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講世界曆史(近代部分)
(2004-07-09 02:24:41)
下一個
近代史---近500年
從1500年到2000年,整個世界和人們的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起初的變化是緩慢的,到了1800年科技開始迅速發展。到了20世紀,人類的發展簡直就是風馳電掣般。
交通
16世紀時,出遠門非常不方便,速度非常慢而且旅途辛苦,這樣的局麵還持續了後300年。到了1804年人們發明了火車,19世紀80年代又出現了汽車。到了20世紀60年代,人們乘坐飛機一天內可以圍著地球轉了,天文學家甚至可以登上月球。到了21世紀初,人們可以發射探測器到我們太陽係的每一顆行星上。
瞭望
1500年的人們無法想象地球是什麽樣子的,人們都以為地球是個平麵。500年後的天文學家們讓我們能看到地球的真實形象,今天我們通過衛星可以從大氣層外看地球是什麽樣子的,衛星還能拍攝到地球每個角落的照片。
為自由而戰
16世紀,在我們的地球上還是少數權貴占有著大片的土地。占絕大多數的普通老百姓根本沒有力量去幹涉政治。到了18世紀,當歐洲和美國的內戰開始後,情況慢慢開始發生轉變。勇敢的人們為了他們的自由而戰,而越來越多的人得到了他們應有的選舉權。但是,今天地球上還有很多地方的人在為這種權利而鬥爭。
科技
16世紀的每一天都讓人感覺那麽辛苦,通過不斷的技術發明和發現,在以後的500年裏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醫藥的研究和機器的發明,減輕了人們由於疾病帶來的痛苦和勞動強度。如今生活中,汽車,計算機,電視都變成了人們日常的必需品。
下麵我們就開始我們的近代史漫遊,看看我們的先輩是怎麽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對地球的探索
16世紀是冒險家的時代。在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後,許多人都夢想著能在新的世界中去探尋寶藏,他們也尋求通往中國和印度的新路徑。
加拿大探險
亞克斯(Jacques Cartier),這位法國冒險家揚帆沿著今天加拿大東海岸航行,試圖尋找去中國的新路徑。後來他乘船順著聖.勞倫茨氣流來到了一個小村,就是今天的蒙特利爾。
西北航道
英國人馬丁(Martin Frobisher)嚐試著找到一條從加拿大北部通往中國的海上航道。他認為已經繞著加拿大轉了一圈,其實他一直隻是在海灣地區航行著。
東北航道
荷蘭船長威廉(Willem Barents)想反方向,過挪威北上開辟一條通往東方的航道。他的船陷入了北冰洋的冰山中,一直等到冰化了他才有幸返回。
環球航行
1519-1522年,葡萄牙發現者菲爾丁南德(Ferdinand Magellan)發現了一條環繞南美洲的太平洋航線,他死於航海中,但他的船長塞巴斯第安(Sebastian del Cano)繼續往西航行直到歐洲。這次航行是第一次環球航行,它的意義非常重大,證明了地球卻卻實實是圓的。
西班牙占領者
1519-1534年,西班牙軍隊為了尋找金礦和良田,在中美和南美洲到處霸占土地。他們戰勝了當地土著民族,如阿茨特肯人和印卡人,滅亡了他們的王國。
亞馬遜流域
1542年,西班牙發現者弗朗西斯科(Francisco de Orellana)行船穿過了整個亞馬遜河,他的船經常陷入險地,那是一次真正的曆險。
海盜
英國人弗朗茨(Francis Drake)曾經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水手,後來成為了海島。他的船在世界各地的海域內出沒,經常襲擊西班牙商船,奪取他們的金銀財寶,那個時代也是瘋狂的時代。(1577-1580年間)
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人是土耳其穆斯林,他們受一位強大的蘇丹統治。大約1500年時,他們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有良好組織的帝國。首都是伊斯坦布爾。
強大的蘇丹
奧斯曼帝國的蘇丹居住在伊斯坦布爾的托普卡皮(Topkapi)皇宮內,過著奢侈的生活。最著名的蘇丹是蘇萊曼(Suleiman),他是一個偉大的蘇丹,一個勇敢的統帥。歐洲人稱他為“卓越的蘇萊曼”。
帝國的覺醒
16世紀,奧斯曼帝國占領了近東,北非,俄國和匈牙利的大片地區。1529年,土耳其人威逼西歐,並且包圍了維也納。基督教軍隊展開了對土耳其人的抵抗。土耳其人搶走他們勢力範圍內的基督徒的小孩,把他們訓練成奴婢,其中許多服軍役,最聰明的還能被挑選出來做官,奴隸對於奧斯曼蘇丹來說非常重要,因為他們最忠實自己的君主。
為製海權而戰
到了1550年,奧斯曼的艦隊已經掌握了地中海的製海權。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君主感覺他們遭到了巨大的威脅,並對土耳其人展開了海戰。1571年,善於海戰的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在希臘勒潘托(Lepanto)地區,擊敗了奧斯曼艦隊。但是戰敗了的土耳其人很快又恢複起來,並且重新奪取了海上霸權。
強大的對手,波斯人
從1500年到1750年,奧斯曼帝國最大的對手就是波斯人。波斯人也是穆斯林,他們都信仰同一宗教。波斯人在他們的君主率領下,與奧斯曼為了領土而戰。
帝國的沒落
1600年後,奧斯曼帝國還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但是他們的蘇丹卻不如從前了。蘇丹無法控製自己的臣民,與此同時奧斯曼人的敵人-俄國和奧地利卻日益強大起來。
帝國的末日
1683年,奧斯曼帝國再次攻打維也納,但是他們被擊潰了。這次戰爭的失敗使得奧斯曼帝國越來越衰弱,國土越來越小。奧斯曼帝國一直殘喘到20世紀初,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這個曾經橫掃歐,亞,非大陸的帝國也壽終正寢了。
莫臥兒王朝(Moguln)
莫臥兒人是現在阿富汗境內的穆斯林。跟他們的祖先蒙古人一樣,他們個個都驍勇善戰,同時他們也喜愛藝術,詩歌,還修建了精美的花園。
第一個大莫臥兒人
1526年,莫臥兒人隨著他們的首領巴巴爾(Babar)遷徙印度。一開始他們就在帕尼帕特(Panipat)一鼓作氣打敗了德裏蘇丹的軍隊,並且控製了印度北部。因此巴巴爾被稱為大莫臥兒人。
阿克巴大帝(Akbar)
巴巴爾的孫子阿克巴打敗了印度諸侯,占領了大片土地。為了取得印度人的忠心,他取了一位印度公主,並且允許印度人繼續信仰他們的宗教。阿克巴靈活執政了長達40年之久,他常常請畫家,詩人和滿腹經綸之士到阿格拉(Agra)他的皇宮作客。
輝煌的建築
莫臥兒人能修建精美絕倫的清真寺,城堡和宮殿。其中最著名的傑作要算在阿格拉的泰馬哈清真寺了(Taj Mahal),這座清真寺是阿巴克的孫子夏亞汗(Schah Jahan)修建的。
暴君奧蘭茨博(1658-1707)
莫臥兒王朝在夏亞汗的兒子奧蘭茨博(Aurangzeb)統治下,帝國版圖得到了最大的擴展。他是一個不受人愛戴的暴君,為了繼承王權,他將自己父親關入監獄,謀殺了兩個哥哥。當他奪得王位後,他開始向印度人橫征暴斂,拆除印度神廟,並在神廟的遺址上修建起清真寺。
君主與商人
1707年,暴君奧蘭茨博死後,再沒有強大的君主。1737-1739年波斯人進犯印度西北部,但是印度諸侯打敗了波斯人,又把土地多了回來。這時候,歐洲的商人可以到達印度的商棧了。
莫臥兒的末日
1750年,莫臥兒人失去了自己地盤的控製。在歐洲商人的影響下,印度被分成了許多小塊,分別被諸侯統治著。後來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掌握了實權,這意味著莫臥兒的末日。1857年,最後一位莫臥兒王朝君主被推翻。
天主教和新教
16世紀的歐洲人已經對天主教感到極大的不滿,他們覺得那些天主教的高極神職人員隻對金錢和權力感興趣,許多神甫甚至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卻過著奢侈的生活。
於是,一些人聯合起來對這樣的現象作出了抨擊。起初,他們隻想改善那種局麵,卻沒想到後來演發了一場革命。
路德的抗議
1517年,德國修道士馬丁.路德對天主教廷提出了他著名的95條改革綱領。他把95條綱領釘在了維騰堡(Wittenberg)教堂的大門上,他的改革思想馬上傳遍了歐洲。開始時,羅馬教廷不以為然,後來到1520年教皇開除了馬丁. 路德的教籍。
路德的改革(Martin Luther)
路德隱身了,但是他繼續傳播著他的改革思想。他認為做禱告並不需要用那麽豪華的禮儀,而應該從簡,並且老百姓應該讀到他們自己語言的聖經,這樣可以擺脫掉對神甫的依賴。因此,路德藏身瓦滕堡內潛心翻譯神經。正好在那個時代德國人古滕貝格發明了印刷機,很快路德的德語聖經被廣泛流傳。大約在1525年後,德國到處都采用了簡樸的方式做禱告,其根源就是路德的思想。後來這種思想形成了新教,也稱路德宗。
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
1541年,法國改革家加爾文在日內瓦創立了加爾文宗。加爾文主義是一種非常嚴格新教主義,它在蘇格蘭和瑞士特別盛行。到了1560年,北歐地區的許多人信奉了路德宗和加爾文宗。
海因裏希的叛逆
英格蘭國王海因裏希八世(Heinrich VIII)與教皇發生了爭執,原因是教皇不允許海因裏希國王與他的妻子卡塔琳娜(Katharina von Aragon)離婚。1531年,海因裏希國王決定取代教皇的位置,自立為英國教廷最高權力者,後來英國教廷被稱為了“聖公會教”。
天主教的回擊
1545年,天主教的權貴們為了重新獲取人心,針對改革派也實行了一些措施。天主教開辦了神甫研討會,修建了精美的教堂,培養了神甫學者-耶穌會,耶穌會的成員在傳教時,著書時抨擊新教的種種觀點。同時天主教還建立了宗教法庭,那是由天主教僧侶把持的,針對新教徒的法庭。
宗教戰爭
16世紀,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在整個歐洲為自己的信念而戰。其中在法國的戰爭最為血腥,那是法國新教胡格諾派反對天主教國王的戰爭。1572年,戰爭的結果是胡格諾派教徒被天主教徒成千上萬地屠殺了,胡格諾派教徒又繼續戰鬥了30年後才獲得了自己信仰的自由。
