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情太過;第二、疾病損傷;第三、遺傳因素;第四、睡眠很差;第五、環境失宜;第六、缺乏運動;第七、飲食不節;第八、勞傷過度;第九、房勞過度;第十、吸煙嗜酒。
第一,七情太過。
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這裏的“白了頭”,就是中醫所說七情(憂思喜怒悲驚恐)中的憂傷對人體刺激後所引起的衰老征象。可見,長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劇烈的精神創傷,超過人體生理活動所能調節的範圍,就會引起體內陰陽氣血失調、髒腑經絡的功能紊亂,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促進衰老的來臨。正如《素問?疏五過論》所說:“暴樂暴苦,始樂後苦,皆傷精氣。……離絕菀結,憂恐喜怒,五髒空虛,血氣離守。”這就是說,過度的情誌變化,使氣血損耗離亂,髒腑的生理功能失調,持久不複,則易入衰老之境。《靈樞?百病始生篇》還提到:“喜怒不節則傷髒,髒傷則病起於陰也”,而中醫認為病起於陰比較嚴重,難以治愈。總之,情誌的變化可以影響髒腑功能和氣血運行,因而能夠促使衰老。正如《呂氏春秋》中所說的:“年壽得長者,非短而緩之也,畢其數也。畢數在乎去害。何謂去害?……大喜、大恐、大憂、大怒、大哀,五者損神則生害矣。”
第二,疾病損傷。
此指疾病可加速衰老,促進早亡,縮短壽命。原因是患病後,可加重陰陽平衡失調,加重氣血精神髒腑的虧損,甚至導致氣散精竭神去,陰陽離決而死亡。有人調查106例90歲以上活著的老人,健康無病者58人,占54.7%,表明無疾病所傷者易獲高壽。可見,疾病是導致或加速衰老的原因之一。
第三,遺傳因素。
大量事實證明,人類及動物的衰老和遺傳有密切關係。因遺傳特點不同,衰老速度也不一樣。正如王充在《論衡,氣壽篇》中所說:“強壽弱夭,謂稟氣渥薄也。……夫稟氣渥則其體強,體強則壽命長;氣薄則其體弱,體弱則命短,命短則多病壽短”。“先天責在父母”,先天稟賦強則身體壯盛,精力充沛,不易變老。反之,先天稟賦弱則身體憔悴,精神萎靡,變老就提前或加速。據某次調查,四川省372名百歲老人中,祖孫三代有長壽記錄的13人;廣西巴馬瑤族53名老壽星,其上一輩有31人也是特別高壽。遺傳學家曾追蹤了1600名孿生老年人,發現他們的年齡非常接近,同卵生的,壽命平均隻差3年,兩卵生的差6年。而且許多孿生子之間引起死亡的疾病也往往類似。由上可知,衰老確與遺傳密切相關。
第四,睡眠很差。
這是因為經久不眠,必然導致衰竭。不要說長時不眠,就是長期睡眠不足,對健康也有很大損害。其損害,首先表現在神經係統過度疲勞,以至可能發生神經衰弱、體力和腦力勞動效率降低、精力不足、記憶力減退、頭暈腦脹、眼花耳鳴、全身乏力等症狀,輕者可以恢複,嚴重者還影響心血管係統、呼吸係統、消化係統的功能,進而導致器質性病變或早衰。可見,睡眠極差能促使衰老。難怪古人說:“眠食二者養生之要務”,“能眠者,能食,能長生”。事實證明,睡眠可以消除疲勞,還清一日身體活動中的“氧債”,調節各種生理機能,穩定神經係統的平衡,是生命之中重要的一個環節。
第五,環境失宜。
這裏所說的環境,既包括自然環境,又包括社會環境。前者如大氣、日光、水分、地質、森林、植被、天文、氣象、電離輻射等等;後者如社會的經濟和政治結構。勞動條件、家庭、文化、教育等等。這些環境因素不僅錯綜複雜,而且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人體借助機體內在調節和控製機製,與各種環境因素保持著相對平衡,表現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但是這種適應能力是有限的,當有害的環境因素長期作用於人體,或者超過一定限度,就要危害健康,引起疾病,促進早衰。不但人是這樣,生物也是這樣,很多生物在古代有,現代找不著了,就是因為那些生物不能適應變化了的環境而絕了種。關於人的壽命與環境的密切關係,《黃帝內經》裏早就明確指出:“高者其氣壽,下者其氣夭。”高,是指空氣清新、氣候寒冷的高山地區;下,是指平原地區。因為“高者氣寒”,植物生長緩慢,生長期長,壽命也就長;而“下者氣熱”,植物生長較快,壽命就相應短促。