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爪蓮

人生在世,以誠相待足矣。 我對人生充滿希望,但隨遇而安
個人資料
綠珊瑚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於向真:《人物小傳》 長命百歲的姥姥和姥爺 (一)

(2025-08-17 22:23:43) 下一個

長命百歲的姥姥和姥爺

2025年8月15日

我的姥姥劉心貞比我姥爺理至善年長一歲,2011年和2012年二老相隔一年先後離世,終年皆為101歲。姥姥13歲遭逢災年,自己送上婆家門做了童養媳,16歲圓房,39歲離婚,12年後與原配複婚並白頭偕老,101歲無疾而終。姥爺從小身體孱弱,家裏請了武術老師帶他綁沙袋跑步、練拳術提高體質、磨練意誌;他在戰爭年代身先士卒,在政治運動中屢遭迫害,頑強生存並為弘揚中華武術立下功勳,101歲絕食謝世。

作為外孫女,我謹以此文表達緬懷之情,回憶並記錄兩位老人生前的經曆。

 

 

我姥姥和我姥爺百歲時的合影

 

姥姥是我人生楷模

我姥姥名叫劉心貞,1911年出生,她是河南西華縣劉魁莊戶的女兒,13歲時遭遇嚴重蝗蟲和水災,加上土匪猖獗民不聊生萬般無奈,姥姥領著比自己小兩歲的妹妹從鄉下逃難進了縣城,頂替姐投奔到曾被指腹為婚的理家。

姥姥生前,我和她特別親,姥姥沒少把她的故事講給我聽,我父親與理家掌門人多年前在西華縣士紳會上相遇,二人說得來,曾指腹為婚,把我二姐許給理家兒子。原來,姥姥的公公理老爺早年財大氣粗時以錢糧捐監成為紳士,鄉紳聚會時與劉魁莊大戶、姥姥的父親劉太爺指腹認親太爺有兩子女,長子夭折尚餘一我另有“舅姥姥劉高氏”一文,記敘了我的舅姥爺劉新嶺,兩家商定劉家,即我姥姥的姐與理家聯姻正符合“女大三抱金磚”習俗後來我姥姥的因有了意中人死活不肯進城

理家大院位於西華縣北大街中段我姥爺的父親少年時從湖北來西華縣城務工,在理家開的竹器廠裏技術出眾,加上儀表堂堂,被沒有兒子隻有閨女的東家相中,入贅改姓理成掌門大女婿。東家長女婚後連生三女沒有男孩入贅的理老爺50多歲已將家業翻倍,花錢捐了個晚清地方錢糧道虛職,得以出入官紳交際圈還收夫人陪嫁的貼身丫頭為妾

位妾室端茶遞水、接尿、夜蜷縮在主人夫婦雕花大床前那塊踏腳板覺的小丫鬟,因接連替理老爺生下渴盼已久的兩個兒子之後,被收為妾。好事多磨長子幼年夭折,小妾生下第二個男孩名理至善,就是我姥爺。原先的女主人眼見昔日任憑使喚打罵的小丫鬟烏鴉變鳳凰、兩胎子後又鼓了肚子,氣不過幾年後撒手人寰。姥爺母親生的第三個是女孩,不久姥爺的父親中原遭“水澇黃湯”,業務減,遭打擊也去了陰間

理家喪期未滿大災離亂中我姥姥淌著泛濫的洪水、左臂小包袱、右手拽著妹妹進了理家大院。記得姥姥的原話是“那天一早出門後下起瓢潑大雨,有些地方積水深過膝蓋,我使勁拉拽著你姨姥姥,一路淌水剮泥,天傍黑時好不容易才到了你姥爺家。”姐倆落湯雞似的,進城時長褲下半截已經破爛縷,到了理家大院把理家人都驚呆了。”

