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克蘇溫宿大峽穀到喀什市600多公裏,高速路兩邊多是戈壁灘和寸草不生的沙土山。一路狂奔,晚上九點多才到喀什,入住西域假日酒店。
喀什,古稱“疏勒”,是張騫記載下的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大唐“安西四鎮”之一。
喀什博物館裏的喀什民居照片
到喀什必到喀什噶爾古城,它已有了2000多年的曆史 ,據說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生土建築群之一。曾經的喀什老城以艾提尕爾大清真寺為中心向外作放射狀擴展,如今“修舊如舊”保留的這座充滿伊斯蘭文化韻味和維族風情的老街區,幾百條巷道交錯密織,讓人沒有了方向感。在數平方公裏的範圍內,兩萬多戶,六萬多人聚居疊住(查讀了多篇文章,每一篇對古城的麵積及城內居住的戶數和人口說法不一,我看到至少有七八組數字,隻好選擇一種,待確認)。
古城巷道整潔,路邊、院裏、窗台上很多花草。走在街巷裏,東轉西折,南彎北錯,迂回曲折,看似路盡,卻又柳暗花明。手機地圖也無法準確判斷路徑,這異域感讓我想起了意大利威尼斯的網式迷宮小巷。
我們隨意從一個街口進入,在這個店吃碗湯麵,到那個店來根羊肉串。
看看街上的工匠鋪、樂器行、玉石店、幹果攤等各種店麵,一不留神就逛出了老城主街。
幸得熱心人指點,我們沒走多少冤枉路,拐個彎從另一個街口又進來了。抬頭就看到了老毛。
古城裏的小孩子多,很容易拍到孩子們天真無邪的樣子。
最有味道的還是老人們,他們臉上表情平和從容,散發著一種曆經歲月之後的超然和滄桑。
古城雖然叫古城,現在也有一些咖啡館,飲品店,外地和本地年輕人開的工作室,畫廊等等,有了現代的氣息。
我們走累了,隨意走進一間簡單幹淨的店鋪,要了兩杯果茶,冰水。正和小老板聊天,幾位維族大媽也進來喝水,涼快涼快。小夥子是到喀什的兵團三代,爺爺輩是山東人,租下維族大媽自家的臨街房開了這家小店鋪。我們誇牆上的老城照片很有些意境,小夥子羞澀地說,不是自己的創意,是在網上看到遊客們拍下的喀什老城很美很喜歡,就按同樣的角度也拍下一組。問他生意怎樣?小夥子誠實回答:維族大媽的房租不貴,做果茶,飲品的成本不高,做做試試唄。看他和大媽們交流,我問,你生在這裏,長在這裏,維吾爾語一定很好了?他說,其實不好,小時候一直是和漢人孩子一起玩,和其他民族孩子不怎麽打交道。隻顧聊天,沒拍下小夥子的店,連他的店名也沒記住,遺憾!
艾提尕爾大清真寺
路對麵就是看起來似城堡廢墟的“高台民居”
傳說高崖西麵老城區與東麵高台民居原來是連在一起的,數百年前一次從帕米爾高原突發的山洪把高崖地帶衝出一個大缺口,從此東西割斷,分成各自獨立的兩個高坡。有文章寫到: 隻有到高台民居,你才能從奇特的危樓窄巷中真正感受到古老喀什的脈搏。那裏的維吾爾族人世代聚居,房屋依崖而建,一代又一代,房連房,樓連樓,層層疊疊,彼此相嵌。
這樣的生土、磚木建築群,實在破敗的厲害,高台民居現在已關閉,開始舊城改造,我們無法入內。
香妃墓到此一看
那個小店大概在什麽位置,等我去時幫您帶個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