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283)
2010 (239)
2011 (277)
2015 (64)
2016 (320)
2017 (153)
2025 (2)
一首 30 多年前寫的仿《樂府》體詩
[ 孤鶴賢侄以最幼之位贏得筆會古文最優之名,令我欣喜和讚賞。這在留美華人的下一代中可算得上是“鳳毛麟角”了。朗誦會上那首“樂府”詩,寫的“有板有眼”,讀的“有聲有色”。真是“後生可畏”嗬! 三十多年前,我也曾寫過一首訪古樂府體的詩。那 是我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裏寫的一篇抒發我當時內心的“感覺”和“憤慨”的小詩。 也是我一生中寫過的唯一的此類文體的詩。掛在這裏,與賢侄和筆友們分享。
其時,正值文革高潮。我與同學們被分配到北京房山縣的長溝峪煤礦。日日下井挖煤,下班時,“除了牙是白的,哪都是黑的“(老礦工語)。前程無望,心緒自低。一日,撚得此詩。今日重讀,筆友們又有何感想呢?(寫此詩時,我是絕對想不到日後 77 年的高考的。)
( 下麵這兩張照片是作者當年為礦工時的少年英姿 .)
簡單說一下前後的背景。文革開始,我 15 歲,初中沒畢業,就被分配到北京郊外的煤礦工作。下井挖煤。每天和老工人們一起,接受再教育。後來,我姐姐被分到北京工廠做學徒工。然後,我父親被部裏下放到湖南幹校。因我妹妹還小,我母親沒有和我父親一起去湖南。後來,有一次,我母親寫信給我父親,說到我在煤礦的情況。我父親回信時,專門寫道,“。。看來,這個兒子不學無術,沒有前途了。這個兒子是廢了。。。”我母親看後,專門把這一段剪下來,寄給我看。朋友 , 你能想象,我接到這封信,看到這段話時,我當時的心情嗎?受教育的權利被剝奪了。求知的道路被阻斷了。盡管當時在我的朋友中,在所有的礦工裏,我已是“最有學有術的了”。我理解父親的心情 ( 我一生都沒有為此埋怨過父親 ) 。他是一個很傳統的人。他認為我做兒子的,應是能有出息,做大事業的。我能怨誰呢?一個血氣方剛的少年,我是欲哭無淚,欲訴無門嗬!我想呐喊,不知去何方。我欲傾訴,訴給何人聽?我幾天睡不著覺,我憤怒,憤慨,難過,無奈,。。隻能用手中的筆,寫下這首“無題”。朋友,請讀一讀,你能想象出作者當時的心情嗎?
值得欣慰的是,很多年後,當我父親來美國探親時,有一次,他和我促膝長談,他告訴我,“你從一個初中畢業的煤礦工人,到美國大學裏的終身教授,這中間有一個巨大的鴻溝。是你用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過來的。”我最終沒有讓老人家失望。 (他已去世多年了。)
--------------------------------------------------------------------------------------------------------
< 仿古樂府〉
---- “無 題“
(近日來, 心緒甚底. 此文無別意, 隻為表一時心思而作)
返礦數日, 無所事事, 碌碌隨時, 無為度日.
閑來解題, 煩練球藝. 心之無物, 神無所附.
獨坐屋中, 兩袖清風. 遐望蒼天, 邇暮農田.
白雲千裏, 藍天無際, 群山靜立, 枯野花稀.
為表心緒, 揮賦無題.
想此一生, 與世無爭, 神推鬼使, 竟自如此.
命之不隆, 友多何用, 孤孤微體, 再奮何濟.
小小茅屋, 隻當如意, 隘隘山溝, 權且身立.
可憐一代, 書香門第, 獨兒孤子,訴之於力.
空負高堂, 一生心意, 竟破眾友, 諄諄願籍.
上帝何在, 基督難來, 夜夜空訴, 那有人睬.
不願折腰, 天性怎改. 那曉摧眉, 事事皆哀.
人情若水, 世事難為, 莽莽漢子, 那懂何罪.
好心一片, 隻為天表, 他之嫉嫌,無奈怎曉.
年年月月, 不見能利, 時時事事, 那尋得意.
春天將沒, 如花欲落, 葬花有音, 同情那獲.
暇來遙想, 欲入紅樓, 時過人非, 夢竟難留.
此生若此, 憾憾憾憾. 顧來慮去, 歎歎歎歎.
浩浩天下, 如此路稀, 茫茫蒼宇, 有幾知己.
憤之舉杯, 詢問明月, 慨時痛飲, 揮筆幾闋.
愁滿心間, 杜康怎解, 怨氣衝胸, 瓊漿畏卻.
二十一載, 日落月圓, 堂堂漢子, 身健力全.
落花無還, 流水難返, 從工三載, 誰知肝膽.
滿腹騷願, 傾於何郎, 一腔壯誌, 泄往那方.
思之於此, 淚意行行, 想起少時, 痛徹脾腸.
