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統一與一個中國的思考
台灣322大選即將來臨,藍綠兩個大黨誰勝誰負,不僅僅關係到台灣執政當局是否“變天換色”,而且也事涉“一個中國”論的生死存亡。 目前,台海兩岸政權的憲法都承認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兩岸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也承認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隻不過對一個中國的具體含義各有不同解釋。如果雙方求同存異,將有分歧的含義繼續模糊,留給後代去解決,同時積極互動,合作,交流,並把兩岸統一默認為終極路向;那麽,從整體上理解,大陸和台灣地區就是在實行一個中國框架下的多黨民主政治體製。這對中國的民主化進程蠻有意義。兩岸和世界上每一個熱愛中華民族的華人都應當嚐試推動曆史朝著這個方向演變遞進,為創造曆史而努力!
創造曆史,思想要再解放一點,步子要再邁大一點。
站在國民黨一邊思考進言,要認識到共產黨不會輕易放棄一黨統治,拱手讓出用槍杆子打下的江山。同時也要認識到,西方的多黨製民主並非完美無缺,而大陸的擁護共產黨領導條件下多黨協商的一黨製就那麽一無是處。集權好辦事,集權好辦大事,這一點多黨製不如一黨製。共產黨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認識到市場經濟對計劃經濟的優越性,操舵掉向,打著社會主義的旗號搞資本主義,萬眾一心奔小康,結果,三十年來,國富民強。這是其一。其二,黨多則主義路線多,人心難以擰成一股繩。加上,政策的實施有時很難評判誰是誰非,有的則需要時間去驗證其對錯,成敗,好壞與得失。更何況人們並非總是理性而為,煽動與誘惑下感性行為時常發生。生搬硬套西方民主,不可避免的結果會有,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扯皮有合力,幹事有阻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其三,即使三權分立,行政權依然可以專權。頭號民主國家的美國,總統悍然下令對伊拉克動武,事後拿不出任何實證呼應當初開站的理由,引起全球一片噓聲。相反地,一黨製的共產黨,在把領袖人物拉下神壇,摒棄個人崇拜後,國家最高決策的集體領導體係內,相互製約平衡更加突出了民主集中製的優越性。決策機製上,少數服從多數,局部服從整體,個人服從組織,小我服從大我。改革開放,和平崛起的正確選擇,使東方睡獅迅速立於世界強盛之林,乃舉世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應當怎樣做呢?武力反攻大陸已是昔日黃粱舊夢。將其棄之,乃識時務之大智,但萬萬不可順勢安於偏居孤島一隅,又成大愚。能不能嚐試民主反攻大陸?承認(不等於擁護)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協商製,並積極加入進去,參政議政監政,力推三民主義,為大陸建設做出貢獻。以此作為與共產黨談兩岸統一的籌碼,得以使中國統一與民主兩不誤,豈不令人稱快?其實, 台灣人談虎變色的“一國兩製”統一模式並不可怕,因為現在兩岸,說是兩製,實際上隻有一製,都是資本主義製度。兩岸的區別在於民主政治製度的不同。究竟哪一種更適合國情,需要時間和實踐,需要對比和交融,甚至需要互補和完善。曆史上國共兩黨長期的鬥爭與合作,客觀上為國民黨再次挑起曆史重擔奠定下堅實的基礎。回吧,國民黨。
站在共產黨一邊思考進言,要認識到民主是人心所向,是民生民族不可替代的。更要認識到專製專權不利兩岸統一。尤其要認識到一黨領導下的多黨協商製,還有許多亟需改進之處。譬如說,可不可以在各級人大和政協的代表裏,拿出相當部分比例的名額,允許用民選方式對除共產黨以外的其他黨派進行投票,選擇政黨。然後再由各黨派依據所得名額推薦自己的代表人員。台灣這次地方立法選舉中的首次政黨取向投票表明,民選政黨立法代表的方式是可行的。若能如此,勢必活躍多黨協商,讓更多的精英服務於國家,群策群力。可不可以設立一個大選日,每五年,通過民選決定進入國家最高決策團隊(中共政治局常委)的候選人選,然後。在經由黨內選舉,確定最後人選。以此體現,人民選擇共產黨的領導。若能如此,國家領導人在晉升的仕途上勢必一改“眼睛朝上看”為“眼睛朝下看”, 勢必一改人民公仆意識 “放在嘴邊”為“紮在心底”。還有,可不可以在與台灣當局和談兩岸關係以及統一大計時,在堅持多黨協商製和民主集中製的前提下,開放台灣的政黨進入大陸去發展,共同完善一黨領導下的多黨協商製。既然是一個中國,既然遲早要統一,何懼開此一扇門?若能如此,勢必迎來民主的春天。達到國家的長治久安。說三道四,東扯西拉地講這麽多,關鍵就是一個“放”字。走在民主的大道上,隻有放,哪怕是有限度地 逐步地放,才能不斷通過實踐走向民主真諦的伊甸園。
相對兩岸的華人,海外華人有著更加迫切的盼望,盼望一個統一強大的中國,盼望一個民主繁榮的中國。正是源於這份盼望,才有以上出格的思考,進而拋磚引玉,期待更多的人關心中國的民主與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