伊麗莎白時期(1558-1603執政期)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是圖多爾王朝(Tudor,從1485年統治英格蘭)的最後一位,也是最傑出的一位國王。伊麗莎白一世執政45年,在期間她把英格蘭治理的井井有條,那個時代英格蘭開始繁榮強大起來,並被世界越來越重視。
偉大的藝術家們
伊麗莎白時代的英格蘭以其非凡的作家和作曲家聞名。女王經常邀請藝術名流到自己的皇宮作客。貴族們也喜愛在自己的廳堂裏舉行音樂會,新的倫敦戲院裏經常上演各類戲劇。
伊麗莎白統治下的臣民
盡管許多商人在伊麗莎白統治下越來越富有,然後貧民卻依然過著非常艱苦的日子,許多人被迫淪為乞丐。這導致了1563年出台的“窮人法”,窮人法的頒布使得當地政府可以從市民身上收取經費去幫助最窮苦的農民。這對後來歐洲社會福利製度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天主教徒的顛覆行動
伊麗莎白是新教徒,但是有些臣民卻喜歡天主教國君。一些天主教徒嚐試著讓伊麗莎白的表妹,蘇格蘭女王瑪瑞(Mary)做英格蘭女皇,可是他們的嚐試以失敗而告終。
海盜的發現
在伊麗莎白執政期間弗蘭茨(Francis Drake)乘船周遊了世界(1577-1580),瓦爾特(Walter Raleigh)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後來弗蘭茨變成了海盜,專門襲擊西班牙上船。因而他在美洲的發現被稱為“海盜的發現”。
西班牙阿馬達艦隊(Armada)
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為了英格蘭的海盜船襲擊自己的商船十分惱火,於是決定要還以顏色。1588年,他派遣了一隻西班牙艦隊-阿馬達艦隊去攻打英格蘭。艦隊取道荷蘭,在過狹窄的海峽時被英格蘭艦隊襲擊。
火燒戰船
在經過了4次大海戰後,西班牙艦隊返回法國卡萊斯(Calais) 港口。到了夜間,英格蘭艦隊故意點著了自己的八艏船隻插入西班牙艦隊中間。一時間,阿馬達艦隊火光衝天,整個西班牙艦隊陷入了混亂,許多艦隻不得不匆匆逃離。
阿馬達的末日
在被火攻後,西班牙艦隊又與英格蘭艦隊發生了海戰,海戰持續了一整天。到了夜間,西班牙艦隊戰敗了。剩餘的艦隻被英格蘭艦隊往北驅趕,西班牙人不得不被迫繞著蘇格蘭和愛爾蘭行駛,期間許多戰船被風暴吞沒。
國王,保皇黨人和議員
1603年,詹姆士(James I)一世登基英格蘭王位並建立了新的王朝(Stuarts)。詹姆士一世和他的兒子查爾斯一世(Charles I)都認為,上帝賦予了他們強權。因此他們拒絕議會的控製權,從而演發了一場混亂。
內戰
在與議會多次衝突後,1629年,查爾斯一世決定甩開議會自理朝政。直到他伸手向議會要錢,他執政了11年。議會對於他的要求沉默不語,於是一場公開的抗爭開始了,並且導致了內戰。
一些擁護國王的保皇派都有一頭卷發,服裝非常華麗。而議會黨人大多為清教徒,打扮十分樸素。兩者相比格格不入。
新軍
開始時,保守派軍隊取得了大多戰場的勝利,可是半路殺出來個清教徒歐裏文.克羅姆威爾(Oliver Cromwell)。他組建了一支新軍抵抗保皇派軍隊。克羅姆威爾的新軍連連勝利,1645年在Naseby一役戰勝了保皇派軍隊。但在後來,他不得不投降皇家軍隊。
查爾斯之死
兩年的停戰後,新的戰爭又爆發了。這樣議會黨派已經不再希望能與國王達成協議了。1649年查爾斯國王在倫敦當眾被砍了頭。
國家時期與克羅姆威爾
在查爾斯死後,英格蘭在議會的控製下繼續走了4年。這一階段我們把它稱作國家時期。可是這段時間的執政方式比較死板,以至於克羅姆威爾奪取了政權,並自稱為英格蘭的捍衛者。他治國非常嚴厲,下令關閉了許多酒店並且取消聖誕節。
查爾斯二世
在克羅姆威爾死後,英格蘭許多人又希望他們能有位國王。但是查爾斯二世正流亡法國,1660年他利用這個機會回到英國當起了國王。他的回歸被稱為“複辟”。
瘟疫與火
在查爾斯二世期間的1665年,瘟疫橫行,在倫敦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次年倫敦又遭了大火災,成千的房屋被燒毀。不過大火也有它的好處,大火也燒死了傳播瘟疫的老鼠。
重建倫敦
在經過這場大火後,人們開始著手重建城市。這次人們不再使用木料修建了,而是采用了石料。著名的建築師克利斯朵夫(Christopher Wren)為城市設計了50個教堂。從1690年起,倫敦又擁有了眾多宏偉建築。人們過起了舒適的生活,市民可以在巨大的花園內散步,商人們在咖啡館碰麵談論商機。
哈布斯堡的權利
野心勃勃的哈布斯堡從13世紀起就已經統治著奧地利。通過幾次與歐洲權貴家族的通婚,哈布斯堡王朝不斷地開始擴大,很快它便成為了歐洲最強大的王朝。
卡爾五世帝國
16世紀上半葉,哈布斯堡的卡爾五世統治著歐洲大片土地和美洲的殖民地。卡爾是一個強大的統治者,他可以很好的保衛自己的疆土。他既贏得了對法作戰的勝利,也將奧斯曼土耳其人趕了回去。
帝國被分割
1556年,卡爾五世回到修道院,並將自己的國土分給了自己的兒子菲利普二世和弟弟菲爾丁南德(Ferdinand)。菲利普二世成為了西班牙國王,並且控製著意大利,荷蘭和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與此同時在菲爾丁南德統治奧地利,並給自己戴上了皇冠,成為了皇帝。
三十年戰爭
歐洲的“三十年戰爭”起源於中歐的天主教和新教的宗教戰爭。導火索是在波希米亞(今捷克),一群新教徒貴族把哈布斯堡皇帝的官員從窗戶上扔了下去。西班牙和德國的天主教邦國支持哈布斯堡王朝;丹麥,德國新教邦國和波希米亞又團結在一起。後來瑞典和法國也發動了對哈布斯堡王朝的戰爭。戰爭在30年後結束,哈布斯王朝在戰後漸漸衰敗。
西班牙繼承權戰爭
1700年最後一位西班牙哈布斯堡的卡爾二世死後,由於他沒有繼承人,於是讓西班牙想起了一位遠親--法國國王的孫子菲利普。這讓英國和荷蘭坐臥不安,他們怕以後西班牙和法國合並,於是於1701年組成聯軍攻打法國。
戰爭持續了13年,許多歐洲國家融合了。這時聯軍突然又同意菲利普繼承西班牙王位,當然他們提出了一個條件,那就是法國和西班牙不得合並。對哈布斯堡來說,這就結束了他們對西班牙的統治,然而在奧地利他們還擁有自己的權利。
瑪麗亞.特雷撒(Maria Theresia)
1740年,年僅23歲的瑪麗亞.特雷撒成為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女皇帝。當她剛接受帝國時,哈布斯堡王朝已經奄奄一息了。經她一治理,哈布斯堡王朝又綻放出了鮮花,進入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第二春。她經常請藝術名流入宮,其中音樂神童莫紮特也在其中。
最後的哈布斯堡
18世紀-19世紀間,哈布斯堡王朝不斷地失去土地。隨著1918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退位,哈布斯堡王朝也在曆史上被劃上了句號。最後一位皇帝是大家熟知的弗拉茨皇帝,也就是茜茜公主的丈夫。
荷蘭的崛起
大約在1550年,低地國家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被劃分成17個省。那裏的人們通過紡織品和貿易慢慢富裕起來,但是並沒有獨立。他們是被強大的哈布斯堡西班牙統治著。
天主教徒和新教徒
1556年,菲利普二世成為了西班牙國王,也是這些省的統治者。當地的居民許多是新教徒,當時菲利普二世就想把他們改變成天主教徒。於是派去阿爾巴大公(Alba)去懲罰那些叛逆者,當兩名新教徒領袖被處死後,爆發了各省和西班牙的戰爭。
荷蘭起義
1568年,荷蘭人在他們的起義領袖威廉(Wilhelms von Oranien)的率領下,要求荷蘭獨立。絕大多數義軍戰士來自荷蘭北部。
荷蘭獨立
1581年,北方7省宣布從西班牙統治中獨立,並呼籲成立荷蘭共和國,他們推選威廉為領袖。1648年,西班牙承認了他們的獨立。
阿姆斯特丹
在獨立戰爭中,許多富裕的港口城市被西班牙人毀壞。因此許多商人和銀行紛紛落戶阿姆斯特丹。這個城市建立在運河交錯的地方,在17世紀的時候阿姆斯特丹是歐洲最重要的歐洲港口。
藝術和科學
17世紀的荷蘭有這許許多多的著名藝術家,思想家和科學家。顯微鏡,望遠鏡和鍾表在這裏得到了發展,藝術家們更是留下了許多輝煌的作品。
荷蘭人
荷蘭人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海上艦隊,並且在亞洲,非洲和美洲都建立起商業分會。他們最重要的商業據點是印度(今天的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從那裏他們起航將貴重的商貨運往歐洲。
利用土地
由於荷蘭是低地國,土地經常會被海水淹沒。於是荷蘭工程師發明了各種方法讓土壤保持幹燥。許多農民種植來自土耳其的鬱金香慢慢變得富裕起來。
威廉和瑪瑞(wilhelm也稱William , Mary)
1677年威廉與荷蘭第一位統治者的重孫女,英國的瑪瑞公主結婚。1689年威廉加冕英國王冠,他統治英國和荷蘭直到1702年去世。當瑪瑞的妹妹安娜(Anne)成為英國女王後,荷蘭失去了對英國的控製。
法國和太陽王
法國國王路德維希(路易十四),太陽王,是17世紀歐洲最強大的君主。他統治法國長達50多年之久,沒有被他的貴族和議會幹涉過。(在他演出的一場12小時的芭蕾劇中,他扮演太陽的角色後,被稱為了太陽王)
早年的教育
路易還是5歲的時候便當上了法國國王,他的母親替他執政。但是5年後,巴黎人因為她母親強加給臣民的稅太重紛紛起義。許多貴族也決定起義,路易不得不離開巴黎。(1648-1653年,巴黎起義)
1653年,起義停止了。但是路易還是顯得太小,因此教廷的權貴出麵,以路易的名義執掌朝政,直到1661年,那時路易已經22歲了。青年的路易掌權後發誓不再會發生起義,他集大權於一身,成為了一個絕對的獨裁者。
治理國家
為了尋求支持,路易找來了富有天賦也很忠誠的謀士們。其中最著名的是Jean Colbert,他改變了法律和稅製,鼓勵新商人,加強對外貿易。並且在整個法國修建了許多新的公路,運河和橋梁。
凡爾賽宮(Versailles)
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的凡爾賽修建一個極品宮殿,為了修建這個宮殿,動用了3萬民工。1682年,路易住進了這個金碧輝煌的宮殿。成千的仆人伺候他,許多貴族必須也住進凡爾賽宮,以便路易十四能隨時控製他們。
皇宮
路易十四的皇宮還以他的戲劇和音樂聞名。為了與國王交談,莫裏哀寫了戲劇,音樂家,作曲家都雲集皇宮。畫家為皇室成員畫肖像畫,整個皇宮變成了藝術殿堂。
歐洲戰爭
路易十四還希望得到更多的土地,於是他不斷地發動戰爭。但是戰爭的費用十分高昂,戰爭不斷地進行,法國卻沒有得到多少新的土地。(1667-1713年間,法國與歐洲其他國家作戰)
法國人的不滿
