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伊甸園與飛龍----觀《阿凡達》有感

(2010-01-17 09:32:26) 下一個
說真的,由於看電影的前一天在Youtube上頭集中觀看了本片的片花和劇透,所以當真正坐到了電影院裏享受3D效果的時候,並沒有多少“震撼”的感覺,隻是覺著有趣。

關於本片的主題,網上的評論眾說紛紜,說影射美國入侵伊拉克的有之,說白人野蠻屠殺印第安人的有之,有的甚至跟中國社會現實聯係起來,說是城管野蠻拆遷遭到釘子戶奮起反抗,各有各的道理吧,要問我我看見了什麽,我隻能說,我看到了回不去的伊甸園,還有夢幻中的飛龍。

手頭上有一本卡爾薩根的《伊甸園的飛龍》,不是正式印刷品,是自己從網上打印下來的,已經在看第三遍了,還用彩色水筆畫了重點,除了教科書之外,這是第一本如此認真閱讀的書----不蒙人,薩根的書真的值得這麽精雕細刻地閱讀,特別是這一本。

我不知道導演卡邁隆先生是否也讀過這本書,作為一個對科幻題材極其感興趣的人來說,他不會不知道卡爾薩根這個名字,特別是這本《伊甸園的飛龍》據說還得過普利策獎----------雖然這是本不折不扣的極好的科普書,而非突發奇想的科幻小說。就我個人而言,倒是特別希望卡邁隆先生創造出的這個潘多拉星球和生活在上頭的納美居民是受到這本書的啟發。

先說伊甸園,潘多拉星上那些崇山峻嶺(除了它們被設計成飄浮在空中之外),潺潺流水,奇花異草,凶猛怪獸,似乎都能從地球上曾經有過風景和生物當中找到影子,比如長頸馬,除了長了六條腿之外,跟地球上的馬並沒太大區別,還有納美人的空中坐騎魅影(Leonopteryx)很像史前動物翼龍,大多數植物都是綠色的(很奇怪呀),當然,生活在參天大樹上的納美人不用說了,與其像外星人,不如說更像是人類的祖先。

根據我的理解,卡邁隆需要表達的並非簡單的一個地球人對外星探索的故事,而是狡猾地把現代人與伊甸園時代的人類祖先放到了一個時空界麵上狠狠地碰撞了這麽一下子,比人類先進的外星文明題材早玩兒過了,超越時空回到史前也臭街了,要搞新的就必須玩兒新花樣,新瓶裝舊酒,還得把觀眾騙得一楞一楞的。

伊甸園,在地球上確實存在過,據薩根教授的分析,它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理解的人類進入文明之前的黃金時代,而是位於三四百萬年之前的非洲,生活在伊甸園裏的還是人類可能的始祖----南方猿人,那時的猿人生活在樹上(跟納美人是不是很像阿?),當然它們的大腦還遠沒有那麽發達,可能還沒有發明語言,也可能不會使用工具。

證實人類的祖先曾經生活在樹上是有的,比如出土的猿人化石,還有新生兒的擁抱反射,人類夢境中頻頻出現的從高處跌落的感覺,大概我還能加上一條假設:人類新生兒握持反射---隻有握緊任何能夠觸摸到的東西才能獲得安全感,擁有這樣本能反射的嬰兒生存率高,而肌張力低下,沒有此類反射的生存率低,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人類新生兒特有的生理反射。

那麽,伊甸園裏的猿人是否有與其他物種的動物交流的能力呢?狡猾的薩根教授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借用猶太人曆史學家約瑟夫斯(Josephus)的話“在人類被驅出伊甸園後的苦難曆程表中又增添了一項,我們同動物交往能力的喪失。”

因為目前沒有任何直接或者間接的證據可以證實這一點,推測也許是可以有的,比如人類在幼兒時期幾乎都對動物極感興趣,模仿它們的叫聲,學習它們的名稱,吵著鬧著要家長帶著去動物園,有條件的還喜歡觸摸動物,試圖跟動物交流----也許你會說,這些動物多是早已被人類馴服了的家畜,比如牛,馬,雞,兔,羊,狗之類的,這是因為一來家畜們就生活在我們的周圍,很容易找到,二來也由於它們比較安全,所以家長們才鼓勵兒童去接觸,但並非每一個兒童的天性就喜歡溫順的家畜。

我就清楚地記得我兒子小的時候曾瘋狂般地熱愛一般人感覺肮髒,恐怖,醜陋的爬行類動物,比如,各種各樣的蛇,蜥蜴,鱷魚之類,樂此不疲,而且對其他動物一概漠然處之,到動物園隻看爬行館,回家隻玩兒爬行類動物的玩具,畫畫也隻畫爬行類動物,教他說動物的名字,也寧可咬著舌頭也要說“蜥蜴“這兩個字。

我沒學過兒童心理學,搞不懂這是怎樣的一種心理現象,大膽地假設一把:難道他緊盯著看蛇,蜥蜴,鱷魚之類看的時候,潛意識裏把自己當作了它們的同類???試圖從它們身上找到自我的形象和感覺???或者正在試圖與它們交流??