妹代姐嫁去理家童養媳幸虧理家主母理唐氏一眼相中自己兒子大一歲的我姥姥,收留了小姐倆,等蝗蟲洪水及退去街麵安寧理家派人把姥姥的小妹我姨姥姥送回劉魁莊時,我姥姥和婆婆已親如母女,姥姥在理家站穩了腳。姥姥出生時,兩眉中間有顆豆大的痣,原名叫劉鳳珠,中年後改名劉心貞,源自患難與共的婆婆的一句“鳳珠心貞吧,天下數你最心善最貞潔。”

 

 

姥爺的媽媽、姥姥的婆婆理唐氏晚年的照片

姥姥進理家一年後理家已過世的大夫人的兄弟欺負丫鬟出身的主母理唐氏,將之掃地出門,14歲的童養媳、我姥姥找到家族威望最高請他主持打贏了官司,將理家大宅的旁院和幾塊地判給理至善母子,姥16歲時與15歲的姥爺圓了房

長期艱苦的戰亂中,我姥姥陸續變賣家產支持姥爺念書之後又貼補中共地下黨活動內戰期間她主持中共西華縣地下聯絡接待站任務,同時奉養婆母、養育五個子女1944年瘟疫中兩幼女相繼夭折姥姥為此差點瘋掉,被婆婆改名“心貞”就是那時的事姥姥曾對我說“內戰國共拉鋸那幾年最艱難”光是他們家鄉西華縣就被國共兩次三番交戰易手,期間她兩次被捕一次遭關押遇到已是國民黨軍官太太的幼年玩伴、鄰家女兒,她冒險將我姥姥放走;第二次姥姥被活埋齊腰趕來的出而存活

 

 

姥姥早早把自己的女兒和兒子送去參軍,1944年送我媽媽到中共開辦的漯河恩慈醫院當護士,幾年後參軍入黨;1948年我舅舅考進解放軍沈陽機要學校,臨別前與我媽媽的一張姐弟合影。

 

1949年,我姥爺南下在廣東佛山當市長後寫信讓姥姥過去,姥姥需要服侍婆婆女兒脫不開身,姥爺來信催“不來就離婚”當時進城後的老革命風行棄舊娶新,姥姥不從,於是姥爺娶了如花似玉的美嬌娘蔡玉蓮年後姥爺越發覺得還是原配德才兼備,休了後妻,在我父母(我爸爸於明與我姥爺也老戰友)和我舅舅持續勸說下1962年姥姥南下肇慶,老兩口登記複婚破鏡重圓。抗美援朝那些年,因我舅舅理光宇堅守在彭德懷身邊任誌願軍司令部機要員,長期加夜班,停戰歸國時才20多歲的他已經白發叢生。那幾年姥姥無薪出任鄭州市軍人鞋廠廠長,帶領婦女們晝夜兼程地趕製出手納鞋底、手縫鞋幫的軍鞋,源源不斷地被送到朝鮮前線。

 

 

 

1958年姥姥和我們一起來到北京,擔任新華社宿舍家屬委員會的治保主任,我曾經拍過好多張早年姥姥獲得的獎狀,這是其中兩張。姥姥沒上過學卻粗通文墨,能看書看報,文革初期因出身“地主家庭”被吊銷北京戶口遣返原籍鄉下,之後東躲西藏,改開落實政策在鄭州市恢複了戶籍

姥姥善良、熱情能幹,無論哪裏都能成為受歡迎的人。在北京新華社宿舍皇亭子大院,“劉姥姥做的病號飯”名聲響亮,誰家有了病,隻要上門提出請求,姥姥一準按時備好,分文不收地讓家人取走,那感謝她不在意。比如住我家樓上301號的謝文清叔叔,他一不舒服就讓家人“去,求劉姥姥給我做一碗胡辣湯。”姥姥每次二話不說,一點麵醒在那裏,過會兒用水把小麵團分幾次將麵筋和澱粉分開依次煮,臥個黃雞蛋加入一點香菜和綠菜葉,再撒入少許胡椒粉和細鹽一碗熱騰騰、香噴噴、辣乎乎,令人胃口大開的胡辣湯,或者用手擀麵條、不加胡椒粉隻放蛋花蔥花和青菜葉,病號飯就做好了。我家兄妹五人,加上舅舅和姨每家各兩個娃,常住我家的一大群孩子,都是姥姥一手調教出來的,麵對香氣撲鼻的病號飯,也隻是吸溜著鼻子說句“真香”,從沒人動過嚐一口的念頭。

