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is Beautiful

今天、昨天、明天,生活始終是美麗的……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何不走進中日國際婚姻?

(2006-03-02 03:02:55) 下一個
朋友的母親總是納悶我為什麽不願意把日本人放入自己的擇偶範圍,並用她自身的經曆告訴我,好人不分國界,隻要能待你好,日本人也是不錯的選擇! 我十分理解她的善意,我也明白人不是單純地按種族就可分出高低的道理,再則我也的確得到了許多日本人的善待。可是,也許是自己太了解日本和日本人了,與日本已經缺少了一種距離美,所以要讓我燃起嫁日本人的情感似乎是要創造奇跡了。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當他從她身上得到了他所需要的東西,而她又從他身上得到了她所需要的東西時,於是他和她便走到了一起,所以有人說婚姻的本質是各取所需。如果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吸引人們眼球的楊振寧和翁帆的婚姻,就既沒有必要貶低楊翁那祖孫婚,也沒有必要讚揚他們的婚姻是超越了時空,有多少的浪漫了,隻要楊翁自己覺得自己的婚姻美滿就可以了。婚姻不是做給別人看的,超俗也罷,國際婚姻也罷,隻要當事人雙方覺得滿意才是最真實的。
如果說婚姻的本質是各取所需,那麽如果我選擇日本人,這個國際婚姻能給我帶來比非國際婚姻更多的益處嗎? 能讓我得到我所需要的東西嗎?
滯留日本的簽證? 哦,我已經不需要靠婚姻讓我滯留日本了,如果是若幹年前我為著升學就職而焦頭爛額的時候,倘若有一個日本人走進了我的生活,我可能會想要那個能讓我喘一口氣的國際婚姻。
擺脫經濟上的卑微? 哦,我已經被列入超級北大荒的行列,我可以選的日本人是可想而知的: 最多是一個年齡大一點的工薪階層。在日本工薪階層的日子是不會寬鬆到哪兒的,還是需要兩個人一同努力的。這樣,還是擺脫不了日本人所說的“下流社會”的生存現狀吧。 情感上的交流與寄托? 哦,眼望四周的中日國際婚姻,有幾個日本老公、日本老婆會說中文,會想學中文? 要想讓一個不懂你的語言的人來徹底地與你做心靈的交流,我總覺得難度很大,無論我的日語有多棒,那畢竟不是我的母語。有人說肌膚之親是不需要任何語言的,沒錯,可有誰可以與之另一半一天24小時都粘在一起呢。如果我的LG是日本人,隻能跟我說日語,我覺得我的心靈深處會有一種難言的寂寞的,除非我能有辦法淡化它。可我是個會鬧情緒的凡人,我不知道擁有一個因文化背景差異而會讓我感到寂寞的婚姻會怎麽樣,是不是會像有些人那樣在婚姻之外再找寄托? 如果國際婚姻的雙方用的是第三種語言進行交流,那樣我還會多少覺得公平一些,至少彼此都知道掌握一門外語,理解異域文化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從而會更寬地看待對方吧。
 我不反對國際婚姻,也真心地祝願擁有國際婚姻的人們是幸福的,積極地創造一種Double文化,而不是Half文化(日本人喜歡把混血兒稱為Half,其實換一個角度,混血兒是Double)。
每個人的所需要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如果是一樣的,這世界上的婚姻就會隻有一種模式了,而且人在不同的時期需求也是不一樣的,如果人的需求是不變的,七年之癢的說法就不會有了,所以人才會有這樣那樣的不滿,一個不滿被解決之後,又會有一個新的不滿出現。婚姻如履,隻要合腳,哪怕是一雙草鞋、一雙布鞋! 國際婚姻適用於你,卻不一定適用於我,唉,我實在找不出自己需要靠選擇中日國際婚姻來告別單身的理由,所以我隻好在這個被日本人圍得嚴嚴實實的日本社會固執著自己的固執吧。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