固然美國沒有像中國一樣有統一口徑的宣傳部門,但是你到美國官方的金紀念場館和相關網站,你也是找不到任何負麵的東西的。畢竟是紀念他好的方麵,可以作為政治和思想遺產的方麵嘛。至於其他媒體或個人回憶談到一些事情,那是很正常的。沒有緋聞,有些小報都會去編造,何況還有一些呢。嗬嗬。
“金博士的作為也許並未消除種族的歧視本身,但他使這種歧視變為恥辱,使歧視者再也沒有膽量站出來高呼,他們所能做的也許隻有那黑暗中的一槍。”
玉舟說得好!現在在美國一般人絕不敢打種族歧視的大牌了。種族歧視不但是恥辱,也是政治不正確。嗬嗬。但是隱藏的種族歧視也還是存在的。
謝謝金歌兒好評。
誌士仁人的看法總有相通之處。普世價值可以從各個民族的文化中溯源、經許多代人奮鬥、智者歸納而形成的。
敬仰馬丁路德金,至今還記得當時學《I HAVE A DREAM》時的那種感動。
其實馬丁路德金和甘地的理念,孔子早已總結出來了,出自《論語•憲問》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馬丁與甘地的行為(在方式上),正是君子之直。
這篇文章寫於幾年前,拿出來看看,修改一下,增加了一些新的資料。也希望能聽到有建設性的修改意見。
岑嵐好文,細致、豐富地介紹,提醒我應該去馬丁•路德•金曆史紀念園看看。謝謝分享。
謝謝岑嵐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