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育

(2007-12-28 19:21:14) 下一個
案例一:這個孩子03年被哈佛,mit錄取,父母先後在LA, Boston2007-08-27 08:12:58

當電話裏傳來兒子被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 (MIT) 錄取的消息,我兩眼一熱 , 淚水奪眶而出。 抑製不住的興奮竟讓我忘記了本該完成的實驗。素來少有喜形於色的我,連自己當年結婚之日都沒有如此激動過,可見兒子上大學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重。

回顧我們與兒子一同走過的路程,經驗雖不多,感觸卻不少。 千千萬關心著孩子成長的家長,可能會願意聽聽我們的體會 ; 有心求成的學子興許也會從中得到星星點點的啟迪。以下我將從七個方麵來探討 :

一. 利用公立學校資源 , 開發子女知識智能

早在兒子上幼兒園時,我們有過一點上“公立”還是“私立”的比較。兒子上過一個教會學校。學校諸多的清規誡律讓我們本來就本份的兒子束手無策,更加謹小慎微。孩子時而會因為其合理意願受到壓製而難過。後來兒子轉學上 UCLA Child Care Center 。這所學校非常重視孩子的個性發展, 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老師對學生十分關心愛護,總是給予孩子們充分的尊重。對一些孩子過激的行為也以循循善誘的方式予以糾正。慢慢地兒子開始不畏師道尊嚴,敢與老師交流,積極參與課堂討論。自信心逐漸增強,性格豁然開朗。當時我們看到兒子的性格在一年之內發生如此大的變化,相信這與不同體製的學校有著直接的關係。根據孩子的這段經曆,我們選定了以公立學校作為兒子的教育主體。

既定“公立”,就應充分利用其有利資源,讓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從加州遷來麻州,第一件事就是選學區。詢問同事,查看資料, Brookline 成了我們的首選。 Brookline 房租很貴,但為了孩子的教育,我們拿出全家收入的三分之一付了房租。這項投資後來被證明是有收效的,孩子在 Brookline Pierce School 所學的知識,與住在臨近學區的同齡孩子相比,有著一定的超前優勢。

兒子小學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被 Boston Latin School BLS )錄取。為了兒子,我們離開了 Brookline 這座日趨熟悉和愛戀的小城,在 West Roxbury 紮下了根。古有 “ 孟母三遷 ” 的故事,自己做了父母,才真正領會出其中的深刻含意。

BLS 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公立學校。首先,生源好,學生是通過考試擇優錄取的。以前兒子上小學,不費力氣就能取得好成績,長此以往對孩子的發展並無好處。而經過考試選入的同學,文化素質比較好,學習主動性比較強,可以造成一種互相促進,積極向上的良好風氣。其次,師資好。這所曆史悠久的名牌學校容納了不少經驗豐富,熱衷於教育的好老師。擁有博士學位的老師也不乏其人。好的老師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兒子就曾經為了一位深受學生喜愛的老師而選上了一門學時很重,難度也大的課程。老師淵博的知識和引人入勝的教學使學生學習興趣很高,收獲也大。為了這樣的學習效果,兒子認為作出多一些的努力也是值得的。第三,校友資助多。多少年來,這所學校培養出無數各項事業的成功者。他們以捐款捐物等形式回報母校,把 BLS 裝備得具有相當的現代化水平。 BLS 的設施為全美公立學校中屈指可數的嬌嬌者。學生因而受益非淺。第四,教學層次多。 BLS 為學生提供的各種層次的教學項目,即使非常聰明能幹的學生,也能受到較高程度的挑戰。基礎好的學生總能夠有很多的機會開發智能,更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學到更多的知識。 BLS 開設了將近二十門 AP Class (相當於大學課程)。並非所有的中學都能為學生提供那麽多的選擇。一般說看,大多數學生都能找到適合於自己程度的課程。既使學習較為吃力的學生也能在各種卓有成效的輔導項目中得到幫助。第五,課外活動紛繁,學生們可以在名目繁多的課外活動中,培養業餘愛好,增添組織才幹,加強專科知識技能。總而言之, BLS 為學生提供的有利條件,讓兒子在中學階段收益不薄。

