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將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作為交流活動的一部分,最近一段時間在日本舉辦了中國文化節2006,既有交響音樂會,又有戲劇表演,還有2006橫濱中國電影節。日前有幸免費觀看了上海人民滑稽劇團帶來《七十二家房客》,使我對文化之壁又有了一點感觸。
《七十二家房客》的東京公演是在初台的新國立劇場舉行的,劇場雖然不是很大,但也容納了不少的日本觀眾。進場的時候,就發現日本觀眾遠遠多於中國觀眾,於是便有點擔心《七十二家房客》能不能徹底地被日本觀眾所理解,引發他們的歡笑,盡管主辦方早已為觀眾準備好了日語的宣傳手冊。
《七十二家房客》是滑稽戲中的老牌節目了,至少我這一代以上的上海地區的人們對她是十分熟悉的,幾乎到了人人皆知的地步。十幾年前我從電視中看過她,雖然對具體劇情已有些淡忘,但她的名字卻是記得牢牢的,現在能在東瀛親臨現場觀看,真的覺得很親切,王汝剛、毛猛達、李久鬆這幾位笑星又都是自己曾經很熟悉的麵孔。當年小字輩的王汝剛如今已是劇團的團長,由他領隊首次獻藝東瀛,定能促進上海滑稽戲與日本引笑產業的文化交流吧。
《七十二家房客》講述的是國民黨統治時期上海屋簷下的各地百姓受房東之欺並與之智鬥的故事。來自華東特別是江南地區的百姓們互為房客,各地方言交雜。滑稽戲的一部分魅力也正在乎方言的運用,我常常會聽得捧腹而笑,卻又不敢太出聲,深怕影響到身邊還未笑起來的日本觀眾。日本觀眾是靠日語字幕來理解人物的語言的,字幕翻譯得再漂亮也無法把一些方言所要表達的東西說清楚的,而且字幕往往無法很快地跟著聲音走,所以很多地方要讓日本觀眾笑起來還是有點難度的,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小小的遺憾吧。主辦方也許是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在劇中穿插了吉本興業的兩位演員的表演,以活躍氣氛。那兩位演員的表演能引起日本觀眾的大笑,卻不能讓我這個中國人覺得特別地好笑。
看來中日兩國的逗笑因子是不一樣的,中國的相聲也好,滑稽也好,很多時候是在文化的底蘊上下工夫讓人笑,而日本的爆笑節目則往往做出些在我們看來是上不了台麵的東西來引人笑。不能說哪個好,哪個不好,隻能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中國人有中國人的逗笑方式,日本人則有日本人的逗笑方式,既會有相通之處,又會有難以理解之處,但能讓人笑口常開總不是一件壞事吧。
原想去觀看的時候,能夠徹底地大笑一番,沒想到中國觀眾是極小數,所以就不敢放聲大笑了,盡管從頭到尾看得很開心,但卻因為不敢大笑而有點不夠過癮,隻好等以後有機會回國去過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