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敢於美俄較勁的真正武器是什麽?

(2010-07-18 11:08:50) 下一個
香港《大公報》網站日前發表評論文章,題為《中國敢於美俄較勁的真正武器是什麽?》

2006年2月中旬,中國第二炮兵部隊洲際彈道導彈列車亮相新聞聯播;2007年2月14日,農曆臘月27,春節即將來臨之前,二炮DF-31洲際彈道導彈列車再度亮相,震撼各界。 央視公開曝光的彈道導彈列車包括發射控製車廂、指揮車廂,運載車廂;指揮車車廂安置了一部大型動態顯示屏幕和會議室。發射車廂顯示控製按鈕由多人操作。從外型看,導彈列車車廂與普通的中國列車沒有區別;塗裝依然為草綠色,以便實施偽裝。整個發射係統總共由6—8節車廂組成,能發射改良後的DF—31型洲際彈道導彈,射程超過10000公裏,可搭載多枚15萬噸當量的分導式核彈頭。這與令歐洲人聞之色變的前蘇聯的SS—24洲際彈道導彈列車非常相似。


蘇聯SS—24鐵路機動發射係統也是由6—8節車廂組成,被稱作“陸地核潛艇”,每個機動發射係統控製一枚戰略導彈。前蘇聯為此還修建了部分專用鐵路。鐵路機動發射洲際彈道導彈,它的最大優勢是機動速度可達100~200km/h,機動距離遠,一次可機動轉移1000~2000km,可以做大範圍的機動,便於擺脫敵方偵察手段的跟蹤。同時鐵路運輸中平穩性要好於公路機動運輸,車輛的轉向速率也較公路機動小,適於在機動運輸中進行測試工作,可以減小發射陣地發射準備時間,這都大大提高了該導彈的生存概率。

1986年以來,俄戰略導彈部隊共部署了36枚SS-24洲際彈道導彈,核彈頭數量達到360個,總爆炸當量超過1.26億噸TNT。這些神出鬼沒的死神足以摧毀整個歐洲,並且難以有效進行跟蹤捕捉,讓歐洲人為之寢食難安。

20世紀80年代,在蘇聯遼闊的西伯利亞的原野上,經常出現一些綠色的神秘列車。這些列車隻有6~8節車廂,列車中間的一些車廂像是沒有窗口的鐵路保溫車,然而卻比鐵路保溫車要長得多,接近旅客客車車廂的長度。這些車廂采用的是貨車的轉向架,甚至是采用4軸轉向架。

這些神秘列車從來不停靠在城市,都是在邊遠的隱蔽側線上停放,且有武裝軍人嚴密把守,國際情報機構一直在追蹤這些神秘列車,這就是位於俄國中部科斯特羅馬的俄戰略彈道導彈機動發射列車第10師。——蘇軍鐵拳,前蘇聯機動彈道導彈列車。

美國同樣也對鐵路機動發射係統很感興趣,其對鐵路機動發射的研究幾上幾下。20世紀50年代後期美國彈道導彈地下發射井的技術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而列車不定點發射的定位、定向、通信等問題尚未取得進展,故地下井發射的技術優先得到了使用。在民兵導彈發射井部署方案確定後,美國防部於1962年正式取消了“民兵”導彈的鐵路機動發射的研究。

美國洲際導彈MX的鐵路機動發射係統包括鐵路和待機陣地兩部分。待機陣地設在現有軍事基地,平時載彈列車停在待機陣地的掩體裏,一旦形勢需要就通過現有鐵路網進行機動運動。第一列車由8節車廂組成,其中2節車廂各裝一枚MX洲際導彈,2節車廂用於安全設備,1節車廂用於發射控製,1節用於維護,另外2節為機車。導彈發射車廂長約27米,高5.2米,包括導彈、發射筒、發射設備在內,總重為227噸,由一重180多噸的機車牽引,額定速度為48公裏/小時,最大速度80多公裏/小時。每一發射控製車廂有2名發射人員,每一列車有1名指揮官,每一導彈列車總共約需要30人,包括3名文職鐵路人員、1名列車長、4名導彈作戰人員、6名維護人員、15名保安人員。主要作戰基地選在美國空軍沃倫基地,由美國戰略空軍負責指揮,此外還選擇了大約7個作戰基地部署幾列導彈列車。


中國彈道導彈列車初揭麵紗 

中國目前已經具備了空中投放、水下潛射和陸地公路、鐵路機動發射三位一體的戰略導彈攻擊能力,因而具有了較強的戰略核導彈反擊能力。中國具有直接打擊敵國縱深戰略目標的能力,任何國家要想對中國進行核襲擊,就必須承受中國一定規模的核反擊。這就是中國所奉行的有限核威懾。

由於鐵路機動發射彈道導彈技術要求極高,核戰爭條件下生存力極強,目前得到證實的隻有俄羅斯擁有此技術。因此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的機動性和隱蔽能力都將大大增強,也使西方情報機構跟蹤監視導彈發射的難度大為增加,中國的戰略核打擊能力在繼核潛艇發射彈道導彈成功後實現了又一次質的飛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