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五苓散加減方治療先天性多囊腎積水

(2009-03-15 13:30:12) 下一個
http://bucm.etiandi.com/thread-105908-1-1.html
多囊腎是一種腎髒的先天性畸形病.是一種家族性遺傳性疾病.常為雙側性.當囊內積水增多,囊腫逐漸擴大時,正常腎組織被破壞.每在中年後(30歲前後)出現腰腹部疼痛、重墜、血尿、高血壓、或因並發感染而引起相關症狀。最後可因腎功能不全而死於尿毒症。
本病發病方式:是一側或兩側腰部疼痛,可輕可重,固定於一處,向胸背上腹放射,呈持續性或陣發性發作.往往因運動、勞累而加劇, 平臥休息時緩解。疼痛原因,大致由於腫大的腎髒牽引腎蒂所致。
腎絞疼:常因排出血塊或偶然並發結石而引起;
血尿:囊壁血管因過度牽拉而破裂出血,血液流於囊外竄入腎盂成為血尿;
腹部腫塊:囊內積液不能排出,囊腫日益增大。增大的囊腫使患者產生腹內脹墜不適;
感染:並發腎盂腎炎而有寒熱、尿急、尿頻、尿疼、尿膿等尿路感染症狀;
高血壓症候群:晚期患者,可出現頭昏、頭疼症狀。以及高血壓性心髒病、及其引起的各種症候群;
腎機能不全:由於囊腫壓迫、並發腎盂腎炎等原因,破壞腎實質而引起腎機能不全。病人可出現虛弱無力、貧血、惡心、嘔吐、厭食、多尿、氮質瀦留等尿毒症症狀。
此病屬於祖國醫學的“水腫病”範疇。1300多年以前,唐朝孫思邈在其所著《備急千金要方》21卷,水腫條中,曾有如下記載:“有人患水腫腹大、四肢細、腹堅如石。小勞苦足脛腫、小飲食便氣急。此終身疾不可強治。徒服利下藥極而不瘥,宜服此藥。將以微除風濕、利小便、消水穀,歲久服之乃可得力耳。瘥後可長服之。方:
丹參 鬼箭羽 白術 獨活各五兩 秦艽 豬苓各三兩 知母 海藻 茯苓 桂心各二兩
上十味?咀(搗碎煎服),以酒三鬥,浸五日,服五合,日三,任性量力漸加之。”
文中所描述症狀,極似多囊腎積水症。前輩指出:
①     此病為終身之疾;
②     治療此病不能用利水藥強攻,而宜用微除風濕、利小便、消水穀之劑治療;
③     治療此病要長期服藥,見效後仍要堅持長期服藥才可得力。
此方用藥特點是利水藥與知母同用。
經過1000多年的醫療實踐,祖國醫學治療此類水腫症的理論和實踐經驗都有了明顯進展。
1837年 清朝鄒澍 在其所著《本經疏證》一書中,對治水腫用知母有如下記載:“知母能益陰止渴人所共知。其能下水,則以古人用者甚罕,後學者多不明其故┄┄。《千金》《外台》兩書,用知母治水氣各一方。《千金》曰:有人患水腫腹大,其堅如石,四肢細,少勞苦足脛即腫,少飲食便氣急,此終身之疾,服利下藥不瘥者,宜服此藥,微除風濕,利小便,消水穀。歲久服之乃可得力。瘥後可常服。其所用藥,則加知母於五苓散中,更增鬼箭羽、丹參、獨活、秦艽、海藻也。《外台》” 曰:《古今錄驗》澤漆湯,療寒熱當風,飲多暴腫,身如吹,脈浮數者,其所用藥,則澤漆、知母、海藻、茯苓、丹參、秦艽、防已、豬苓、大黃、通草、木香也。┄┄於此見凡腫在一處,他處反消瘦者,多是邪氣勾留,水火交阻之候,不特《千金方》水腫腹大,四肢細,即《金匱要略》中桂枝芍藥知母湯,治身體?羸,腳腫如脫,亦其一也。《金匱方》邪氣水火,交阻於下,《千金方》邪氣交阻於中.阻於下者,非發散不為功,阻於中者,非滲利何由泄,此《千金方》所以用五苓散,《金匱方》所以用麻黃、附子、防風,然其本質均為水火交阻,故其用桂、術、知母則同也,桂術治水之阻,知母治火之阻,於此遂可見矣。”
從這段引文中,可以看出,作者認為:
①《千金方》中所論述的水腫病是一種特殊的水腫病;
②這種病的特點是身體隻有一處腫,他處反消瘦;
③其病因是邪氣勾留,水火交阻;
④《千金方》病例,交阻部位是在腹中;
⑤其治療方法是加知母這味治火之藥於桂術一類利水藥中,以治療這類特殊的水腫病。
根據前輩治療水火交阻水腫病的經驗,本人將知母加入五苓散中,更加金錢草、海金砂以治先天性多囊腎積水症,取得極好治療效果。今提出僅供參考。(注 體弱中氣不足之患者,可用春澤湯加知母也好)。病例一。張武秀 男 46歲 黃土崗公社 潘家廟生產隊社員 1976年5月27日。因腰部劇痛到醫院急診,經檢查診斷為“先天性雙側多囊腎積水症”。經醫院治療後,症狀緩解。回家後,不久,再度複發,轉用中藥治療。當時患者腰疼牽連胸背,腹內硬塊沉重下墜,觸之痛,腰膝酸軟,全身乏力,氣弱麵蒼,肢冷畏寒,腹脹,口渴,食欲不振,下肢動則浮腫,小便澀少,急迫不暢,舌淡苔薄白中膩,微黃,脈沉細。
分析:①腰為腎府,腎虛則腰疼膝軟;
②腎陽衰微,陽不製陰水寒內生,故氣弱麵蒼、肢冷畏寒;
③脾失健運,則精微不布,水濕不行,故見全身乏力,食欲不振,下肢浮腫,口渴而小便不利,舌淡苔薄白(中膩微黃)脈沉細,此皆脾腎陽虛,水濕內停之候;
④       腰疼牽引胸背,腹內結聚沉重下墜,按之疼痛,又皆為水濕阻滯經絡,氣血流行不暢之徵;
⑤       口渴,小便短澀,急迫不暢,下肢動則浮腫,舌苔(薄白)中膩微黃是下有濕熱之象。
  本證:虛實夾雜,本虛標實。虛在脾腎,實在水濕交阻。
  仿《千金方》治水腫腹大,堅硬如石之法,補脾腎已虧之陽,泄利化熱之濕,除積蓄之水為治。擬腎氣丸、五苓散合方化裁。
處方:(基本方)
    桂心6g 白術12g 茯苓9g 豬苓9g 澤瀉9g 知母9g 石韋12g 金錢草12g 海金砂12g 熟地15g 山藥15g 山萸15g 附子3g  水煎服日一劑.
  