九載寒窗, 幾披星霜, 前茅名列, 譽揚書堂.
師讚聰穎, 伴佩能強, 幾望紅榜, 得意洋洋.
攜手漫步, 爭述心廂, 稚心同道, 來年名昂.
誰知古往, 少誌常惶, 那道今來, 何容幻想.
一遭突變, 竟離校園, 多少夢滅, 風流少年.
風吹少手, 勞於田桑, 雨敲嫩龐, 忙於機旁.
務農辛苦, 學業一付, 從工碌碌, 途程貽誤.
黃金歲月, 光陰空逝, 青春之日, 年華虛擲.
常道人誠, 流水能西, 隻信心善, 銀發雄雞.
夜夜常省, 何以不誠, 時時揮汗, 怎是不善?
區區年少, 烏燈常戴, 日日苦力, 無奈無奈.
一生若此, 怎辦? 怎辦?
年年立誌, 歲歲心酣, 月月努力, 日日難眠.
杯杯痛飲, 盞盞竟幹, 夜夜長醉, 晝晝心安.
揮金不惜, 去之會返, 天生我材, 必有用來.
此番忍耐, 隻待來年, 他年若遂, 壯誌翻天.
前有古人, 名垂書簡, 今有眾伴, 同沒於田.
誓發一願, 今告於天, 終身精力, 必使兌現.
江河不幹, 此誌不斷, 群山不低, 壯願不閑.
無事胡提, 為表心願.
願! 願! 願!
願天下有誌者, 永遠如願! 如願!
願地上有情人, 皆成眷戀! 眷戀!
1972.11.1.
第二, 在那個時代, 你要是不像一輩子當個"擰那放那"的螺絲釘, 那你就是個"小資情調"啊. 就是因為那螺絲釘太多了, 老毛才能把中國搞成那樣啊.
回看自己孤單悲壯的奮鬥史,卻孕育了現在燦爛的笑容.為您高興.山西是煤之鄉,離開那裏後,對煤炭竟生疏了.
玉舟, 山西之外, 中國還有許多煤礦呢. 另一個77年從北京礦務局走出的人是作家陳建功.
謝謝土豆筆友誇獎, 可我年輕時從沒"英俊瀟灑"過, 至少在當時我遇到的姑娘眼裏. 在遇到我現在的太座之前, 曾有幾個MM(包括一個中央電視台的導演,一個光明日報的記者等)離我而去, 不是因我才氣不足, 而是因我不夠英俊嗬, 嘿嘿. 後來,我太座是為了解救"困難戶"才肯嫁給我的 (她的原話).
看“少年雜翁之煩惱”,心是揪的,意是沉的。曾自以為是曾經蒼海,側目旁望,自己不過一粟。
自此,更敬翁之忘猶與達觀。
你那詩充滿了小資產階級的個人情調啊,你怎麽沒揪出來呢?
如各位所讚,雜翁的成就和閱曆確實不凡。致敬。
雜翁:兩張照片把我也帶入“戰天鬥地”的年代,我記得那時照相都是手捧紅寶書,身戴毛像章。雜翁當年也是一位像八,九點鍾的太陽般的英俊小生,更何況工人階級領導一切。不過確實是一個毀滅文化的荒唐年代,踐踏人性的年代,雜翁的父親一定是對此無力,無奈。好在雜翁能把握住77年高考,終於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也完成了父親的心願。這也是命運永遠垂青於有準備的人。特別喜歡這句話:揮金不惜, 去之會返, 天生我材, 必有用來.
此番忍耐, 隻待來年, 他年若遂, 壯誌翻天.
前有古人, 名垂書簡, 今有眾伴, 同沒於田.
誓發一願, 今告於天, 終身精力, 必使兌現.
雜翁有今天的成就,其實在30多年前就埋下了伏筆。
謝謝雜翁讓我們分享!
老師之言,晚生受教了!
至於那小說,報紙上是第一稿。皆因我那郵箱無法群發20人以上的郵件,這次隻能請會長代發。過兩天我在博客上發個簡要提綱,以便咱們內部討論。
這第二稿加了點東西,從8萬字改到了10萬,又潤了潤色。但還很不成熟,正是想請諸位指正的。至於寫作時間,主要還是課餘時間寫的,我本身就愛武俠小說,自己寫的時候上癮,一寫有時候就不想聽,其大部分還是暑假寫的,這次正好趁著感恩節,又改了改。
既然您說了,我便等您的斧正了!
你的武俠小說在中文報紙上連載過,對吧? 寫的很好, 我還沒看完, 看完了給你提建議. 我奇怪的是-你那來的那麽多時間寫的?
那個年代,你父親的話,可能也不完全是對你的失望,更不是責備,而是他那個時代的人的無奈吧。
“可憐一代, 書香門第, 獨兒孤子,訴之於力.”
這一句裏,訴之“於”力,是不是“無力”之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