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徂東山, 自我遠征東山東,
慆慆不歸。 回家願望久成空。
我來自東, 如今我從東山回,
零雨其蒙。 滿天小雨霧蒙蒙。
我東曰歸, 才說要從東山歸,
我心西悲。 我心憂傷早西飛。
製彼裳衣, 家常衣服做一件,
勿士行枚。 不再行軍事銜枚。
蜎(音絹)蜎者蠋(音屬), 野蠶蜷蜷樹上爬,
烝在桑野。 田野桑林是它家。
敦彼獨宿, 露宿將身縮一團,
亦在車下。 睡在那兒車底下。
我徂東山, 自我遠征東山東,
慆慆不歸。 回家願望久成空。
我來自東, 如今我從東山回,
零雨其蒙。 滿天小雨霧蒙蒙。
果臝(音裸)之實, 栝樓藤上結了瓜,
亦施於宇。 藤蔓爬到屋簷下。
伊威在室, 屋內潮濕生地虱,
蠨蛸(音消燒)在戶。 蜘蛛結網當門掛。
町疃(音團)鹿場, 鹿跡斑斑場上留,
熠耀宵行。 磷火閃閃夜間流。
不可畏也, 家園荒涼不可怕,
伊可懷也。 越是如此越想家。
我徂東山, 自我遠征東山東,
慆慆不歸。 回家願望久成空。
我來自東, 如今我從東山回,
零雨其蒙。 滿天小雨霧蒙蒙。
鸛鳴於垤(音碟), 白鸛丘上輕叫喚,
婦歎於室。 我妻屋裏把氣歎。
灑掃穹窒, 灑掃房舍塞鼠洞,
我征聿至。 盼我早早回家轉。
有敦瓜苦, 團團葫蘆剖兩半,
烝在栗薪。 撂在柴堆沒人管。
自我不見, 舊物置閑我不見,
於今三年。 算來到今已三年。
我徂東山, 自我遠征東山東,
慆慆不歸。 回家願望久成空。
我來自東, 如今我從東山回,
零雨其蒙。 滿天小雨霧蒙蒙。
倉庚於飛, 當年黃鶯正飛翔,
熠耀其羽。 黃鶯毛羽有輝光。
之子於歸, 那人過門做新娘,
皇駁其馬。 迎親駿馬白透黃。
親結其縭, 娘為女兒結佩巾,
九十其儀。 婚儀繁縟多過場。
其新孔嘉, 新婚甭提有多美,
其舊如之何? 重逢又該美成什麽樣!
下一首是《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亦作止。 薇菜芽已破土鑽。
曰歸曰歸, 說回家啊說回家,
歲亦莫止。 一年已經過大半。
靡家靡室, 沒有家也沒有室,
玁狁(音險允)之故。 隻因玁狁來侵犯。
不遑啟居, 不能安坐與定居,
玁狁之故。 隻因玁狁常為患。
采薇采薇,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亦柔止。 薇菜莖葉多柔嫩。
曰歸曰歸, 說回家啊說回家,
心亦憂止。 心中憂思多深沉。
憂心烈烈, 憂心如火猛烈燒,
載饑載渴。 又如饑渴實難忍。
我戍未定, 駐守營地不固定,
靡使歸聘。 沒人回鄉通音問。
采薇采薇,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亦剛止。 薇菜莖葉變粗硬。
曰歸曰歸, 說回家啊說回家,
歲亦陽止。 今年陽月又已臨。
王事靡盬(音古), 王室公事無休止,
不遑啟處。 不能片刻享安靜。
憂心孔疚, 憂思在心真痛苦,
我行不來。 我今遠行難歸省。
彼爾維何, 那是什麽花盛開?
維常之華。 棠棣爛漫一叢叢。
彼路斯何, 高大馬車又誰乘?
君子之車。 那是將帥所專用。
戎車既駕, 駕馭兵車已起行,
四牡業業。 四馬壯碩氣勢雄。
豈敢定居, 不敢安居戰事頻,
一月三捷。 一月三次捷報送。
駕彼四牡, 駕起四馬驅車行,
四牡騤騤(音葵)。 四馬強壯神奕奕。
君子所依, 將帥乘車作指揮,
小人所腓(音誹)。 士卒靠車做掩蔽。
四牡翼翼, 四馬步子多整齊,
象弭魚服。 弓飾象牙菔魚皮。
豈不日戒, 每天豈能不警戒?
