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禿筆:閑談中國人名字(1)
(2008-12-30 16:07:15)
下一個
我這人有個說愛好不是愛好,說毛病不是毛病的習慣。
從小我就愛看愛讀別人的姓名。
每次新開學分班,我都先把各班的人名單看一遍,看看誰的名字比較“有意思。“ 這有意思,我指的是名字具有下列的特點:比較有文化的內涵典故;比較突出,讓人印象深刻;比較俗氣,毫無想象餘地; 比較令人發笑,可以取笑的。
我還有個理論,名字和長相有關係。 倒不是說好名字有好長相。起碼,名字不俗,長相會也令人記憶深刻些。
在其後的日子裏,我會盡量找到或打聽誰是那個誰誰嗬,看看他(她)的長相和我的猜測一樣不一樣。這愛好一直維持到現在。平常看書看報,我仍然愛看人名,細細品味一番。
話要從我的真名實姓說起。我的真實名字是爺爺奶奶(祖父母)給起的。老人家沒有多高的文化水平。在給我和我姐取名時,取得是允文允武,建設國家之意。可惜的是,老人家有此美意,沒有能力找到雅字表達。用了很普通的字作為我們的名字。其實,我的外祖父(姥爺)是大學教授, 很有些文字功力。老人家也想給我們賦名。我們是他唯一的孫輩子孫。無奈,沒文化的爺爺奶奶堅決不讓出孫子的命名權。 因為我們是爺奶的長孫長孫女。在他們的眼裏,我們是冠本家姓,繼承香火的孩子。而他們的女兒,我父親的妹妹生孩子,我的爺奶根本不管姓什麽。這差別在於,在爺奶的眼裏,後者的孩子是“別人家的。“ 他們也沒權利爭外孫子的姓名權利。
也怪了,從我能認字開始,我就不喜歡我的真實名字。 認為沒有文化,太通俗。這名字的愛恨情結就一直跟著我幾十年。中間我也一直想改個名字,可再一想,咳,人生叫什麽還不就是個符號嘛,何必這樣認真呢。這一拖,就直到現在,還是我當初那個名字。
我這真名字,據朋友說,雖然一般般,比我這老禿筆的筆名總還是好些。
朋友取笑我這筆名說, 你要是取個響亮的名字,比如泰山,長城,或者起碼是性感點的名字,我們還能向人提起你這筆名。 說起來就醒腦提神順氣嘛。 可現在這個名字,說著很不好聽。感覺上不但又老又禿,還可能又窮又醜的,我們說起來都不好意思。 好比是說,哎,你知道張老賴子嗎? 這聽起來也切實是不太提氣的。
嘿,早知道如此,還真是取個好聽點的名字叫起來順口。譬如,五味齋的那個墩子,雖然土的稀裏嘩啦點,還帶點陝西的紅高粱米渣子味兒。可是叫起來親切,聽起來也親切。甚至提起來還有點中性的曖昧,當然,喜歡墩子的男女們還覺得挺性感的。
名字雖然隻是一個人的文字代號,它也畢竟有社會文化的含義。不論文化高低,人們都把取個好名字作為一件重要事情。尤其有些社會地位,文化水準的人家,對名字的取舍很是講究。
中共領導人的名字。從毛澤東,周恩來,李先念,劉少奇, 劉伯承,葉劍英,到華國鋒,紀登奎, 汪東興,胡耀邦,趙紫陽,再到江澤民,朱鎔基,胡錦濤,等等,這些名字真是起的好。不知他們的名字是老人替他們起的,在成年後改的,還是找算命先生起的。 當然,我也不知道這些人的大福大貴甚至後來的大難是因名字好而來呢還是因名字不好而來。我堅決認為一定有點聯係的。要是我身邊有人名叫王登輝,張振宇,李必成這類名字的,我早就會留神注意他們了。
我從中共領導人的名字推斷出來,要是想有個好的成就,得先取個好名字。 雖然我們不好推斷到底是好名字帶來好運,還是好運托著好名字。 這個稀裏糊塗的推論也切實猶如先有雞仰或先有蛋的爭辯。 不過,看看中共這些頭麵領導人中,有誰的名字,在百姓眼裏,在俗一點的意義上不好呢? 還真沒有。
不算文革中大紅大紫曇花一現的人物, 譬如北京首鋼民兵的馬小六,上海民兵的王阿大(早就記不太清楚了),你還真找不到王阿狗,張滿囤,錢一串,李二貴,趙三剩,馬四福,田老五這類典型的苦大仇深的名字。就連那位毛爺親自提拔的如假包換的老農民副總理,人家的名字雖不多雅,可也不俗,也是“永貴“啊。 至於那位紡織工人,雖然姓不太好,“吳” 音同“無,“ 可人家的字還是很好的“桂賢。”
所以,即便中共這些領導人是真的從草根階層出身,不是文墨人家子弟,這些人的名字也真的是不俗,和他們後來的地位很般配。也不知是提拔他們的人是否因名字而提拔還是怎樣想的。看看老鄧提拔的胡耀邦,趙紫陽,胡啟立,胡錦濤,這幾個人的名字, 那個都像是相國輔臣,而不像是走街串巷的販夫走卒之類。你說要是全看才能提拔,他們那能都正好名字響亮。說不定老鄧看好他們的名字,取個彩頭也未知不可。
無獨有偶,社會名流的名字也是非常不一般。從老牌媚共文人郭沫若,夏衍,到有骨氣的文人馬寅初,梁漱溟,文壇泰鬥巴金,這些人的名字都令人過目不忘,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