1685年路易剝奪了新教徒的宗教信仰自由,導致許多人的逃離,包括許多中產階級。與此同時,為了路易的皇宮,法國人必須繳納更多的苛捐雜稅。
太陽王之後
太陽王以後的兩位法國皇帝都極度奢侈。就像太陽王一樣,他們為戰爭花費了巨額的金錢,自己卻過著極為奢侈的生活。老百姓卻必須繳納許多苛捐雜稅。在路易十四死後70年,終於爆發了法國大革命。
新世界觀
1600年到1800年間,歐洲的新思想就象彈藥庫被引爆一般,科學家做出了許多有意義的新發明;哲學家對統治者提出了諸多的問題;大膽的作家描寫教廷中的真實生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用新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
自然科學
通過對世界的不斷觀察和實驗使得科學家在他們的研究領域不斷地進步。約翰.克普勒研究行星的軌道;伽利略通過新發明的望遠鏡向大家宣布地球是圍繞著太陽在運動;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
醫學
在17-18世紀間,醫學者研究人體,醫生能做非常複雜的外科手術。當然許多學者隻能偷偷地做人體解剖,因為教會對此是絕對禁止的。
科技書籍
許多新發明,新發現被寫成了書籍。Denis Diderot推出了35冊的百科全書;Samuel Johnson著了英文詞典;Carl von Linne在他的書中描寫了植物世界。
知識的迅速傳播
新思想,新發明被很快地傳播開來,這是近代史中的一大特征。這些新發明,新思想被很快地印成書籍和報紙。研究者們組織了自己的學術團體。有錢人邀請學者聚會,讓大家一起討論研究進程和所遇到的苦難。人們也喜歡去咖啡屋,在那裏翻看報紙,和其他人討論最新的科學發現。
統治者和新思想
一些歐洲的君主非常支持學者。法國的路易十四甚至成立了一個科學團體,他資助這些學者搞研究;英國的查理二世建造了天文台,以便天文學家更好的觀察星座。
大膽而危險的思想
十八世紀中葉,一些大膽的思想也在歐洲開始傳播。 在法國 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公布了他的人類公平觀念;作家,哲學家Voltaire(1694-1778)更是把矛頭指向國王和教會。他的舉動給自己帶來了麻煩,為此他坐監3年。與兩位作家,哲學家並肩戰鬥的還有很多人,如著名作家Thomas Paine(1791-1792間,托馬斯著了他的關於人權的著作),他要求民眾為自己的權利深思,他的關於人權的著作決定了法國大革命的爆發。
俄國沙皇帝國
俄國在16世紀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並被一位非常有魄力的沙皇統治。但是,由於俄國相距歐洲太遠,近乎與歐洲成隔離局麵。俄國的其他地區太過寒冷,對農業經濟和農民來說,可謂苦不堪言。
暴君伊萬大帝(Iwan)
1547年,莫斯科選侯伊萬當選了俄國沙皇。他是一位有力度的君主,他支持與西歐通商,建立了強大的軍隊,並且把伏爾加地區囊入自己版圖。
在自己的國土內,伊萬施暴政,因而他有一個額外的名字“暴君”。他沒收了貴族的土地,派自己的親信去管理。他還頒布了法律,取消了農民的權利,並把農民變成了農奴。
瘋狂的時代
在伊萬死後,俄國出現了極度混亂的局麵。許多人都自稱沙皇,內戰終於爆發了。這期間,瑞典和波蘭又來犯。這樣,俄國又繼續向東部擴張,直到今天的西伯利亞地帶。
彼得大帝
1613年諾曼諾夫家族(Romanow)取得了俄國的政權,並將這個王朝持續了300年。最著名的諾曼諾夫當然要屬彼得大帝,他於1689年登基。在他執政36年後,俄國成為了歐洲最強大的國家。
學習西方
彼得大帝通過對西方的學習,要把俄國摩登化。他的一半時間是在西歐度過的,在那裏彼得參觀訪問了許多工廠,農莊,醫院。他甚至隱姓埋名地在一家造船廠工作。
俄國在變化
在對西方了解後,彼得大帝回到了俄國。他立即著手對農村的政策的改革,並削弱貴族的權力。來自西方的工人為彼得建造了運河,船舶,工廠甚至鋼鐵冶煉工業。
彼得的戰爭
彼得大帝裝備了他的軍隊,建立了他的艦隊。並在對瑞典和土耳其奧斯曼的戰爭中連連取勝,這樣一來俄國便可以修建不凍港口,使得俄國離西歐越來越近。(1689-1725年,俄土戰爭;1700-1721年,俄國對瑞典戰爭。)
新首都
彼得下令要在波羅的海邊修建一座摩登的新城市。他稱這座城市為“聖.彼得堡”,1712年並將它定為俄國的首都。聖.彼得堡地區是沼澤地帶,修建城市異常苦難,因此在新城修建過程中死了許多農奴。
俄國與普魯士
18世紀的東歐是被兩大列強所控製,一個是俄國女沙皇卡塔琳娜(Katharina),一個是普魯士的弗裏德裏希大帝(Friedrich,港台翻譯為“腓特烈大帝”)。他們都自稱對東歐有絕對的控製權,他們也都成功地使自己的國家越加繁榮昌盛。
卡塔琳娜二世
卡塔琳娜二世是1762年登基,她一身執政30年之久。她鼓勵經商,建立大學,並喜歡邀請哲學家和詩人去她那金碧輝煌的皇宮作客。她本人非常聰明,但是對於她的臣民卡塔琳娜要求他們絕對服從她的旨意。後來,卡塔琳娜被人稱為了“大帝”
新地區
卡塔琳娜的將軍們攻占了波羅的海和黑海的大片領域,這樣俄國便可以在那裏繼續修建港口。俄國的節節勝利導致了波蘭王國的覆滅,後來波蘭被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瓜分,其中俄國占有的領土最多。
俄國人的生活
卡塔琳娜在她各處的皇宮內過著超級豪華的生活。相反那些農奴卻是滿負苛捐雜稅,並且他們還要在軍隊裏長年服役。起初卡塔琳娜想改善農奴的生活,但是她的那些計劃沒有付諸實施。
在卡塔琳娜麵前,政府官員裝扮成有錢的農民,以蒙蔽卡塔琳娜的眼睛。各地的農奴暴動時有發生,但都遭到了殘酷的鎮壓。
普魯士的強大
1618年,布蘭登堡伯爵取得了當時很弱小的普魯士執政權。新的統治者建立了強大的軍隊,並把周圍地區全部聯合起來歸他統治。1701年,布蘭登堡伯爵加冕為普魯士國王。(布蘭登堡,今德國布蘭登堡州,首府波茨坦,柏林也位於布蘭登堡州內)
弗裏德裏希大帝(Friedrich)
弗裏德裏希二世被稱為“大帝”,他於1740年登基普魯士王位。他極具音樂天賦,也是一位勇敢的將軍和君主。他認為,隻有國王有足夠的權力才能真正的為自己的國家和人民做些事情。他改善了中層階級子弟的教育狀況,鼓勵科技事業和經商,他也改善了農業經濟狀況。他禁止對囚犯施加酷刑,抵製天主和新教過多地幹涉王權。
美洲的首批移民
在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不久,首批的移民者就來到了這裏。大約在1550年,就有成千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移民到印度西部和南美。同一時間,法國移民到達了今天的加拿大。
士兵和神甫
西班牙士兵不斷地在南美占領著新的領土,並在那裏建立了殖民地。一些士兵和神甫到達了北美,在今天的加利福尼亞和弗羅裏達修建了堡壘和教堂。
金,銀
西班牙移民者在墨西哥和秘魯的山脈中開采金,銀,並整船整船地運回西班牙。西班牙人強迫土著人為他們幹活,許多土著人死於過勞和疾病。
葡萄牙人種植園
葡萄牙人在巴西自己的大莊園裏種植大麵積的甘蔗,這是非常辛苦的農活,為此他們需要大量來自非洲的奴隸。
法國移民
首批的法國移民到達加拿大後開始在河流邊建設自己的房屋,他們在那裏以捕獵和捕魚為生。隨著時間的推移,1699年移民區漸漸擴大到密西西比地帶。移民者把這個地區叫著路易斯安納,這是以他們的國王路易十四(Louis)的名字命名的。
法國人的損失
法國人不是唯一移民到北美的歐洲人。1700年也來了大批的英國移民者到這裏。1754年,英法移民間終於爆發了戰爭。起初,法國人獲得了勝利。但是在1759年時,英國人在James Wolfe將軍的率領下攻取了法國人的城市魁北克。此後,英國人節節勝利。到了1763年,法國人終於忍不住了,在巴黎和平協議中把加拿大的大部分地區讓給了英國。
北美的移民者
16世紀末,來自英國的移民者試圖到達北美的東海岸尋求新的家園。第一批前往者死的死,放棄的放棄。到了1607年經過長途輾轉,英國人終於在 詹姆斯城和弗吉尼亞落腳了。
朝聖之父
1620年8月,一群英國移民者乘著帆船Mayflower號駛往弗吉尼亞。這群英國人信奉一種邪教,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做彌撒。後來這些人被稱作為“朝聖之父”,也是他們寫了第一部美國憲法。
第一個感恩節
五月花號帆船乘風破浪,並在一個被朝聖之父稱為Plymouth的地點靠岸了。第一個冬天是殘酷的,幸存的一半移民者感謝當地印第安人對他們的幫助。在他們第一次糧食收獲後,人們隻用了簡單的餐飲,並且做了禱告。從那以後許多美國人都在11月時慶祝感恩節。
土地和自由
1650年時已經有很多歐洲移民來到北美了。清教徒和天主教徒移民到美洲為了在那裏讓自己信仰的宗教自由傳播。但是大多數人隻是為了尋求新的家園和冒險。
新阿姆斯特丹
1624年,荷蘭移民者來到哈德遜的一個島上建立了荷蘭風格的居住區,他們稱那裏為新阿姆斯特丹。荷蘭人直到1664年才失去對那裏的控製,因為英國占領了這個地區,並把新阿姆斯特丹改名為紐約。
13個殖民地
1733年英國在北美的東海岸已經有了13個殖民地。那裏的居民種植煙草,大米和藍靛。他們把收獲的產品銷往歐洲,從而換的武器,服裝和工具。
戰爭與土地
起初歐洲移民與印第安人都和睦相處,後來歐洲移民越來越多地發展殖民地,使得他們與印第安人之間的衝突愈演愈烈。1720年,大部分居住在東海岸的印第安人被驅趕或被屠殺。
奴隸交易
早在古時代就有了奴隸,可到了1580年奴隸交易又達到了高潮。成百萬的非洲黑人被捕抓並運往美洲。誰在途中幸存了,誰就淪為了奴隸被賣掉。而在農場他們必須非常辛苦地勞動,許多奴隸不到幾年就累死了。
便宜的勞動力
從16世紀後,歐洲在印度西部和南美的移民開始種植甘蔗和煙草。土著人必須為他們勞動,許多人死於勞作,因此移民者需要大量的新勞動力。
奴隸交易的開始
葡萄牙人在非洲的西海岸有自己的殖民地,他們從各個部落裏買去被捕獲的黑人,用鐵鏈鎖住他們,把他們帶上船運往美洲。
三角交易
1600年,許多歐洲人參與了奴隸買賣交易。他們的船做三段航行。首先他們將滿載貨物(槍支,布匹等)的船開往非洲。在那裏他們用貨物交換奴隸,然後運往美洲。在美洲又用黑奴交換糖,煙草和棉花這些歐洲急需的用品。通過這樣的交易使得奴隸販子爆發起來。
奴隸運輸船
運送奴隸的船隻的質量都非常差。在8周的海上旅途中,黑奴被關在黑暗的船艙裏,一個挨一個的被捆綁著。疾病迅速傳播,往往中途中要死去三分之一的黑奴。
黑奴的勞動
大部分的黑奴是在印度西部和南美的農場中勞作,也有一些被送往美國,在那裏為農場主種植棉花和煙草。一些農場主對待黑奴還比較有人道,但大多數農場主對黑奴都非常殘酷,每天讓他們不休息地勞動。
奴隸起義
