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德國之聲: 窮孩子,富孩子:貫穿一生的紅線

(2007-12-26 09:57:28) 下一個


德國之聲/不是每個德國兒童都生活在富裕的天堂裏。“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是中國人的看法,而德國剛剛公布的一個研究報告指出,在德國,“窮人家的孩子早自覺”,來自社會下層家庭的孩子們很早就注意到,他們對未來不應該抱太高的期望。家庭出身,到底將對兒童的生活產生怎樣的影響呢?德國之聲記者綜合報道如下:

來自社會下層家庭的德國兒童,在8到11歲的時候就能覺察到,他們未來一生都將處於劣勢之中——這正是10月24日公布的,由基督教慈善機構“世界宣明會”(World Vision)資助的一個旨在研究德國兒童生活狀況的發展研究項目的核心內容。這個報告,是由德國科學家在全德調查了將近1600名兒童的生活狀況之後作出的。

社會階級,貫穿兒童一生的紅線

世界宣明會的調查項目顯示,很多德國的兒童生活條件不錯,他們對自己的生活狀況也很滿意。不過,調查報告也顯示,出生在哪個社會階層中,對兒童未來一生的發展都將產生影響。

德國比利菲爾德大學的社會學教授胡爾曼(Klaus Hurrelmann)是這個研究項目的主要負責人,他說道:“社會下層的家庭出身,將對兒童一生發展的各個方麵產生惡性循環式的不良影響。家庭出身會像一條紅線,貫穿一個人的一生。在生活的各個階段都可以看到,下層社會的家庭出身為兒童帶來的屈辱,以及他們因此受到的歧視。”

父母貧困,打破子女美好夢想

研究顯示,與同等年齡的來自中產階級和上流社會家庭的兒童相比,來自社會下層家庭的兒童,認為自己的出身減少了他們人生發展的機會,他們對自己的未來生活也會降低期望。比如,82%的來自中上層社會家庭的兒童會拿到高中畢業證,而在來自下層社會家庭的兒童中,隻有21%的孩子高中畢業。

家庭出身還會影響兒童的休閑方式和對體育等課外活動的參與方式。來自下層社會家庭的小男孩,把課餘時間的大部分放在看電視上。而中上層社會家庭的小女孩則花更多的時間看書。與下層家庭的兒童相比,來自中上層家庭的孩子們也更多地參與體育和音樂等課外活動。中上層家庭兒童參加體育俱樂部和音樂學習的比率分別是72%與50%;而下層社會家庭兒童的參與率則分別為40%與13%。

一個孩子的未來,需要一整個村莊

研究顯示,兒童的課外活動方式,對兒童未來的發展尤其重要。所以如果父母不能夠全力支持兒童的發展,他們就可能摧毀兒童對教育的期望,阻礙他們生活技能的提高。

另一位參與研究項目的安德雷森(Sabine Andreson)教授說道:“作為我們社會的成員,兒童非常敏感,他們會形成自己對人生的看法。”因此很多兒童覺得他們在生活中受到了忽視。不過,研究也發現,在兒童與父母相處時間方麵,父母工作與否並不影響兒童對自己是否受到忽視的認知。比較起來,所有被調查兒童中的13%認為父母給自己的時間太少,雙職工家庭的兒童中有17%認為父母給自己的時間太少,而失業家庭的兒童中卻有28%認為父母沒時間陪自己。

胡爾曼教授引用了一句古老非洲諺語,告訴人們怎樣在我們這個不完美的世界裏支持保護我們的兒童健康成長。他說:“為了使一個孩子茁壯成長,我們需要整個村子裏所有人的愛心與幫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