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世界

“蟋蟀哥周遊列國記”是自己寫的旅遊“報告”。裏麵是蟋蟀旅遊過的二十幾個國家的遊記,介紹了各國的風土人情,曆史也展示了大量的照片。
正文

中歐5國遊-波蘭華沙

(2004-03-23 14:56:20) 下一個

波蘭首都 - 華沙

Warszawa

 

2003年9月2日

參觀完奧斯威辛集中營已經是下午4點多了,蟋蟀回到車裏查看地圖,今天還要北上去華沙,路程為316公裏。資料上顯示行車需要4.5小時,2個小時的路為什麽會需要4.5小時?這個問題蟋蟀上了高速公路就明白了,原來波蘭的這條高速公路很象我們國家的一級公路,每2公裏都有一個十字路口,剛加速就得又刹車,就這麽折騰了4.5小時。

進入華沙的時候天色已晚,隨著車流慢慢駛近市中心。突然一座高大的建築物出現在車窗前,猶如傳說中的亞曆山大燈塔一般照亮了漆黑的夜晚。於是我趕緊在紅燈前取出照相機將這一壯觀的景象拍攝了下來。在城裏轉了好幾圈,沒有發現路邊有顯著的飯店標牌,也難怪,華沙畢竟不是一個旅遊熱點城市。後來找了個比較巨大的飯店,一進飯店,一股刺鼻的消毒水的味道撲麵而來。感覺很象國內的單位招待所,怎麽也跟4星級的飯店聯係不上。我要了高層房間,為的就是能俯瞰一下這座多災多難的城市。(上圖2,飯店陽台望華沙)

第二天清早用餐以後,蟋蟀在飯店前台買了地圖(在德國地圖是免費的,甚至隨便什麽人都可以進飯店索取城市簡易地圖和資料),在服務人員的幫助下在地圖上把計劃去的地方都做好了標記。出了飯店門,外麵是晴空萬裏,涼風徐徐,已經有了一絲秋意,這裏畢竟很靠北了。跟斯洛伐克,捷克一樣,公交車票都得在站邊的小賣部裏買。車票是單向使用的,如果換車或掉頭都得重新打票。從捷克過來的一路上,在公交車上都未遇見查票員,可見人們的自覺性還是很高的。

 

 

進入市中心,看到的都是工地的場景。昨天晚上看到的那個巨大建築物依然昂首在那裏,遠看很像莫斯科大學。這座氣勢雄偉的建築物高234米,是根據著名的建築設計師Lew Rudniew的設計於1952-1955年間修建的,也是前蘇聯人民送給華沙的厚禮。這座大廈是文化和科學博物館,展出形式很象慕尼黑的德意誌博物館,很值得一看。

華沙,歐洲最年輕的首都城市,但她的曆史卻源遠流長。早在公元10世紀,人們在華沙附近就修築了小城堡,引來許多人在此定居。後來城堡被立陶宛人毀壞,人們於是找了個更有利的地形重新修建了城堡,新的城堡離水源近且易守難攻。在接下來的歲月中,城堡被不斷完善,規模也越來越大,並在城南修築了城牆。後來聖.約翰教堂的修建和在15世紀時修建的市政廳標誌著華沙真正成為了一座歐洲大城市。馬索維恩大公正式將華沙定為公國首都,在今天的聖約翰教堂裏我們還能瞻仰到大公的石棺。

 

 

十四世紀初,許多商人在老城的城北處定居下來。後來人們在這裏修建了很大的市場,甚至還修建了市政廳和教堂,這裏被人稱做“新城”。新城可以說就是個商業區,這裏有許多作坊,倉庫,但是新城沒有城牆保護。1569年波蘭和立陶宛通過聯姻合並在一起,這意味著波蘭贏得了地理上的“中樞”位置。此後,鄰近的小邦相繼合並,他們在華沙選舉波蘭國王。後來,來自瑞典的齊格蒙特三世(Zygmunt III)被選為波蘭國王。1596年,克拉科夫的華威城堡的一把大火讓這位瑞典血統的波蘭國王決定遷都北上,當然他的“思國”之情也參和在裏麵,華沙畢竟離他的祖國更近。從此,華沙成為了波蘭的首都城市。

 

