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世界

“蟋蟀哥周遊列國記”是自己寫的旅遊“報告”。裏麵是蟋蟀旅遊過的二十幾個國家的遊記,介紹了各國的風土人情,曆史也展示了大量的照片。
正文

瑞典 瓦薩號戰艦

(2004-10-12 02:55:19) 下一個

瓦薩號戰艦

Wasa

 

 

 

瓦薩號時代的古斯塔夫

“時間在四五點間,巨艦瓦薩傾覆沉沒。” 短短的一句話,背後卻是一個巨大的災難。1628年8月10日,有人在記錄本上寫下了上麵的文字。一艏輝煌的戰艦沉沒於她的首航,人們本以為那便是她的結局,然而在她沉睡海底333年後,瓦薩號戰艦又蘇醒了。1961年,瑞典人民終於將他們的國寶打撈出海麵,並為她修建了一座船型的博物館,這便是斯德哥爾摩的瓦薩博物館。下麵大家就跟蟋蟀一起來參觀吧:)

 

北歐博物館

瓦薩博物館

瓦薩號戰艦

瓦薩號船體的裝飾雕像

在北歐博物館對麵坐落著一座船型建築,那就是瓦薩博物館。而北歐博物館中展示的是自十六世紀以來的瑞典文明史,從這人們便可以得知瓦薩博物館的意義了。

剛進瓦薩博物館便感覺一片陰森,寒氣透骨。就如同和瓦薩號戰艦一起又回到了她沉沒了333年之久的海底一般。而當看到眼前停放的瓦薩號巨艦時,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她畢竟是瑞典當時最昂貴和裝飾最豐富的戰艦。當瓦薩號揚帆首航時,斯德哥爾摩的市民站在岸邊揮手遙祝她一帆風順。但還沒等戰艦駛出斯德哥爾摩海灣,一陣風吹來,人們看到瓦薩號船身晃動了幾下,接著就慢慢下沉。。。

1628年,斯德哥爾摩。眾多的木匠,鋸工,鐵匠,製繩匠,玻璃匠,畫師,製箱藝人,木雕師傅以及其他行業的工匠雲集在一個位於斯德哥爾摩市中心布拉謝島上的巨大工場,他們曆時三年之久建造了這艏巨大的戰艦--瓦薩號。十七世紀的人們將這種龐大戰艦稱為“禦船”,而瓦薩號更是“禦船”之冠。為了這艏戰艦,一千顆巨大的橡樹被砍倒,戰艦擁有64門火炮,高於50米的桅杆和成百的鍍金描花雕刻。

瓦薩號戰艦處女航時的情景

1628年,瓦薩號停泊在王宮之下整裝待發。首航所虛的壓艙石,軍火彈藥以及火炮均以備齊。瓦薩號讓斯德哥爾摩的市民歎為觀止,也讓帝國膽戰心驚。國外也非常關注瓦薩號的建造情況,丹麥駐瑞典大使在報告中就有明確的數據:瓦薩號配備有48門24磅級火炮,8門3磅級和2門1磅級的火炮以及6門迫擊炮。

8月10日,這是個星期天。首航的一切準備就緒,這天天公作美,風和日麗。這次國王居然特許了船員的家小一起蹬船出海。無數好奇的圍觀者聚集在海灣兩側共睹這一壯觀的首航式。當時風來自西南,最初的幾百米瓦薩號靠起錨牽動。航行到斯魯森時船長瑟夫靈.漢森下令升前帆,前頂帆,主頂帆和後帆。船員們爬上繩索,升起了船上的十張帆中的四張。

船長下令火炮齊鳴,以助軍威。瓦薩號就這樣慢慢地開始了她的處女航。可出航不久,一陣風吹來,瓦薩號開始晃動。國王的軍機大臣上奏國王時這樣描述到:“船過貼格爾灣,強風入帆,即順風傾斜,甚劇,旋而微複。至布萊克島,右向傾斜,水自炮口入,遂整船覆沒海底。”

由於船帆吃風過猛,瓦薩號隻航行了1300米就沉沒了。當水從炮口湧入,船身下沉的時候,海軍上將艾瑞克.勇森在船上目擊了整個沉船始末。當時他正在船內檢查火炮情況,他後來說到:“我還未爬出下甲板,水已高得使扶梯鬆動,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才得以脫身。”就這樣,瓦薩號帶了大約50人一起與她葬身海底。