一些勇敢的奴隸領導了對自己主人的起義,但是大多數起義都被血腥地鎮壓下去了。1791年在印度西部的海地爆發了奴隸起義,這次起義成功了。起義首領Toussaint L'Ouverture成為了海地的統治者。
奴隸交易的末日
1780年,歐洲的反奴隸交易的呼聲高漲。1792年,丹麥成為了第一個反奴隸交易的國家。在以後的四十年中,整個歐洲結束了奴隸交易活動。1804年,奴隸製度在美國北部遭禁止,但在南部奴隸製度還延續了60年。後來整個奴隸製度在美國被禁止,最後一批奴隸終於 在1888年獲取了自己的自由。
對南太平洋的研究
大約1600年時,歐洲的發現者幾乎發現了所有的地區。但是南太平洋在地圖上還是一片白,有的人乘船前往南太平洋去尋找新的大陸和財富。
荷蘭發現者
1606年,荷蘭人到達了澳大利亞北部海岸,1642年荷蘭人阿貝.塔斯曼(Abel Tasman)甚至來到了新西蘭。他是第一個用自己名稱命名島嶼的歐洲人,被命名的島嶼叫塔斯馬尼亞島。(塔斯馬尼亞島位於澳大利亞南部,新西蘭東部)
科克船長(Cook)
1768年,船長詹姆士.科克做了一次南太平洋航海。在一些島嶼上,他受到當地土著人歡迎。但是,當他到達新西蘭時,卻試圖將當地的毛利人驅趕出島。後來科克和毛利人和解了,並將新西蘭繪製成圖。
陌生世界
1770年,科克來到了澳大利亞東部海岸,並且將那裏占為己有。他被那裏的動物和植物驚呆了,後來他把自己停靠的海灣成為“植物圓灣”(Botany Bay)
罪犯和移民
自1780年以後,英國移民蜂擁而來。其中許多人是被判了刑的罪犯,他們是被送到這裏服勞役的,其他的移民是自己移民。在19世紀30年代在澳大利亞已經有10萬歐洲人生活在那裏了。
土著人
在歐洲人還沒有來到澳大利亞前,很久以來這裏就有土著人生活了,他們被稱為阿波利金裏斯人(Aborigines)。他們被蜂擁而來的歐洲人嚇壞了,許多土著人被歐洲移民屠殺了,其餘的死與歐洲人帶來的各種疾病。
英國人在新西蘭
逐漸地英國人也移民到了新西蘭。1840年,當地的土著人毛利人將統治權交給英國人,但後來他們又試圖將權力奪回。在為統治權的爭鬥中,許多毛利人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的文化也慢慢地被血腥的海水清洗了。
英國人在印度
16世紀時,英國商人就來到了印度。他們在那裏購買絲綢,棉花,茶和各種調料,並且在那裏建立了自己巨大的商業團體。
1700年時的印度是被許多諸侯瓜分的印度,諸侯間經常發生衝突。歐洲人當時經常去幫助一方去打另一方。
克萊韋爾(Clive)
1756年,印度的本伽能(Bengalen)的王侯攻占了英國人的一個商棧,並且殺死了成百的英國人。次年,英國人在他們的將軍羅伯特.克萊韋爾的率領下打敗了王侯。克萊韋爾為了東印度公司的利益而加收當地的稅,這樣一來,東印度公司變成了一個非常強大的實體。
英國人的權利
東印度公司建立了強大的軍隊,軍隊被英國士兵帶領,許多印度人也加入其中。東印度公司的軍隊在對付各路諸侯中連連取勝,英國人的實力範圍在整個印度不斷地擴大。
印度人的起義
許多在東印度公司軍隊裏的印度士兵非常不滿英國人,因為英國人不尊重他們的宗教而且隨意根據他們的意願改變著印度。1857年,在本伽能爆發了一場印度士兵起義。
戰鬥延伸到印度北部,1858年起義終於被英國人鎮壓了。英國政府接管了印度的統治權,從此印度成為了英帝國的一個重要部分。
王侯與仆人
在印度士兵起義後,還有一些印度諸侯生活在他們豪華的皇宮內。但是他們的統治權都被剝奪了,大部分的印度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許多人不得不為了生活去給英國人當仆人。
新生活
英國人開始在印度修建街道,鐵路和學校。印度人必須學英語,英國傳教士也紛紛來到印度,試圖讓印度人改信基督教。
印度文化
到了1880年,已經有許多英國家庭生活在印度了。他們試圖保留英國的生活方式,但他們不得不被當地的傳統所改變。1947年,當甘地從英國人手裏和平接管了印度的統治權後,英國人才離開了那裏。
美國獨立戰爭
直到1700年英國人還擁有著他們在北美洲東海岸的殖民地,那裏被英國人野蠻的治理著,當地的稅遠遠高於英國本土。殖民地內的居民認為那是不合理的,因此許多人紛紛拒絕繳納高額的稅金。
倒茶入海
茶在美洲要上重稅,這對英國人來說是無法接受的。1773年,殖民地居民在波斯頓海港掀翻了商船,並將茶葉傾倒入海。這次的抗議行動被稱為波斯頓傾茶事件(Teaparty)
戰爭的爆發
英國政府嚴厲地懲罰了傾茶事件的參與者,將法律更加嚴厲化並從本土派軍隊駐守北美。很快就爆發了一場戰爭。
獨立宣言
殖民地區的人們稱自己為美國人並且希望脫離英國的統治。1776年,殖民了13年之久的英國駐北美長官在獨立宣言上簽了字。宣言中表明,這塊殖民地從此獨立了。人們把自己的國家稱為美利堅合眾國。
第一次戰鬥
英國人沒有袖手旁觀,他們領兵與美國新軍作戰。美國人有他們優秀的統帥喬治.華盛頓,但是英國士兵有更豐富的作戰經驗和裝備。美國人贏得了一些戰鬥並且占領了一些重要的城市。
法國朋友
1777年,法國決定支持美國針對英國的獨立戰爭。於是美國軍隊越來越壯大並且在法國人的幫助下不斷地獲得了軍事勝利。經過了長期戰爭,1781年英國政府終於決定結束戰爭了。
一個新的民族
戰爭結束不久,英國人簽署了和平條約,並承認了美國為一個獨立的國家。1787年托馬斯.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製定了這個新國家的憲法。1789年喬治.華盛頓當選美國第一任總統。
法國大革命
1780年的法國人民非常不滿路易十六和他的執政方式。整個法國已經負債累累,路易十六卻照樣過著極度奢侈的生活。一切的經濟負擔都壓在法國人民身上。
災難即將降臨
1789年,法國破產了,國內上下一片指責聲。為了緩解矛盾,路易十六開始召集議會商議國家局勢,這種方式在法國已經200年沒有過了。
稅製問題
一些來自中等階層的商人和法學界議會成員指出,相比那些貴族而言,他們必須繳納規定的稅金,而貴族卻分文不交。議員們提出了納稅公平的口號,但是被國王拒絕了。人們的憤怒情緒日益上漲。
攻占巴士底監獄
1789年7月14日,貧窮的人民在一些國王士兵的幫助下攻戰了巴黎最重要的監獄-巴士底監獄。
革命風暴
攻占巴士底監獄的消息給人們帶來了巨大勇氣,人們紛紛起義。很快,整個法國被革命的風暴卷席。法國中產階層掌握了政權,1793年法國國王終於走上了斷頭台。
血雨腥風
革命很快變得血腥起來,國王和成千的貴族被砍了頭。接下來就輪到那些被涉嫌反對革命的人們。一時間,整個法國充滿了血雨腥風。
歐洲戰爭
革命者允諾人們不僅要在法國革命,而且要把革命帶到整個歐洲去,幫助其他國家的人民去推翻他們的君王。法國開始進犯它的鄰國,這使得歐洲統治者們惶恐不安,並且想讓這場革命早日結束,於是1793年一些歐洲國家發動了對法戰爭,其中奧地利和英國也在內。1795年,法國戰勝了大多數對手並且將國土繼續擴大。
拿破侖帝國(Napoleon Bonaparte)
在後來的戰爭中,法國年輕的將軍拿破侖為法國贏得了許多戰爭的勝利。拿破侖漸漸有名了,也慢慢掌握了實權。到了1799年,他取得了法國的統治權。
新法律
拿破侖頒布了新法律。每個公民都由權力獲得土地和工作。但是拿破侖也非常專製,他將所有大全集一身。
拿破侖皇帝
1804年,拿破侖自立為王。他的軍隊在歐洲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勝利。到1812年幾乎整個西歐都屬於法國了。拿破侖把他的親戚派到占領區去當總督。
海上失利
可是在對英國的征服中,拿破侖沒有成功。因為英國有著強大的艦隊,因此拿破侖拿英國無可奈何。1805年,英國艦隊在西班牙南部大勝法國人。這次的海戰勝利讓英國人士氣大振,並準備在其他國家開展對抗拿破侖的軍事行動。
對俄戰爭的失敗
1812年,拿破侖進犯俄國。一路上拿破侖取得接二連三的勝利,法國軍隊進入了莫斯科。在莫斯科,法國人用大火點著了整個城市,並搶走了所有糧食。但當拿破侖的軍隊不得不在俄國的寒冬撤退時,被嚴寒凍死了無數的法國士兵。拿破侖想征服俄國的計劃流產了。
歐洲的敵人
在拿破侖征服俄國失敗後,歐洲許多國家結成了聯盟共同抗擊拿破侖。在後來的戰爭中,拿破侖輸掉了許多戰役。1814年,拿破侖被俘虜,並被羈押。
拿破侖的末日
在拿破侖被羈押一年後,他逃了出來,並且再次取得了法國的統治權。但是100天後,在與英國和普魯士的滑鐵盧(Waterloo)戰役中拿破侖慘敗。拿破侖這次被關押在南太平洋上的一個叫聖.海倫娜(St. Helena)的小島上,在那裏拿破侖度過了他的後半生。1821年,這個偉大的軍事天才,法國國王與世長辭。
新型的農業經濟
直到17世紀後期,人們還沿襲著古老的方式耕種土地。絕大多數家庭都是各自管理著從地主那裏租來的一小塊田地。那時候沒有機器,隻有簡單的工具和農具。到了18世紀,在英國和荷蘭的土地上出現了機器。新的技術大大提高了生產力,隨之產生了新的農作方式。這樣的機器和新型的農作方式迅速在歐洲傳播來來。
播種
新機器中,要數英國人Jethro Tull發明的播種機最重要了。他改變了人們傳統用手播種的方式,用他發明的機器可以讓種子直接插入土地中。這樣一來種子就不會被飛鳥吃掉,從而大大節約了種子的數量,也提高了勞動效率。
土地肥沃法
如果同一種農作物每年都在同一塊地上種植的話,土地會缺乏養分。因此農民總是每年更換土地去種植同樣的農作物,以便讓土地得到充分的營養補充。到了18世紀,人們發現如果每年在同一塊土地上種植不同的農作物,土地依然保持充足的養分。這樣的發現幫助了農民,他們不需要每年更換土地了。
提高飼養方法
一些農民隻將強壯和健康的牲畜配種,讓他們的後代跟前輩一樣健壯。這樣飼養出來的牲畜個大體健,能夠給人們提供更多的奶和肉。
圈地運動
一些土地占有者已經發現,大麵積的土地更能夠合理利用。於是他們解除與佃農的租地契約,將地圈起來自己發展經濟,並不許農民進入。這樣導致了農民失去了生活來源,他們不得不被迫進入城市去尋求新機會。
蒸汽機
19世紀中葉後,蒸汽機在農業中也得到了使用。農場裏出現了蒸汽驅動的收割機,打穀機和抽水機。
工業革命
18世紀人們的生活條件逐漸在改變,從英國傳來的新思想擴散到了全世界。世界終於迎來了工業革命時代。
新機器
18世紀初期,歐洲的大部分人都離不開農田。或者在農莊,在家裏做紡紗織布。此後當機器被發明後,這種情況慢慢發生了變化。人們利用機器,可以將紡紗織布的速度提高了許多倍。但是這樣的機器對於個體來說太貴了,於是一些商人就建立了工廠,大批購買機器雇傭工人幹活。
蒸汽動力
起初許多機器是被水力驅動的,因此那些工廠都建在河邊。到了1782年,詹姆士.瓦特(James Watt)發明了用蒸汽驅動的機器,蒸汽機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於是成千上萬的蒸汽驅動的機器被生產出來銷往世界各地。
工廠與城市
