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懷念
作者: 黃衡 羅澤淵
(雲南藥物所研究員, 青蒿素發明人之一)
2008-1-25
敬愛的周克鼎同誌離我們遠去了,噩耗傳來,止不住淚如雨下。
去年的五月在酉陽開會,他因病未能出席,其後又由天偉同誌處得知入冬以後他一直在住院,我們的心中隱隱感到不安,因為2006年5月在北京開會時,雖然他仍是談笑風生,夜以繼日地工作,但從他的眼神中,我們已看到了疲倦,看到了他咬著牙的堅持,又知道他患有糖尿病,因此常常為他耽心,不想2006年的一見竟成永訣。
初識周克鼎同誌,是在1973年9月。
那天,雲南省化工廳殷玉英處長陪同一位非常儒雅的部隊首長來雲南藥物研究所檢查五二三工作,當他走進我們那簡陋的實驗室,意外地看到約400g晶瑩剔透的黃蒿素結晶,並得知是從雲南的大頭黃花蒿中分離到的抗瘧有效單體時,真是高興極了,連連和我們握手和大加稱讚,臨行前又一次次地囑咐我們要注意身體,不要太累了…那時,作為出身不好的知識分子,我們時時聽到的是工宣隊粗魯的嗬責,造反派們無端的刁難。他那溫暖人心的話語,使我們的眼睛潤濕了,在他的眼神中我們不僅看到了鼓勵和支持,也看到了同情。
因為周克鼎同誌的這一次來訪,1974年開始,雲南藥物研究所參加了與北京中藥研究所、山東中醫藥研究院有關青蒿素的協作研究,1975年後,由於青蒿素在雲南臨床基地的試驗取得了良好的結果,更多的省、市,軍區和科研單位加入了攻關的行列,我們與周克鼎同誌的接觸也就更多了,尤其是羅澤淵所參加的青蒿素含量測定的攻關項目,更是在他直接領導下完成的,因此對他的組織能力和領導才能有更深的體會。
由於最初參加此項研究的單位很多,有的研究人員門戶之見很深,加之早在青蒿素合作研究之初,發生過一些不愉快的事,使得意見更難統一。周克鼎同誌以他特有的耐心,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最終集思廣義,發現了前景較好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為此,周克鼎同誌又立即組織了5人攻關小組,在衛生部中央藥檢所嚴克東同誌的指導下,1977年底順利地完成了攻關任務,建立了沿用至今的青蒿素含量測定方法。這是羅參加青蒿素攻關以來最愉快的一次合作,不僅業務水平有所提高,並結識了幾位終身難忘的老師和朋友,同時,周克鼎同誌外柔內剛的個性,淵博的學識,認真求實的精神,公正平和、尊重他人、熱情誠懇的作風,不僅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我們對軍人的看法。
1979年在完成雲南藥物所承擔的青蒿素任務後,我所研究組基本解體,組員紛紛調離,我們夫婦也調到位於重慶的四川省中藥研究所工作。1981年周克鼎同誌到重慶出差,特地前來看望我們,他一再對我們說:“五二三不會忘記你們對青蒿素的貢獻”。當時我們還年青,並沒有太介意這句話的份量,然而不想周克鼎等老一輩五二三戰士卻為這一承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1987年,羅澤淵結束了在美國兩年的訪問學者生活回國,周克鼎同誌不僅親自提前為我們安排了在北京的住處,還通過電話對羅回國表示歡迎,並希望今後我們能繼續為青蒿素作出貢獻,使我們深受感動。
一晃十幾年過去了,我們再次見到周克鼎同誌時,已是在2002年五二三的35周年紀念會上,他儒雅、和靄、親切的風度依舊,仍然是會上會下地忙著。當晚,我們與張劍方主任和他促膝長談至深夜,才知80年代後他們本著對人民負責,對曆史負責,對付出血和汗的廣大五二三戰士負責的精神,一直在為澄清青蒿素研發的曆史而努力。他們不辭辛勞,四處奔走,收集資料,籌集資金,不厭其煩地向不知情的新當權者解說當時的實情……他們毫無利已之心,隻認為還青蒿素發明的真像是他們的職責,是對廣大青蒿素研究人員應有的交待……
2007年,老一輩五二三戰士心血澆灌之作——《遲到的報告》問世了,作者用大量的數據記述了青蒿素的發現、研究過程,謳歌了數以百計在文化大革命中無私奉獻的知識分子,告訴人們如今享譽世界的青蒿素屬於我們偉大的祖國、偉大的軍隊和參加此項研究的五二三戰士,但在其中,我們卻找不到這項偉大工作的領導者、組織者——周克鼎、張劍方等的名字…
周克鼎同誌走了,一個無私、高尚的人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黃 衡 羅澤淵
200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