二. 鼓勵子女全麵發展

不少家長非常重視培養孩子的特長或專長,如琴、棋、書、畫、遊泳、打球、電腦編程、數學競賽等。這些對開發孩子的智力,培養業餘愛好和專科興趣有很多好處。但是如果要指望以此而得到申請大學時的加分優待,卻不是易事。通常隻有州以上的得名才被認可,對有些學校來說,隻有全美和國際比賽上得獎者才被加分。而能夠達到這樣成績的孩子畢竟是少數。對多數的家庭來說,還是應該著力於孩子的全麵發展。這不僅可以避免孩子過早偏科,以便學好各科基礎知識,也可開拓孩子廣闊的視野,讓他們從博大的領域中去發現自己的真心所愛。

我們從來就不主張孩子成天讀書。從七歲開始我們就讓他嚐試多種體育項目。到了十歲則選擇了遊泳這項比較適合於他的運動。進入 BLS 七年級就加入了遊泳隊。高中後期成為校遊泳隊隊長,這項運動一直堅持到現在。九年級時,兒子又愛上了排球。遊泳隊和排球隊相繼而上,每期三個月,全年共六個月,每周五個下午,每天三小時的訓練或比賽。這兩項運動不僅費時多,強度也很大。兒子由此得到的收獲也不小——強健的體格、充沛的精力、做功課效率特別高。這真是磨刀不誤砍柴功。

在要求孩子對某些項目付出一定程度的投入的同時,我們也鼓勵孩子盡量參加學校各種活動,培養廣泛的興趣和社會活動能力。幾年來兒子參加過多次講演比賽,做過校報記者、圖書管理員、助教、校樂隊隊員、課後俱樂部發起人等。兒子自己的體會也是既要投入深,也要涉足廣。在 1 - 2 件事上多下功夫,堅持不懈。以“持久戰”育恒心與毅力,同時以“遊擊戰”拓興趣和才藝。

在整個中學期間,兒子對文理二科從不厚此薄彼,兩方麵成績都不錯,體育德育也沒拉下。他算得上一個全麵發展的學生,我們為此感到十分欣慰。“全麵發展”不僅是學生個體塑造,自我完善的目標,也是大學錄取非常重要的一個衡量指標。這是需要長時間努力來建樹的,臨時突擊難見成效。最好在中學早期就擬定計劃,開始各種嚐試。

說到全麵發展,在中國家長的眼裏還有另一個衡量標準,那就是會不會中文。兒子不到兩歲來美國,英文基本上算是他的第一語言。在兒子九歲時,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同學能學好中文,我在 Pierce School 校長的大力支持下,辦起了 Pierce School 課後中文班。這是一個非盈利性的教育組織。由 Pierce School 無償提供校舍,一位來自北京的特級教師主持教學。學生課後學習中文,每周二或三次,每次 2-3 小時。這種強化性的語言教學,比周末中文學校的效果顯著了許多。這位老師經驗豐富,教學有方,經過她的精心引導 , 兒子從以前抹著眼淚做功課,到後來自覺自願學中文。三、四年下來兒子的中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前年夏天回國,不管是見了長輩還是同齡人,他均能隨心所欲地聊上幾句。人人都為之而稱讚,兒子也因此大受鼓舞。他計劃在上大學時修一些中文,側重於讀和寫。說不定有一天他還要去中國或者其它華人聚居的地區發展呢。

三. 重視讀書和寫作

總的說來 , 中國孩子的數理基礎和邏輯思維都不錯 , 但不少孩子在英文上麵要吃一點虧 , 當今在 SAT 數學考滿分的人比比皆是的情況下 , 怎樣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出類拔翠 ? 在我們看來英文水平起著重要的作用。