兩星期後,災難的消息才傳到當時正在普魯士訪問的瑞典國王耳朵裏。國王立即下詔斯德哥爾摩的軍機處,斷言“輕率與疏忽”是導致這場災難的原因,並下令嚴懲有罪之人。

讓我們就此機會學一點帆船中的術語,圖中的船帆都標上了數字。其中1:斜杠帆 2:上斜杠帆 3:前頂華帆 4:前頂帆 5:前帆 6:主頂華帆 7:主頂帆 8:主帆 9:後頂帆 10:後帆

瓦薩號戰艦自第一斜桅算起全長為69米,自船首算起為61米,船底長47.5米。寬度為11.7米。高度從龍骨到主桅杆頂部為52.5米。船艉高19.3米。吃水4.8米。排水量1210噸。船帆數目為10張。人員配備為145名船員和300名士兵,瓦薩號沉沒時船上隻有船員和家屬,沒有士兵。

瓦薩博物館中畫

災難發生後,立即開始追查罪責。船長當即被捕,在王宮中受審。審問的內容圍繞在是否有人喝醉,是否火炮沒有固定,是否壓艙石沒有裝好的這些問題上。在審問了船長,大副和船員後,發現大家的回答都是一致的。“一切都按部就班的做好了,不可能有錯。” 船長甚至這樣說到:“要是火炮沒有固定好,你們把我千刀萬剮。我向萬能的上帝起誓,船上人沒有人喝醉!”

船員們也說是因為桅杆,帆和火炮過多,使得上部太沉重。大副也說在出海前做過穩定試驗,三十個人橫穿甲板來回跑動,結果跑了三次就被迫終止,否則船就要沉了。

在試驗中軍機大臣克勞斯.弗萊明也在場,他是海軍重臣。後來據大副馬鬆說:“軍機大臣唯一的定論是:若國王陛下在,當不至此!”後來責任推到造船設計師,可是那個荷蘭人在一年前便去世了。建造瓦薩號的船場負責人隨後也被傳訊。他們是造船師海因.雅可布森和阿倫特.德.古魯特,他們都為自己的清白而起誓。他們說瓦薩號的建造尺寸是經過國王本人批準的。船上的火炮數量也是合同中明文規定的。“那麽到底是誰的過錯呢?” 審訊官追問道。“隻有上帝知道” 古魯特這樣回了他一句。

後來誰也沒有被定罪,這件事雖疼,卻也隻能這樣不了了之了。三百多年後,我們起碼可以肯定的是船長和船員沒有說謊。火炮確實固定好了,甚至在海裏浸泡了三百多年後我們發現火炮還在原來的位置。運用現代科技我們了解到,瓦薩號果然是上部太重,正如船長所說的:“一股輕風就足夠了。”那麽還是那句話:那麽到底是誰的過錯呢。

我們現在來做一次事後審訊,先傳海軍重臣弗萊明。在做穩定性試驗時他在場,明知道戰艦有問題而沒有阻止。有罪!

再傳國王古斯塔夫二世,他急於擁有火炮越多越好的戰艦。是他首肯了瓦薩號的規模,並急於求成。有責!

最後傳戰艦設計師。這位資深的荷蘭造船師亨瑞克.慧貝特鬆經驗豐富,曾經建造過多艏名艦。瓦薩號戰艦的外形與十七世紀時的其他戰艦並無差異。當時所有裝備多火炮的戰艦船身都很高,很不穩定,沉船亦非鮮見。而當時的造船業中還不懂得製圖,也不會計算穩定係數。造船師僅憑一張數據表,根據自己的經驗來計算比例,這種經驗極為保密,決不外傳。因此雖是新船卻也是按照舊例而建。後來人們算了一下,如果船體向兩邊再加寬幾公分,瓦薩號就不至遭此厄運了。因此,他也有責任

古斯塔夫二世是一位非常有遠見的君主,他懂得製海權的重要性。因此他提出“王國昌盛,一靠上帝,二靠海軍。”他提出的十七世紀海軍的四項重要使命是:一,保衛瑞典抵禦外強。二,向波羅的海對岸輸送軍隊和物資。三,封鎖波蘭境內丹茲等出海口,以增瑞典稅收。四,封鎖敵港,截斷敵艦的出路。敵艦若想出海,即予擊沉。完成以上四大任務的保障就是強大的海軍和炮火強大的戰艦,可是在短短四年中瑞典先後損失了大船15艏!

