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女中的男生

三十年來家與國,歲月蹉跎雲煙過。百無一用是書生,坐而論道奈若何?
正文

杭州城隍山今昔

(2008-04-05 18:50:46) 下一個

        (晚霞籠罩中的城隍閣和西湖)

     杭州南城有一條高度不足百米的山嶺叫吳山,因為這吳山在春秋戰國時代是吳、越兩國的界山,山北屬吳國,山南是越國。吳王闔閭、夫差父子、越王勾踐以及伍子胥、西施和範蠡等曾在這一帶聯手上演了一出威武雄壯、令人蕩氣回腸的江山美人活劇。幫著夫差征服了越國的伍子胥後來被夫差冤殺,裝在一個什麽袋子裏扔到了錢塘江裏。這杭州老百姓還真是厚道,不計前嫌,在山上建了伍公廟紀念他。後來,伍變成了吳,所以就叫吳山了。這是吳山名字來由的另一種說法。

     這伍子胥曾自稱是“日暮途窮,倒行逆施”之徒,生前對杭州老百姓毫不客氣,死了還不肯消停,據說是成了錢塘江的潮神,定期驅趕著滾滾海潮向杭州城衝擊,一千數百年來給杭州城內外百姓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直到唐朝末年,杭州終於出了一個本鄉本土的大英雄——吳越國王錢鏐,率領兵民,萬眾一心,修建了堅固的海塘,製住了潮水的肆虐。從那以後,杭州日益 繁榮,成了東南第一大都市。有北宋詞人柳永的《望海潮》為證: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這首詞如此生動地描繪了杭州天堂般的景色和繁華,以至於遠在北方野心勃勃的金主完顏亮對杭州動了覬覦之心。他派了宮廷畫師施宜生偷偷地潛入杭州,畫了一幅西湖全景圖。施宜生回到金廷,一句話也沒說,隻是將畫卷展示在完顏亮的麵前。完顏亮看得入了神,他拿起畫筆在圖中吳山山頂畫了一個騎馬戎裝的金軍將軍,並在旁邊提了一首詩:

                       萬裏車書盍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
                       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地一峰。

     南宋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完顏亮撕毀了和約,向南宋大舉進攻。不過,他沒能如願。美麗的西子顯然不願意和他見麵。完顏亮的攻勢被南宋守邊軍民粉碎,自己也在撤退途中被叛變的士兵殺死,立馬吳山之夢就這樣破碎了。

     吳山山頂上以前修有城隍廟,所以杭州人至今都習慣稱之為城隍山。這廟裏供奉的城隍是廣東海南人周新,明朝永樂年間的浙江按察使,也就是和今天省高法院院長差不多的官。他為官清正廉明,是有名的“鐵麵禦史”,浙江老百姓口中的“青天大老爺”。

     杭州有句老話,叫“好人沒長壽,禍害一千年”。這位老百姓心目中好官的結局正是如此。因為經常維護弱勢群體的利益,他最終得罪了皇帝的親信、錦衣衛指揮使紀綱等一些人。在這些權勢熏天的小人交相進讒下,永樂皇帝朱棣嗜血好殺的本性又一次爆發,他不問青紅皂白下令將周青天斬首。杭州城內外老百姓無一人不喊冤。事後不知是良心發現還是懾於民情洶洶,朱棣聲稱夢見了周新,說已經被上天封為杭州城隍。朱棣隨之頒詔追封周新為浙江都城隍,並在吳山上建立城隍廟祭祀。這位城隍老爺生前是受杭州老百姓愛戴的好官,所以這廟也成了香火特別旺的廟。每到農曆五月城隍老爺生日時,吳山上的廟會熱鬧非凡,燒香的、唱戲的、賣點心小吃的、算命測字的、還有變把戲雜耍的,三教九流,應有盡有。數百年來成了杭州城裏第一大去處。

     據老一輩的傳說,這城隍廟裏曾有過一個機關(Booby Trap),進了門檻的地方有一塊踏板,進門的人不小心踩上了就會帶動兩邊的牛頭馬麵、怒目金剛揮動鐵鏈、鋼叉之類向你示威,十分可怕。設置這個機關的本意據說是為了警儆世人,諸惡莫作,否則報應不遠。但是後來嚇死了一個不知是有心髒病還是有“心病”的人,所以後來就拆除了機關。解放以後,杭州老百姓和全國人民一樣,除了毛主席誰也不信了。於是在一九五八年大躍進的時候,周青天老爺再次遭殃。城隍廟被夷為平地,菩薩塑像全部砸爛,所有金屬製品全部拆去大煉鋼鐵。被皇帝砍頭,還有黎民百姓喊冤;在老百姓的手裏“粉身碎骨”,那可是沒地方喊冤了。這真是:當好官難,當清官更是難上還要加冤哪!(難怪如今沒幾個人願意當好官、清官了。)