眾所周知,語言文學水平決非一日之功,不可朝發夕至。必須日積月累,從小做起。

從兒子 1 - 2 歲起我們就每天給他讀書,培養他看書的習慣。到了 5 - 6 歲,開始讓他給我讀書:“你的英文比媽媽的好,你能教我嗎?”一句問話激發起了孩子強烈的責任感。他每天興致勃勃地讀書給我聽。讀到高興處,母子二人相對而笑。 7 - 8 歲時他已愛書入迷,每天看書如饑似渴。有時他發現一兩本特別好的書,也會推薦給我讀。我讀完之後與他討論。講到動情時,大人小孩淚灑一處。讀書讓我們倆感到心心相印,其樂無窮。一些受人推薦的精典作品,我們常買來供兒子欣賞。親戚朋友也以書為贈,源源不斷地送來精神食糧。家中滿書架的書也滿足不了兒子的需要。圖書館成了他頻繁光顧之處。訂購的期刊成為他迫不及待的郵件。童年時期的月刊- Adventures-Disney 和青年時期的「時代」周刊( Time magazine )都給了兒子不少閱讀的快樂。

Boston Latin School BLS ,拉丁文的學習為兒子揭開了西語係文字的起源與演化的奧秘。更增添了他學習英文,法文的濃厚興趣。暑期參加寫作夏令營- Writers Express ( 三年做營員,一年做輔導員 ) ,兒子寫作水平有了較大的長進。每年四,五次參加學校的講演比賽,必需經常閱讀名人的劇作和文章,對開拓文思大有好處。

這歲歲年年,滴滴點點的課外積累,加之課堂上的範文分析,精典作品講繹和基礎理論學習,兒子的英文水平達到了較高的程度。在報考大學之時,兒子不僅以 SAT I 英文滿分, SAT II 寫作滿分的好成績,而且以其大學論文 ( College Essay) 新穎的題材,精巧的文筆,生動的描述,嚴謹的論證,向申報學校展示了自己語言文學的基礎和實力。

四. 尊重子女誌願,適時把關指點

兒子上中學以後,我們對他的學習就不再有具體課程上的幫助,每日的督察也不可能了。但是時常與孩子交流討論,把握孩子思想狀態,了解學校各種動向,及時把關指點,這還是我們可以做到的事。

在初中時選課,我們基本上任兒子自作決定。一方麵,我們有意給孩子一些自作決定的機會,另一方麵,他自己選擇的有興趣的課程,學習就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到了高中,我們開始把關。根據 BLS 文理科布局的情況和我們希望孩子要達到的目標,我們在選什麽課和何時選課方麵及時提供原則性意見。

在第九、十年級,兒子共選了十二門課,其中八門是文科,四門是理科。到了十一年級,兒子又選中了四門大學課程,他一門也不願意放棄。另兩門是必修課,別無選擇。結果十一年級又修了四門文科,二門理科。在高中的前三年裏,理科僅修了生物,數學,化學,電腦。物理課卻無暇顧及。我們認為中學階段的數理化猶如三足鼎立,缺一不可。既然文理已經失衡,物理又沒時間修,我們就要求兒子利用暑假到哈佛大學去修物理課。這是一門為大學生開設的八個學分的課程,也吸收優秀的高中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四十天,全日製,課程壓力聽起來很大,兒子開始有些猶豫。我們在這個問題上堅持了原則,給了他一些推動和鼓勵。一個暑期下來,他慶幸自己修了這門課。他不僅紮紮實實地學到了物理學的基本知識,也讓他對自然界的許多現象產生了濃厚的探索情趣。從這件事上,我們體會到為孩子把關的重要性。