很快城市就因為工廠而發展起來,越來越多的人從農田走出來,到城市工作。當時的工作時間非常長,這種在機器邊過度忙碌的工作非常危險。工傷事件不足以怪,隻算是日常工作中的普通事。
煤礦
驅動機器的蒸汽是從燒熱了的水裏產生的,為此人們需要大量的煤。越來越多的煤礦被開發,許多煤礦還有婦女和兒童在工作。采礦是非常辛苦和危險的工作,許多人在采礦中受傷甚至死去。
運河與鐵路
18世界的街道不是非常堅固,車輛經常無法在這些道路上行使。路麵的質量威脅著運輸,因此許多企業主都在尋求新的運輸方式。許多人選擇了運河,但是運河船的速度十分緩慢。19世紀初,英國人發明了鐵路。這樣以來,運輸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示威遊行
新機器帶來的效率直接打擊著家庭作坊式的傳統行業,因此許多人憤怒之極。憤怒的人們試圖砸毀機器,其中最著名的領袖人物是Ned Ludd。但是這樣的行為無法阻止工業革命的腳步,相反,工廠的數目與日俱增。
英國的爆富
英國在工業革命期間突然出現了超大數量的工廠,它們的產品都能讓整個世界爆炸。1800年,英國成為世界上是最富有也是最強大的國家。1851年倫敦舉辦了第一次世界博覽會,發明家們在博覽會上展示了他們的發明。來自世界各地的數以百萬的參觀者觀看了新技術世界。
新城市生活
1850年,歐洲隨處可見工廠和煙囪。工廠主越來越富有,而工人每日辛勤的勞動卻依然保持著貧窮。工廠老板住進了豪華的別墅裏,而窮苦工人都住在貧民窟陰暗的小房屋內。
貧民窟裏的生活
工廠的工人都住在狹小街道的排房裏,房間裏既沒有廁所和也沒有自來水。房間裏空氣都帶著工廠的氣味,街道肮髒,疾病傳播的很快。這裏的盜賊猖獗,許多窮人隻能以偷盜維持生活。
“窮人屋”
誰身無分文,誰沒有工作就必須搬進“窮人屋”,這裏跟監獄差不多。誰進住窮人屋就必須辛苦地勞作,那裏基本上不讓人出去。家庭因此被拆散而無法團聚。
工潮
許多工人覺得自己被不公正對待,許多工人組織在一起形成了團體,即工會。工會要求增加工人的工資,縮短工作時間和更多的安全保障,以及改善工作環境。起初工會組織被政府禁止,到了1825年才得以合法化。誰要是威脅了工會成員,那工會就會組織遊行罷工。
改善
工會組織和一些有錢人對政府施加壓力,讓政府改善窮人的生活條件。在19世紀下半葉,工廠變的更安全了,廠房得到了改善。街道變得井井有條,這樣疾病的流傳得到了控製。
教育體係
大約1800年時,孩子上學父母必須繳納學費,這樣導致了許多窮苦家庭的小孩成為了文盲。一百年後,教育體係慢慢形成。到了1900年出台了到12歲的義務教育製,但當時的老師非常嚴厲,老師經常體罰自己的學生。
革命年代
1848年的歐洲人對自己的政府都不滿意,他們要求更多的發言權。失業人數也與日俱增,生活用品緊缺。於是人們又想起了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並覺得那是一種解決他們問題的措施。
混亂的一年
1848年2月巴黎又起義了,這次起義者控製了整個法國。其他國家的人們把巴黎的這次起義作樣板。這樣,1848年就成為了歐洲史上的革命年。
1849年末,大多的起義被鎮壓,舊的統治者又重新上台掌權。但是這次統治者學乖了,他們知道如果他們要繼續執政就必須多聽聽人民的呼聲。
新思想
與此同時,新思想和全新的世界觀在歐洲流行起來。1848年英國的基督教組織要求公民的選舉權。同一時間,德國人卡爾.馬克思寫了共產主義宣言。他主張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奪取政權。
新民族
到19世紀初期,今天的德國,希臘和意大利還沒有形成。德國和意大利由許多小的城邦國家組成,其中一些部分是受外國君主統治的。希臘是歸屬於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
希臘獨立運動
1827年,在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希臘人決定起來推翻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他們建立了獨立的希臘王國。
意大利的統一
1859年,意大利的城邦國家皮蒙特(Piemont)和薩丁(Sardinien)都屬於Camillo Cavour大公的領地,他幾乎控製了整個北部意大利。同一時期,一個叫Giuseppe Garibaldi的人領導他的叛軍征服了意大利南部。1860年,Cavour和Garibaldi同意將意大利北部和南部統一起來。一年後,形成了一個全新的意大利。
德國的統一
1815年以來普魯士在德國最強大,國王威廉一世和他的首相俾斯麥治理著王國。那時候德國的威斯特法倫已經屬於普魯士了,並且越來越多的小國也加入了普魯士大家庭。普魯士戰勝了奧地利和法國,因此能在1871年的時候把剩餘的德意誌國家統一起來。自此,威廉成為了第一位德國皇帝。
南美的起義
自16世紀以來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統治著南美的大片殖民地。殖民地內的人們被大地主管理,但是大部分的人們非常貧窮。
為自由而戰
19世紀初期,南美人民希望能夠擺脫殖民而獨立,建立自己自主的國家。葡萄牙於1822年承認巴西的獨立,但是西班牙仍然不願放棄自己的殖民地。於是一場戰爭無法避免了。
革命者玻利維爾(Bolivar)
南美最有名的自由抗戰人物是來自殖民地委內瑞拉(Venezuela)的玻利維爾,1811年他率領解放軍與西班牙殖民軍奮戰三年,試圖將西班牙人驅趕出去,但是還是功虧一簣。
翻山越嶺
玻利維爾明白了,他無法在委內瑞拉(Venezuela)殲滅強大的西班牙軍隊。於是他計劃對鄰邊的殖民地新格拿納達(New Granada)發起突然襲擊。1819年,他率領他的軍隊冒險翻過安第斯山脈進軍新格拿納達。在那裏他終於戰勝了西班牙人,並為獨立而奠基。這就是今天的哥倫比亞。
西班牙的失敗
玻利維爾轉戰南美各地,與西班牙人戰鬥。他攻占了許多西班牙殖民地,終於在1821年他解放了他的家鄉委內瑞拉,一年後解放了厄瓜多爾。
聖.馬丁(San Martin)
另一位傑出的自己抗戰英雄是約瑟.德.聖.馬丁。他領導了智利和阿根廷的獨立,他也解放了秘魯的大部分地區(那裏是西班牙人最強大的地區)。
秘魯和玻利維爾
1824年,玻利維爾把西班牙人從剩餘的秘魯地區驅趕了出去,這個地區後來以他的名字被命名為玻利維亞。
自由與戰爭
1830年整個南美獲得了獨立,但是在接下來的歲月中新國家之間的戰爭烽煙又起。那裏人民的生活仍然非常艱苦。
非洲的投機買賣
長期以來非洲大陸一直被王國分割,那裏被非洲的國王們統治著。1652年,荷蘭人把非洲最南角的大片土地占為己有。到了1800年,法國人,英國人和葡萄牙商人在這個地區的海岸線上落腳了。但是對於歐洲人來說,歐洲內陸還是一個陌生的環境。
這種陌生的概念在到了19世紀時慢慢起了變化,殖民欲的膨脹和對財富的貪婪使得歐洲人終於走進了非洲內陸。他們希望在那裏能找到金礦和寶石。這導致了歐洲各國為了非洲各地,相互之間激烈競爭和討價還價。
大遷徙
1806年,英國在角區建立了殖民地,殖民地的人民多為荷蘭人-布爾人,他們並不服從英國人的統治。1836年,成千的布爾人遷徙新地。這次行為史稱“大遷徙”。當布爾人為自己找到新家園後,隨即建立了兩個新殖民地。
祖魯之戰(Zulu)
那些被布爾人搶奪了土地的非洲人叫祖魯人。多年來,他們一直試圖將丟失的土地多回來。祖魯人英勇地與布爾人激戰,但是到了1879年在英國人出麵後,他們戰敗了。
對非洲的研究
當時的歐洲人隻居住在非洲沿海地區,因為他們害怕非洲的疾病和那裏的野獸。但是也出現了一些不懼危險的冒險者,他們要去研究非洲。其中最著名的是大衛(David Livingstone),他研究了非洲的大部份,並繪製了地圖。
前仆後繼
1880年時已經有許多歐洲國家在非洲有了殖民地。對於那些新國家,如德國,意大利來說,他們更貪婪地想獲得更多的殖民地,以擴大自己的王國。非洲人對他們根本沒有辦法,誰反抗誰就會被打死。
非洲落入歐洲人之手
1884年,歐洲列強在柏林瓜分了整個非洲。每個國家都分有自己一部分,隻有埃塞俄比亞和利比亞保持著獨立。非洲人受大多數歐洲人的野蠻地統治,因此起義也時有發生。
布爾人戰爭
盡管有柏林協議,但是為爭奪殖民地的事件還是有發生。1899年英國試圖從荷蘭人手裏奪去他們的殖民地,從而導致了布爾人與英國人之間的戰爭。戰爭中,許多布爾人被屠殺,他們的家園被毀。1902年,布爾人徹底戰敗,他們的土地從此歸屬英帝國。
美國內戰
19世紀中葉的美國北部和南部完全是兩個世界。在北部有著許多大城市,工業非常發達;南部卻是以農業經濟為主。
美國南部的奴隸
對於美國南部來說,棉花和煙草支撐著他們的經濟。成千上萬的非洲奴隸被送到這裏從事農活,而在北部奴隸是禁止的。於是南北之間發生了衝突。
美國的分裂
1860年,林肯(Abraham Lincoln)當選美國總統。他是反對奴隸製度的,他的政見使得南部許多人不滿。一些南部組織決定脫離美國,自己建立國家。
戰爭爆發
美國政府為了避免國家分裂,於1861年發動了內戰。戰爭持續了4年。北方軍擁有更多的士兵和良好的裝備,南軍卻有眾多出色的將軍(如:Robert E. Lee)和為獨立而戰的鬥誌。戰爭初期南軍取得了許多戰役的勝利。
北方軍的加強
1863年,北方軍在賓西法尼亞的葛底斯堡(Gettysburg)贏得了重大勝利。在這次勝利後,北方軍步步緊逼,北方軍所經的莊園和地區都焚之一炬。北方軍的戰船封鎖了海港,切斷了南軍外來的支援。
戰爭結束
很快南軍便潰不成軍,1865年南方各地繼續被塗炭,導致了南方的投降。戰爭結束了,雙方都死了幾十萬人。
艱苦的和平
戰爭過後,美國統一了。奴隸製被禁止了,黑人終於得到了自由。但是戰爭帶來的創傷在南方和北方人心中忘記,戰爭結束5天後,林肯總統被南方人謀殺了。在南方對待黑人的態度仍就沒有改變。
美國的新地盤
1800年的美國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國家了,但它還在不斷地成長。在後來的100年裏美國又取得了許多新土地,成百萬的美國人前往這些新地區。
購買地盤
自1700年來,位於北美中部的巨大的路易斯安那地區是法國的殖民地。1803 年美國人從法國人手裏把它買了過來,這樣美國的土地一下子增加了一倍。美國人進住了這個新地區,並在這裏建立了新的聯邦州。
墨西哥的戰爭
許多人往南部遷徙,前往得克薩斯。當時得克薩斯屬於墨西哥。1835年,得克薩斯宣布脫離墨西哥獨立。墨西哥為了它的國土而戰,2年後墨西哥戰敗。1845年得克薩斯歸屬美國。
西部
越來越多的人往西遷徙,政府也鼓勵人們前往西部開發。當1848年在加利福尼亞發現金子後,成千上萬的人蜂擁而至。
野性的西部
長期以來美國西部都是充滿了野性和危險,到處是土匪和血腥。牛仔驅趕著牛羊穿過平川到匯集地,在那裏他們將牲畜趕進火車車廂,然後開往東部去賣他們的牛羊。當時在牛仔和土著印第安人之間有著極大的摩擦。