從1985年到2009年我在中國少年報上班期間,隻要有需要去姥姥晚年住的鄭州市的出差機會,我都當仁不讓。每次姥姥家有聊不完的知心話,我睡在姥姥隔壁的床上,姥姥比我早每天一睜眼見正守在跟前笑眯眯的她老人家,我也不急起床,我旁邊姥姥天。姥姥的話刻在心頭的有兩句:“人要自強不能靠別人,靠山山倒靠水水跑”;“雖說50歲以前沒吃過飽飯,但50歲以後沒生過氣”兩句我受用一輩子

 

2008年深秋,我出差去鄭州時給姥姥姥爺拍的照片。

 

在鄭州時,見到90多歲的姥姥,依然保有好人緣。鄰居們誰家有了糾紛習慣“讓劉姥姥給評判評判”,好幾次我苦著臉鬧氣的妯娌或婆媳進家找我姥姥訴苦,沒幾句話就被姥姥給逗笑了,一連聲謝離去。善於輕而易舉化解“清官難斷”的家常矛盾,透出活得明白、做人爽亮高齡姥姥的大智慧。我曾由衷地當麵誇姥姥“別看你沒上過一天學、沒掙過國家一分錢工資,可是要讓你當國家總理,沒人能比!”這不是恭維,是我的真心話。

姥姥當了一輩子家,老了是個管家,姥爺每月領回養老金後,給保姆多少錢,過年過節該給重孫多少錢,她尺度把握的好著呢。姥姥一生節儉但不摳門,有一次鄰居來對她說“大娘,水費又漲價了,往後你拿個盆一滴滴接水,這樣水表不走字能省錢。”姥姥聽了沒吱聲,臉色不好看,我看到鄰居討沒趣很快離去,姥姥對我說“我能算不過這賬,自家的表少走字了,公家的水怕是沒少用吧。”姥姥不是小家子氣的俗人。

姥姥沒有工資,他倆靠姥爺一個人每月兩三千塊錢度日姥爺被落實政策後每月五千元的離休金過日子,姥姥可知足呢,她對我說過“我倆這些收入不算少,夠了。錢這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剛夠用最好。”我特佩服姥姥這點,她雖然沒上過學,不會說那些天花亂墜的場麵話,但她憑著過人的聰穎和善良,一輩子沒被人小瞧過。

有一次我去看姥姥當時臥床養腿傷,忽然家裏來了一位哭咧咧的年輕婦女,對著姥姥一通哭訴,說婆婆又怎麽虐待自己了,不想活了,姥姥拉著她的手腕勸解很快那小媳婦竟然破涕為笑,不久離去了第二天那個女鄰居給姥姥送來兩塊自己做的發糕,一進門高聲說“劉姥姥,多虧你出了好主意,我真的不生氣了,我婆子也不惱我了!”

2011春,我去鄭州看姥姥時,傍晚有位80來歲的老婆婆來找我姥姥聊天,姥姥告訴我“她是鄭州市原稅務局局長的遺孀,管我叫劉姐,我倆能說心裏話”。老婆婆對我說“我就佩服你姥姥樂觀點子多。去年我妹妹病重我去新鄉看她,妹妹病故後我也病倒了,幾天起不來床,心想老伴沒了,就一個親妹妹也走了,活著還有啥意思啊,幹脆不吃不喝走了算了。第二天不知咋地想起你姥姥,想到她說過的那些話,不想死了,叫人端飯來很快能下地活動了。你看,我現在精神多好!”

當時我姥姥快一百歲了,還能為別人分憂解難,難怪少言寡語的姥爺誇起老妻來那麽甜言蜜語“你就是我的仙女兒!”“我這輩子最大的福氣就在你身上……”

 

於向真 2025年8月15日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