在申報大學期間,我們隨時了解有關大學的信息。在充分尊重孩子誌願的前提下,也提出我們的建議。我們的建議對兒子常常有些啟發作用,但是,我們不強求兒子申報那些他沒有興趣的學校,盡管有一些學校在我們看來對他非常合適。“強扭的瓜不甜”,他要是迫於壓力去了他不喜歡的學校,將來他不會樂意,學習的積極性會受影響,那也將失去我們的初衷。根據孩子又要修好現時的中學課程,又要準備各種大學申報材料,頭緒過多,易於顧此失彼的情況,我們常常在各校申報終止時間前給孩子提個醒,也常常提示他提早準備老師推薦信一類事關重大又需要時間超前的文件。

五.給孩子一些自由呼吸的空間

大概每一個家庭都有過為孩子怎樣利用課餘時間而發生的爭執。做家長的總是希望孩子更有效地利用課餘時間,多讀一些書,多學一點知識。每當我們看到孩子玩電腦遊戲,上網神侃,電話聊天,就忍不住要提醒“抓緊時間作功課!”有時還難免報怨一句“浪費時間 ” !可是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我們對孩子就會多一分理解和寬容。

孩子們上學也不容易。早上睡眼惺鬆的就要匆匆趕去學校,一整天高強度的腦力勞動之後回到家裏,身心皆感疲憊,自然想放鬆調節一下。另一方麵,孩子們在學校所麵臨的各方麵壓力和困惑,是家長無法估量、也無力代為排遣的。他們需要互相交流,尋求答案,不管是開懷大笑,還是渲泄積怨,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都有好處。孩子交友的需要是家長的關心愛護所不能替代的。

有的家長為孩子請家庭教師,送他們去各種補習班、強化班,以有效地利用孩子的課後空間,最大限度地挖掘他們的潛力。這不一定是最佳方法。在高中時期過份地消耗孩子的潛能,不給孩子足夠的喘息機會,弄不好會讓孩子怨恨學習,那就適得其反了。而且被“填鴨式“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上大學以後不一定有很大的優勢。有些孩子會因為後勁不足而負荷太重。有些孩子會在家長鞭長莫及的情況下猶如野馬脫韁,放任自流。

很多年以前,有一個品學兼優的中學生,被我從一大批申報者中挑選出來。他人很機靈, 性情又好,還是一個帥小夥兒。我一心希望他能有出息,做個好帶頭人。可是過大的高考壓力讓他產生了厭學情緒。在大學裏他不想上課,不願看書。多方努力也不能激發起他學習的興趣。閑空太多就濫交朋友,參與打架。最後校方勸其退學。這是一個讓我痛心至今的例子。所以我們在督促孩子努力學習的時候,也應注意留給他們一些自由呼吸的空間,以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

六.申報大學的幾個技術性問題

怎樣才能使孩子在申請大學時富有實力,發揮優勢?在這裏我們來討論幾個技術性的問題 :

1. 適時應考 SAT

何時考 SAT I ,需要多少門 SAT II ,這是所有家長都關心的問題。 SAT I 不宜考得過早,過早考試學生可能會遇到太多課堂裏尚未涉及的知識,因而得分可能不一定理想。 SAT I 總分 1600 , 1300 分是上中等學校應該達到的分數,若想上第一流的學校,則應爭取考 1500 分以上。我們認為在 11 年級的 3 - 5 月間應考 SAT I 是最佳時期。而那時如果發揮不夠理想,你還有時間補習和複試。

SAT II 是專科考試,我們的經驗是在每一門專業科學完之後就現炒現賣,趁記憶猶新,考出好成績。申請大學要求的 SAT II 是三門。如果你有能力有時間,就應該盡量多考。 SAT II 的成績可以展現一個人的實力。兒子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一共參加了八門 SAT II 專科考試。但是在精力不及的情況下,則不應求多,要量力而行,瞄準重點,著眼於精。

2. 利用暑假參加有益的活動。

高中畢業前的二個暑假是十分關鍵的,要很好利用。幾項建議供參考:

