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終極歸向是獨立還是統一,在海峽的大陸一邊,是同一的傾向,要統;而在海峽的台島一邊,卻是有爭議的傾向。除兩極對立的深藍深綠傾向外,也有不獨不統,維持現狀不變的一大塊中間派。由此產生一個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台灣島內,讚成獨立與盼望統一的消長趨勢會如何發展?大陸的中國政府在和平統一台灣的進程中寄希望於台灣人民,於是,這個問題就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海峽兩岸的領導層會思考,假若不訴諸武力,隨著日月的流逝,在兩岸離與合,分與統的趨勢上,海峽兩邊究竟誰會贏得民心?
中國政府曆來認為,搞台獨是極少數人的主張和行為,不為台灣島內絕大多數人所接受,也不為國際社會所容忍,一句話,台獨不得人心。因此,領導層也好,智囊團也好,一直強調,在台海統一的問題上,時間是站在大陸一邊的。
其理由,歸納有五。
其一,大陸的經濟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以來,近三十年,一直是高速發展。這使得國家的經濟實力迅猛上漲,崛起為世界強國之一。在和平環境下,隨著國家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強國的地位料定有增無減。時間越給長,地位越靠前。彼時,環顧全球,爭強好鬥的列強也好,領袖群倫的第三世界也罷,誰不把台獨當落水狗來個痛打。一個小小台灣島,還敢逆世界潮流而動,一意孤行地與大陸對著幹,大鬧獨立,挑起戰爭?
其二,大陸的軍事實力伴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猛增,迅速拉近與軍事強國,尤其是號稱台灣保護傘的美國的軍事實力差距;加上軍事外的非對稱作戰手段,全球政治經濟資源體係內中美利益彼此互動因素,令人懷疑美國是否真想卷入台海一戰。美國人自己都說了,台海戰事一開,隻有輸大輸小,沒有誰贏。哪怕是一場局部戰爭,哪怕是一場非本土戰爭,戰爭的毀滅性和殘酷性都不容置疑。假設,美國不願陷入一場與中國對抗的戰爭;那麽,唯一的既不失麵子,又不用較真的方法就是它出麵阻止台獨鬧事,避開有此一戰。在和平環境下,時間越給長,中美利益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麵越加深廣,互掐互助將愈顯現實,愈圖功利。中美共管台灣事務,明裏暗裏,有意無意,隻會越來越默契。那時,一個小小台灣跟班,還敢太歲爺頭上動土,拂意而為?世界一哥的老美難道還搞不定它?
其三,在台灣不願統一的同胞裏,不少人認為台灣的民主程度遠遠高於大陸中國。隨著經濟,文化及社會的發展,大陸的政治和民主必定提升。時間越長,相信,海峽兩岸的民主製度會同多異少,民主水平的差距會逐漸縮小。本來就是同血緣,同語言,同習俗,同文化以及同曆史傳承,如果,民主又能殊路“同”歸,則完全可以肯定,台獨越來越沒有市場。
其四,目前狀況下,大陸與台島的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的聯係還談不算緊密,台島從大陸方麵得到的各種利益實惠還遠遠不多。甜頭不夠,台灣廣大普通老百姓自然在兩岸統合的大事上顯得不熱不冷。故此,大陸不斷向台島搖橄欖枝,並期待著,時間越長,兩岸方方麵麵的交流與合作必然越廣越深,台島大眾的受益勢必水到渠成。試想一下,若果真如此,眾多的受益人那個時候會一反常態,昧著良心,不顧利益,去反對統合嗎?不僅如此,大陸與台島的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的聯係,隨著時間的推移越是緊密,必定促進政治上的聯係更加緊密。一旦走上一條陽光道,且不斷定它是一條不歸路,至少是走回頭路難。這樣一來,台獨還有戲嗎?
其五,大陸對台灣一手緊握大棒---反分裂法,一手搖擺橄欖枝--- 簽訂和平協議,在對台事務的手法上運用恰到好處,硬的愈硬,軟的愈軟。這一點已被國際社會所接受。時間越長,認同者越多。也等於說,時間越長,國際社會和輿論越是站在中國的一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台獨即使有戲,還唱得下去嗎?
以上五點,不能說沒有它的道理。然,其理真的就那麽充足?且別高興太早!
大陸的官員和謀士有框框,框框下,他們習慣看上級的臉色說,順層峰的意思做,不敢講真話。框框下,谘詢意見鮮為製定政策的依據,而多是政策的詮釋和背書。筆者沒框框,就事論事, 自有質疑與不同的結論,但願拋磚引玉。
2000年3月18日,陳水扁靠“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當選為台灣總統,支持的選民不足四成(39.3%)。2004年大選,盡管有“兩顆子彈”的風波,但如果沒有基本盤的大幅增長,陳水扁豈能象擁有魔戒的哈利波特樣披荊斬棘,在一夕間改變選前一麵倒的勝選預測結果,以50.11%對49.89%把連宋拉下馬,連任四年?一晃,又是四個春秋過去。現在的局麵是,綠色候選人不怕貼台獨的標簽,咋貼咋腰杆子硬。相反,藍色候選人卻擔心被貼上統派的標簽,終極統一的話要收回去,漸統的路子被區隔成上一輩的遺願;這還不夠,還要做去統的文章,暫擱國統綱領;甚至對“九二共識”這把打開兩岸官方溝通大門的鑰匙,也害怕媒體做文章,壞了名頭,結果搞了個弄巧成拙的“九二地震”。緣此一問,時間越長,台獨就越沒有市場嗎?
