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世界

“蟋蟀哥周遊列國記”是自己寫的旅遊“報告”。裏麵是蟋蟀旅遊過的二十幾個國家的遊記,介紹了各國的風土人情,曆史也展示了大量的照片。
正文

令人神往的佩迦蒙博物館

(2005-02-27 05:36:08) 下一個

佩迦蒙博物館

Pergamon

 

很早的時候忘記是誰告訴我的,去柏林一定要去“博物館島”。博物館島位於柏林大教堂邊,因被水圍繞顧稱之為島。在博物館島上有德國最以驕傲的五大博物館。它們是:老博物館,新博物館,老國家藝術畫廊,博德博物館和1930年建成的最年輕而內容卻最古老的佩迦蒙博物館。很多年前,我終於踏進了這座宏偉的佩迦蒙博物館,當蟋蟀看到佩迦蒙神壇時立即被她的魅力所吸引,故而萌發了一定要到佩迦蒙遺址看看的想法,而這個願望在2000年末的時候實現了,蟋蟀乘上了飛往小亞西亞的班機來到了土耳其

當然,佩迦蒙文化並非是土耳其文化,而是愛琴海古希臘文化。隻是這片土地被後來崛起的土耳其奧斯曼帝國侵占了。19世紀德國考古學家根據荷馬史詩中的記載,終於從土裏把這座曾經是世界上最璀璨的城市挖掘了出來。當德國考古學家看到佩迦蒙神壇時,他們驚呆了,世界也震驚了。後來德國人把挖掘出來的佩迦蒙精華-佩迦蒙神壇運往了德國。神壇被運往柏林後,德皇威廉曾說過這樣類似的話:這是德國的榮耀!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曾多次和納粹要員一起參觀佩迦蒙博物館,這個當年的奧地利下士自稱有繪畫天賦,因此每次來到這裏他總是感慨萬千。

佩迦蒙神壇於公元前179年由Eumenes二世修建,整個神壇由大理石修成。特別精美的是四周2.3米高的浮雕,為了更好地將它們展示出來,博物館將浮雕鑲嵌在大廳的四壁。大理石浮雕的題材多取自古希臘神話,在這裏你能看到巨人和神的戰鬥。。。

 

 

古希臘的雕塑維妙維肖,肌肉,骨骼的搭配是那麽驚人的吻合。沒有現代解刨學的根底如何能雕刻出如此完美的作品,真是匪夷所思。如果你觀賞過這些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大理石雕塑,那麽對於後來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雕塑作品也就少了許多興奮與激動。米開朗基諾的作品也不過如此,隻是文藝複興在繪畫,建築和文學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當然不可否認的還有它對科學和人文的貢獻。

佩迦蒙博物館中展廳很多,在這裏能看到古羅馬的雕塑和建築,如古羅馬皇帝,還有公元120年時的Milet式的市場大門。當然少不了雅典娜女神和古典希臘式的建築。在許多大理石雕塑中,一條擺放在角落裏的狗引起了我的注意。這顯然是條獵犬,身子半躺著,前腿斜立著將頭往上仰,似乎在等待主人的獎賞,又象是捕獲獵物後向主人邀功。從獵犬的大小,神態,骨骼和肌肉的比例中,體現出古希臘藝術家精湛的技藝和驚人的洞察力。真想把它抱回家:)

 

 

在眾多出土的文物中,許多雕像反映著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祭奠傳統。上圖三的雕塑反映的是一個男子手捧祭祀的物品,也許端著的是水果,也許是肉類。雖然雕像已經殘缺不整了,但從男子平滑的肌膚,發型中能看出一種對神的敬畏。圖四的雕塑,從這位女子的打扮看,她的裝飾為對稱平行樣式,這能從女子的披肩和雙腳中看出。也許手中握著石榴或其他貢品,神情極為莊嚴。圖五中體現的是位神,在古希臘神話中,有很多神。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位神是個養育之神。她端坐在椅子上,似乎在等著凡人們的敬獻。女神的背部筆直地挺著,並沒有靠在椅背上,雙手也沒有扶在扶手上。那麽她做的是一個什麽舉動呢?蟋蟀無從所知,也許懷裏抱著什麽吧。女神姿態優雅,裙邊整齊對稱,頭發也精心梳理過,象一串串葡萄似的有致地搭在前胸,頗有母儀天下之風範。

 

