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美國AP-BT-CT考試怎樣塑造高中?

(2007-12-26 09:57:28) 下一個
美國高考怎塑高中?



  大家都知道《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全美大學排名。但很少人注意,《新聞週刊》自1998年起,年年都公布一個全美公立高中的排名。這個排名非常有爭議。許多富裕學區的優異高中榜上無名。比如馬薩諸塞州,一直被評為全美最聰明的州。其中最大的理由就是其公立學校的考試成績,上大學的人口比例。但這個充滿優異學校的州,在今年《新聞週刊》100多個高中的榜上,隻有波士頓拉丁一所入選。同時,有些成績不好的貧困地區的高中,卻高高地上了榜。更奇的是,《新聞週刊》的排名采取了一個非常“客觀”的標準,就是每個學校平均每個學生參加“高級考試”(Advanced Placement Test)、“國際學士考試”(Intl. Baccalaureate Test)和“康橋考試”(Cambridge Test)的數量。這三個考試,暫且統稱為高級考試,在美國的“高考”中越來越流行。換句話說,《新聞週刊》的標準是:誰圍著“高考”指揮棒轉得快,誰的排名就高,等於明目張膽地鼓勵大家跟著高考指揮棒轉。
  為什麽會如此?首先看看這幾個考試的性質。美國大學申請理論上不是考試,而要寄一大堆申請材料,但大部分學生都會參加學術能力測驗(SAT)這樣的標準化考試。大部分大學在錄取時會參考這一成績。近年來,隨著升學戰日趨激烈,考生在SAT上的表現越來越好,大家都拿高分,已經很難分出高下。同時,大學對這些高分也開始打折扣。特別是富裕家庭出身的孩子,高分也很難保證上好大學。因為錄取官員認為,你家裏有錢,一個補習班一個補習班地上,分當然高。另外,你因為家庭的優勢,已經享受了教育優勢,為什麽還要把機會給你?結果,僅僅有個好的SAT成績已經佔不到什麽便宜。
  這就逼著學生進一步挑戰自己,參加更高級的考試,進而導致了上述三門考試的風行。所謂“高級課程”考試,本來是給高中裏特別優異的學生準備的。這些學生遠高出同學一頭,在班上無所事事;為了不浪費他們的天分,學校讓他們修一些大學課程,參加大學程度的“高級課程”的考試。這種考試專業很多,通過後就可以在大學免修相應的課程。
  “國際學士考試”則是來自外交官子弟所上的國際學校。外交官頻繁周遊列國,隨行的孩子要不斷適應新環境。為了他們孩子的學業,全球統一教程的國際學校係統應運而生。這種學校品質優異,其學生必須通過大學程度的考試才能畢業。這種考試有六個核心科目,每門考試時間長達五個小時。因為這種考試的聲譽,許多大學錄取時也拿來作為參考,和“高級課程”考試具有同等地位。“康橋考試”大同小異,隻是目前還沒有前兩個考試那樣的聲譽。
  可以說,這些考試在高中的流行,等於高中教育升級,高中生提前學大學的課程。可想而知,在開始時,這種升級隻能屬於精英學校中最好的學生。但最近幾年,考試越來越平民化。許多成績不佳的學校甚至比優秀學校對之更熱心。
  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兩點:一般而言,中高產的家長自己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對孩子的教育自有一套,不願意讓孩子一天到晚圍著考試轉,特別反對填鴨式的教學。所以,在一些富裕社區的學校,不急於推著孩子上大學的課程。另一方麵,勞動階層的家長自己沒有受過大學教育,不知道怎麽幫助孩子,把一切都寄託到學校身上。學校隻要能讓孩子拿高分,他們就歡欣鼓舞。開始時,人們對後進學生參加這種高級課程還有疑慮,覺得這是沒學會走就想學跑。但初期的經驗證明,一些學生學不好正常的高中課程,學大學課程反而很出色。他們參加這種高級考試拿了好成績,一下子改變了對自己的看法,信心大增,學業大幅改善。這就使許多弱勢高中開始推廣高級考試。
  《新聞週刊》最近幾年以平均每個學生參加的高級考試的數量給高中排名,理由不是競爭,而是平等。

  主持的編輯稱:目前美國高中的成績和學生家長的收入水準成正比。以成績排名,就好像在評價餐館時不評菜做得好壞,而按顧客的收入水準打分。《新聞週刊》要評的是學校給學生提供了多少教育,而不是學生家長的富裕程度。開設這些高級課程,需要學校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學生要考一門專業,你就得開相應的課程。一個學校要設“國際學士考試”課程,考試機構的最低收費就達8000美元。而今年排名第一的高中,平均每個學生竟參加了14門以上的高級考試!排在100名的學校每個學生也平均參加了3門以上(當然,參加不一定意味著通過或拿了高分)。這些數字最客觀地說明了學校方麵的努力。
  對這些高級考試,目前還有許多爭議。許多大學提醒人們慎重,甚至不容許學生拿著這樣的考試成績免修有關課程。不過,大體而言,有這種高級考試成績的學生,適應大學的學業比較容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