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美國"尋根使者":17年帶五百華裔孩子廣州尋根

(2007-12-26 09:57:28) 下一個
地球各個角落總有一些華裔青少年,經常會問父母,我是黃皮膚、黑頭發的,為什麽我不明白中國人的風俗習慣?聽不懂他們說什麽?我究竟是誰?可是往往父母都無法解答。今年夏天,來自美國、法國、巴西等16個國家,共計23個營組1068名華裔青少年帶著這個疑問,從中國的南大門廣州開始,一路尋找自己的根源。7月底的夜晚,在南海神•廣州日報號上,來自美國三藩市,人稱“尋根使者”的鄭國和先生帶著一群華裔孩子,一邊暢遊珠江水,一邊向記者講述自己的故事。

  新華社報導,這已經是第17次踏足廣州了。鄭國和說,每次尋根之旅,總會在廣州停留,感受一下中國大都市的變化和風貌。

  珠璣巷引我踏上尋根路

  鄭國和是美國三藩市中華文化基金會會長,美國第四代華裔,華裔學生尋根的主要組織者之一和領隊。從1991年起,17年來他帶領超過500個華裔青少年回中國尋根問祖。他們的尋根足跡遍及珠三角30多個縣市。


在鄭國和(左)的陪同下,華裔青少年關美玲與親戚道別。

祖屋已成為一片荒蕪的土地,華裔青少年關誌誠禁不住熱淚盈眶。
  “1880年,我曾祖父從中國移民到夏威夷。我1948年生於菲律賓,16歲時回到美國。十多歲時,我就對家族曆史深感興趣,常常一個人畫族係圖。”有一次,他聽了美國著名的華人曆史學家麥禮謙的一個講座,其中最吸引人的部分是教華人如何畫出和看待自己家族的族譜。鄭國和說,我對這很感興趣,回到家裏便開始找族譜,在其中一個分支上,我找到了父親的名字,還有出生的村落。在長長的族譜上麵,還寫著一個很有意思的資訊——珠璣巷,它得名於唐敬宗年間。相傳廣州諸旺族俱發源於此,在南雄珠璣巷南遷珠江三角洲一帶的有76姓、166族。1988年,鄭國和第一次回到中國,到家鄉尋根,不但找到了祖屋,還找到了父親讀書的書院,“當時我每張凳子都坐一下,因為其中一張是父親坐過的”,很有滿足感。

  鄭國和說,“我經常琢磨,小小珠璣巷怎能容納那麽多族姓呢?聽說廣州市西關有一條內街叫珠璣巷,據說也是由南雄珠璣巷南遷來的。於是每次到廣州,我都找機會去那裏看一看,感受一下。”

苦練語言精通7種話

  “尋根”最痛苦的是語言不通。鄭國和說,“1991年,我第一次帶著10個學生自費到中國尋根。當時沒有導遊、沒有幫手,大家對廣東完全是‘一摸黑’。當年珠三角很多地方還沒有公路,偏遠又難走,下車還要步行一兩個小時入村。一個個村地找,非常辛苦。最辛苦的一次,短短兩周走遍23條村。但是我們不會放棄。”

  後來,鄭國和苦練語言,現在他精通英語、西班牙語、菲律賓語,講一口流利的粵語和普通話,懂台山話、閩南話等。而且對廣東珠三角大部分僑鄉的地理環境和村落的位置比不少當地人還熟悉。

  中國文化改變尋根者人生

  尋根前,一些華裔青年和他們的父母對自己的中國祖先一無所知,甚至“睇小”中國。尋根之後,好多人都有了變化,這是我收到的最豐厚的“薪水”。

  鄭國和回憶說,曾有個叫朱永泉的青年,是完全“美國化”的華裔第三代。加州大學建築係畢業後,整天無所事事。給人的印象是:脾氣臭,沒禮貌,自私頹廢。隻會說兩個漢詞——廁所和啤酒。1998年夏,他帶阿泉回廣東中山找到了他的祖屋與親戚,並把他“扔”給家鄉的親友兩天。結果,回到美國後,朱永泉告訴父母:我是中國人,一定要回中國讀書。1999年,他一個人回國,到中山大學一邊教英文,一邊學習中文。兩年後,講得一口流利的中文與粵語,人勤奮了,彬彬有禮了。他的父母都覺得很奇怪,跑來問我發生了什麽事。2002年,他作為“引路人”帶隊回祖國尋根。後來還獲得加州大學國際政治中國曆史文化方向的碩士學位,現在正在哈佛大學讀中文博士。可以說,尋根和中國文化改變了他的人生。

  “其實人跟樹一樣,沒根就會死,中國有句話叫飲水思源,就是叫我們無論身在何處,都要記住自己的中國根。”鄭國和感歎道。

  尋根故事

  美國仔原是個廣州人

  夏令營成員中有一個19歲的大男孩Derek,黃皮膚、黑眼睛,麵容俊俏,逢人便用白話問好,大家都讚他是積極生。他一看到記者就伸出雙手緊握,並且用生硬的白話一字一句地說:“你好,我個名叫做林-正-華,我今年19歲。”接著他一股腦地秀自己學會的白話,“對唔住,靚女斟茶,唔該借借,我係一個大學生……”

  聽說,Derek的家庭聚會絕對是一個聯合國會議,他的爺爺是愛爾蘭和土耳其混血兒,奶奶是韓國人,婆婆是中山張家邊小隱村人,公公是增城新塘沙貝村人。“那麽我呢?我究竟屬於哪裏?”Derek在美國經常會問這個問題。

  7月23日下午,夏令營團隊前往增城新塘鎮,尋訪Derek的曾外祖父、曾外祖母的祖籍地。Derek僅僅知道他的曾外祖父和曾外祖母是1911年離開家鄉去美國的。盡管熱情的村幹部請來村裏五六位八九十歲高齡的老人回憶曆史,但已沒人認識1911年的相片中人。但Derek說這次能在曾外祖父、曾外祖母生活過的鄉村裏走走看看,他已感到很滿足。起碼知道自己也算是個廣州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