     沒有了城隍廟,吳山變得冷清多了。早晨主要是周圍的居民上山晨練,有打太極的,有舞劍的,也有練功吊嗓子的。白天有不少小孩子玩耍嬉戲,晚飯後就主要是乘涼和談戀愛的青年男女。昔日那種香客、遊客,上山、下山,“萬頭攢動,熙熙攘攘”的盛況就再也沒有了。前些年,吳山下開辟了吳山廣場,又恢複了廟會,加上旁邊的河坊街仿古一條街,好像著實熱鬧了不少。但是,假的就是假的,這仿建的古建築怎麽看都給人一種“偽”的感覺。在清河坊開店的商家因為投入比較大,所以賣的東西價錢要比杭州其他地點貴多了。因此杭州本地人一般不去那兒當“落兒”(做冤大頭挨宰)。在那兒擠來擠去的差不多都是外地旅遊客,和本地老百姓息息相關的那種真正的民俗已漸行漸遠。

     我小時候每次到城隍山,一定拉著外婆的手,直奔那間茶室。(那千年曆史的宋樟,奇形怪狀的十二生肖石都不能引起我絲毫的興趣。)因為那兒有杭州有名的小吃—吳山酥油餅。 吳山酥油餅用水油麵精製油炸而成,撒上白糖和其他配料,入口酥而不膩,香甜可口,齒頰之間餘味無窮。這酥油餅和杭州很多名小吃一樣,是和杭州曆史上的名人有關的。蘇東坡在杭州當太守時,有一個下雨天忽然心血來潮,一個人披著蓑衣,背個酒葫蘆,拄根拐杖就上了吳山。在雨中遊玩了一會兒,感到有點肚饑,就走入路邊小店。店主夫妻一看來了一位官人,趕緊端出酒菜點心,熱情招待。蘇東坡看見點心裏有一種特別的餅,呈扁圓形,層層如金絲盤繞,上有不同顏色的果料,令人食指大動。他連吃數個,叫好不迭。蘇東坡問店主這餅的名字,店主回答說是家常點心,並無名字。蘇東坡看這餅層次分明,很像自己身上所穿的蓑衣,就向店主建議叫“蓑衣餅”。這名因為是杭州太守所起,很快就傳開了。杭州話裏“蓑衣”和“酥油”很相近,後來慢慢地叫成了酥油餅。儒林外史裏的馬二先生在吳山上閑逛時,吃的就是這種酥油餅。


城隍閣

      前些年,杭州市政府出麵在原來城隍廟的原址修了一座美輪美奐的城隍閣,這是多層樓閣式仿古建築,飛簷翹角,矗立於吳山最高處,成為眺望湖、江、山、城景色的最佳地點,也成了杭州的一個重要旅遊標誌。可是和以前具有強烈平民性的城隍廟比較起來,這新建的城隍閣更多地向杭州老百姓炫耀了她的貴族麵孔,數十元的門票明明白白地拒小民們於門外。我想,周青天老爺如若有知的話,也會對之大皺眉頭的吧?

    說起平民性,城隍山上還有另外一個建築值得一提。舊時的杭州城火災頻發,而城隍山由於是杭州城內的最高點,對城裏任何角落的煙、火都很容易觀察到。所以不知是清朝末年還是民國初年,有關當局就在城隍山上建起了高高的火情瞭望塔。一旦看見煙、火苗頭,觀察人員立刻通知消防隊迅速趕往起火地點滅火、救人。這樣挽救了不少杭州百姓的生命財產。這座瞭望塔在七十年代中的時候還在。我已經三十多年沒有登上過城隍山了,所以不知道現在這座瞭望塔還在不在。不過由於這座火情瞭望塔,老一輩的杭州人傳開了一句杭州特色的諺語,叫“城隍山上看火燒”。這諺語包含了看熱鬧、坐山觀虎鬥、幸災樂禍等多重意思。這也算是老一輩杭州百姓的黑色幽默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燦若秋楓 回複 悄悄話 不遠處的胡雪岩故居,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美輪美奐......
kathyzhang73 回複 悄悄話 在吳山走走還是很遐意的, 鬧中取近
泉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海棠花飛的評論:
老鄉好!現在爬城隍山是走一級一級的台階,比39級台階要多得多啦,對鍛煉腿力強化心髒功能倒不錯。
海棠花飛 回複 悄悄話 城隍山很有味道的,不高,山上又有很多好玩的,小時經常去,而且還喜歡一口氣跑上去,現在是不行了,問老鄉們好!
splinter 回複 悄悄話 where to buy 吳山酥油 now?
泉水 回複 悄悄話 “城隍山上看火燒”,是不是還有站得高看得遠的意思?瞧這次奧運火炬傳遞的鬧忙啊,問題多暴露一點也好,好解決。
泉水 回複 悄悄話 杭州的文化底蘊深厚啊,光一個城隍山就有這麽多故事,又長見識了。
三十多年沒登城隍山了?那就不要去了,遠遠看看欣賞欣賞就夠了,味道不一樣的。城隍閣晚上的燈光美極了。
唉,現在的吳山酥油餅口感不太好了,都快被遺忘了。吳山路上的美食像寧波湯團店老早拆光了。吳山廣場的美食節人山人海的,整個一大排檔。
至於那個吳山瞭望塔嘛,現在已被高空電子眼(7個高倍電子攝像機)替代,能監控大部分城區及消防重點單位。開玩笑,杭州人又不是吃素滴。
下次寫什麽?胡慶餘堂?我很喜歡。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