1625年,風暴襲擊巡航裏加灣的瑞典艦隊,10艏船擱淺並撞毀。同年,簽訂了建造瓦薩號的合同。1627年,一瑞典艦隊與一波蘭艦隊交鋒與波蘭海岸。瑞典旗艦老虎號被俘,太陽號自爆。太陽號自爆是為避免老虎號之下場。1628年,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瑞典損失了三艏大型戰艦。瓦薩號也在其中,一次風暴海軍重臣弗萊明的旗艦與另外一支戰艦相撞,擱淺撞毀。另一艏國輪號在斯德哥爾摩群島以南的維克斯登擱淺沉沒。

十七世紀時人們嚐試著打撈戰艦,或是至少能把火炮打撈出海。瓦薩號上的64門貴重火炮無人不垂涎三尺,因此上門要求打撈的人絡繹不絕,可是沒有一個人成功。最後來自瑞典的阿爾伯瑞克.馮.垂雷本和德國人安德烈亞斯.佩克爾合作,利用“潛水鍾”在1664年至1665年間打撈上來了50門大炮。

潛水鍾的作業方法就如同把杯子倒放於水中,鍾內還能保留空氣供潛水者呼吸。淺水者必須潛入30米深的海底將大炮從固定架上移開,然後將火炮從炮口拉出來,最後打撈上岸。左圖為1960年人們仿製的垂雷本潛水鍾並做實地試驗。

1956年9月13日,晚報“快報”登出了一篇短文:“一艏老船在斯德哥爾摩中部的貝克島附近被發現,她可能是1628年首航沉沒的戰艦瓦薩號。一位非官方人士花了五年時間找到了這艏船。”文章雖短,可意義重大。這位“非官方人士”是38歲的工程師安德士.弗朗顯,他是失事海軍艦隻方麵的專家。弗朗顯注意到了波羅的海的獨特海質,波羅的海的海水鹹度低,因而這裏沒有生長“蛀船蟲”這種小貝類生物。所以橡木質戰船在海底可以保存好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他找瓦薩號的方法很簡單。把一個前麵開口的小鐵錐放入海中,當小鐵錐接觸到硬物時再拉起來,看看小鐵錐“嘴裏”叼起來的是什麽。當他發現小鐵錐的嘴裏叼上來了一節像木時,他馬上就判斷出了瓦薩號沉船的準確位置。幾天後淺水員派爾潛入水中,通過潛水電話人們聽到他從海底發出的帶著雜音的報告:“下麵一團漆黑,我什麽都看不見。可是我能感覺到一個大家夥,是船幫。這是一個炮口,這是另一個,有兩排。這一定是瓦薩號。” 從此,弗朗顯和派爾成為了瓦薩探險的主角。

1961年4月24日早晨,來自全世界的報社,電台和電視台現場報道了這一場麵

接下來的是打撈工程,弗朗顯得到了瑞典國王的大力支持。在打撈方法上頗費了幾番周折,一場大規模的全國總動員開始了,“拯救瓦薩號”運動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來。各基金會,私人以及公司紛紛捐錢捐物,海軍提供人力和船隻。潛水員利用特殊的軟管要在瓦薩號下衝出數條通道,以便穿入鋼繩。在30米深的海底從事這樣的工作非常具有挑戰性,一來是瓦薩號為一千多噸的龐然大物,另外這畢竟是333歲的老家夥,而且還有壓艙石,稍出差錯就會釀成大禍。是否瓦薩號能挺得住,這也是人們心中的一個結,盡管如此打撈工作還是按計劃進行著。

1958年8月底,第一次起吊。瑞典奈普頓打撈公司的打撈浮筒被安裝在瓦薩號上,鋼纜通過六條通道慢慢拉起,這艏老船毫無問題地被拉離海床。船殼沒有損壞,瓦薩號分16個階段挪至淺水區。這時將瓦薩號拖出水麵還為時過早。船殼仍需要加固和做防漏水處理。依然是潛水員完成這個任務。他們花了兩年時間來填補那些因鐵螺栓生鏽脫落而形成的千瘡百孔。部分損壞的船艉需要重新修複,所有的炮口都用新的密封木蓋封住。

1961年4月24日,激動人心的時刻終於來了。沉睡了333年的瓦薩號戰艦緩緩冒出了海麵,一段未經觸摸的17世紀曆史片斷重見天日。船舷高於水麵時,強力的抽汙水馬達啟動。到5月4日,船裏的汙水和泥沙基本被清除,她可以完全自己漂浮了。這時瓦薩號戰艦被拖進貝克島船塢。第一批登上瓦薩號的當然是探險者安德士.弗朗顯和派爾,瑞典國王也親自登上了戰艦。