 

在華沙有個歐洲著名的珀瓦科夫斯基公墓(Powaykowski公墓),公墓修建於1790年,在此下葬的都是為波蘭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其中包括波蘭著名的作家,詩人和政治家。公墓占地麵積很大,位於市區內。說也奇怪,我很喜歡在墓地中散步。在德國也是這樣,一有時間我總去墓地散步,在那裏可以得到寧靜,周圍的綠樹花草修剪的非常整齊。有時候我會看看墓碑,看看他們的名字和出生死亡的時間,我會通過墓碑的規模去想象他們曾經是怎樣生活的。但是象在華沙這樣大的墓地我還沒有見過,珀瓦科夫斯基公墓可以說是藝術園地。因為每一個墓碑都不雷同,有方尖碑,十字架,天使,甚至螺旋槳,每一個人物雕刻都出神入化。在這裏你可以欣賞到不同的雕刻藝術和手法,會感歎藝術家們的才思。

 

 

波蘭在德國薩克森奧古斯丁二世和三世統治時期,經曆了一段“建築複興”時期。在這個時期裏,皇宮得到了修建,還修建了宏偉的巨柱和議會大廈。1791年5月3日就是在這個議會大廈裏,宣布了歐洲第一部民主憲章。可是接下來的三次大起義(1794年,1831年,1863年)使得華沙疲憊不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波蘭獲得了獨立。華沙經曆了一個新時代,城區得到了擴建,城邊還修建了機場。可好景不長,1939年9月1日,希特勒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華沙被轟炸了。華沙的皇宮在德國空軍的轟炸中冒著熊熊的濃煙,它象是在哭泣... 1944年,希特勒下令將華沙從地球上抹掉,於是德國工兵開始了他們“一絲不苟”的工作。在經過了63天的“華沙起義”後,華沙遭到了更瘋狂的報複,整個城市被炸成了廢墟。許多軍事專家在事後研究,為什麽蘇軍本可以繼續勢如破竹地攻下華沙卻令人意外的停止了進攻。一些專家認為那是斯大林想在盟軍的談判中多撈些資本,代價就是犧牲華沙。就這樣,一個古老的歐洲名城從地球上消失了。戰後,波蘭人民立即著手重建華沙。1989年,波蘭告別了社會主義進入了“第三共和時代”,波蘭民主了,自由的市場經濟正讓這個國家慢慢趕上時代的腳步。相信不久波蘭就可以進入歐盟,那將又是一個劃時代的標誌。

 

 

蟋蟀來到克拉辛斯基(Krasinski,上圖1)宮前,這是華沙非常有名的巴羅克式建築之一,於1677-1682年間修建。此宮是根據Tylman Van Gameren的設計為Dobrogost Krasinski修建的。珀瓦科夫斯基廣場對麵就是最高法院(上圖2),這是一個新建築,於1999年修建。我們看到的那些方柱為“正義柱”,象征著法律的尊嚴。在最高法院的一角有一個紀念雕塑群(上圖3),這是1989年修建在珀瓦科夫斯基廣場上的。反映的是1944年那次勇敢的“華沙63天起義”。在廣場的另一頭坐落著聖母瑪麗亞教堂(上圖4),這座教堂是1660-1682年間由波蘭女王瑪麗亞修建,如今為波蘭軍隊教堂。正好那天有個軍人下葬儀式在這裏舉行,蟋蟀好奇的觀看了整個過程。

 

 

在瑪麗亞教堂門口站立著儀仗隊。這是個天主教堂,神甫主持著葬禮儀式。在儀式結束後,由兩名儀仗隊員開道走出教堂。從死者的軍裝上看,是一位上校,他的軍帽被放在棺木上被抬出。送葬隊伍很隆重,除了儀仗隊外還有一位身穿民族服裝的老人手持軍旗,他的兩邊站著兩位上校軍官,目送棺木入車。這就是西方人常說的“有尊嚴的死去”,這是軍人的尊嚴,軍人的榮耀。蟋蟀祝福這位不相識的老軍人一路平安。

 

 