  1976.6.2 藥後,疼痛、重墜感減輕,小便增多,腹脹減,食欲好轉,餘症仍在.前方繼進.前後凡12劑,諸症悉減.腹部柔軟,腎區腫塊已難觸及,壓痛消失,沉墜感解除.惟腰部仍有酸脹不適,全身倦怠,舌淡苔薄脈沉細,是病久氣虛餘邪未淨之象.仍宜補脾腎淨餘邪.擬前方5劑加黃芪60g防已30g建曲15g共為蜜丸,丸重9g日服3次,每次1-2丸,以資調理. 
  1976。6。15。以後,六、七年間,每年走訪一次;患者每日參加體力勞動8-10小時,未見任何不適。
  1983年後,患者自信病已痊愈,停止服藥。經年餘,因勞累過度,病複發,去世。病例二:張全鳳(張武秀之長女)1992年,中年發病。來診時,頭暈乏力,尿血。經醫院確診為“先天性多囊腎積水症”。來診所用中藥治療。守前法施治,病情迅速緩解。因患者兼發高血壓心髒病,見悸、怔、健忘、失眠、麵蒼肢冷、脈結代諸症,擬基本方5劑加黃芪60g防已30g建曲15g丹參30g川芎15g降香5g葛根30g共為蜜丸,丸重9g日服3次,每次1-2丸,以資調理.
1998。8。17。作者對患者進行追訪.患者反映6年來,病情穩定,情況很好.
2005年 因工作太忙,進城配藥不便;加之對終身服藥有些抵觸情緒,病情在發病13年後再次複發。仍用基本方加減調治.兩周後病大減.繼續以丸方調理.
擬基本方5劑加黨參15g麥冬10g五味子10g丹參30g川芎15g降香5g葛根30g共為蜜丸,丸重9g日服3次,每次1-2丸,以資調理.
後傳與[消水丸方]囑其按方配藥,堅持服用。其處方如下:
丸方:
肉桂5g 附子10g 熟地15g 山藥15g 山萸15g 澤瀉10g 雲苓10g 丹皮10g 知母9g 豬苓10g 白術10g 滑石15g 阿膠10g(烊化服) 防已10g 石韋15g 荊芥穗15g 丹參30g 雞血藤30g 馬鞭草30g 海金砂30g 炙黃芪30g 黨參15g 焦三仙10g
     共研細麵 煉蜜為丸 丸重9g 日服3次 每次1-2丸

作者行醫50餘年,診治本病10數例;皆用本方、本法治療,療效極其可靠。讓人十分惋惜的是,患者極其厭聞“多囊腎積水是終身性疾病”更認為“需要終生服藥”是危言聳聽!有些人不相信先天性的疾病、遺傳性疾病能治,更不相信中醫藥能治
更有甚者,有的患者,寧願病重時去醫院抽水、透析、換腎,也不願終生去服中藥。著實讓人遺憾!!!
本文隻供同行參考。患者隻能在中醫行家指導下應用。這是因為,辯證論治方劑化裁是一門中醫謹嚴的學問.證藥不符、化裁不準、配伍不當、七情不合都能引起難以預料的後果。所以讀者千萬不能抄方用藥。若您執意不聽,引起什麽不良後果,就隻能由您自已負責了。
作者發表本文的目的,是給中醫界同行、和本病的患者及其親屬傳遞一個信息。那就是“先天性遺傳性多囊腎積水”絕對不是無法醫治的絕症;它隻不過是一種完全可以治愈的疑難病而矣。治本症,中醫有1500多年的治療經驗。希望這些寶貴經驗能在我們這一代發揚光大.
今後本人將在[杏鍾?酣D疑難病―中醫在線(http:/www.xlyc.com.cn)]我的網站上,陸續發表一些中醫治療疑難病的實例,供同行參考。歡迎大家來這裏看看。
       
                                      作者 李英春
聯係電話: 010-68752140  13552344232
E-mail: lyc280908@sohu.com   
http:/www.xlyc.com.cn
© 北京李英春診所
北京市豐台區東高地70棟甲門9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