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283)
2010 (239)
2011 (277)
2015 (64)
2016 (320)
2017 (153)
聽胡發雲演講有感
伍加,2009年12月27日
2009年12月26日下午,著名作家胡發雲先生在亞特蘭大做了一場精彩演講。伍加有幸現場聆聽,記下幾點感想;疏漏之處,請筆會的各位朋友斧正。
知道“胡發雲” 這個名字是在兩年前,他的小說《如焉@ SARS.COME 》在網上連載,引起轟動,熱評如潮。有人說《如焉》洗刷了當代中國小說的恥辱,有人甚至說“六朝無文,惟陶淵明《歸去來辭》而已;當代亦無文,惟胡發雲《如焉》而已”(章詒和語)。這部小說引起了中國思想界和文學界的爭論,甚至一度被列入禁書。伍加首先覺得書名挺奇怪:整體上看,它象是一個電郵地址,中文人名,英文域名,帶有當今網絡文化的標誌;分開來看,“ SARS.COME ” 似乎是要描寫數年前的那場病毒危機,它是描寫如焉(茹嫣)在SARS來臨時的故事嗎?閱讀前在網上搜索了一下,有一條解釋很醒目:“寡居少婦的情感困惑--如焉” 。當時心想,這大概又是描寫網戀的小說吧。讀了幾章後就愛不釋手,欲罷不能,連續幾天一口氣讀完。合卷擊掌,驚為天書。多少年來都沒有這種閱讀後的暢快淋漓,多少年來都沒有讀過這樣發人深思的鴻篇巨製了。一篇小說竟有如此巨大的震撼力,以至於出版前就有手抄本出售,以至於當局要把它扼殺在搖籃之中。能寫出這樣作品的人有什麽背景?為什麽這樣的作品會被禁止出版,禁止宣傳?帶著這些問題伍加又閱讀了胡發雲的《死於合唱》、《老傻》等作品,都寫得很好,充滿現實關懷,很有思想深度,文字簡煉,發人深省。顯而易見,作者對音樂很精通,知識麵很廣,他很可能是一位身材高大、氣宇軒昂、言語犀利、鶴發童顏的老者。昨天,伍加帶著這樣的揣猜來到亞特蘭大Spruill Oak圖書館的演講大廳,期待著印證自己的猜測。
大約下午三點鍾,隨著一陣熱烈的歡迎掌聲,胡發雲走進演講大廳。看樣子,他像是一位皮膚黝黑、個頭不高、黑發濃密的中年人!一副寬邊黑框眼鏡架在直闊的鼻梁上,鏡片後的一雙眼睛不大,但很有神,大多數時間總象是在凝視遠方,若有所思。亞特蘭大筆會幾位朋友在演講之前朗誦了胡發雲的詩歌《一個詩人和一座山》,胡先生誇獎說朗誦得很好,比聽當年喬臻、丁建華朗誦還令人激動。他引用詩中的一句話:“ 有一種緣分,會讓我們相見”來形容這次來亞特蘭大,說這種與亞城寫作愛好者相見是一種緣分。這句話,一下就把演講者和聽眾的距離拉近了。
從曆史上看,中華民族經曆了無數天翻地覆的大事件,但是在中文文學作品中卻極少有所體現。最近龍應台寫了一本 書《 大江大海1949 》 ,描繪了在1949年這段改變華人命運的時間中,人們的顛沛流離、生死離別、愛恨情仇。她訪問了大量的當事人,搜集了很多當時的史實,記錄了那一代人的戰爭、遷徙、流亡生活。這是六十年前的曆史,非常需要用真實的文字記錄這段曆史,重新審視關於人的尊嚴和生命價值;否則,隨著當事人的過世,史料遺失,曆史上重要的一頁將會殘缺不全。但是,龍應台所描寫的主要是國民黨一方,或者說是逃亡到台灣的一方。其實要全麵描述1949年的曆史,必須包括共產黨一方,必須包括其它社會各階層的人們。也許我們應該有 《大江大海1949-台灣版》, 《大江大海1949-大陸版》,《大江大海1949-港澳版》,《大江大海1949-海外版》,等等,這樣才能全麵真實地記錄那一段曆史。近百年來中國發生了許許多多重大事件,比如說抗日戰爭,八年浴血奮戰,抵禦外侵;三年解放戰爭,國共兩黨內戰,死傷無數;朝鮮戰爭,在武器裝備力量懸殊的情況下,那麽多農民的子弟,用血肉之軀在冰天雪地之中戰鬥,堅苦卓絕;他們回國後許多人又受到非常不公的待遇。我們的文學作品並沒有很好地反映這些重大事件,雖然有極個別的作品涉及到某些事件,但它們遠遠不能與世界文學名著比肩,也無法與這些事件在人類曆史上的意義和影響相匹配。