從瑪麗亞教堂便可以步入老城了,雖說華沙是戰後重建的,但仍然帶著古老的韻味。街道是古典歐洲風格,石頭路為多,在路邊的小攤販兜售一些很有特色的民族工藝品。來到皇宮廣場,當蟋蟀看到華沙皇宮時,被它那特有的顏色和建築風格吸引了(上圖5)。前麵我們講過,在來自瑞典的波蘭國王齊格蒙特三世(Zygmunt III. Wasa)將波蘭首都從克拉科夫遷都華沙後,修建了這座宮殿。這是座5角皇宮,宮殿是由意大利建築設計師Giovanni Trevano, Ciacomo Rodondo和Matteo Castelli設計的。華沙皇宮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又被改建,1939年在德軍的轟炸中受損,1944年被希特勒下令徹底炸毀,戰後波蘭人將它重建。

 

 

走著走著,蟋蟀突然感覺肚子餓了。於是在老城找了家餐館坐下,這家餐館還有專門服務人員給客人掛外衣(這在歐洲已經不多見了,結帳時才知道那是收費項目,另外上衛生間也是收費的),餐館比較別致,在窗台上擺放了許多舊式的老餐具。看餐牌上居然還有“餃子”,於是要了份牛排和餃子。牛排烤的很嫩,可那餃子實在是趕不上成都的“鍾水餃”。不過能在異國他鄉嚐到洋水餃也算幸事了,蟋蟀讓服務生弄了幾頭大蒜。那個在吧台上擦酒杯的小夥子看著蟋蟀拿著生蒜往嘴裏放,眼睛都瞪大了。我示意讓他也吃一個,那家夥咧開大嘴傻嗬嗬地笑了起來:)

 

酒足飯飽後,蟋蟀繼續遊覽老城。華沙老城畢竟是新建的,感覺少了點什麽。不過這裏有個特點,就是人們喜歡用花來點綴城市。老城的房屋除了建築風格不同外更體現出的是色彩,這些五顏六色的建築配上色彩斑斕的花朵,讓人感覺似乎走進了一個花的世界。在老城市場人們可以看到一尊銅像,這是海的女兒(也被人稱為華沙的美人魚)。1855年人們把這尊銅像安放在這裏,銅像上半身是女人身,下半身是魚身,這便是華沙的城市徽章。(上圖4)

 

 

如果仔細看老城的建築會發現這裏跟克拉科夫的風格非常相似,人們精心地打扮著房屋的每一角,有的在牆上製作了精美的繪畫和圖案,有的配上了生動的浮雕。總之,人們盡量試圖著讓建築更具有藝術,更具有靈性。天氣好的時候坐下來喝杯咖啡,環顧四周的景色也算一趣味了。在廣場上還有畫師為遊客畫像,當然都是素描像。此外這裏的商店也值得一逛,有格式的精品首飾,藝術品。廣場邊隨時都有馬車等候著你,坐馬車遊歐洲老城總是不會讓人乏味的,馬蹄聲就如同交響樂一般能帶著你進入夢幻。

 

 

櫻桃河緩緩地從老城邊流過,孕育著這片土地。老城是在14世紀末脫離城堡的統治,並擁有了自己的城牆。在那個時期,老城占地麵積為10公頃,城內居住了好幾百居民。後來城市得到擴展,四周修建了許多經典建築,這樣一來華沙老城便有了她獨具的特色。也是這個原因,華沙老城被世界教科文組織收錄進世界遺產的名單內。從櫻桃河畔看華沙皇宮具有另一番風味,因為皇宮是五角形,它的每一麵都獨具特色。在老城中還有一個小廣場,叫"Syeroki Dunaj"廣場(上圖3),這裏曾經是老城的魚市,後來改成了花市和首飾交易市場。

 

 

如今我們還可以看到老城城牆,城牆不是很高,牆頭也看不到大炮。下麵是青青的綠草地,有一條小路可以供人行走。在老城內也有許多教堂和修道院,比較有名的是聖約翰大教堂,這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築的教堂;此外還有奧古斯丁修會的聖馬丁修道院。在德國的愛爾福特(Erfurt)也有座著名的奧古斯丁修道院,那是馬丁.路德曾經作修道士的地方