玁狁孔棘。 玁狁侵擾勢緊急。
昔我往矣, 當初離家從軍去,
楊柳依依。 楊柳依依輕搖曳。
今我來思, 如今返鄉解甲歸,
雨雪霏霏。 雪花飄飄飛滿野。
行道遲遲, 道路長遠慢慢行,
載饑載渴。 又饑又渴愁腸結。
我心傷悲, 我的心中真背傷,
莫知我哀。 誰知我有多淒切。
這是《詩經》裏的兩首有名的描寫征夫詩歌,都挺長,內容也差不多,連背景好象都一樣,是西周初年,周公東征,我很想偷個懶,隻選其中的一首,可是想來想去實在是難以割舍,隻能都搬上來吧。
先來看第一首《豳風 東山》,分四章,章首四句疊詠,文字完全相同,構成了全詩的主旋律。詠的是士卒在歸來的途中,遇到淫雨天氣,在寫法上與後一首《小雅 采薇》末章相似,蓋行者思家,在雨雪紛飛之際會倍感淒迷,所以這幾句也是情景交融,為每章後麵幾句的敘事準備了一個富有感染力的背景。
首章寫戰士解甲歸田之喜,其次寫歸途風餐露宿,夜住曉行之苦。二章寫途中想像家園荒蕪,民生雕蔽,倍增懷念之情。三章寫推想妻子在家中的憂思和打掃房屋迎接自己,四章回憶三年前新婚時的快樂景象,並推想久別重逢後加倍的激情。
此詩最大的藝術特色是豐富的聯想,它也許是《國風》裏想像力最豐富的一首,詩中有再現,追憶式的想像,也有幻想,推理式的想像,一層層緩緩敘來,情感一波波加深,讓人感到詩人近鄉愈近情愈切,最後甚至能聽到詩人咚咚的心跳聲。
《小雅 采薇》也是表現征夫在返鄉途中躑躅獨行中發出的感歎。道路崎嶇,又饑又渴,但邊關漸遠,鄉關漸近。此刻他遙望家鄉,撫今追昔,不禁思緒紛繁,百感交集。
全詩以采薇起興,以薇菜的“作止”“柔止”“剛止”形象地喻示了時光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長。歲初而暮,物換星移,“曰歸曰歸”,卻久戍不歸,這對時時有生命之虞的士卒而言,怎能不“憂心烈烈”呢?後四句點出戍役不歸的根本原因在於玁狁之故。
在前三章纏綿憂傷的基調之後,四五章風格突然一轉,變的雄壯威武,象是一支悠揚的曲子裏插入了一段鏗鏹有力的旋律,詩人自豪地回憶起激動人心的戰鬥生涯,誇耀威武的軍容,高昂的士氣,頻繁的戰鬥和輝煌的勝利。
六章漫天的風雪使詩人又從回憶中清醒過來,隨之陷入更深的悲傷之中,“昔我往已,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個體生命在時間中存在,而在“今”與“昔”,“來”與“往”,“雨雪霏霏”和“楊柳依依”的情景變化中,詩人深切地體驗到了生活的虛耗,生命的流逝以及戰爭對生活價值的否定。
“昔我往已,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幾千年來讓無數人讀了不覺黯然傷神,也正是因為其中的深層次的生命流逝感吧。
“行道遲遲,載饑載渴”眼前的歸途漫漫,行囊匱乏,又饑又渴更加重了詩人的憂傷,然而上述種種憂傷在這雨雪霏霏的曠野中,無人知曉,無人安慰,“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全詩在孤獨無助的悲歎中結束。
上古時代生活條件極為艱苦,人的壽命比現在短得多,孔子有言“人生七十古來稀“,一般人活個四五十歲就算是幸運的了,而就在這四五十年中還時時要被征去戍邊打仗,古代醫療條件不發達,一旦負傷就是個死,就是不打仗也常常有病死,累死,以至餓死的可能性-------《采薇》中戍邊的士卒不是還得采野菜充饑嗎?
萬幸熬到了解甲歸田,可回鄉長路漫漫,一路上時有野獸毒蟲的侵害,天氣變化無常,饑餓貧病也每時每刻都在威脅著人的生命,所以古人對於生命的空耗和流逝感的體會實在要比現代人強烈的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