《如焉》這部小說雖然隻是描寫了2003年的SARS事件,但是,它卻涉及了胡風事件,文革,三年大饑荒,改革開放,直到2003年3月17日的”孫誌剛事件“。胡發雲先生認為,看人不能脫離曆史。所有今天的事都與曆史有關。改革開放初期有一個流行語說“ 英雄不問來路”,其中主要原因是在那個時期許多人的第一桶金是來路不明的,或者說是不光彩的,所以他們需要把自己的真實發財曆史掩蓋起來。“一個沒有曆史的當代人是可疑的,一個沒有曆史的當代事件也是可疑的。” 無論是英雄還是凡人,怎麽能不問來路呢?一個文藝作品中的主人翁如果沒有曆史鋪墊,仿佛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讀者就無法看清他的思想脈絡和心路曆程。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有一個曾在文革中殘酷迫害知識分子的人,現在大權在握並大談知識分子政策,我們就有理由懷疑他的真實用心。
胡發雲先生在演講中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文學與生活、現實與曆史的關係。他強調說,隻有 真實的東西才有生命力。一個作品需要有事實作為背景,要與當前的生活緊密相關,這樣的作品才會真正打動人心。有朋友問:作家是否一定要帶著沉重的社會責任感去創作?胡先生說,那也不盡然。許多作家善於描寫風花雪月,花鳥蟲魚,聲色犬馬,從讀者群和發行量而論,他們非常成功。但是,我們今天缺少的不是這一類作品,而是缺少具有深刻思想性的作品,缺少令人震撼的力作。
讀《如焉》這部小說,我感覺是一種精神享受。它的文字優美,簡潔流暢,沒有廢話,沒有故弄玄虛,許多對話帶有幽默的智慧,常令人產生會心的愉悅和共鳴。對如焉這個女主角的刻畫簡直是出神入化,她善良真情,睿智高雅,是理想化的女性典型。達摩這個人自學成才,知識淵博,卻不顯山露水。毛子這個人物寫得最成功,代表了一大批當今知識分子的形象。毛子的本質是善良的,但在經濟大潮和社會汙濁侵襲之下,逐漸喪失自我,有時為了金錢地位,不惜出賣自己的靈魂。可是胡發雲先生在演講中說,他在《如焉》中著意刻畫的是衛立文-衛老師,很多人說他的原型是 李慎之 ,也有人說是為《如焉》題寫書名的謝韜,胡先生則說衛老師其實代表了一大批人,他們在早年參加革命,投身抗日救亡運動,長期從事文化宣傳工作,才華出眾,步步高升。在某次政治運動中被整,從此命運徹底逆轉,挨批鬥,蹲牛棚,遭羈押,丟官職,被下放。他們曾經像屈原那樣忠貞,但最後有了大徹大悟,不再隨波逐流。他們認為知識分子應該對曆史的教訓有更深的思考,對社會發展方向有更大的責任。他們的反思切中時弊,他們的觀點振聾發聵。比如衛老師在談到知識分子中的犬儒主義傾向時說:“ 理想主義熱情燒完了,緊接著而來的,就是市儈主義犬儒主義。當精神的滿足、道德的滿足已不可得的時候,物質的滿足、權力的滿足,就是最好的代用品”,“中國不是沒有思想家,不是讀書人沒腦子,隻是有的人被扼殺了,有的人被嚇傻了,有的人將自己那一點才學拿去換了別的好處。要說悲哀,這才是一個民族最大的悲哀。” 像衛老師 這樣的人是我們民族的寶貴財富,他們的精神應當為後來者所繼承和發揚,從而幫助我們民族為不斷進步而思考和行動。