獲取土地
當美國向外擴張時,美國的開路先鋒們也占有了許多曾經是印第安人的土地。起初美國政府向印第安人保證,他們會離開的。可是後來根本沒有人管。
為生存而戰
一些印第安部落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存環境,與受美國軍隊保護的美國“土地賊”戰鬥。他們贏得了一些戰鬥的勝利,但是許多印第安部落被徹底殺光了。美國士兵和移民砍下犛牛的頭堆積在地上,那些都是印第安人賴以生存的野生動物。到1890年,許許多多的印第安人被俘虜,他們在被美國軍隊看守下的俘虜營裏被屠殺了。
新世界霸權
到了19世紀末期,美國土地已經貫穿大西洋到太平洋。盡管經曆了對印第安的戰爭和內戰,但沒有阻止美國的迅速發展。美國很快就有了巨大的收獲,他們生產的機器比任何一個國家都多。到20世紀初,美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富裕最強大的國家了。
日本維新
16世紀初的日本還陷在長年的內戰中,武士階級為了土地相互爭鬥,日本皇帝的權力非常小。
強大的武士階級
1568年,當強大的武士織田信長(Oda Nobunaga)取得了對日本的控製後,日本內戰結束。在他之後,另外一個武士豐臣秀吉(Toyotomi Hideyoshi)成為了日本的主宰。他實行合理的稅製並試圖將整個日本統一起來。
第一位德川(Tokugawa)
豐臣秀吉死後,戰火又起。德川家康打敗了他的對手,評定了四方。被日本皇帝封為大將軍。德川在江戶設置了幕府,從此日本進入了幕府將軍的統治時期。
Edo時期
Edo就是今天的東京(Tokio)。在日本天皇還呆在京都皇宮裏時,德川在今天的東京建立了他的首都。從此德川家族實際統治了日本長達250年之久。這個期間史稱Edo時期。
日本的隔離
1630年,幕府大將軍德川家光(Iemitsu Tokugawa)害怕歐洲商人和傳教士過多地影響日本。他在國內禁止基督教,隻允許中國和荷蘭商人來日經商。德川家光禁止外國人進入日本,以至於荷蘭商人隻能在長崎與日本人經商。
和平與財富
200年來,日本與世隔絕。德川家族治國嚴厲,他的目的是讓日本保持和平。日本的城市發展很快,東京已經發展到了但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與此同時,日本的商人也逐漸富裕起來。到了1800年,日本又出現了許多反對德川家族的起義。
與西方建立聯係
1854年,美國戰艦行至東京灣,戰艦艦長逼迫日本人在貿易條約上簽字。後來日本又跟其他許多歐洲國家也簽訂了貿易條約。
德川家族的末日
大多武士憎恨西方商人,他們指責德川允許他們進入日本經商。於是一場戰爭爆發了,1867年德川戰敗,權利被一個武士軍隊所取代。1868年,日本天皇在武士們的幫助下重新取得了對日本的統治權。這就是曆史上的明治複辟。天皇從京都遷都到Edo,並將Edo改名為東京。
明治維新
跟武士們的意願背道而馳,天皇鼓勵與西方人經商。並從西方人那裏吸取許多經驗,他建立了議會,改善了教育條件,修建工廠,鐵路和造船。日本武士的權利被沒收,他們被迫從事普通的職業。
日本戰爭
1894年,日本試圖占領朝鮮,和部分中國。很輕鬆地日本人贏得了勝利。但是在1904年日本為了朝鮮利益又不得不對俄作戰。這場戰爭日本人又勝利了。日、俄在美國簽訂了“樸茨茅斯條約”。規定:俄將旅順口、大連灣及其附近領土、領水之租借權讓與日本;將由長春至旅順口鐵路及一切支線及該鐵路內一切權利、財產、煤礦讓與日本。為確認上述事項,1905年中、日簽訂了“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日還得到新的利益:在鴨綠江右岸采伐森林;在東北開辟16處商埠;在奉天、營口、安東設立租界等。從此,日本變成了遠東的強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參與的國家之多,死傷人數之多都是曆來沒有過的。怎麽會在我們人類曆史上發生這樣的的事情呢?
朋友和敵人
1914年,在歐洲的5大列強分成了兩個陣營。英國,法國和俄國是一邊,被稱為盟軍。德國,奧匈帝國和他們的同盟國是一邊。局勢相當嚴峻,如果其中有兩個國家發生了戰爭,那麽其他國家都會被卷入進來。
薩拉熱窩的刺殺
1914年6月28日一個事件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弗朗茨.菲爾丁南德大公(Franz Ferdinand),這位奧地利皇位繼承人,這位正在薩拉熱窩訪問的大公被一個塞爾維亞學生給刺殺了。
7月28日奧地利和德國對塞爾維亞宣戰。俄國站在塞爾維亞一邊,很快盟軍和德,奧同盟國也卷入了戰爭。
西線
德國軍隊很快地進入了法國北部,但是遭到盟軍的阻擊。雙方在一條長長的戰線上僵持不下。雙方都不能獲勝,一場曠日持久的陣地戰開始了。士兵必須堅守自己的陣地,還要向對方陣地衝鋒。死於戰場的多達百萬人。
戰爭範圍的擴大
很快許多其他國家也參與了這次戰爭,土耳其和保加利亞為德,奧而戰。意大利,希臘,葡萄牙為盟軍而戰。戰火甚至燒到了非洲和遠東的英國,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殖民地。
潛水艇
敵對雙方都試圖切斷對方的海上補給線,以是對方造成糧食,原材料短缺。德國潛艇攻擊英國軍港裏停靠的軍艦。美國的商船也遭到了德國潛艇的襲擊,這樣導致了美國於1917年對德,奧宣戰。
戰爭結束
1918年3月,俄國被戰爭拖的精疲力竭,終於和德國簽署了和平協議。德國軍隊在西線繼續作戰,但是被盟軍擊敗。德國軍隊不得不投降,1918年11月11日,這場持續了4年的世界大戰終於結束了。一戰結束後,歐洲許多國家的帝製被取消。德國皇帝流亡了,奧地利共和了,土耳其奧斯曼王朝垮台了。
俄國革命
20世紀初俄國是一個巨大的帝國,它的土地麵積是全球的六分之一。當俄國的貴族在聖.彼得堡過著豪華無比的生活時,俄國的大多數人民卻度日艱難。俄國被沙皇統治著,他身邊的貴族和權臣左右著政治,老百姓根本無法參與政治。
改變的時刻
許多俄國人反對沙皇的集權。一些人希望建立議會來削弱沙皇的權力,議會議員應該有人民選舉產生。有的人甚至希望來場革命,消滅沙皇的存在。在革命軍中布爾什維克和他們的領袖列寧最為耀眼。
1905年的革命
1905年1月,超過15萬人的工人湧到沙皇在聖.彼得堡的冬宮,為改善他們惡劣的工作條件示威遊行。沙皇軍隊出動了,他們開槍打死了上百的示威工人。整個俄國震驚了,沙皇尼古拉被迫組建議會,但是在他操縱下,議會形同虛設。
戰爭中的俄國
1914年俄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軍隊遭到慘重的傷亡,6個月之內戰死超過100萬士兵。國內糧食短缺,俄國人飽受饑荒。許多人把責任都推在沙皇身上。
10月革命
1917年3月聖.彼得堡已經沒有麵包了。起義和遊行爆發了,當士兵和起義者團結在一起的時候,沙皇已經知道他失去了權力。尼古拉退位了。
一個臨時政府被組建起來。但是臨時政府什麽也沒有做,不受人民擁護。在1917年11月(10月是按當時還有效的古羅馬日曆算的),爆發了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革命。
內戰
列寧與德國恢複和平關係。對於俄國來說,第一次世界大戰就結束了。莫斯科繼續作為俄國首都;農民掌握土地;工人控製工廠。許多有錢的俄國人並不適合這樣的革命環境,於是他們反對革命,一場布爾什維克和反革命陣營之間爆發了戰爭。1918年,沙皇尼古拉和他的家人被革命黨人處決了。
共產黨人
1921年,共產黨贏得了俄國內戰的勝利。列寧開始著手轉變國家製度和重建國家。1922年,俄國不再是俄國,而是蘇聯了。
斯大林統治下的蘇聯
10月革命以後,列寧成為了人們心中的英雄。但是列寧自1922年來長期患病,並於1924年去世。
列寧死後開始了一場意識形態的大爭鬥,這場鬥爭是共產黨書記約瑟夫.斯大林領導的。在黨內斯大林有很多支持他的力量,利用這股力量他消滅了自己的競爭對手。1928年,斯大林已經全麵控製整個俄國了。
工廠和工人
斯大林製定了5年計劃,目的是把國家建設成工業現代化的國家。他強迫農民離開村莊,讓他們在工廠裏工作。工廠應該生產更多的產品,如果誰沒有努力幹活,誰就會被當做破壞分子受到懲罰。
農業
為了滿足工人對糧食的需求,斯大林需要一個摩登的農業經濟。他把小村莊都消滅掉,農民組成了集體農莊。農民種糧得到一些工資,而農產品被低價被國家收購。
富農
一些富農擁有自己的土地。當他們拒絕將自己的土地交出來時,等著他們的是斯大林的暴力。成百萬的富農被逮捕,並被送往流放的圈起來。在那裏的勞動條件更加惡劣,許多人死於嚴寒,勞累,饑餓和疾病。
許多農民在進入集體農莊前燒毀了自己的莊稼,屠殺了自己的牲畜。這導致了糧食短缺,那時候有百萬計的蘇聯人由於糧食短缺而死去。
內部爭鬥
1934年,開始排擠反對他的人。如果誰對他進行批評,誰將會被捕,或被處決或被送進監獄。在這次大清洗活動中,2400萬人死於政治鬥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1年6月,希特勒德國對蘇聯發動了突然襲擊。在經過了激烈戰鬥和俄國的嚴冬後,德國人被蘇聯紅軍擊退了。斯大林利用這次勝利的機會成為了蘇聯在世界舞台的霸權者。
代價
在斯大林的統治下,蘇聯成為了強大的工業國家,它擁有無數的工廠,煉鋼車間,發電站和鐵路交通線。新的醫院一個一個被建起,小孩子免費上學。但是斯大林也是一位暴君,1953年他死去後,人們發現了一個數字。4000萬蘇聯人被他殺害了。
好時代壞時代
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經濟膨脹時代,工廠造出許多新奇的產品,如洗衣機,吸塵器,汽車...雖然並不是每個人都富有,但是他們相信一切都會慢慢變的更好。
爵士樂時代
20年代也被稱為爵士樂年代,這種新的音樂正受人們的追從。女孩剪成短發,穿起了短裙。
戒酒令
從1920年到1933年,美國的釀酒企業和烈酒銷售被國家禁止,當然還是有許多人偷偷的在非法酒吧裏酗酒。許多黑社會成員通過銷售非法烈酒和走私品爆發了。
黑色星期五
1929年10月24日,星期五,這一天對於很多美國人來說算是世界末日了。成百萬的美國人因為華爾街股票指數的下滑而傾家蕩產。那個年代的許多人都把自己的未來寄托在股票投機上,但到1929年10月,股票指數突然一跌千丈。人們陷入了混亂,當指數繼續下滑時,都紛紛狂拋自己的股票。這次紐約華爾街的股票下滑事件被稱為“黑色星期五”。
世界經濟危機
受黑色星期五的影響,許多銀行和企業都倒閉了,百萬的工人丟失了工作,由於無法支付房租,許多人成了無家可歸的人。這種經濟的消沉狀態在整個世界持續到30年代。
危機期的農場主