瓦薩號被打撈之後,考古工作馬上展開。一段十七世紀的曆史等待著人們揭開她的麵紗。

在瓦薩號的艙底淤積了一米厚的泥漿,黑色的淤泥中有大量的物品被發現,其中不免還有病菌。在接種預防破傷風,斑疹傷寒,黃疸病和其他傳染病疫苗後,考古學家爬進了船艙。老考古學家派爾率領著身穿橡皮衣的屬下連走帶爬地鑽入了十七世紀。按照考古慣例,所有的發現物都要登記和編號。

每樣發現物的位置尤其重要。船艉發現的物品很可能屬於船長和高級長官的,炮層內發現的物品則可能是船員們的。最初的兩周中,3000件物品被發現並登記,到五個月後共有一萬四千件物品被發現。在被發現的物品中,有許多日常用具,雕刻,甚至皮鞋和套在皮鞋上的骨架。這些物品都存放在瓦薩博物館內供遊人參觀。

修複工作異常艱難,修複場地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拚圖板場地。一萬多件物品要恢複到原來的位置,這個工作持續了很長時間。我們現在看到的瓦薩號戰艦中95%是原物。非原物地方都用顏色鮮亮的補充物所代替,以便參觀者識別。

從瓦薩博物館的窗口向外望去,可以看到瓦薩號當年被建造的地點,那兒離她沉沒的地點隻有幾百米,為繼承悠久的曆史傳統,博物館選址在原海軍造船廠地帶。修建博物館前進行了一個北歐建築競賽,競賽創下了紀錄:呈交上的建議有384項。希德馬克建築設計公司以其“軟銅帳篷”覆蓋1879年的高萊船廠舊船塢的設計在競爭中獲勝。

瓦薩博物館終於1991年6月15日開館,這裏每年迎來遊客超過80萬。在館內有電影廳,電影詳細介紹了瓦薩號的曆史和整個打撈清理過程。電影用世界各國語言放映,中文也在其中。

參觀完瓦薩博物館就結束了蟋蟀在瑞典的最後一個節目,接下來蟋蟀要乘坐維京航公司的大遊輪從斯德哥爾摩度過波羅的海前往芬蘭,蟋蟀將在船上過一晚,第二天早上九點就到達芬蘭了。

維京航班

船上的超市

維京航(Viking Line)是來往於瑞典和芬蘭的最大海上客運公司,在公司確定船身顏色的討論會上,一位女士取出口紅補妝時,大家突然發覺紅色異常迷人,於是就定了紅色為維京航的基色。遊輪很大,可以裝下數以千計的旅客。蟋蟀定了第六層靠海的艙房,裏麵帶衛生間,除了床和飯店不一樣外,其他沒什麽區別。船票是一張小紙片,就像停車場裏用的那種帶磁條的小紙片,船票同時也是自己房間的鑰匙。船肚子裏有兩層供大型旅遊客車和轎車停放的巨大通艙。

船艙過道

船上餐廳

船內一切娛樂設施齊備,酒吧,舞廳,賭場,電影院,餐廳應有盡有。遊輪航行平穩,如果不是能聽到隱約的柴油機轟鳴聲,簡直感覺不到自己在海上顛簸。蟋蟀一上船洗了澡,立即衝上甲板去享受海風,幾隻海鷗默默地跟隨著我們,忽高忽低地飛著。輪船駛出斯德哥爾摩時,望著岸上,腦子裏卻還是瓦薩號的影子,甚至有點擔心這次航行是不是也會沉掉。

在維京號上用餐是享受,餐廳分自助和點餐。自助餐種類異常豐富,21歐元一位可以盡嚐各類美食,當然價格是貴了點,可要想想這是在北歐。位於船尾的餐廳最理想,一大片玻璃窗,用餐時外麵的景色也盡收眼底。我很喜歡乘坐海輪,記得小時候母親帶我和姐姐去旅遊,在從大連到青島航行中我們乘坐的是“長更號”。媽媽說有四艏大船呢,它們分別是長自,長力,長更和長生號。媽媽的話到現在我都記的可牢,不知道什麽時候有機會再能坐一次長更號,回憶起船上餐廳的大蝦,那是維京號上的任何美味都比不了的。

入夜了,充電器的小燈依然亮著。漸漸地我也入睡了,明天醒來時,等待我的又會是什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jesuismalade 回複 悄悄話 謝謝蟋蟀哥哥!
蟋蟀哥 回複 悄悄話 我北歐四國早寫完了,在我主頁裏。還沒有帖過來而已,因為帖圖太麻煩。

要看去這裏:http://www.netchina.org/xishuai/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