第一,做義工,培養愛心和社會活動能力。很多學校都要求中學生在畢業前必須完成規定的義工時間,一些大學也比較重視學生的義工經曆。第二,做專題,到醫院或研究所等做一些嚐識性的探索,發掘個人興趣領域。兒子在十年級暑假期間去了一個癌症研究所學習,親自下水探了探生命科學研究的海洋。雖然他僅僅濕了一下腳背,總還是得到了一點感性認識。第三,學新課,上夏令營或暑期學校。根據自己的興趣或不足,在假期中修一些在中學裏無法涉足的課程。使自身得以強化和完善。

3. 合理選擇申報對象。

不少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都抱有過高的期望值。這不僅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不

利,弄不好還可能導致誤選申報對象。

首先我們對自己的孩子要有一個切合實際的評估。然後按照選擇學校的三部

曲,列出預選名單。第一類是通過努力可能入圍但無十分把握的學校( 3 - 4 所);第二類是既合適又合意也有相當把握的學校( 3 - 5 所);第三類是略感欠意但保險係數較高的學校( 1 - 2 所)。這三部曲裏包括什麽樣的學校,以及這三類學校各選幾所完全是因人而異。關鍵問題是找準對象。“ Finding the good match ”是大學申報輔導員給每個學生的忠告。

4 .選好論文主題,力求標新立異。

每年招生人員看看成千上萬份申請資料,怎樣才能引起評審員的注意 ? 論文 (College Essay) 起著很關鍵的作用。

有的學校要求自選題材,有的則要求命題論文。不管是自選題材還是命題論文,其色彩都要出在標新立異上。選題要與眾不同,論點要有獨到之處,論述方法要敢於創新,文筆要有自家風格。聘用文書和家長代筆都不可取,那些不適時宜的成人語言和思維方式,反而會在孩子的論文中落下敗筆。有位大學教授對學生說過:你自己的觀點即使是錯的也是好的,單為你獨持己見,我就要給你一個“ A ”!

論文最好在正式填寫申報表的前 1 - 2 個月就著手準備。精雕細作才能產生出優質文章,這需要時間。兒子是在十一年級暑假末期開始寫論文的,寫完之後放到一邊,過幾周再回頭來修改,又有不少新想法。經過反複推敲,兒子寫出了一篇讓我們看了熱淚盈眶的好文章。

5 . Early Decision? Early Action?

是不是應該申請?申請那一種為好?這是讓不少人感到困惑的問題。 Early Decision ( ED )--提前決定,是為那些具有一定把握,又能在申報早期就確定誌向的學生所敞開的歡迎之門。很多學校都有 ED ,申請某一學校的 ED ,就不能同時申請其他學校的 ED 。一旦被錄取那就一定要去,不能打退堂鼓。所以,隻有在十分肯定那就是你心目中最理想的學校的情況下才能申請。 Early Action ( EA )--提前行動,給學生較大的自由度,你可以同時申請好幾所學校的 EA ,這就增加了被你理想中的學校錄取的機會。如果有幸連連中榜,你還可以有四個月的時間來做進一步的研究比較,確定去向。目前隻有少數的學校提供 EA 選擇。如 Harvard, MIT,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Boston Collage 等等。 Stanford 和 Yale 已經宣布將從明年開始加入 Early Action 的行列。

七.“高考”之後的幾個要點

1 .做好心理準備

在申請大學之時,我們一方麵給予孩子技術性指點,一方麵施加精神激素,督促他們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向他們可能達到的最高目標邁進。但是在等待錄取通知書期間,我們要保持十分的冷靜。家長的情緒在這個時候對孩子的心理狀態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我們不能讓孩子在榜上無名之時,既要為自己的失意而暗然神傷,又要為辜負了家長的厚望而內疚不已。個別孩子甚至可能因不堪重負而精神崩潰。在這個敏感的時期,我們應該給孩子做一些心理上的準備。