自上次台灣大選民進黨嚐到公投大選二合一的甜頭以後,今年大選,又將故伎重演,而且一次比一次玩得大,玩得火。上次,搞個一硬一軟的明知故問的公投題目,“撤彈或購武”與“建立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左右平衡,機關算盡,不越台海開戰的底線。盡管因投票率低未過半無效,但卻夯實日後公投製憲的基礎。這次,一意孤行,弄個明知無果的入聯公投,擺著逾越底線。如果捏著鼻子哄眼睛,自以為這隻是選戰伎倆,選後自然消失,沒必要聞雞起舞;自以為公投結果改變不了現實,毋須庸人自擾,沒必要針鋒相對;就大錯特錯。難道這些台獨性質的大動作加上諸多同質的小動作,包括更名蓋戳毀像等等,不算是綠色的作態造勢和台獨的推波助瀾嗎?如果算,緣此二問,長此以往,一浪又一浪,藍綠勢力誰消誰長還不清楚嗎?
不承諾放棄以武力解決台灣去留問題,是毛澤東,周恩來等第一代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定下的原則。中共第四代領導人搞了一個《反分裂法》。其利弊姑且不論,在實質的操作上,無論是哪一代領導人,當麵臨抉擇武力解放台灣時,都必定是在忍無可忍,仁至義盡,別無他途,師出有名的條件下而為之。這其中有一個關鍵的,致命的底刻。這個底刻似乎清晰又似乎模糊。 其實,有沒有《反分裂法》,在底刻上是一個樣。現在好了,有了這樣一個法,海峽動武開戰的底線已經擺出,生生冒出一個底線與底刻的問題。當台獨分子玩火越線卻又不到底刻時,如果沒有任何超越底線後的武力反擊以示懲罰,事情就演變成民間“狼來了”的故事。“狼來了”的喊聲越頻繁,人們也就會越疲倦理會它,即令某一天狼真的會來。在《狼來了》的故事中,假若人們每次有呼救必應,狼是不會來的。按照這個比喻的邏輯,假若台灣人能夠認識到台海一戰的因果關係而放棄或者唾棄台獨,那麽,戰爭這個“狼”肯定也不會來。問題在於台獨分子樂於挑戰大陸的底線,敢於罔視台灣人民的生命,從而造成台獨的膽子越煉越大,台獨的意識越來越普及。越來越多的台灣人以為“狼”是不會來的,叫“狼來了”的人是鬧著玩,嚇唬人的。緣此三問,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延伸時日,台獨會沒戲?或者它有戲唱不下去?
曆史上,國民黨退守台灣孤島時,一大批大陸人去了台灣。許多帶藍色的台灣人不少是這些被本地人稱為外鄉人的二戰時代的人及其晚輩。生老病死,老一輩人畢竟會走。代代相傳,在台灣本土出生成長的後輩,視出生地為家鄉,祖籍意識會逐代淡泊。一個明顯的例證是,在北美遇見台灣年輕人,說“ I am a Taiwanese”的多,附加一句說“I am a Chinese too”的少。任其發展,往下再走兩三代,台灣本土意識中排擠大陸的比重料想成幾何增長。大陸和平統一台灣寄希望於台灣人的願望終將落空。台海離合,誰主沉浮?民心向背,載舟覆舟。緣此四問,隨著歲月流逝,時隔境遷,在民主環境下崇尚民決的公民,一旦把台灣本土意識與台灣獨立意識融合在一起,難道還會堅信他們不會逆流而上,不會挑出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端來?
民進黨執政已近八年。其執政期內,陳水扁費盡心機從事台獨。實事求是地講,他的兩手政策,退一步進兩步的策略以及假民主之手推動台獨的高招與大陸的兩手政策及其相應的對台方略相比,雖然製高點低些,看相差些,但卻要毒狠準賴些,管用實惠些。在所謂不搞台獨的主張中,台獨搞锝如火如荼;在所謂不改變現狀的承諾中,現狀已經被年新月異地改變。籌碼的積累使民意這把稱朝台獨一頭傾斜,就是最好的實證。當家都鬧事,可以想見,即使有朝一日民進黨不當家,那事兒隻會鬧得更沒譜沒邊。緣此五問,如此下去,台灣島內誰將得道多助,誰將失道寡助;誰有戲,誰沒戲;誰的戲唱得下去,誰的戲唱不下去,豈不要顛個?
看看事實,清醒清醒吧!且莫撥錯算盤!
撇開台灣不統不獨的群體,一邊是台灣獨派,一邊是大陸統派,在海峽兩岸分離與統合之走向的前進道路上,時間究竟站在誰一邊,結論已經很清楚。筆者以為,如果沒有卓越有效的和平統戰工作,沒有有力有利的對台獨言行的反製,時間,它是站在台獨一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