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鳴嚇人的博客

自娛自樂兼儲存記憶碎片以備老來反芻之用
個人資料
正文

對同性戀的看法和我與同性戀朋友的故事

(2008-08-13 20:05:26) 下一個
曾讀過一個我比較欽佩的bloger的文章,說他對同性戀無論如何不理解。我想說的是,我對他對此的不理解非常不理解。

無論是否有科學研究發現來證實或做支撐,我向來都認為世間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其自身道理的。所以不管我自己是怎樣的一個“正常人”,我對同性戀雙性戀都持十分理解的態度,從來都沒有對此有過任何所謂“惡心”之類的感覺。在我眼裏,他們跟我一樣“正常”,因為他們的性取向取決於他們的基因而不是取決於他們的道德觀或個人興趣。我想讓一個同性戀去戀一個異性,一定跟讓我去戀一個同性一樣的不可接受。既然如此,為什麽要強迫他們去遵守一個社會大多數人的性取向觀念或視他們為異端呢?他們的唯一“反人類”之處就是不能通過這種關係繁衍後代,但,如果這個世界上有眾多的“正常人”能擔負起這個社會責任,我們又為何不能容許這樣一群人照他們自己天賦的性趣生活呢?我一點不反對有朝一日能立法讓同性戀者也能組成家庭,享受做為配偶該享受的權利和福利。我唯一不支持的就是同性戀伴侶(或家庭)去生育或領養後代。因為這對孩子不公平——讓他們別無選擇地降生生活在一個不尋常的生活環境,對他們的心理成長造成可能的誤導和負麵影響。

我對同性戀的觀點就說這些。現在說說我對同性戀者的感覺。我的總體感覺是:除了個別一些心理嚴重不正常者外,基本上大多數的同性戀者都是非常和善友善慈善善良的人。也許是不想被外界傷害,他們一般都比較敏感,因此也就比較容易理解體貼別人,不輕易傷害別人。因此一般都是比較容易相交的人。要說名人裏的同性戀者,男人我喜歡張國榮,女人我喜歡Ellen DeGeneres。

我曾經有過一個非常close的同性戀朋友(這話看著很讓人誤會啊)。洋小夥,長得甚是英俊,有點象那個風靡中國的加拿大中國通大山(所以下麵就叫他山吧)。第一次見到山時,很是為他的英俊心中小歎了一下。特別是他跟我行見麵寒暄禮節時的風度和禮貌,讓我對他有了極好的印象。

一日午餐時,多人圍坐一長桌邊吃邊閑聊。不經意間,突然好象聽到山說了一句“I'm gay”,我那時對西方文化的了解尚未深入觸及這個領域,當時差點被一口飯噎住。但見同桌們全都是毫無驚異的樣子,疑是自己聽錯了,趕緊調度五官回正常位置。但心中的疑點終消不掉,且伴我一生的好奇心怎麽也按捺不住,最後終於在大家離桌後揪住一個素來友善的女同學S,問她到底是我聽錯了還是咋回事。結果她既無大驚小怪又斬釘截鐵地告訴我沒錯。我當時甚是吃驚,結結巴巴地問他怎麽會把如此隱私主動暴露出來呢,S很不以為怪地告訴我這很正常,有的人不願談及,有的人就是願意談及。我幹脆進一步追問:要是他自己不暴露身份而外人又不知道,萬一對他有所冒犯怎麽辦?S說不會的,一看就看出來了。別說我當時那個鬱悶啊,心想我怎麽就一點都沒這個感覺呢?萬一今後在社會上因觀察力太差惹了事可怎生是好?(其實後來且不說我已完全適應了西方社會中的對這類問題的處理方式,我在此方麵的觀察力也增長得令人驚詫,後麵再表)

再往下相處,雖然在我眼中山的舉止還是沒什麽異常之處,但至少發現在談吐內容上,山和其他的男孩子還是略有不同的。當跟有男有女的一群人聊天時,我倒不覺得他有什麽特殊之處,但如果是跟一群女孩子聊天,因了西人女孩子們聊天的內容多離不了她們的男朋友,所以比較有趣的現象就是山跟她們的話題是如此一致:談論“my boyfriend”。我真的是驚歎他能如此從容且興致勃勃地跟一群姑娘們交流這方麵的心情體驗。聽一個美男子張口閉口“my boyfriend”,那個感覺真的是怪怪的呢。從他的談論中,我知道了在他的同性戀關係裏,他的角色屬於wife,他跟他的boyfriend已經同居多年,一起買了房子。我還經常看到他的男朋友來接他回家。男友比他老沒他俊,但有情人是不看這個的不是?跟洋人打交道多的人應知道,公共場合上,人們是不討論性話題的。但一次,大概是難掩幸福心情太想與人分享,山跟一群人聊天時告訴人們今天困得很,因為昨夜他男友折騰得他半宿沒睡。需知洋人再開放也是看場合有限度的,結果隔天領導在大會上很隱諱(其實也是很直接)地說希望大家不可在公共場合談論privacy。倒也沒見山有什麽尷尬,但以後再沒聽到他有關男友的交流再有出格。