這可從馬曬人與愛斯基摩人的對照中得到印證。愛斯基摩人生活在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區,長年奔波在冰川雪地,飲食以肉為主,但他們的血脂卻不高,年過50歲還具有青春期的麵容和活力。而生活在非洲的馬曬族人雖然其生活方式(遊牧生活)及飲食結構與愛斯基摩人很相似,但是他們的平均壽命卻很短,屬於目前世界上壽限較低的民族之一。由此可知,人體衰老與否,的確與人們自身生存的環境密切相關。同樣,社會環境的好與壞也直接影響著人體的健康。首先是不同的時代,人類的壽命就不同。據考古學家鑒定,中國猿人的死亡年齡,在14歲以下的占69.2%,15~30歲的占11.7%,40~50歲的占14%,50歲以上的僅占5.1%,由此可見,當時中國猿人大都未成年就死亡了。而近幾十年來,人類的平均壽命明顯延長。其平均壽命不斷延長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但社會經濟的發展卻是一個重要因素。
第六,缺乏運動。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曾說過:“生命在於運動。”一語道破了生命的奧秘,揭示了生命活動的一條規律。事實證明,運動可以提高身體新陳代謝,使各器官充滿活力,尤其是對心血管係統,更是極為有益,從而推遲各器官的衰老改變。有位病理學家通過數千名屍體解剖的研究,發現腦力勞動者動脈硬化的發生率是14.5%,體力勞動者僅1.3%,兩者相差11倍。動物學家發現,大象在野外生活可活到200歲,一旦被俘獲,關進動物園,盡管生活條件比野外好得多,卻活不到80歲。野兔平均可活15年,而自幼養在籠內過著“優越”生活的家兔,平均壽命才4~5歲。此外,野豬的壽命也比家豬長一倍。那麽,為什麽野生動物比家養動物壽命長呢?重要的一條是野生動物為了采食、自衛、避敵、擺脫惡劣氣候的侵害,經常要東奔西跑,身體得到了很好的鍛煉。祖國醫學亦認為“動則不衰”。如《呂氏春秋》裏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鬱。”這裏用流水和戶樞為例,說明運動的益處,並從形、氣的關係上,明確指出了不運動的危害。非常明顯,這在說明一個道理:動則身健,不動則體衰。
第七,飲食不節。
早在30年代,英國奈爾大學的營養學家克萊德?麥卡就做過這樣的試驗:限製一組小白鼠熱能的攝取量,但保證其他必要的營養;另一組小白鼠自由取食。結果,自由飲食的小白鼠175天後骨骼就停止了生長,限製飲食的小白鼠300天、500天乃至1000天後骨骼還在緩慢地生長著;自由飲食的小白鼠不到兩年半全部死亡,限製飲食的小白鼠活了3~4年,限製組小白鼠的腫瘤發病率也比自由飲食組的少得多,最常見的腎硬變幾乎完全消失。經過多次重複試驗,結果都是一樣,這就是老年學研究中最驚人的“麥卡效應”。
近年來發現的一些長壽老人,除其他原因外,普遍都有控製飲食的習慣。可見,限食能延緩衰老、實現長壽。為什麽適當限食能延緩衰老呢?美國兔疫學家奧福爾指出:限食可使機體免疫力在老齡時仍保持旺盛,使免疫中樞器官——胸腺的定時紊亂得以推遲,從而延緩衰老過程。日本九州大學醫學部大村裕教授研究發現:進食過飽後,大腦中一種叫“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的物質比進食前增加數萬倍。這種物質能使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脂肪細胞增殖,並能促使腦動脈粥樣硬化,是引起大腦早衰的主要物質。大村裕教授指出,目前雖還沒有有效的藥物來控製飽腹時“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在大腦中的生成,但推遲腦血管硬化和大腦衰老,則是完全可能的。
上麵的論述告訴我們,人們必須注意節製飲食,否則會導致早衰。關於這一點,我國古籍中的論述頗多,如《管子》曰:“飲食不節……則形累而壽損。”《東穀贅言》中曾反複強調多食之危害,書中說:“多食之人有五患,一者大便數,二者小便數,三者擾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養,五者多患食不消化。”凡此皆說明了飲食不節,可損髒腑,諸病叢生,折壽損命。所以,《壽世保元》強調指出:“食唯半飽無兼味,酒至三分莫過頻。”