古希臘不僅在立體大理石雕塑上造詣精深,在浮雕方麵也堪稱巧奪天工。在展廳中能觀賞到許多精美的浮雕,有戰士相互之間表示敬意的,有相互拜訪的,也有威風八麵的四馬戰車和穿戴鎧甲的戰士。其中圖三表現的是哀悼。一位失去丈夫的女人在接受丈夫朋友的哀悼,寡婦是位有身份的人,這能從浮雕中的兩個女仆中看出。吊銷者表情嚴肅,舉止莊重,他右手搭在左胸前表示對女人死去丈夫的哀悼。寡婦體態豐滿,頭上戴著長長的頭巾,她端坐在凳子上接受吊銷者的哀悼或是對她的慰藉。背景中的兩個女仆的表情讓我大為吃驚,這分明是基督教中哀悼基督受難的表情。而這個時期的雕塑藝術比基督教的起源要早,這足以證明,後期的基督教藝術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古希臘的藝術風格。

 

 

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人對陶罐非常重視,他們能製作精美的陶罐並將它們繪製成絕倫的藝術珍品。盡管經過了2000多年的曆史風霜,這些傳世佳作依然綻放著它的光彩。還有許多小巧別致的玻璃製品,雖然玻璃是古埃及人的發明,然而古希臘人卻把玻璃器皿的製作藝術推向了高潮。上圖三是什麽?大家先猜猜?也許你要說那可能是鑲嵌在屋頂或門頂上的浮雕。不對:) 那是一具石棺,石棺四周的浮雕體現了祭奠的場麵。很顯然,這位死者不是普通布衣。在古羅馬時期,風行“度假”。羅馬人可以不遠千裏來到他們在小亞西亞的轄區來泡溫泉,他們認為那樣會長生不老。而當時吸引羅馬人的地方無疑是“棉堡”。然而由於路途遙遠,許多人在途中或剛到棉堡還沒來得及舒舒服服地泡個溫泉便撒手人間了。蟋蟀在棉堡泡溫泉的日子裏能看到周圍數不清的石棺,那些石館便是古羅馬人留下的。但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如此精美的石館倒是少見,聖彼得大教堂下那些死去的教皇們才能擁有如此精美的石棺。不急,蟋蟀也會帶你們去到那看的:)

 

 

獵人與狗這個作品非常經典,獵人赤身裸體,他的右手似乎很輕鬆地搭在背後,左手扶著長矛。他的右腿支撐著身體,左腿輕鬆地彎曲著,神態冷俊,兩眼注視著前方。獵犬蹲在主人身邊,仰望著主人,隨時聽候主人的命令。這個雕塑既體現了獵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也體現了他與愛犬的關係,他並不孤獨,這是少見的佳作,意境非常深遠。當蟋蟀看到上圖二這個麵孔時,下意識地想起了成都邊上大邑縣的收租院。小學時候學校經常組織大家去收租院參觀,那是大地主劉文彩的莊園,在收租院裏擺放了許多泥塑,都是體現窮苦農民的交租場麵。等蟋蟀回過神仔細欣賞這位“洋交租者”時,我看呆了。這不需要我做任何解說,首先這座雕像是從一整塊大理石中鑿出來的,大理石雕塑不比泥塑,任何一個部位出錯,整個作品就報廢了。請大家仔細觀賞這位男子,這座雕塑雕刻的異常精細,男子的頭發,胡須,眉毛,包括頭上的皺紋和臉上的紋路以及神態都刻畫的如此完美逼真。這位具有鬼斧神工之能的藝術家不僅將男子身體骨骼和肌肉完美的體現了出來,甚至連脖頸間的經脈也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出來。

再看看那位坐在石墩上摳腳底皮的年輕男子,左腿搭在右腿上,左腳掌放在右膝上,弓著背神情專注地摳著腳底皮。這個動作讓我想起了父親,孩童時記得父親也摳腳底皮。有一次回家發現一張紙上有好些皮削,於是問父親那是什麽。父親樂著答道:“那是點心渣渣。” 一聽是點心渣,小蟋蟀馬上捧起那張紙就準備把爸爸的腳底皮削往嘴裏送,媽媽一把搶過“點心渣”。。。美國著名電影懸念大師希區柯克小時候也受過一次作弄,一次他犯了錯誤以為爸爸要打他,當他來到爸爸身邊認錯時,爸爸的反應讓他吃驚。爸爸並沒有打他,而是寫了張紙條讓他交給爺爺。希區柯克屁顛屁顛兒地就跑到爺爺那裏,爺爺看過紙條後就給了希區柯克倆嘴巴。原來紙條上爸爸寫著:請爺爺抽兩耳光。後來這件事成了希區柯克懸念的起點。而蟋蟀也因為上了爸爸的當,以後也開始學會作弄小朋友了:)

我們再來看最後的雕塑,蟋蟀沒有拍下整個雕塑,而是隻拍了局部:) 這裏並不想讚美雕塑,而是追憶一下往日的審美觀。無論你所見的古希臘雕塑還是後期意大利文藝複興期間的人體雕塑,男子的生殖器均以小為美,而且全為包皮。就算是米開朗基諾也沒有在這方麵有所突破(看看他做的大衛像便知),看來從古希臘到文藝複興期間男子生殖器以小為美,而且還必須是包皮?這究竟為什麽呢?蟋蟀沒有讀過這方麵的書籍,因此無從說起。這種形式的美猶太人一定是持否認態度的,因為他們從小就實行割禮。現代人對此可能亦有保留看法。

