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韓國與日本很近,申請一下簽證就可以飛過去,卻沒怎麽想過要去那兒看看。
堂弟在首爾小住,年前來我這兒,遊玩了日本,作為交換吧,趕著他回國之前,春節過後,我便去了首爾。
春節期間,我們在上海相遇,問他是否需要去買一本韓國自助遊的書,他答不用。我就這樣腦袋空空地於 2 月下旬從東京飛到了首爾。
在首爾,拿著堂弟為我準備的地圖和線路,兩天裏,從景福宮到南山公園、梨泰院,從北村到仁寺洞、明洞、南大門,基本上知曉了首爾。接著,我們倆又去釜山走了兩天。
雨中景福宮 香遠亭
南山公園 觀首爾全景的最佳處 可惜雲霧繚繞
明洞裏的小巷
回來,朋友問我,韓國好玩嗎?好玩這一概念有時恐怕因人而異吧。對於我來說,未曾走過的地方都是好玩的,而已經走過的地方,再去,亦會有新的發現,也是好玩的。因為是純粹的遊玩,首爾與釜山,相比之下,我就更喜歡釜山了,因為釜山有海,太宗台、海雲台、鬆島的美景無一不與海有關。
釜山 Beach Market
太宗台
海雲台
世峰樓
鬆島海岸
走過首爾與釜山,看到了兩個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景致,形成了自己對韓國的初淺印象,那就是韓國介於中國和日本之間,中國和日本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對韓國施與了影響,但現在的韓國與日本更接近,更像日本,很多東西讓我有一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城市不像上海那麽高樓林立,依然可以見到不少的矮房子,北村的韓屋群落更是讓我感到現代城市中的一片寧靜與時間的停頓。
日本地鐵車廂裏的廣告是一道風景,沒有坐到座位的時候,我常常會抬頭看那些飄在頭頂的廣告紙,既鍛煉頸部的肌肉伸展,又可以讓時間快快地過去。沒想到韓國地鐵車廂內的廣告方式形式以及座位下的供熱係統,竟然是和日本一樣的,不一樣的則是車廂裏的氣味了吧。
不管是韓國引進了日本的地鐵,還是韓國人模仿了日本的而自主製造的,但憑感覺我相信韓國的地鐵製造技術源於日本。想確認一下自己的推斷,便在網上找到了有個日本人寫的這句話:“作為日韓共同項目,首爾市的地鐵一號線的施工,是靠著日本的技術支援完工的。但是,在開通儀式上,對日本的支援居然一句都沒有提到。”
讓我覺得像的東西還有公交車,車廂、座位設置和色彩都跟日本的很像。
旅行途中,時時感到韓國很像日本,日本人來韓國旅行一定沒有什麽太多的“ 違和感 (差異、陌生、不舒服) ”吧,問了去過韓國的日本人,回答果然如此。
國內的媒體有時會宣傳一下韓國人怎麽怎麽反日,置身韓國,我不禁要問:“韓國人真的反日嗎?!”反日的話,韓日之間的人員往來就會不頻繁,可我乘坐的大韓航空回東京時,可是滿座啊,為此還意外地收獲到了公務倉的座位呢。反日的話,韓國又何必處處模仿日本呢?反日的話,為什麽日語可以在韓國走天下呢?從景福宮的售票員到明洞的餐廳拉客人員,還有出租車司機,為什麽會衝我幾句日語,而不是中文呢?首爾少了成群成群的日本遊客,又會是什麽樣的一座城市呢?
我想,日本對韓國的影響,未必隻停留在那個殖民時代,那個時代後的幾代人也在受到日本的強大影響,心底裏的哈日肯定是存在的,不然,就不會想要模仿和趕超日本了,而且韓國人並沒有停留在哈日上,而是在哈日的基礎上製造了哈韓,並讓來到韓國的哈韓日本人處處感受到方便與歡迎,這就是韓國的可敬之處了吧。
製造那些唯美的電視劇, 形成一股韓流, 讓日本那些上了年紀的女士們回憶起她們那個時代的純情,一遍又一遍地去韓國尋訪那些拍攝地……
漂亮的影星離不開化妝品,化妝品又需要這些影星來造勢,韓國化妝品的名氣就這樣越來越響,東西不錯,而價格又比日本的低很多。就這樣,挑剔的日本女性也成了韓國化妝品的俘虜。樂天免稅店韓國化妝品櫃台前的擁擠,就像排隊買大白菜似的……
首爾站的樂天超市裏有一個特地為日本遊客準備的禮品櫃台,泡菜、辣醬、柚子茶、人參……均以適合日本人的尺寸包裝出現人們眼前,日語導購巡回場內,這些無一不是為了方便日本遊客慷慨解囊……
韓國之行,我時不時在比較,韓日兩國多年來的互相影響、互相滲透,讓我對韓國的印象就是似曾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