這次經濟風暴也波及到了農場主,由於肥料短缺,使得土地鹽堿化。許多農場主棄家而走,前往西海岸的加尼福尼亞尋求新的生活。
振興
1932年,美國羅斯福當選總統(Franklin D. Roosevelt)。上台後他立即采取措施來幫助企業和農業經濟,並創造了很多工作崗位。這樣一來經濟得到了刺激,雖然還沒有完全擺脫掉經濟危機的陰影,但是人們已經開始逐漸樂觀了。
法西斯主義
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各國都有自己的經濟問題。為了那次殘酷的戰爭,各國政府的錢都花在了武器裝備上,戰後國庫已經都空了。到處都是失業者,糧食也非常緊缺,人民怨聲載道。
第一個法西斯份子
意大利的情況更糟。許多人開始擁護墨索裏尼(Benito Mussolini),他是法西斯的黨魁。墨索裏尼於1922年當上了意大利的首相,上台後他立即宣布其他黨派非法,奪所有大權於一身。他建立了法西斯主義。
失敗的德國
一戰後,德國作為戰敗者必須補償戰勝國許多賠償,國家也被分割了。路軍和海軍都必須裁軍,空軍遭到完全禁止。許多德國人認為這是國家的軟弱表現,並把責任推在政府身上。
經濟危機
1929年德國也是世界經濟危機的受害者,成百萬的德國人失業了,政府對此束手無策。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許多德國人走近了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民族社會主義黨)。
新希望
希特勒開始演說。他叫囂說,所有問題都是外國人和猶太人造成的,他們應該負完全的責任。他宣揚德國人是優秀種族,德國也應該象日耳曼人種一樣強大。我向人們保證將建立一個強大的政府,每一個德國人都能得到工作,消除貧窮。
極權
納粹開始在德國大規模遊行,以此造氣氛。1932年,納粹已經成為了德國帝國議會中的最大黨。1933年,希特勒終於如願以償的當上了德國總理。上台後,希特勒取締了帝國議會,掌握了所有實權。
第三帝國
希特勒上台後,宣布其他政黨非法。報紙和廣播隻能宣傳納粹,學校和大學必須傳播納粹思想。孩子必須加入希特勒少年團。誰反對納粹,誰就會被蓋世太保(國家秘密警察)逮捕。
迫害猶太人
上台後的希特勒馬上開始動手對付猶太人,他規定:猶太人不允許與亞利安種德國人結婚;不允許擁有土地;晚上不許出門;許多職業不允許從事。納粹黨徒隨便毆打猶太人,砸毀他們的商店和猶太教堂。
歐洲戰爭
1934年,希特勒將德國所有的大權奪得,成為了德國有史以來最大的獨裁者。於是他開始計劃讓歐洲德語國家合並成一國。1938年3月,奧地利歸屬了德國。希特勒接下來的目標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德語地區-蘇台德地區(Sudentenland)。英國和法國為了避免戰爭,同意了希特勒的想法。但是,希特勒不僅僅是奪取了蘇台德地區,而是占領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突然襲擊波蘭。英法與波蘭有互助協議,因此兩天後英法對德宣戰。意大利這回站在希特勒一邊也參戰了,德意形成了一個軸心國。1939年9月1日,德國法西斯進攻波蘭這一天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
前進
在戰爭的前六周,並沒有大規模的戰爭場麵。到了1940年4月,希特勒的軍隊開始發動了閃電戰。德國軍隊出動大規模的坦克和飛機,很快就占領了幾乎整個西歐。
敦刻爾克大撤退
當德國人占領了法國北部後,許多法軍和英軍亂糟糟的雲集在法國敦刻爾克海岸,陷入了德軍的包圍。英國人組織了一個營救計劃,英國人派上了所有能動用的軍艦和民船去解救敦刻爾克等死的部隊。很奇怪的是,德軍的坦克部隊沒有繼續進攻海灘。英國人利用寶貴的9天時間,把33萬英法軍隊用船接回了英國本土。
英倫之戰
希特勒想攻打英國,並製定了“海獅計劃”。但他很清楚要完成這個計劃必須先徹底摧毀英國空軍。從1940年8月到10月,英德空軍在英國南部展開了激烈的空中格鬥。盡管英國人的飛機比德國空軍少得多,但他們作戰非常勇敢,並且取得了空戰的勝利。在空戰失利後,希特勒放棄了海獅計劃。
閃電戰
希特勒想讓英國屈膝,因此實行了恐怖的城市轟炸手段。每天晚上格林的空軍都來英國轟炸城市,死於轟炸的英國人不計其數。後來英國對德國展開了報複性轟炸,比如英國在轟炸德國城市德累斯頓時,一個晚上就炸死了3萬5千無辜的百姓。
東線
戰爭初期,德國和蘇聯並沒有軍事摩擦。然而到了1941年6月,希特勒撕毀了蘇德友好條約,實行了他的“巴巴羅沙計劃”,突然對蘇聯實行了閃電戰。在12月時,德軍已經推進到了莫斯科前沿。但是德軍沒有考慮到蘇聯的寒冬,戰車和坦克無法啟動,後方的空中支援也鞭長莫及。在得到恢複後的蘇軍開展了他們的反攻。
充滿戰爭的世界
起初戰爭隻是在歐洲發生。美國支持英國和蘇聯,並給他們運送了大量的武器和坦克,但是並沒有派兵支援。
到了1941年12月7日,當日本的航空母艦偷襲珍珠港後,美國這個巨人被激怒了。第二天美國就向日本宣戰,由於希特勒和日本有戰爭協議,因此希特勒也立即宣布對美宣戰。
太平洋戰爭
自1937年來,日本已經占領了中國的大片領土。日本人想在那裏建立新的大日本帝國,因此他們繼續不停地占領中國的領土。1942年6月,日本人占領了幾乎整個東南亞和許多太平洋島嶼。
盟軍在進軍
盟軍在對抗法西斯軸心國的戰爭中,節節勝利。在1942年6月後,盟軍開始在太平洋步步緊逼日本軍隊。在其他戰場也獲得了巨大的勝利,在北非的阿拉曼,在蘇聯的斯大林格勒都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決定性的一天(諾曼底登陸, D-Day)
1944年6月6日,也就是所謂的D-Day,在北非的盟軍對德軍發起了突然襲擊,成千上萬的盟軍通過狹長的海峽在法國的諾曼底海灘登陸了。慢慢地盟軍穿過法國,並將在法國的德軍逼的節節後退。在1944年9月的時候,盟軍的皮靴踏上了德國本土。
歐洲戰場的勝利
與此同時,東線的蘇軍也在進行反攻。1945年4月蘇軍打到了柏林,希特勒已經絕望了,於是在4月30日自殺身亡。5月5日,德國無條件投降了。
恐怖
在盟軍東進的路上,他們解放了納粹集中營。在營內關押著猶太人,政治犯和神經病人。當盟軍看到眼前的場麵時,驚呆了。在法西斯的恐怖統治下,有1500萬人不是被毒氣毒死,就是被惡劣的生活條件和勞動條件折磨致死,其中600萬是猶太人。
二戰的結束
當歐洲戰場的硝煙已經散去時,太平洋上酣戰正激。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投擲了第一顆原子彈。8萬日本人被炸死,三天後長崎又遭原子彈襲擊。隨後,日本無條件投降。
殖民地人們爭取自由
自19世紀以來,印度和幾乎整個非洲都被歐洲人統治著。1945年,由於歐洲各國都忙於戰爭。殖民地的統治力量削弱了,印度和非洲人民看到了這個獨立的機會。與此同時,許多歐洲人也認為,是該放棄殖民政策了。
甘地和印度
印度國大黨自1880年開始就反對英國統治。1920年,當印度律師甘地成為國大黨領袖後,國大黨更加壯大了。甘地領導了多次反英遊行,盡管都是和平遊行,但是甘地還是被拘捕了。
英國的屈服
在二戰中許多印度士兵與英軍並肩戰鬥。這也是英國改變對印政策的原因。1942年時,英國政府已經答應了在戰後幫助印度獨立。
兩種信仰
大多數印度人希望獨立,但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總是衝突不斷。穆斯林教徒擔心在印度獨立後會受印度教徒的統治。
兩個國家
1947年8月15日是印度獨立的日子,但是在前一天印度卻分離了。印度教徒居住的部分就是今天的印度;穆斯林教徒居住的部分就是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後來再分裂出去的孟加拉。
由於分裂的太快,因此有許多人生活在“錯誤的一方”。從那以後,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摩擦不斷,特別是為了喀什米爾省(這個省位於印巴交界處)。
非洲各國的獨立
在非洲,獨立運動持續到五六十年代。葡萄牙殖民地莫桑比克和安哥拉甚至到1975年才獨立。利比亞於1951年獨立,是非洲第一個獨立的國家。Jomo Kenyatta於1963年領導了肯尼亞的獨立。
在後來的30年裏,超過40個非洲國家宣布獨立。在肯尼亞和莫桑比克的獨立運動中,殖民地人們經曆了長期的遊擊戰。
白人叛逆者
在南部非洲一些地方還是歐洲移民掌握政權。英國總督斯密特(Ian Smith)在現在的津巴布韋,於1965年宣布獨立。英國人不支持他,因為他被多數的黑人左右。1980年,多數的黑人果然決定了自己國家的獨立。並且把自己國家的名稱該成了津巴布韋。
內戰
在非洲國家紛紛獨立後,非洲人的生活並沒有得到改善,他們遇到了很多棘手的問題。尼日利亞,安哥拉,乍得,索馬裏等國家由於民族和宗教問題爆發了內戰。到今天還有些非洲國家為了上述問題還是內戰不斷。
近東戰爭
紅海和波斯灣地區被我們稱為近東。自1945年以來,這個地區總是伴隨著戰爭,侵略,內戰。
猶太人的家園
1945年時,今天的以色列叫巴勒斯坦。巴勒斯坦被英國人控製著,那裏的居民是阿拉伯穆斯林,也就是巴勒斯坦人。但是猶太人也把這塊土地看作是自己的家園,因為猶太人也發源於這塊土地。
以色列的誕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猶太人在歐洲被希特勒迫害和屠殺。期間,一些猶太人成功地逃了出來,來到了巴勒斯坦。戰後他們於1948年5月14日在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猶太國家-以色列。
阿拉伯人的反應
以色列建國的行為觸怒了巴勒斯坦人和他們的盟友埃及,約旦和敘利亞。幾個國家於1948年發動了對以戰爭。1949年1月,以色列贏得了戰爭,並驅逐成千的巴勒斯坦人。如果哪個巴勒斯坦人留著不走,那他將會受到二等公民的待遇,他們的權利將被受到限製。
爭鬥在繼續
在後來的20年裏,阿拉伯人不斷地進攻以色列。1964年巴勒斯坦人建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這個組織的宗旨是為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生活的權利而戰。
1967年,在以色列贏得了6天戰爭後,繼續擴張了自己的土地。1973年,埃及和敘利亞對以色列實行了軍事襲擊。直到1979年,埃及和以色列的領導人才在美國的大衛營裏簽署了和平條約。
和平計劃
自1990年起,已經出台了許多和平措施。1993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在被占領區創立自治區的協議上達成了諒解。但是,到今天巴以衝突還沒有結束。