蟋蟀平時已經不經常走路了,旅遊還要背上攝像機和照相機實在是一種累贅,坐在1944年幸存下來的哥特橋上休息一下對蟋蟀來說實在是有必要的:)坐在橋上能看到對麵皇宮廣場上的齊格蒙特三世的紀念柱,這位波蘭國王左手持十字右手持劍,威風凜凜的站立在老城最高處體現出十足的王者風範。(下圖2,4)

 

 

漫步老城除了觀賞她的建築和追憶她的曆史外,“吃”也是一大課題:)在一個窄巷中蟋蟀找到了一個小店,這個小店專門賣“果醬餅”,餅是現攤的,果醬自選,完了以後用一個華夫殼將軟餅裝了就可以吃了。(上圖1,下圖3)餅的口感很好,就是太甜。如果下次你有機會到華沙老城吃果醬餅,就要求少放些果醬,那味道就棒了:)

沿著Krakowskie Pryedmiescie大街走,一路都是著名的建築物。Krakowskie Pryedmiescie大街3號的聖十字教堂大家應該知道一下(上圖3),教堂修建於1682-1696年間,設計師是J.S.Belotti。1726年-1754年間,教堂正麵被改建,新加了彼得和保羅的雕像,雕像出自Jan Jerzy Plersz之手。波蘭的音樂大師肖邦的心髒就安放在這裏,如果大家仔細看便能發現在教堂門口有位基督教徒背著十字,這座塑像出自AndryeJ Pruszynski的手筆(1858年)。

Primas Stefan Wyszynski的坐像擺放在瑪麗亞教堂前(上圖5),這座塑像是1987年華沙人為了紀念他而修建的。他身後的瑪麗亞教堂的正麵設計非常特別,為典型巴羅克風格。教堂是1728-1733年間修建,教堂裏的神壇為Jan Jerzy Plersz的傑作。

 

 

值得一提的當然還有聖安娜教堂(上圖1,2),這座教堂起初是哥特式建築的教堂,1454年時人們捐資修建了它。到1660年時,人們將教堂原有的風格改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巴洛克式風格了,1667年改建完工,設計師是J.S.Belotti。教堂傳統格調的正麵設計出自Piotr Aigner之手。教堂內部的裝修異常豪華,用料非常講究,給人以明豔鮮亮的感覺,跟古老的哥特式教堂所具有的那種低沉昏暗的格調迥然不同。聖安娜教堂裏的巨大管風琴是約翰三世捐贈的(Johannes III. Sobieski),維也納一役取得勝利後,國王心情格外舒暢,於是將這一世界聞名的管風琴捐贈給了聖安娜教堂。

 

 

走在老城你總會有些新發現,商店不論大小都精心的裝扮著自己。包括小小的水果商店,看那小小的櫥窗多可愛,簡直就是幅靜物寫生。露天咖啡館也把自己的小園地布置的井井有條,讓遊人身在其間象是又回到了自然。街道上還有古老的招牌,如果你仔細觀察便會發覺,不論哪個細節都是被人精心構思的,為的都是將城市裝點的更加藝術更加完美。

 

 

在老城中有許多18世紀的“居民房”,這些居民房當然都是有錢人所擁有的。其中一個現在已經是藝術博物館了,在博物館的外牆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玻璃馬賽克裝飾的大鍾(上圖2),我們知道馬賽克是古羅馬人的發明,彩色馬賽克藝術是古羅馬和拜占庭的獨特風格,而玻璃馬賽克的藝術品我還是頭一回見。玻璃是埃及人發明的,在埃及的時候也沒有見過用玻璃作裝飾的任何藝術作品。因此,這個小小的發現還真是讓蟋蟀開了回眼界:)

位於Krakowskie Pryedmiescie大街52/54號的瑪麗亞升天-約瑟夫教堂建於1661-1682年間(上圖3),教堂的正麵格調在1782年時被改動,我們現在看到的教堂正麵風格是出自Ephraim Schroeger 之手。教堂一側豎立著一個紀念像,這是波蘭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Adam Mickiewicz的雕像。1898年在他誕辰百年的這一天,人們為了緬懷這位波蘭詩人在此豎立了他的豐碑。

 

 