也許是因了山的友善隨和,也許是因了知道他的“身份”,我跟山的友誼真是發展得輕鬆隨意,我完全是把他當成了一個“小妹妹”,大家照相時勾肩搭背摟成一團或一高興坐到他腿上絕無任何不恰當之感。

一次下大雪,他的男友沒能來接他,我正好沒啥事,於是說可以送他回家。原並未想去做客,但他邀請進家小坐,於是欣然應邀。他和男友的愛巢不大,小小的二層獨立屋,很是幹淨整潔。給我印象較深的是二樓全部打通,隻見一個大大的空間正中一張大床。我隻好恭維說這個布局很獨特很有創意啊。一樓是會客室和餐廳。讓我驚奇的是在許多陳列的像框中,我看到很多顯然是由丈夫妻子兩個女兒組成的一個家庭的合影,山很高興地告訴我,那是他男友的家庭照。沒等我的驚奇和問題冒頭,山已經解釋給我說那是因為在舊時候,同性戀者還不能象今天這樣自由表達,所以為了解除家庭的憂慮和盡到自己的社會責任,他的男友結了婚生了子。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寬容,他終於意識到他應該為自己而活,於是在跟妻子女兒袒露了自己的性取向和心願後,取得了她們的理解支持。現在他雖然離了婚,但跟前妻仍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也依然是女兒們的好爸爸,他的妻子和女兒們也待山如家人(親人?親戚?)。應該說,知道了所有的故事後,我真的很為他們欣慰。我很高興他們能在如此寬容的社會環境下,按自己的願望去生活。這其實既有利於他們自己,也有利於社會的穩定。

最後說個故事證明我在對gay的觀察力上有了多大的提高:

一次跟一個朋友去看話劇。因了我對話劇的一貫興趣(在國內業餘的話劇主角也演過不少呢),也因了到底英語不是咱的母語,所以先好好地做了預習功課,將劇本讀了一遍,對劇情對白有了個大致了解。

演出中,也算是“職業病”吧,對燈光效果布景表演一直是從挑毛病的角度來看的。別的倒也罷了,就是對男主角的表演有點微詞,我對朋友說,按劇情看,男主角應是個正常人,怎麽這個演員把這個角色演得象個gay似的,說明他對角色的理解不對啊!朋友對我說等演出結束了再跟你說。結束後跟朋友先參加了首演慶祝(也就是邊吃各種吃食飲料邊跟不認識的人閑聊而已),然後又因朋友是為這個劇製作音響效果的所以跟演員們也認識所以還一同上酒吧喝了點小酒。席間也未見各個人有何異樣。然後在朋友車載我回家的路上,朋友告訴我,那個男主角就是個gay。我大感驚歎,但又發疑問說其實我隻是在演出中的某些個瞬間得到的這個感覺,如果私下裏跟他短暫相處比如剛才在酒吧裏他的談吐舉止中,我還不一定看得出來。朋友說他的gay相是不明顯,所以朋友自己剛認識他時也沒看出來結果還惹出了一場小尷尬。

故事是,朋友剛認識這個男主角是在一次聚會上。當時男主角談到他懼怕水裏的生物,朋友於是跟他開玩笑說那你就不能跟女人共同沐浴啦。朋友說,奇怪的是這麽棒的一個即興笑話當時其他的人居然都沒笑,當時他就意識到說錯笑話了,聚會後經其他人證實確實如此。

所以說,我的觀察力是不是比老外都強點啦?

還有過跟年青的是拉拉的中國女孩打交道的小故事,篇幅問題就不說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zcw0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changshayan 回複 悄悄話 我對同性戀也不理解.有所謂“惡心”之類的感覺.無論他們的性取向取決於他們的基因而不是取決於他們的道德觀或個人興趣.無論世間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其自身道理的

不是強迫他們去遵守一個社會大多數人的性取向觀念或視他們為異端.是不要在公共場合談論privacy,惡心他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