第八,勞傷過度。
勞傷,是指過度勞累引起疾病而言,《素問?舉痛論》裏說:“勞則氣耗”,指出形體過度勞倦主要傷及人體的正氣。《素問?上古天真論》裏亦雲:“以妄為常,……故半百而衰也”,非常明確地指出了若把妄作妄為當作正常的生活規律,隻活到50歲就已顯得很衰老了。所謂妄作妄為,是指錯誤的生活方式,它包括範圍很廣,如勞傷過度等。
第九,房勞過度。
房勞過度之所以引起早衰,是因為交接多則傷筋,施瀉多則傷精。而肝主筋,腎主藏精,性生活不節製,就會損傷肝腎,在中醫的抗衰老理論中,保精護腎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基本措施。這是因為精不僅是繁衍人類的生命之源,而且亦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最重要的物質基礎。精和腎的充堅與否,是決定人體是否健康長壽的重要因素,一旦精虧腎衰,就會引起全身各個器官的功能活動減退或障礙,導致疾病和衰老的發生。因此,古人反複強調“善養生者,必寶其精”;而要寶其精的關鍵之一,是要節製性生活,特別是老人,更應注意這個問題。如《厚生訓纂》中說:“年高之人,血氣衰弱,陽事輒盛,必慎而抑之。一度不泄,一度火滅,一度增油。若不製而縱情,則是膏火將滅,更去其油”。這就是強調縱欲可導致衰老,縮短壽命。《素問?上古天真論》裏明確指出:“以酒為漿,……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這裏的半百而衰,就是酒醉後肆行房事、縱情色欲所造成的。
第十,吸煙嗜酒。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在工業發達的國家,人的死亡大約有20%是間接或直接由抽煙造成的,因抽煙死去的人數要比車禍死去的多3倍。抽煙還會折壽,40歲長年吸煙人的肺同75~80歲不抽煙人的肺差不多。此外,抽煙還能誘發各種疾病,如心肌梗塞、肺癌、胃潰瘍等,甚至到全身各器官均可受害。但它傳播流行之廣卻又遍及世界各個角落,無怪乎不少人稱抽煙為“20世紀的鼠疫”。事實的確如此,煙草中僅有毒物質就有20多種,如尼古丁、煙焦油、亞硝胺、砷、一氧化碳等一係列毒物。尤其是煙點燃後所形成的煙草霧中含有更多刺激性及細胞毒性物質,數目竟達780種以上,而且濃度很大。煙草的煙霧中還含有即便是汙染空氣也較少見到的強致癌性物質,如煙草葉子蠟性層燃燒時放出的烷化四芳烴和五環芳烴。尼古丁是最厲害的植物毒物之一,急性中毒後死亡之快,與氰化物相似,因此是煙草致命毒物中的主犯。由此可知,抽煙所造成的衰老是明顯的。
吸煙能引起早衰,同樣嗜酒過度亦可導致衰老。酒的有效成分是酒精,酒精是有害物質,過量飲酒可引起急、慢性酒精中毒,對人體損害極大。
首先,長期多量飲酒,能促進肝內膽固醇的合成,使血中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濃度升高,從而導致血管粥樣硬化和腦血管溢外,並可引起心髒脂肪變形,心功能降低。
其次,當胃內酒精超過20%時,則對胃酸分泌和胃的消化功能起到抑製作用。長期多量飲酒造成的慢性酒精中毒,可引起食道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和維生素缺乏症等,並會加重肝髒負擔,使肝細胞受損變性,發生脂肪肝口肝硬化。
還有,嗜酒過度能引起中樞神經的深度抑製,最後因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
祖國醫學亦同樣認識到過量飲酒對人所造成的危害。《飲膳正要》中說:“少飲為佳,多飲傷形損壽,易人本性,其毒甚也。飲酒過度,喪生之源。”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裏亦雲:“少飲則和血行氣,壯神禦風,消愁遣興;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之精,生痰動火”;“過飲不節,殺人片刻”。古人的這些告誡,都充分說明了飲酒過量能降低人各係統的功能,從而導致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