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也說購物文化的差異

(2006-07-11 15:11:48) 下一個

也說購物文化的差異

作者:如若

也說購物文化的差異

聖誕將近,雖說不信耶穌,節總得過,物還得買,想到去那‘現代化’商業中心,心就開始打怵,頭也自然地大了起來。

一切本不該如此,打小起,從上至下、由裏到外,自己的生活所需日用之物,非自己親手買回那是絕對看不上眼的,多年下來,對上海灘哪裏有賣什麽,不說了如指掌,也是心如明鏡,至今仍然能知道哪裏可買到舊版中英文對照毛主席語錄、增值稅發票,哪裏可以刻上中央組織部公章什麽的。

而今來到此地,不管進入哪個MALL,竟像無頭蒼蠅,沒了方向,就是找個停車的地方,不汙染半小時大氣似乎沒什麽可能。究其緣故,實在是往日購物的心情和情趣蕩然無存。

雖說一切更現代化了,什麽都整齊規一標準化了,整個北美的MALL,去了一家就知道了所有。不說購物不用走路,商店也名副其實地百貨化,拿個預先準備好的單子,進一個店推一車出,一個來回,購物成了真正的負擔。如此,每到節假日,男人去看心理醫生的比例驟然勝高,實在是不足為怪。

探其究竟,這購物負擔實在是現代化的產物,一切都變成了機器,人當然就難過了。

購物作為一種消遣娛樂之行為,本應該其樂無窮。懶懶散散,從一個櫥窗到另一個櫥窗,從不想買、到想買、到退貨,正是其趣味所在。走在商業街上,用腳後跟敲打柏油路,看他人的千姿百態:俊俏的姑娘、雀躍的孩子、拿架的老爺子,是逛街的本意。刻意打扮或隨意著裝上街,不管是風風火火還是步履蹣跚,要的回頭率,這是購物應有的副產品。

今非昔比,輕快的腳步換成了隆隆的車輪,精美的櫥窗變成了灰色的高牆,購物失去它了應有的情趣,在西方日益商品化的浪潮中,購物成了現代資本主義商品文化的又一個縮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