 

然而並非古希臘人不崇拜生殖器,曾經在愛琴海邊埃菲蘇斯古妓院處便找到了證據,證據顯示:大,且非包皮:)

 


 

古巴比倫展廳

 

在佩迦蒙博物館內除了能看到古希臘藝術精華外,還能看到古巴比倫的風采以及伊斯蘭文化。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古巴比倫藝術。由於展廳空間原因,蟋蟀無法拍攝到整體照片,我們看到的第一幅畫麵就是著名的巴比倫地獄之門。這些色彩斑斕,配有精美圖案的城門都是原裝貨,為公元前580年的塗釉磚城牆。地獄之門的說法很懸,有人說它不吉利,當巴比倫地獄之門搬到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德國幾乎成了人間地獄。巴比倫亦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巴比倫也就是今天巴格達的所在地。非常想去看看,然而時局並不允許蟋蟀前往。前幾年定了乘船去敘利亞,以色列的旅行團,因中途回國而放棄了那次旅行,至今想起還耿耿於懷。不過幸虧有佩迦蒙博物館可以解心中饑渴。巴比倫這個詞分量極重,特別在猶太人心裏那更是國恥。偉大的大衛和他的兒子所羅門為猶太人建立強大的國家。而這一切均被後來的“巴比倫之獄”給徹底毀滅了,公元前772年,猶大城被攻占,城內的百姓被押往巴比倫當奴隸。那些住在猶大城裏的人被後人稱為猶太人。

在展廳中可以看到許多內容各異“石書”,有的是書信;有的是條例。這和當時古埃及的做法是一致的,在開羅博物館裏蟋蟀就曾經介紹過古埃及的石書。

 

巴比倫最早是哈姆拉比(Hammurabi)建立, 當他的帝國瓦解後又被卡斯藤人(Kassiten)和平統治了400多年。 公元前730年一位巴比倫將軍納波破拉斯(Nabopolasser)宣布自己成為巴比倫國王, 他聯合鄰邦的梅德人(Meder)打敗了亞述人。 他和他的兒子納布卡德納查二世(Nebukadnezar II)又重建了巴比倫, 並將巴比倫建設成為了世界最富有的城市之一。

納布卡德納查國王經過了多年的征戰終於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帝國, 其中最有名的戰事是跟猶大城居民的戰鬥。 當猶大城的民反叛的時候, 納布卡德納查摧毀了耶路撒冷。 居民淪為奴隸。巴比倫人的主神是馬度克(Marduk), 最喜歡的女神是伊斯塔爾(Ischtar), 她既是愛神也是戰神。 公元前539年巴比倫被波斯攻占, 部分成為波斯帝國的屬地。

如果你去過大馬士革,那麽對上圖一和二就不陌生了。城門入口處有一對人麵獸身的神,誰要打門口過沒有不被其威風所震撼的。這也是古巴比倫藝術特征,古巴比倫的浮雕藝術也引人入勝,但是石灰石到底沒有大理石能經風雨。許多浮雕已經保存的不是很完整了。曾經蟋蟀談起過,古埃及,古希臘的人麵獅身像。如今我們有幸能看到古巴比倫的人麵獅身,看上圖四,兩個獅身人麵獸非常可愛,看上去並不像埃及的那麽威風,獅身的形式更具中國化,顯出更多的是溫順。人麵也很豐滿,看不出一點具有暴力的樣子,實在是很可愛。

 

 

古巴比倫人還有一種特殊的表達藝術方式,出了塗釉磚外,他們還能用磚來體現各種表達形式。這也許是最古老的方式了,在後來的歐洲也相繼出現了燒磚藝術。比如維也納的市政廳和柏林紅磚市政廳,它們都繼承了古巴比倫的文化藝術。巴比倫空中花園盡人皆知,然而誰也不知道它究竟什麽樣子。有的把它形容成一層一層的園塔結構,有的想象成階梯結構。到了佩迦蒙博物館我們可以看看複製的古巴比倫城模型,體會一下兩千多年前的古巴比倫的生活。圖三你一定不會知道那是什麽,這是古巴比倫特有的“拖鞋棺”,這種棺材外形酷似拖鞋,故而得名拖鞋棺。

好了,今天一口氣把圖片和文字一並弄出來了。希望大家看得開心,如果你有機會來柏林,可以不去波茨坦廣場,不去夏洛特宮,不去法國大教堂,但你一定要來博物館島來看看佩迦蒙博物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