伊朗的革命
直到1979年,伊朗一直是受沙阿(Schah,是伊朗國王的稱呼)統治。伊朗最後一位沙阿試圖將國家摩登化,但是穆斯林極端主義份子卻要求保留自己的傳統。於是,一位極端穆斯林主義者-霍梅尼(Ayatollah Khomeini)推翻了伊朗王朝,取代了沙阿的統治權。霍梅尼統治下,伊朗變成了最保守的穆斯林國家。婦女必須戴頭巾,隻能露出兩隻眼睛,在自己的父親和兄弟前都不允許摘掉頭巾。
兩伊戰爭
1980年兩個鄰國,伊朗和伊拉克爆發了戰爭。戰爭中,伊拉克占領了伊朗一些邊境地帶。兩國自古以來就有著不同。伊拉克總統薩達姆認為取伊朗如同探囊取物般的容易,因為伊朗那時候正在國內的革命期。結果戰爭持續了8年,雙方都沒有取勝。1988年,雙方簽署了和平協議。但是,兩伊戰爭中卻付出了超過百萬的穆斯林的生命
海灣戰爭
1990年,伊拉克為了獲取油田,突然侵略鄰國科威特。導致了1991年的海灣戰爭。在美國和沙特阿拉伯的領導下展開了解放科威特的戰鬥。戰爭進行了兩月後,伊拉克戰敗。科威特和伊拉克兩個國家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冷戰
在二戰期間,美國和蘇聯還是盟友。但是在戰爭結束後,他們相互狐疑起來。在後來的40年中蘇美之間展開了宣傳攻勢,雙方展開了軍備競賽,導致了冷戰。
共產主義
在二戰結束期間,蘇聯紅軍席卷了整個東歐和東德。戰爭結束後,斯大林並不撤軍,而是要把被蘇聯紅軍解放的地區變成社會主義國家。
對峙
西方國家害怕蘇聯的權勢繼續擴張,於是在1949年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便對付蘇聯的軍事進攻。而蘇聯和東歐也在1955年建立的一個軍事聯盟-華約。
德國的分裂
戰爭結束後,德國被分成了4個占領區。東部地區是由蘇聯控製,西部地區由美國,英國和法國控製。1949年在德國東部建立了民主德國政權,在西部建立了聯邦德國政權。
柏林牆
老首都柏林地處東德境內,但是它也被分割了。東柏林的人生活困苦,他們都紛紛逃往西柏林。為了阻止這種逃亡行為,東德在東柏林和西柏林間修建了柏林牆。誰想越牆逃往西德國將會有生命危險。
古巴危機
在冷戰期間,東西兩大陣營都在擴充自己的軍備。1962年美國發現,蘇聯在美國鼻子底下準備設立原子彈基地,地點是美國海岸線前的古巴。當時的局勢相當嚴峻,但是雙方都不想戰爭。於是6天以後,蘇聯撤銷了原計劃。
朝鮮和越南
美國和蘇聯從不正麵交火。蘇聯給它的盟友提供武器,代表它去與美國人打仗。最糟糕的例子就是朝鮮戰爭和越戰。
新時代
70年代後,局勢有了好轉。但是直到1979年蘇軍還霸占著它的鄰國阿富汗,美國也沒有停止研製它的新武器。1991年隨著蘇聯的解體,冷戰時代也宣告結束。
太空競爭
百年以來人們就夢想著去探索宇宙。30年代已經發明了火箭,二戰期間德國人研製的V1,V2火箭還隻是用於戰爭。戰爭結束後,科學家們研製的火箭是為了去探索宇宙的奧秘。冷戰使得蘇美在太空發展方麵大下功夫,都想成為第一個發射火箭上天的國家。
衛星
1957年10月蘇聯發射了衛星上天,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被人類製作而能圍繞地球旋轉的作品。如今已有上千顆軍事,科學和通訊衛星在圍繞我們的地球轉動。
人類進入太空
1961年4月,蘇聯將世界第一位太空人送上天,他就是加加林(Juri Gagarin) 。他做了繞地球太空航行108分鍾,當他安全返回地麵時,成了蘇聯英雄。
登月
60年代初蘇聯的航空事業遠遠超過了美國。因此美國總統肯尼迪宣布,要把美國宇航員送上地球。1968年12月,美國阿波羅8號第一次做了環繞月球的航行。6個月後,美國宇航員Neil Armstrong和Buzz Aldrin成為了最早蹬上月球的人。(當然,最近越來越多的天文學家指出,那次美國人登月是被美國航天局模擬出來的)
宇宙飛船
60年代和70年代的太空飛行器隻能被使用一次,在返回地球時,宇航員要進入回收艙,回收艙將脫離太空飛行器,隨後回收艙將拖著大大的降落傘降落到地麵。
1981年美國建造了宇宙飛船後,結束了宇宙飛行器隻能使用一次的曆史。新的宇宙飛船能象火箭一樣被推射進太空,返回時就象飛機一樣能平穩著路。
空間站
70年代時,美國和蘇聯就建造了宇宙空間站,以便科學家能住在裏麵從事科學研究。隨著冷戰的結束,美國科學家可以前往俄國的空間站,與俄國同行共同從事科學研究了。
到了20世紀末,許多其他國家的工程師都可以參與國際空間站ISS的建造行業中來了。兩部分分別在俄國和美國建造,它們被分開送往太空,1998年12月兩部分在太空中完成了對接。
共產主義陣營的崩潰
80年代,東歐許多社會主義國家中出現了諸多無法解決的問題。生活水平遠遠不及西方,少數國家還出現了糧食和物資短缺。受蘇聯紅軍支持的政府不受人民的擁護...
新的領袖
1985年,戈爾巴喬夫成為了蘇聯的領袖。他上台後著手國家的改革。戈爾巴喬夫允許私人成立公司,並且給與人民自由選舉的權利。同時他終止了對東歐各國的援助。
人民的權利
1988年波蘭工人大遊行,他們要求自由選舉權利。1989年8月,波蘭產生了一位非共產黨總理,一年後瓦雷薩(Lech Walesa)當選波蘭總統。
邊境的開放
民主德國是非常社會主義化的國家。普通公民是不允許前往西方的。1989年9月匈牙利率先開放了通往奧地利的邊境。成千上萬的東德人可以通過匈牙利前往西德。在東德國內示威遊行的事件也與日俱增。
柏林牆的倒塌
89年11月9日,民主德國終於開放了與西德的邊境。在柏林人們翻上分離東西柏林的那堵高牆,東西德的邊境自25年來第一次全麵開放了,成千上萬的東德人去西德探望他們的親人。
1990年3月,民主德國決定與西德統一,到了10月23日這天終於兩德統一的夢實現了。統一後的柏林成為了德國的首都。
暴力的終結
到1989年,東歐的許多國家都和平過渡了。隻有羅馬尼亞的獨裁領袖齊奧塞斯庫(Nicolae Ceaueescu)被逮捕,後來被處決了。
蘇聯的解體
在蘇聯,二戰前被斯大林占領的三個波羅的海沿岸國家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立陶宛宣布獨立。其他的一些加盟共和國也要求獨立,但是到目前為止還在發生流血衝突。
戈爾巴喬夫下台後,1991年12月31日蘇聯有15個加盟共和國獨立了,剩下的加盟共和國中俄羅斯最大。隨著蘇聯的解體,冷戰時代也結束了。
平等權利
人權建立在平等基礎上,就是說所有人都應該被平等的對待,無所謂是什麽種族,信仰什麽宗教和性別。人們應該自由地生活,應該有言論的自由,公平的法律對待,也應該享有選舉權。今天這些都是人們的基本權利了,但是在100年前卻是另外一個樣子。
婦女的選舉權
1900年大多的國家中婦女是沒有選舉權的。新西蘭於1893年成為了第一個婦女有選舉權的國家,慢慢地其他國家也先後賦予婦女了選舉權。在英國和美國的婦女經過長期的奮鬥才分別於1918年和1920年擁有了選舉權。
黑人的權利
50年代的美國黑人開始為他們不平等的待遇而示威。在許多南部地區,黑人不敢使用他們的選舉權。他們的孩子不能上白人學校,坐車也是要和白人分開。
最大的一次示威發生在1963年8月,20萬黑人走上街頭,穿過整個華盛頓。次年美國政府頒布了新法律,禁止歧視有色人種。盡管如此,到今天黑人的生活條件和工作機會也還是跟白人不平等。
南非
在南非,政府受來自黑人的壓力越來越大。黑人在南非是沒有選舉權的,他們隻能居住在黑人區,不能與白人住在一起。這種隔離黑人的政策被稱為種族隔離政策。誰違反了種族隔離政策,誰就會被捕,被毆打,甚至會“人間蒸發”。
1989年,白人克拉克(F.W.de Klerk)當選南非總統。他開始改變種族隔離政策,並釋放黑人領袖曼德拉(Nelson Mandela)。1994年,南非黑人終於得到了自己的選舉權。曼德拉隨即當選為南非第一任黑人總統。
土地權
在世界各地都有土著居民被白人歧視的現象。在歐洲人18世紀來到澳大利亞時,他們奪去了當地土著阿波利金裏斯人的大片土地。自從20世紀30年代起,阿波利金裏斯人一直為討回自己的土地而奮鬥,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結果。
權利的保護
在許多國家,許多人還在被虐待。婦女,少數民族,有色人種被看成二等公民。聯合國一直致力於這些地方的權力平等化。
圖像和聲音
1900年時,收音機和電影這兩個東西還隻在發明家的腦子裏。至於電視,還沒有人能想到。在後來的100年中,發明家們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讓我們慢慢認識到了我們所在的世界。
電影的誕生
1895年,路易斯和奧古斯特(Louis和Auguste Lumiere)兩兄弟發明了一種機器-電影攝影機,它能把動畫的畫麵投放在銀幕上。1895年兩兄弟在法國巴黎舉辦了演示會,展示了他們的發明。
能動的畫麵一下子受到人們的鍾愛。特別在美國,電影技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到了20世紀20年代,美國人在西海岸建立了電影首都-好萊塢。
第一個有聲電影
第一個部電影是無聲的,電影配有現場的樂隊或鋼琴演奏。第一部有聲電影是1927年的“爵士樂歌手”。
收音機
同樣也是在20世紀20年代出現了收音機。在德國最早的電台是1923年10月出現的“柏林廣播時間”。政治家們馬上注意到了廣播對自己的重要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廣播起到了極大的宣傳作用。
電視時代
約翰(John Logie Baird)在1926年公布了他的發明,機械電視。我們今天看到的電視是30年代發展出來的。德國人第一次看電視是1936年,德國奧運匹克運動會時。當時電視是高檔奢侈品,而如今早已進入了千家萬戶,屬於日常必須品了。
衛星
1962年,人們第一次通過衛星直播收看到了現場電視節目。美國電視台節目通過衛星讓大西洋對岸的人能同時收看。現在這些都不算新奇了,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由於科技的飛速發展,變的越來越小了。
電視節目
1990年許多美國的青少年一周要看超過23小時的電視,專家對此作了評論。認為過多地看電視會導致人們思維懶惰,變得缺乏幻想。更有些人嚴厲地批評那些暴力的電視節目。
立體電影
電視的發展威脅著電影行業,許多電影院通過改善音響效果來獲得觀眾,更具有魅力的是立體電影。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人尖叫不止。
肮髒的星球
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