《阿凡達》裏有納美人與動植物交流的情節,他們用設計在辮子末端的“神經末梢”交流,這是種偷懶的辦法,更像是神話而非科幻,可至少表達了這一願望,現實版則是薩根教授在書中以大篇幅講述的科學家教大猩猩手語的故事,他的主要論點是,動物,至少是高等動物並不缺少語言的能力,或者換句話說,它們的大腦已經具備有語言能力,隻是它們的口腔和咽喉不適合發出人類語言的聲音。

而在將來,我們是否可以發明更好的工具,比如電腦芯片之類的,實現與動物之間的交流?這是很有可能的事。

人類走出伊甸園已經久矣,雖然時常發出“回歸自然,回歸伊甸園”的浪漫呼聲,可若是真的把個赤身裸體的人不帶任何工具地放進伊甸園,結局絕對不容樂觀,用電影特技設計並展現一把伊甸園的風景,讓人們隔著銀幕欣賞一把,追尋一把自己祖先的足跡就已經夠讓人瘋狂的了。

飛,飛翔,自由地飛翔。

生活在伊甸園裏的猿人一定極其羨慕能夠自由飛翔的鳥兒,瞧它們那麽輕而易舉地得到高處的食物,又可以那麽敏捷地躲避獵物,有更寬更廣的視野,不會有從高處跌落摔死的危險。我猜大概會有不少猿人模仿飛鳥張開雙臂從樹上跳下,然後摔得粉身碎骨的故事。

至少進入文明以來,人類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讓自己上天飛翔,比如風箏,熱氣球,炸藥等等,神話童話裏更是層出不窮,西方的有帶翅膀的天使,東方的則有波斯的飛毯,中國的王母娘娘騰雲駕霧,敦煌飛天的飄帶,孫悟空的一個跟鬥,可直到一個世紀之前才發明了安全的飛行工具:飛機。

有了飛機之後,我們就實現了自由飛翔的夢想了嗎?沒有啊,出了少數滑翔機和跳傘運動員之外,大多數人還是沒能享受腳踏浮雲,身無羈絆的自由飛翔的樂趣,象《阿凡達》裏駕馭飛龍,爛如霓虹,疾如閃電的感覺更是隻能在夢中實現。

我不覺要突發奇想,如果不是三四百萬年前氣候環境起了變化,南方猿人不得不走下大樹,走出森林的話,它們的後代會不會朝著另一個方向進化?----即,進化出了翅膀?

如果是那樣的話,它們的後代就不會有發達的大腦,因為大腦是直立行走解放了雙手的成果,讓我們假設能夠選擇的話,你是願意擁有一雙能夠自由飛翔的翅膀還是一個發達聰明的大腦?或者說,用翅膀換大腦值不值?

擁有翅膀的話,你就能夠輕而易舉地找到獵物,用不著去動腦筋挖陷阱等著動物自投羅網,擁有翅膀的話,你就很容易地吃到高處的食物,而用不著去找根樹枝把它弄下來,擁有翅膀的話,你就能躲避大多數天敵的威脅,用不著發明火和弓箭等工具去對抗天敵。。。生活會輕鬆得多,然而輕鬆得代價是不可能變得聰明,可能永遠也不會發明語言,不能有自我意識以及抽象能力,不會有科學,有藝術,不能認識這個世界,更不可能改造這個世界。

然而,自由自在地飛翔的願望仍留不能從人類的腦子裏去除掉,或許將來我們能夠找到大腦中控製飛翔感覺的區域,通過刺激該區域而使人達到與飛翔同樣的感受,或者通過基因工程讓人長出翅膀或者別的能讓人飛翔的器官,總之,有了大腦就有了實現飛翔的可能性,所以,拿大腦換翅膀還是挺值的。

或許,大腦本身就是一個隱性的翅膀,它的右半球控製的是想象力,而左半球則是邏輯語言的區域,中間的駢抵體則聯係雙側的功能,所以說,我們是有翅膀的!我們的右翅是想象,左翅則是邏輯理性,中間的軀幹則把握平衡,駕著這樣的一雙隱性的翅膀,我們要飛出伊甸園,飛出地球,飛出太陽係,飛向宇宙深處,沒有什麽能夠阻擋我們所擁有的這一雙隱性的翅膀。

讓我們象駕著飛龍的納美公主那樣為用有這麽一雙無所不能的翅膀而長嘯歡呼一聲:
“唷~~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