作為生活在海外的華人,中文不是當地的主要語言,中文作品的讀者群很有限,在這種情況下,中文寫作愛好者如何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順利前進?胡發雲先生這樣回答了這個問題:首先,海外華人沒有任何條條框框的禁忌,在截然不同的文化環境中發展,眼界和視角都發生了變化,既沒有體製的約束,又沒有生活的壓力和風險,應該更深刻地思考、更真實地描寫。其次,海外中文作者可以把國內讀者作為主要的讀者群,把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作為有意義的選題,創作出優秀的作品。第三,近年已有不少海外作者發表了很多有份量的作品,事實證明海外作家有其自身的優勢。
胡發雲先生身著大紅色攝影馬甲,牛仔褲,用他那富有特色的男低音吸引著每一位聽眾。他的演講一如他的文字,簡潔明快,毫不拖泥帶水;他在與聽眾互動問答時,尤其表現出他的睿智和幽默,給人印象深刻。這是一位具有高尚情懷、深刻思想、深厚文字功底的作家。不知不覺中,胡先生的演講已經進行了近兩個小時。主持會議的岑嵐隻好打斷聽眾的踴躍提問,結束這次有意義的演講。 亞特蘭大筆會 的才子、詩詞高手瀟湘遊子為胡先生贈送了嵌名聯,亞特蘭大筆會和武漢大學校友會也為胡先生贈送了禮品。集體合影之後,大家意猶未盡,紛紛請胡發雲先生簽名留念。
為寫這篇短文,在網上查了胡發雲先生的資料後才得知,他生於1949年1月8日,已經快61歲了。看他富有陽剛之氣的體魄,看他英俊儒雅的外表,看他朝氣蓬勃的精神,真是不像已入“耳順” 之年的人!我們祝願胡先生像自己創作的歌曲《我們曾經年輕》中所說的那樣永遠年輕,象藍天,象白雲,象山間小溪水盈盈;象花朵,象小鳥,象春風田野草青青;象烈火,象雷霆,象搏擊長空的鷹。
最後,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胡發雲先生六十抒懷的兩首五言律詩:
五律二章(胡發雲)
(一)
身竟入花甲,
心猶在少年。
人生何苦短,
大夢尚無邊。
閱世六十載,
讀人兩萬天。
悵然看社稷,
依舊鏡花間。
(二)
花甲亦花季,
重開總未遲。
可知綻蕾日,
許是化冰時。
前世已足矣,
餘生由任之。
從今縱馬去,
披發好吟詩。
伍加,2009年12月27日
誠祝筆友們新年愉快,佳作連連!
伍加
伍加的介紹使我更想盡快地擠出時間閱讀胡老師的這些大作。
熟悉的珞珈山,沁人心脾的詩,無不令人激動,多謝筆會此次邀請到胡老師的到來!
對不起,我把胡發雲的名字打錯了。其實不是打錯了,而是記錯了。遊子兄給我發了一個電郵,說我把名字搞錯了。我一看,是胡雲發,沒錯啊,可能是有人幫我改了。後來才發現不應該是胡雲發,應該是胡發雲。犯如此低級的錯誤,實在不好意思。抱歉。
非常喜歡胡發雲先生的兩首五言絕句,尤其是第二首,好個
“前世已足矣,餘生由任之。從今縱馬去,披發好吟詩。”痛快!
伍加的文章詳細而流暢。是篇有感而發的佳作。也為我因去外地度假而錯過胡發雲老師講座補上了生動的一課。謝謝分享。
餘生由任之”的大氣和豪邁,我是隻有仰望的份啦。
劉兄,歡迎歸來. 期望看到你今後不斷寫出佳作嗬.
雲發敢說真話。網上小混混蒙著臉罵人的現象,敏感的貼子被刪掉的現象,等等,我們在海外網站上看到的種種不良現象,其實早就被胡雲發寫在筆下了。而胡雲發寫出那些現象是要冒風險的。我們在海外,沒有壓力,沒有風險,卻沒有象胡雲發那樣敢於反映社會現實,這實在是一件很慚愧的事。
我向胡雲發先生致敬。也向伍加先生致敬。
劉繼傑
胡老師講得精辟,伍教授聽的認真,頗有收益。
大局觀、時代感、責任心,句句擲地有聲。
真實地描繪社會的變遷,勤奮地記錄身邊的故事,真誠寫作,永葆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