沿著Krakowskie Pryedmiescie大街繼續走便來到了總統府,總統府位於Krakowskie Pryedmiescie大街46/48號。總統府於1818年-1819年間由Chrystian Piotr Aigner監製完工,在總統府前麵豎立著一位騎馬者塑像,這是為紀念選侯Jozef Poniatiowski所製的青銅紀念碑。總統府儀仗隊也是巡邏隊,他們定時出巡。波蘭的軍裝非常神氣,皮靴踏在青石路上發出清脆的聲響,儀仗隊員們神情莊嚴步履一致地從人群中走過,他們的職責便是保衛波蘭共和國總統府。

在歐洲實證主義時期,波蘭也出現了一位偉大的作家,他就是Boleslaw Prus(1845-1912)。為了緬懷這位偉大的作家人們也在Krakowskie Pryedmiescie大街的一側為他建立的塑像,從塑像的神情來看Boleslaw Prus儼然一副哲學家的作派:)

在Krakowskie Pryedmiescie大街32號,我們可以看見一個石製陽台。這是Tysykiewicz宮的陽台,陽台被四個力士扛著。這個陽台在歐洲非常有名氣,就是因為它的藝術價值,陽台是波蘭著名的宮庭雕塑家Andryej Lebrun製作的。

 

 

在波蘭的日子裏讓我感到這個民族在崛起,因為我是自己開車穿越整個波蘭,路經許多村莊和城鎮,我並沒有發現波蘭的城鄉差別有多大。在波蘭的農村和小城鎮中房屋都比較整齊,人們的穿著也都一樣。89年後,波蘭的物價也不再便宜了,這裏的消費不想大家想象的“便宜”。我就在想,波蘭人真的能承受得住這樣的消費嗎?或許我隻是作為來波蘭觀光的“老外”,但是從汽油的價格能看出這個社會的消費在大幅度增長。

上圖3,這是為了紀念1794年的那次華沙起義(Kosciuszko起義)為Jan Kilinski所立的紀念碑。當時Jan Kilinski是起義的領袖,紀念碑由Stanislaw Jackowski設計,1936年被安放在老城的城牆外的Podwale大街。

 

 

在Nowy Swiat大街72號矗立著“科學友好團體”大廈,這是1820年-1823年由Antonio Corazzi設計修建的。這是一個“科學家俱樂部”。在三角廣場的一端我們能看見一座古典的聖亞曆山大教堂,這是Chrystian Piotr Aigner的又一傑作,教堂采用穹頂,體現出設計師對羅馬萬聖廟的懷念之情 。聖亞曆山大教堂始建於1818年,工程延續了8年。

華沙還有好幾處看點,比如居裏夫人的故居,波蘭無名英雄紀念碑,肖邦的塑像等等等等。但是蟋蟀由於要趕回德國,因此留了好些“遺憾”離開華沙,相信這些“遺憾”會更加讓我留戀這片土地。在街攤上買了兩朵向日葵,一路行車時經過很多向日葵地,那真是世間最美的景致。

從華沙到我家門口的距離為675公裏,資料顯示行車時間為9.5小時。我不再問為什麽需要這麽長時間了,前麵的路一定比較難走。在離開華沙時,由於城市裏沒有很好的標明公路的標牌,我隻好將車停下來問路。一位送貨員在跟我解釋“無效”後,開車帶我了10公裏,直看著我上了高速路口才招手掉頭回去。在捷克也遇見過一位洋雷鋒,開車帶我去了我要找的旅店。

有趣的是蟋蟀在回德國的路上經過一個路邊餐廳,餐廳很大很新。餐廳的布局很象一個“鄉村俱樂部”,裏麵沒有客人,這是一個專門接待過路客人的餐廳。餐牌隻有波蘭文,我想吃羊排,由於無法跟漂亮的服務小姑娘溝通,我就學羊叫“綿。。。”。她好像聽懂了,搖頭示意沒有。於是我又學牛叫“悶。。。。。”。小姑娘搖了搖頭,然後開始學豬叫“哼哼。。”,結果逗的我們哈哈大笑起來。最後隻好吃了“哼哼”上路了:)

中歐五國遊結束了,過了波蘭邊界後。蟋蟀以時速190公裏的速度往家奔,回家時已經精疲力盡了。行李都放車裏沒力氣往家搬,泡了澡後便一頭倒在床上,夢裏有什麽已經記不清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