下麵是我家父子二人在發榜前一周的一段對話:父親問兒子:“你感覺怎麽樣,緊張嗎?”兒子的回答很簡單“ No ”。父親說:“我和媽媽一點也不緊張。我們深信你是合格的。你已經盡到了最大的努力,以下的事情不再是我們的力量之所能及。有很多的因素可以導致一個人的落選。而落選並不一定是你不夠格的信號。我們下一步還有很多選擇可以去爭取。”兒子點頭稱是:“ I understand ”。事後我們感到這次的對話非常及時。不管孩子會不會落選,我們都應該讓他知道我們對他的信任,給他一份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

望子成龍,盼女為鳳的家長們,平時對孩子快馬還要加鞭。但是當我們的孩子最需要家長溫情撫慰的時候,千萬別忘了告訴他們:不管他們能否達到最理想的目標,我們都會始終如一地愛他們。

2 .再接再厲,站好最後一班崗

在高中畢業前,特別是在獲得錄取通知書以後,仍然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站好最後一班崗,這對很多學生來說並非易事。家長的一個重要的責任,就是敦促孩子再接再厲,在學好十二年級課程的同時,對將要邁進的大學做進一步的研究,為以後選擇專業做一些必要的準備。

從收音機上聽到過一個專題報導,關於十二年級的一部分學生怎樣浪費掉他們上大學之前的寶貴光陰。通宵聚會,整夜“電聊”,無心思書,上課睡覺,是這些人的通病。這引起了我們的關注,及時與孩子談心:你有幸在 Early Action program 中被錄取,從收到錄取通知書到高中畢業,你還有六個月的時間,怎樣利用好這段時間是對你意誌力的一個考驗。既然你還在繼續修課,那就要學一點東西,不能既浪費你自己的時間,又浪費老師的心血。兒子欣然讚同,並表示將力爭幾門 AP 課都考出好成績。目前他還繼續活躍在學校的運動隊,仍然在做 AP 電腦班的助教(算做社區服務項目),還在積極準備一項國際性的中學生電腦比賽……

當親友們來電話祝賀,“你已經大功告成,可以鬆口氣了”。兒子冷靜地回答:“ No ,我還有好多事情要做。”雖然我們為有這樣一個較為成熟的兒子而感到欣慰,但是我們並未掉以輕心,隨時都關切地詢問他是否仍然學有所獲。當他流露出“最後一年第二學期以後的成績不關緊要”的想法,我們再次鳴鍾示警。兒子虛心接受:“放心吧,我會努力的。”孩子會努力的,家長的督促也必不可少。

通往大學的路很長很長,起步早些總是好當小苗剛剛破土而出,我們就要施足營養。父母自然要當好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幫助。子女培養起良好的讀書習慣。孩子到了學齡時期,提供給他們盡可能好的條件,為他們奠定下堅實的基礎。在孩子青春成熟期,給予他們充分的尊重並適時把關。在兒女們申請大學 , 千頭萬緒需要料理之即,佐助他們把握住輕重緩急,盡量做到忙而不亂 , 大事無誤。當孩子們麵臨 ” 揭榜 ” ,心情或許會緊張焦急時,及時賦於他們安慰和鼓勵。在孩子們錄取通知書到手,意誌可能會鬆懈之時,則給他們以推動和激勵,防患於未然。總而言之,在通往大學的整個行程中,父母始終應該是子女的堅強後盾。

回頭看看孩子走過的路,那是一條鋪墊著父母心血,灑滿了兒子汗水的路。今天我們與孩子攜手一同走到了大學門口。在這人生道路上重要的裏程碑前,我們就要和兒子道別了,兒子馬上就將以一個成人的姿態去開始他以後的旅程。我們由衷地祝願他一如既往,學有所成。我們無疑地相信他會走出一條光明幸福、碩果累累的人生之路。

讓我們把對兒子的祝福也獻給千千萬萬即將跨進大學校門的年輕人 : 用你們的聰明才智和勤奮努力,去創造一個閃光的未來吧 !

本文發表於 << 世界周刊 >> 2003 年 5 月 8 日

[打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